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1上半年七大“爆冷”事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制约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芯片短缺,跨界造车的死灰复燃,特斯拉“维权”事件的持续发酵。这些事件有的对行业影响很大,有的是行业变化的重要映射。让我们来看看。

一是车企集体陷入“芯荒”

从去年12月开始,芯片问题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桎梏。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的行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21日,全球因缺芯而损失的汽车产量已达410万辆。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来源:TSMC)

从市场销量的反馈来看,国内车企受芯片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6月份销售数据,6月份厂商批发销量为153.1万台,比5月份下降4.9%,比去年下降10.2%,比19年同期下降9%。

乘联会预测,芯片短缺情况有望在第三季度得到缓解,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有望从8月份开始强劲反弹。尽管如此,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下半年车企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第二,跨界车卷土重来。

今年以来,新一轮跨界造车潮骤然而至。在百度、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前,就有滴滴、360、货拉拉、魅族、创维、美的等“外行”确认或出来打开汽车行业的大门。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众所周知,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真正能活下来的公司可能只有几家。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外企蜂拥而入?

对此,盖世汽车CEO周晓颖表示,中国之所以能掀起新一轮跨界造车热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智能电动这个大赛道上,造车门槛确实大大降低了,一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找到了很好的技术合作伙伴,造了一半。2.随着各种技术的融合发展,造车的周期已经越来越短。现在一款新车从研发到量产销售的过程最快10-12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资产的使用效率会大幅提高,这也增加了大家对汽车行业的兴趣。3.汽车产品的结构和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90%的机械零件+10%的软件到40%的硬件+40%的软件+20%的内容,原有电子行业的供应链资源可以升级再利用,科技公司潜力巨大。4.现在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卖产品的盈利模式,变成了用硬件导入客户,然后通过OTA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新盈利模式,越来越符合互联网。5.新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接受自己的品牌,这是打造中国新品牌的绝佳窗口。6.从市场规模来看,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将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再加上蔚来、小鹏、Ideal成功IPO的经验,智能电动车这个大行业将继续被资本市场所看重,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三,特斯拉陷入“维权”风波。

4月19日对特斯拉来说并不是一个幸运日。河南一女车主意外突破层层安检,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大闹,成为当天刷爆朋友圈的闹剧。与此同时,特斯拉品牌声誉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整个事件发酵至今。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特斯拉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Model 3也是此次车展涉及的车辆(信息来源:……esla)

特斯拉维权事件热度不减的原因,不仅仅是这家明星车企的自带流量,还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有关。客观来说,任何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缺陷,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电动车作为一种新产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审查,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现在各大车企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特斯拉今天遇到的问题,其他品牌可能也会遇到。为此,质量保证要进一步重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和2019年持平。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汽协分析认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在提升;二是“双积分”目标倒逼车企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第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助推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上半年动力电池投资项目继续增加。盖世汽车了解到,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AVIC锂电、蜂巢能源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二季度相继签约、开工、投产,其中AVIC锂电最为密集。仅5月份就先后与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达成合作协议。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五、智能网联初创企业频频获得投资。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国内不少初创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尤其是进入2021年后,相关信息频频爆出。从盖世汽车的梳理来看,资本市场对于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拥有智能网络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2,市场需求大,容易落地。从具体投资企业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沃赛科技,已完成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毫米波雷达公司已完成近1亿元Pre-A融资。

2.芯片和计算软件提供商,如坚持以“芯片+算法+工具链”为基础平台打通底层技术的地平线,完成C3轮3.5亿美元融资;专注于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的英驰科技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

3.矿山无人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塔格之星,已获得数千万B+轮融资;

4.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智驾科技,完成1.5亿元A+轮融资;魔视智能完成B轮数亿人民币融资;穆宗科技完成D轮融资,累计金额1.9亿美元。

5.自动驾驶运营商,如马骁智行,完成3.67亿美元C轮融资;文远知行获得C轮融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在朝着更可靠、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向努力,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助推。接下来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以产品的形式实现共识目标。

第六,车企密集换标。

随着汽车行业改革的深入,很多汽车企业为了传递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开始用全新的logos向新时代宣战。今年以来,国外起亚、通用、标致、雷诺等都发布了全新logo,国内比亚迪、吉利也推出了全新logo。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2021年新年第一天,比亚迪汽车发布了全新的LOGO。logo的主体没有变化,但是新logo取消了椭圆形的边界,变得更加开放。这意味着比亚迪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用户和合作伙伴,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界限。比亚迪方面表示,新logo不仅直观简洁,而且国际化。值得一提的是,新标识仅在比亚迪国内乘用车市场使用,其他业务将继续使用原椭圆形标识。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

1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新版LOGO在视觉上更倾向于等距,外圆内侧的转折处理让字形更加简洁现代,字母转角处弧度变化,呼应“向上”的主题,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据内部人士分析,之所以发布全新的LOGO,是因为2021年是吉利控股集团创业的第35个年头。新标志象征着吉利控股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其年轻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企业战略,真正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车企。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七、低速电动车有望“转正”

备受期待的低速电动车“身份之争”终于要水落石出了。日前,工信部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低速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要求,明确将四轮低速电动汽车作为纯电动乘用车的一个子类,命名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御捷交通模型,图片来源:御捷汽车

虽然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从未获得过财政补贴,但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飙升的趋势。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7年,国内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增长了十几倍。截至2019年底,国内低速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产品良莠不齐,部分未考驾照的驾驶员缺乏基本的道路安全意识,导致相关安全事故频发。低速电动车逐渐成为道路交通的一大安全隐患。

相关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是一个淘汰和升级的过程。灰色地带越来越少,不规范的企业会亏损甚至逐渐被淘汰。但对于标准化企业来说,将低速电动车纳入标准化管理,会带来进一步提升的通道。在未来,一个健康的低速电动车市场不仅会让终端用户受益,还会真正成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回顾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芯片短缺制约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等等……跨界造车死灰复燃,特斯拉“维权”事件持续发酵。这些事件有的对行业影响很大,有的是行业变化的重要映射。让我们来看看。

一是车企集体陷入“芯荒”

从去年12月开始,芯片问题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桎梏。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的行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21日,全球因缺芯而损失的汽车产量已达410万辆。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来源:TSMC)

从市场销量的反馈来看,国内车企受芯片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6月份销售数据,6月份厂商批发销量为153.1万台,比5月份下降4.9%,比去年下降10.2%,比19年同期下降9%。

乘联会预测,芯片短缺情况有望在第三季度得到缓解,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有望从8月份开始强劲反弹。尽管如此,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下半年车企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第二,跨界车卷土重来。

今年以来,新一轮跨界造车潮骤然而至。在百度、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前,就有滴滴、360、货拉拉、魅族、创维、美的等“外行”确认或出来打开汽车行业的大门。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众所周知,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真正能活下来的公司可能只有几家。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外企蜂拥而入?

对此,盖世汽车CEO周晓颖表示,中国之所以能掀起新一轮跨界造车热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智能电动这个大赛道上,造车门槛确实大大降低了,一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找到了很好的技术合作伙伴,造了一半。2.随着各种技术的融合发展,造车的周期已经越来越短。现在一款新车从研发到量产销售的过程最快10-12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资产的使用效率会大幅提高,这也增加了大家对汽车行业的兴趣。3.汽车产品的结构和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90%的机械零件+10%的软件到40%的硬件+40%的软件+20%的内容,原有电子行业的供应链资源可以升级再利用,科技公司潜力巨大。4.现在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卖产品的盈利模式,变成了用硬件导入客户,然后通过OTA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新盈利模式,越来越符合互联网。5.新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接受自己的品牌,这是打造中国新品牌的绝佳窗口。6.从市场规模来看,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将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再加上蔚来、小鹏、Ideal成功IPO的经验,智能电动车这个大行业将继续被资本市场所看重,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三,特斯拉陷入“维权”风波。

4月19日对特斯拉来说并不是一个幸运日。河南一女车主意外突破层层安检,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大闹,成为当天刷爆朋友圈的闹剧。与此同时,特斯拉品牌声誉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整个事件发酵至今。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特斯拉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Model 3也是此次车展涉及的车辆(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维权事件不减的原因,不仅仅是这家明星车企的自带流量,还关系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客观来说,任何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缺陷,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电动车作为一种新产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审查,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现在各大车企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特斯拉今天遇到的问题,其他品牌可能也会遇到。为此,质量保证要进一步重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和2019年持平。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汽协分析认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在提升;二是“双积分”目标倒逼车企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第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助推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上半年动力电池投资项目继续增加。盖世汽车了解到,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AVIC锂电、蜂巢能源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二季度相继签约、开工、投产,其中AVIC锂电最为密集。仅5月份就先后与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达成合作协议。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五、智能网联初创企业频频获得投资。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国内不少初创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尤其是进入2021年后,相关信息频频爆出。从盖世汽车的梳理来看,资本市场对于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拥有智能网络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2,市场需求大,容易落地。从具体投资企业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沃赛科技,已完成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毫米波雷达公司已完成近1亿元Pre-A融资。

2.芯片和计算软件提供商,如坚持以“芯片+算法+工具链”为基础平台打通底层技术的地平线,完成C3轮3.5亿美元融资;专注于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的英驰科技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

3.矿山无人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塔格之星,已获得数千万B+轮融资;

4.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智驾科技,完成1.5亿元A+轮融资;魔视智能完成B轮数亿人民币融资;穆宗科技完成D轮融资,累计金额1.9亿美元。

5.自动驾驶运营商,如马骁智行,完成3.67亿美元C轮融资;文远知行获得C轮融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在朝着更可靠、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向努力,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助推。接下来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以产品的形式实现共识目标。

第六,车企密集换标。

随着汽车行业改革的深入,很多汽车企业为了传递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开始用全新的logos向新时代宣战。今年以来,国外起亚、通用、标致、雷诺等都发布了全新logo,国内比亚迪、吉利也推出了全新logo。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2021年新年第一天,比亚迪汽车发布了全新的LOGO。logo的主体没有变化,但是新logo取消了椭圆形的边界,变得更加开放。这意味着比亚迪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用户和合作伙伴,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界限。比亚迪方面表示,新logo不仅直观简洁,而且国际化。值得一提的是,新标识仅在比亚迪国内乘用车市场使用,其他业务将继续使用原椭圆形标识。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

1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新版LOGO在视觉上更倾向于等距,外圆内侧的转折处理让字形更加简洁现代,字母转角处弧度变化,呼应“向上”的主题,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据内部人士分析,之所以发布全新的LOGO,是因为2021年是吉利控股集团创业的第35个年头。新标志象征着吉利控股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其年轻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企业战略,真正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车企。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七、低速电动车有望“转正”

备受期待的低速电动车“身份之争”终于要水落石出了。日前,工信部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低速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要求,明确将四轮低速电动汽车作为纯电动乘用车的一个子类,命名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

Tesla, BYD, Han and Geely, concept

御捷交通模型,图片来源:御捷汽车

虽然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从未获得过财政补贴,但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飙升的趋势。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7年,国内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增长了十几倍。截至2019年底,国内低速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产品良莠不齐,部分未考驾照的驾驶员缺乏基本的道路安全意识,导致相关安全事故频发。低速电动车逐渐成为道路交通的一大安全隐患。

相关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是一个淘汰和升级的过程。灰色地带越来越少,不规范的企业会亏损甚至逐渐被淘汰。但对于标准化企业来说,将低速电动车纳入标准化管理,会带来进一步提升的通道。在未来,一个健康的低速电动车市场不仅会让终端用户受益,还会真正成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特斯拉比亚迪吉利汽车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吉利的爆发力又回来了

中国汽车怎样甩掉“大而不强”的帽子?每当上升遭遇瓶颈,那么继续进步的诀窍在于:不要只去堆数字,而是切换到一个更高的维度。

1900/1/1 0:00:00
全球超400座 蔚来发布2025换电站计划

7月9日,蔚来举办了NIOPowerDay2021活动,活动现场蔚来介绍了NIOPower的发展与技术,并发布NIOPower2025换电站布局计划。

1900/1/1 0:00:00
华为:特斯拉杀人

“苏总这是看了你们的文章才有这个提法么?”有朋友如此半开玩笑地问我。“这叫不谋而合。”在刚刚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用“杀人”一词描述特斯拉车祸。

1900/1/1 0:00:00
注意力分散成开车“隐形杀手”,驾驶员安全监测引发重视

现如今,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然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如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据数据分析,我国每年发生近20万起交通事故。

1900/1/1 0:00:00
2021十大FLAG期中考|销量最高之翻车记

由于火山老师的“离开”(他永远活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