“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会重新创业。”
2020年8月27日晚上9点,对于所有的鹏友来说,一定是非常欣慰的一天。虽然受疫情影响,何不能亲自去纽交所,但随着倒计时到零,广州活动直播的钟声响起,这位已经放弃了所有名望和成就的企业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回到2017年8月,何肖鹏走进阿里大文娱CEO俞永福的办公室,正式递交辞呈。之后,他向全体员工表示感谢,祝愿UC前程似锦,并表示会重新开始。
他的下一站是三年前由李学凌、傅盛和俞永福共同创立的新汽车公司——兴鹏汽车。也许当时的何并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稳妥,但却越来越坚信,如果说此时此刻,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车转型的浪潮已经越来越汹涌,势不可挡。
众所周知,距离上一次“敲钟”只有314天,而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何肖鹏又带着这辆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被成功攻克的新车,再次来到了港股市场。
此时此刻,我已经见证了公司的“双修上市”,心里已经充满了喜悦。对于44岁的何来说,虽然前路似乎依然充满未知,但至少她已经体验到了短暂的甜蜜滋味。
肺活量
上市首日,根据最终结果,小鹏股价高开1.82%,报168港元,但盘中一度破发。截至收盘,小鹏首日股价为165.00港元,与发行价持平,港股总市值达2791亿港元。相比之下,早已在香港上市的吉利,当天的市值为2362亿港元。
一个是刚成立几年的新生力量,年交付量还没有突破5万大关。一个是20多年前创立的传统独立巨头,年交付量早已过100万大关。
当下,两者在同一个资本市场,前者的认可度更高。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说整个汽车行业的规则可能已经被彻底改革了。终端市场份额仍然可以决定股价的走势,但更多时候,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天花板和天花板更高的车企。
至于小鹏为什么能成为第一款在港上市的新车,除了组织体系的高效执行和流程的不断推进之外,其车身上的“智能化”标签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自成立以来,Xpeng Motors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是国内唯一能深度整合自主研发软硬件并实现量产的企业;产品研发包括自动驾驶、高级语音交互等创新技术,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兼具安全性和未来性的创新驾驶体验,这也促使我投资Xpeng Motors。"
以上这段话来自投资人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看好小鹏的主要原因是其无可替代的智力。
但却成为自主品牌中唯一实现自主研发自动辅助驾驶软件独立充电的汽车公司,在智能驾驶舱层面更具优势。
“本季度,我们首次在车辆收入中确认了XPILOT自动驾驶软件的收入。从去年6月到2021年3月31日,我们已经交付了23000多台p7。其中XPILOT 3.0累计付费率超过20%,今年3月达到25%左右。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车辆硬件销售之外的持续收入和利润来源。”
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何确认NGP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具有流动性。在第一季度交付的P7中,96%的机型支持XPILOT 2.5或XPILOT 3.0,选择率非常高。
不久前,小鹏也宣布6月份交付,累计交付6565辆,小鹏P7达到4730辆,再次打破单辆月度交付纪录。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达到30738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
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超越第一季度交付指南中预测的15,500-16,000辆。这些优势都成为了小鹏赴港上市的最大“底气”。
挑战
平心而论,在目前排名前三的“韦小立”中,小鹏似乎并不是各方面都最好的一个,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相对于蔚来的产品水平,采用延伸方案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比较理想的,而小鹏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和危险的发展道路。不仅需要面对特斯拉的强势冲击,还要尝试进入很多合资车企的传统燃油车,这些车企已经占领很久了。
即将迎来中期改款的G3和正式交付以来争议与掌声并存的P7的生存状态也是如此。幸运的是,最终的结果足以让小鹏感到欣慰。下半年,上“智能”的P5也将正式交付用户审查。
从产品规划来看,明年小鹏将正式进军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SUV市场。在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中,关于它的相关信息终于浮出水面。“这是一款基于P7同平台的SUV,计划于2022年上市。该车型预计将采用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增强型核心车辆系统。”
不可否认,在特别青睐各种SUV车型的中国汽车市场,小鹏确实需要一款能够担当“门面”的旗舰产品,起到类似P7的作用。所以,这款被众多用户猜测将命名为“G8”的新车,已经到了一个合适的节点。
在它上面,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小鹏最新的技术积累,包括XPILOT 4.0,下一代智能驾驶硬件平台,最新的三电系统,高压系统,过充平台。而这款SUV的到来也将使小鹏自身的品牌形象不断探索,以获得更高的溢价。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许多野蛮人的进入,挑战变得越来越严峻,让小鹏有很多东西需要证明。至于第二次敲钟,这款新车会面临什么?答案似乎集中在:一个更有吸引力、同样不确定的未来。
< img alt = "小鹏,蔚来,特斯拉,…CKI p7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10325053/9 . jpg "/>
在赴港上市后的采访环节,面对媒体提问,何透露了一些高能量密度的信息。
“首先,我们将大力投资研发,这是我们的战略之一。去年我们整个研发大概花了17亿。今年可能是差不多翻倍的概念。从这个角度,你可以感受到我们做了多少投入。”
众所周知,即使从营收和毛利率来看,小鹏与蔚来和理想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但从研发支出来看,却是三者中的佼佼者,这体现了其在这场长期竞争中继续巩固智力“长板”的决心。
同时,关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尤其是被视为“决战”转折点的2025年,何肖鹏表示:“我对2025年的渗透率目标比较高,我认为全国渗透率会达到35%,一线城市可能会达到60%左右。我现在对智能电动车的思考越来越多。从10年来看,我觉得头部的聚集效应会很强。”
换句话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整体份额会继续扩大,但最终只会集中少数新能源企业,更多犹豫不决、无法适应这种节奏的弱者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0
正是为了拿到最后晋级的门票。在接受专访时,据何透露,R&D队的扩军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的水平。并且为了“积谷防草”,这家车企不排除在时机成熟时继续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可能。
所有这些都证明,当面临比预期更快的变化时,小鹏正试图增加自己成功突破的可能性。在香港上市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会重新创业。”
2020年8月27日晚上9点,对于所有的鹏友来说,一定是非常欣慰的一天。虽然受疫情影响,何不能亲自去纽交所,但随着倒计时到零,广州活动直播的钟声响起,这位已经放弃了所有名望和成就的企业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回到2017年8月,何肖鹏走进阿里大文娱CEO俞永福的办公室,正式递交辞呈。之后,他向全体员工表示感谢,祝愿UC前程似锦,并表示会重新开始。
他的下一站是三年前由李学凌、傅盛和俞永福共同创立的新汽车公司——兴鹏汽车。也许当时的何并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稳妥,但却越来越坚信,如果说此时此刻,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车转型的浪潮已经越来越汹涌,势不可挡。
众所周知,距离上一次“敲钟”只有314天,而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何肖鹏又带着这辆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被成功攻克的新车,再次来到了港股市场。
此时此刻,我已经见证了公司的“双修上市”,心里已经充满了喜悦。对于44岁的何来说,虽然前路似乎依然充满未知,但至少她已经体验到了短暂的甜蜜滋味。
肺活量
上市首日,根据最终结果,小鹏股价高开1.82%,报168港元,但盘中一度破发。截至收盘,小鹏首日股价为165.00港元,与发行价持平,港股总市值达2791亿港元。相比之下,早已在香港上市的吉利,当天的市值为2362亿港元。
一个是刚成立几年的新生力量,年交付量还没有超过……50,000马克。一个是20多年前创立的传统独立巨头,年交付量早已过100万大关。
当下,两者在同一个资本市场,前者的认可度更高。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说整个汽车行业的规则可能已经被彻底改革了。终端市场份额仍然可以决定股价的走势,但更多时候,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天花板和天花板更高的车企。
至于小鹏为什么能成为第一款在港上市的新车,除了组织体系的高效执行和流程的不断推进之外,其车身上的“智能化”标签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自成立以来,Xpeng Motors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是国内唯一能深度整合自主研发软硬件并实现量产的企业;产品研发包括自动驾驶、高级语音交互等创新技术,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兼具安全性和未来性的创新驾驶体验,这也促使我投资Xpeng Motors。"
以上这段话来自投资人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看好小鹏的主要原因是其无可替代的智力。
但却成为自主品牌中唯一实现自主研发自动辅助驾驶软件独立充电的汽车公司,在智能驾驶舱层面更具优势。
“本季度,我们首次在车辆收入中确认了XPILOT自动驾驶软件的收入。从去年6月到2021年3月31日,我们已经交付了23000多台p7。其中XPILOT 3.0累计付费率超过20%,今年3月达到25%左右。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车辆硬件销售之外的持续收入和利润来源。”
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何确认NGP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具有流动性。在第一季度交付的P7中,96%的机型支持XPILOT 2.5或XPILOT 3.0,选择率非常高。
不久前,小鹏也宣布6月份交付,累计交付6565辆,小鹏P7达到4730辆,再次打破单辆月度交付纪录。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达到30738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
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超越第一季度交付指南中预测的15,500-16,000辆。这些优势都成为了小鹏赴港上市的最大“底气”。
挑战
平心而论,在目前排名前三的“韦小立”中,小鹏似乎并不是各方面都最好的一个,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相对于蔚来的产品水平,采用延伸方案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比较理想的,而小鹏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和危险的发展道路。不仅需要面对特斯拉的强势冲击,还要尝试进入很多合资车企的传统燃油车,这些车企已经占领很久了。
即将迎来中期改款的G3和正式交付以来争议与掌声并存的P7的生存状态也是如此。幸运的是,最终的结果足以让小鹏感到欣慰。下半年,上“智能”的P5也将正式交付用户审查。
从产品规划来看,明年小鹏将正式进军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SUV市场。在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中,关于它的相关信息终于浮出水面。“这是一款基于P7同平台的SUV,计划于2022年上市。该车型预计将采用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增强型核心车辆系统。”
不可否认,在特别青睐各种SUV车型的中国汽车市场,小鹏确实需要一款能够担当“门面”的旗舰产品,起到类似P7的作用。所以,这款被众多用户猜测将命名为“G8”的新车,已经到了一个合适的节点。
在它上面,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小鹏最新的技术积累,包括XPILOT 4.0,下一代智能驾驶硬件平台,最新的三电系统,高压系统,过充平台。而这款SUV的到来也将使小鹏自身的品牌形象不断探索,以获得更高的溢价。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许多野蛮人的进入,挑战变得越来越严峻,让小鹏有很多东西需要证明。至于第二次敲钟,这款新车会面临什么?答案似乎集中在:一个更有吸引力、同样不确定的未来。
< img alt = "小鹏,蔚来,特斯拉,…CKI p7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10325053/9 . jpg "/>
在赴港上市后的采访环节,面对媒体提问,何透露了一些高能量密度的信息。
“首先,我们将大力投资研发,这是我们的战略之一。去年我们整个研发大概花了17亿。今年可能是差不多翻倍的概念。从这个角度,你可以感受到我们做了多少投入。”
众所周知,即使从营收和毛利率来看,小鹏与蔚来和理想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但从研发支出来看,却是三者中的佼佼者,这体现了其在这场长期竞争中继续巩固智力“长板”的决心。
同时,关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尤其是被视为“决战”转折点的2025年,何肖鹏表示:“我对2025年的渗透率目标比较高,我认为全国渗透率会达到35%,一线城市可能会达到60%左右。我现在对智能电动车的思考越来越多。从10年来看,我觉得头部的聚集效应会很强。”
换句话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整体份额会继续扩大,但最终只会集中少数新能源企业,更多犹豫不决、无法适应这种节奏的弱者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0
正是为了拿到最后晋级的门票。在接受专访时,据何透露,R&D队的扩军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的水平。并且为了“积谷防草”,这家车企不排除在时机成熟时继续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可能。
所有这些都证明,当面临比预期更快的变化时,小鹏正试图增加自己成功突破的可能性。在香港上市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日前,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描绘了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未来三年图景。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电源集成公司(PowerIntegrations)宣布,推出600V12AQspeed二极管,提供业界最低的硅二极管反向恢复电荷Qrr性能。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7月8日,
1900/1/1 0:00:00对国内新造车企业而言,2021年7月7日注定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已于2020年完成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7月8日,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RohdeampSchwarz)与上海移远通信(Quectel)合作,宣布验证选定的3GPP测试用例。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AampM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算法,或可让半自驾驶动汽车以类似人类决策过程的方式,解释所遇到的情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