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了桌,死算得了什么 | 年中盘点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造车就像一场。只要上了桌,你的命值多少钱?”

此时此刻,对于、何、李想、、朱、等更多新势力的创始人来说,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共同的心态,似乎是相当恰当的。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在过去的上半年,有人继续获得更多的筹码,有人还在犹豫思考,有人彻底失败。

但是,大势不可逆转。赢,似乎是和少数品牌在聚集;失去成了最普遍的现象。

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没有任何争议的前三名领袖,在顺利离开ICU后,纷纷朝着康复出院的目标前进。

以哪吒、零跑、魏玛为代表的第二梯队成员,痛点各有不同,但至少都表现出了想要生存的活力。

至于挣扎了很久的车企,连名字都不愿意讨论,甚至失去了宣布自己“死亡”的权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逐渐消失在这残酷的淘汰赛中。

尽管没有人想空手回家...

有惊喜,也有失望。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营销层面充斥着炒作,似乎对自身产品综合实力的信心爆棚,但每个月初,各种新势力在自愿造车或被迫宣布销量的时候,完全撕掉了维持体面的“遮羞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冰冷的数字是给他们的阶段性表现打分的最好证据。

当李ONE真正接近汉兰达的时候,P7努力向特斯拉Model 3迈进。蔚来ES6和宝马X3的差距越来越小,交替感越来越强。

进入2021年后,蔚来、小鹏、理想都会准时发布上个月的投放,顺序可能会有变化,但已经成为既定规律。而且大多数时候,消息基本上都是好消息。1-6月,蔚来已交付新车41,956辆,占去年总交付量的95.9%。

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量也已经超越2020年全年,达到30738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P7的“回暖”足够喜人。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至于理想,是三者中最令人惊讶的。在推出2021款Li ONE后,沈亚男表示,该车将在9月单月交付超过1万辆单款车型。

当时我一直觉得这是“痴人说梦”。然而,这款新车在6月份交付了7713辆,同比增长320.6%,环比增长78.4%,也创下了单月交付的最高纪录。6月份新增订单突破1万辆,也创历史新高,半年累计交付量达到30154辆。

统计了国内所有自主品牌的半程成绩单,蔚来、小鹏、理想都进入了前20。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个性能和几十万辆的传统车企比起来算什么?而我只想反驳:有时候,彻底的颠覆往往是一夜之间。

由此或许可以大胆预测,随着下半年月度环比的增长,经过三方面的努力,2021年的累计交付量很有可能分别突破10万辆、8万辆和8万辆。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相比之下,作为目前第二梯队的成员,哪吒、零跑、魏玛无一例外的度过了垂死挣扎的黑暗时刻。

随着一两款产品可以接受的车型的出现,月销量也提升到了几千辆,半年累计销量超过2万辆。参考他们目前的不同情况,2021年给他们定的目标分别是冲击5万大关。

反观金康赛莱斯特、高和、地平线、爱知等尚未达到“及格线”的品牌,这半年来只能用还在苦苦挣扎来形容。

即使有一部分得到了外界的帮助,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终端用户的认可,月销量一直维持在几百部甚至更少。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接下来,他们能否扭转颓势,谁也不敢保证。另外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新车依然存在,甚至不能出现在车友联合会或者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统计名单中。

整个上半年,仅从销售层面来看,就有惊喜和失望……ntments。也有人真心希望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以更快的速度洗牌淘汰,让我们作为用户收获一个越来越简单、直接、健康的市场。

正面竞争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几个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新势力能让汽车脱颖而出?是因为品牌营销足够亮眼吗?是因为创始人的光环足够耀眼吗?还是因为消费者天生就有好感?

可能有原因,但仍不是决定性因素。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事实上,当特斯拉在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后长时间陷入舆论漩涡,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并没有影响其销量和终端的积极性。此外,大众信心满满地推出ID.4后,终于遭遇了“滑铁卢”时刻。

相比之下,足以证明目前国内的新能源用户在认知和思维上已经足够成熟。一款新车,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会因为它曾经在品牌层面有过什么样的光环而有所偏颇。

再次聚焦到产品端,可以说在过去的半年里,这种收费的竞争还是越来越直接和激烈。对于所有造车新势力来说,游戏规则变得简单后,终于学会了“硬邦邦”。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以蔚来为例,上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定位纯电动轿跑SUV,也就是和ES6同门的EC6。或许就连李斌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当初因为R&D资金陷入困境而不得不直接搬到前台的“替身”,能获得这么多年轻用户的青睐。

这个群体的购买力绝对让蔚来大吃一惊。在好运的加持下,蔚来确实依靠EC6的加持成功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但不可回避的痛点,此刻ES8还是ES6会不会是EC6,似乎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天花板”,产品水平相对后来者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侵蚀。而随着ET7的即将交付,自身科技水平的配置已经完全“落后”了。

所以看来真的是时候来个大转变了。不知道2021 NIO日能否带来预期的惊喜?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小鹏P7上市一年多,这款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资源的B级纯电动轿跑终于回归了应有的性能水平。磷酸亚铁锂版本车的推出,颇有特斯拉原厂国产标准续航版带来的“效果”。

上周末,中期改款后的小鹏G3i在成都正式上市,价格随即公布。本周末,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极具“智能”的小鹏P5也将公布预售价。

从目前的诸多预测来看,如果后者的主卖版价格能在20万元以内,或许是下半年彻底引发小鹏本身“质变”的关键。但如果价格太高,动力就会大大减弱。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另外,别忘了,到现在为止,小鹏还没有一辆可以成为门面的SUV。正如其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披露的,第四款中型SUV的推进进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李一个人,刚刚迎来改革不久,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其成功的原因更集中在:处于一个新的赛道,品牌效应减弱的时候,潜在消费者对产品本身有着广泛的智能化和科技化需求,而它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至于下半年即将亮相的中大型增程式SUV,定位更高,尺寸更大,代号“X01”,延续其强劲表现的关键与李ONE相差无几。但在补齐短板后,其竞争对手也从汉兰达变成了沃尔沃XC90。

< img alt = "小鹏、蔚来、李一、海兰……r,特斯拉"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0457892290/10 . jpg "/>

另一方面,哪吒和零跑,某种程度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在产品端的发展路径似乎非常相似。两款A0纯电动车,哪吒V和零跑T03,分别冲击细分市场。

站稳脚跟后,将推广哪吒U Pro和零跑C11两款紧凑型SUV,第三款新车将分别开启全新的造车战略。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下,两人早已成为共同成长路上最好的“竞技队友”。

相比之下,在品牌建立之初,甚至与蔚来平起平坐。首款量产车型EX5一经推出,在与小鹏G3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威马就成了逐渐落后的存在。

原因很复杂,系统能力、研发能力、执行能力似乎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在产品端,缺乏一款类似于“小鹏P7”的能彻底颠覆外界印象的新车,成为这家车企最遗憾的地方。上半年刚推出的威马W6,有惊喜,但似乎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答案。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0

同样,上市已久,从未引起大轰动的Skyline ME7和Aichi U5,或多或少都有不可弥补的缺点,在中途表现上也没有太多值得讲述的记忆点。

最后,还想告诫那些还在慢慢进入市场的后来者。仅从产品端来说,如果没有自己明显的“标签”和颠覆上述模式的综合实力,被遗忘的几率会非常高。

然而这种正面较量就是这么残酷有趣。

六次面试,六种心情

对于任何一个造车新势力来说,能够走出重症监护室的根本原因,除了占据天时地利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很多时候,创始人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了整个公司的灵魂。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1

再次见到李斌,是在蔚来第10万辆车下线仪式的现场。在之前的采访中,他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激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你做了很多,人家却连看都不想看,连抄都不想抄。”

李斌在谈到他对小米、百度和滴滴等新进入者的看法时发表了这样的讲话。话的背后,是他对蔚来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模式感到欣慰,无论是产品端、能量补充端还是服务端,因为它早已被作为整个行业借鉴和研究的模板。

随后,李斌也坦承,“相比很多成功的老牌燃油车企业,智能电动车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10万辆里程碑,我的内心略有波澜,但整体还是比较平静的。最开心的时刻可能还是第一百万辆车。”

显然,经历了最痛苦的洗礼,进入2021年的蔚来,早已变得更加谦虚自信。“造车就像一场。只要上了桌,你的命值多少钱?”

此时此刻,对于、何、李想、、朱、等更多新势力的创始人来说,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共同的心态,似乎是相当恰当的。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在过去的上半年,有人继续获得更多的筹码,有人还在犹豫思考,有人彻底失败。

但是,大势不可逆转。赢,似乎是和少数品牌在聚集;失去成了最普遍的现象。

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没有任何争议的前三名领袖,在顺利离开ICU后,纷纷朝着康复出院的目标前进。

以哪吒、零跑、魏玛为代表的第二梯队成员,痛点各有不同,但至少都表现出了想要生存的活力。

至于挣扎了很久的车企,连名字都不愿意讨论,甚至失去了宣布自己“死亡”的权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逐渐消失在这残酷的淘汰赛中。

尽管没有人想空手回家...

有惊喜,也有失望。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营销层面充斥着炒作,似乎对自身产品综合实力的信心爆棚,但每个月初,各种新势力在自愿造车或被迫宣布销量的时候,完全撕掉了维持体面的“遮羞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冰冷的数字是给他们的阶段性表现打分的最好证据。

当李ONE真正接近汉兰达的时候,P7努力向特斯拉Model 3迈进。蔚来ES6和宝马X3的差距越来越小,交替感越来越强。

进入2021年后,蔚来、小鹏、理想都会准时发布上个月的投放,顺序可能会有变化,但已经成为既定规律。而且大多数时候,消息基本上都是好消息。1-6月,蔚来已交付新车41,956辆,占去年总交付量的95.9%。

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量也已经超越2020年全年,达到30738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P7的“回暖”足够喜人。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至于理想,是三者中最令人惊讶的。在推出2021款Li ONE后,沈亚男表示,该车将在9月单月交付超过1万辆单款车型。

当时我一直觉得这是“痴人说梦”。然而,这款新车在6月份交付了7713辆,同比增长320.6%,环比增长78.4%,也创下了单月交付的最高纪录。6月份新增订单突破1万辆,也创历史新高,半年累计交付量达到30154辆。

统计了国内所有自主品牌的半程成绩单,蔚来、小鹏、理想都进入了前20。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个性能和几十万辆的传统车企比起来算什么?而我只想反驳:有时候,彻底的颠覆往往是一夜之间。

由此或许可以大胆预测,随着下半年月度环比的增长,经过三方面的努力,2021年的累计交付量很有可能分别突破10万辆、8万辆和8万辆。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相比之下,作为目前第二梯队的成员,哪吒、零跑、魏玛无一例外的度过了垂死挣扎的黑暗时刻。

随着一两款产品可以接受的车型的出现,月销量也提升到了几千辆,半年累计销量超过2万辆。参考他们目前的不同情况,2021年给他们定的目标分别是冲击5万大关。

反观金康赛莱斯特、高和、地平线、爱知等尚未达到“及格线”的品牌,这半年来只能用还在苦苦挣扎来形容。

即使有一部分得到了外界的帮助,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终端用户的认可,月销量一直维持在几百部甚至更少。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接下来,他们能否扭转颓势,谁也不敢保证。另外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新车依然存在,甚至不能出现在车友联合会或者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统计名单中。

整个上半年,仅从销售层面来看,就有惊喜和失望……ntments。也有人真心希望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以更快的速度洗牌淘汰,让我们作为用户收获一个越来越简单、直接、健康的市场。

正面竞争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几个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新势力能让汽车脱颖而出?是因为品牌营销足够亮眼吗?是因为创始人的光环足够耀眼吗?还是因为消费者天生就有好感?

可能有原因,但仍不是决定性因素。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事实上,当特斯拉在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后长时间陷入舆论漩涡,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并没有影响其销量和终端的积极性。此外,大众信心满满地推出ID.4后,终于遭遇了“滑铁卢”时刻。

相比之下,足以证明目前国内的新能源用户在认知和思维上已经足够成熟。一款新车,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会因为它曾经在品牌层面有过什么样的光环而有所偏颇。

再次聚焦到产品端,可以说在过去的半年里,这种收费的竞争还是越来越直接和激烈。对于所有造车新势力来说,游戏规则变得简单后,终于学会了“硬邦邦”。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以蔚来为例,上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定位纯电动轿跑SUV,也就是和ES6同门的EC6。或许就连李斌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当初因为R&D资金陷入困境而不得不直接搬到前台的“替身”,能获得这么多年轻用户的青睐。

这个群体的购买力绝对让蔚来大吃一惊。在好运的加持下,蔚来确实依靠EC6的加持成功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但不可回避的痛点,此刻ES8还是ES6会不会是EC6,似乎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天花板”,产品水平相对后来者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侵蚀。而随着ET7的即将交付,自身科技水平的配置已经完全“落后”了。

所以看来真的是时候来个大转变了。不知道2021 NIO日能否带来预期的惊喜?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小鹏P7上市一年多了,这款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资源的B级纯电动轿跑终于回归了应有的性能水平。磷酸亚铁锂版本车的推出,颇有特斯拉原厂国产标准续航版带来的“效果”。

上周末,中期改款后的小鹏G3i在成都正式上市,价格随即公布。本周末,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极具“智能”的小鹏P5也将公布预售价。

从目前的诸多预测来看,如果后者的主卖版价格能在20万元以内,或许是下半年彻底引发小鹏本身“质变”的关键。但如果价格太高,动力就会大大减弱。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

另外,别忘了,到现在为止,小鹏还没有一辆可以成为门面的SUV。正如其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披露的,第四款中型SUV的推进进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李一个人,刚刚迎来改革不久,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其成功的原因更集中在:处于一个新的赛道,品牌效应减弱的时候,潜在消费者对产品本身有着广泛的智能化和科技化需求,而它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至于下半年即将亮相的中大型增程式SUV,定位更高,尺寸更大,代号“X01”,延续其强劲表现的关键与李ONE相差无几。但在补齐短板后,其竞争对手也从汉兰达变成了沃尔沃XC90。

< img alt = "小鹏、蔚来、李一、海兰……r,特斯拉"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0457892290/10 . jpg "/>

另一方面,哪吒和零跑,某种程度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在产品端的发展路径似乎非常相似。两款A0纯电动车,哪吒V和零跑T03,分别冲击细分市场。

站稳脚跟后,将推广哪吒U Pro和零跑C11两款紧凑型SUV,第三款新车将分别开启全新的造车战略。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下,两人早已成为共同成长路上最好的“竞技队友”。

相比之下,在品牌建立之初,甚至与蔚来平起平坐。首款量产车型EX5一经推出,在与小鹏G3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威马就成了逐渐落后的存在。

原因很复杂,系统能力、研发能力、执行能力似乎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在产品端,缺乏一款类似于“小鹏P7”的能彻底颠覆外界印象的新车,成为这家车企最遗憾的地方。上半年刚推出的威马W6,有惊喜,但似乎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答案。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0

同样,上市已久,从未引起大轰动的Skyline ME7和Aichi U5,或多或少都有不可弥补的缺点,在中途表现上也没有太多值得讲述的记忆点。

最后,还想告诫那些还在慢慢进入市场的后来者。仅从产品端来说,如果没有自己明显的“标签”和颠覆上述模式的综合实力,被遗忘的几率会非常高。

然而这种正面较量就是这么残酷有趣。

六次面试,六种心情

对于任何一个造车新势力来说,能够走出重症监护室的根本原因,除了占据天时地利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很多时候,创始人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了整个公司的灵魂。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1

再次见到李斌,是在蔚来第10万辆车下线仪式的现场。在之前的采访中,他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激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你做了很多,人家却连看都不想看,连抄都不想抄。”

李斌在谈到他对小米、百度和滴滴等新进入者的看法时发表了这样的讲话。话的背后,是他对蔚来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模式感到欣慰,无论是产品端、能量补充端还是服务端,因为它早已被作为整个行业借鉴和研究的模板。

随后,李斌也坦承,“相比很多成功的老牌燃油车企业,智能电动车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10万辆里程碑,我的内心略有波澜,但整体还是比较平静的。最开心的时刻可能还是第一百万辆车。”

显然,经历了最痛苦的洗礼,进入2021年的蔚来,早已变得更加谦虚自信。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4

在上海车展上,何被包围在Xpeng Motors展台二楼的采访室里。当被问及P5存在的意义时,他笑着说:“我觉得新车厂商最好从20万以上的开始,比如到50万,比如SUV。如果他们两三年前在产品布局上就想到这一点,应该不会都做同样的事情。这是结构性问题。”

对此,他补充道:“根据去年年底的数据,一线城市超过10%的新车销量在新能源,这证明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已经开始在一线城市快速发展,并在二三线城市初步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化。与智能手机相比,苹果的出现确实引人注目,但当小米、华为等更便宜的国产品牌出现时,它颠覆了整个行业。”

可以说,在五常的帮助下,小鹏想成为一个“聪明的”通才。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5

……另一方面,与和何相比,创始人李想有着鲜明的优势,他在2021李ONE发布后接受采访时谈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不喜欢,但我一定要做这个领域的第一,因为常年做老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规则都是老板定的。”

此时此刻,这家车企唯一销售的车型也在向单月破万的目标迈进,试图超越汉兰达,甚至还保留着将蔚来从汽车销量新势力榜首位置拉下来的可能。

和朱,一个是在业界生活多年的传统汽车人,一个是IT出身的安全大亨。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汪洋大海,他们都放下身段,选择从零开始,虚心接受一切批评和指正。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6

同样,在上海车展期间,当被问及哪吒的下一个目标时,张勇表示:“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做第一。我们要卖50万台,50万台的销量才能活下来。”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的是接地气和务实。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前一天,零跑官方宣布造车资质到位。朱在采访中坦言:“之前,我们跑得慢了一点,但是随着上半年T03的更好表现,下半年C11的正式交付,我相信零跑的加速是非常可怕的。”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7

按照计划,到2025年,除了已经量产的三款车型,零跑还将依托三个正向纯电动平台打造五款新车。

至于沈晖,我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提起,因为我在上半年见过这个“明星经理”两次。年初,位于其湖北黄冈的工厂。在W6正式量产的时候,似乎还是对这款新车充满了信心。

三个月后,在W6上市后的一次专访中,沈晖基本回答了所有涌入的问题,但不知何故,缺少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计划。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8

正如一些怀疑者所说,此刻的魏玛与同时期的魏小丽相比,可能真的会落后。与前三任创始人的意气风发相比,沈晖感受到了更多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以及在一切都出问题的时候如何自救。如何反击?需要魏玛在半年内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六位创始人在六次采访中表现出来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一段的最后,我还是想对那些没有花篇幅提的新势力创始人们喊一声。“虽然你们看似在努力带领各自的企业继续生存,但鲜花和掌声只能献给取得一定成绩的人。”

现实真的就这么残酷。

战斗2025

如果说2020年是一些新势力造车,证明自己有生存的资本,那么在刚刚结束的上半年,当底盘逐渐稳定,信心不断积累的时候,大家已经达成了“决战2025”的共识。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9

根据该协会发布的消息,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批发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5倍。随着市场需求的良好趋势,该协会将2021年的预测销量从年初的200万辆提高到240万辆。

刚刚过去的6月,涨势不断,最终完成目标,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利好消息无疑为这片“蓝海”中的所有车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由此我们不禁想象,如果能保持如此高的同比增速,那么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单年规模至少在800万辆以上。

“蛋糕”越来越诱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几股野心勃勃的新生力量正在sti……释放他们自己的目标。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0

今年2月,针对全体员工,李想用内部信沟通,“2021 -2025年是李从1-10的阶段,也就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象征性的挑战是,我们要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销售的头部企业,拿到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入场券。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车销量将超过800万辆,获得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

为了成为头部车企,拿到决赛的入场券,李想也给了李现阶段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要有2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简单换算,不出意外,那就是160万的新车销量。

或许,有些人看到这样激进的预期后,会感到深深的质疑。但是,对于处在头部梯队的中国新生力量来说,自信甚至自负总是比自卑好。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1

反观成功赴港交所“敲钟”的小鹏,其创始人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25年,我相信在中国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将占到新车的60%,而智能汽车将占到这60%的50%以上。”

而他能做出如此强有力预测的信心来源,还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线城市新增电动车占比达到10%,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20%。在这些新车中,智能电动车的比例也在稳步上升。

在实际购车过程中,潜在消费者越来越把“智能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最关键的衡量标准。面对这样的局面,从品牌建立起就押宝在科技树上的小鹏非常愿意看到。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2

蔚来是三大新势力之一,相对“温和”的存在。在其1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的专访中,李斌对其家后的销售规模做出了预期。“接下来,如果要在中国和BBA之间分天下,豪华车市场规模在400万左右,占比25%,蔚来自主品牌将实现单个市场超100万辆。”

得益于自身产品的定位,蔚来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定在了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德国传统豪强身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纯电动市场,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认可度,并且正在拉大差距。

反观哪吒、零跑、威马,虽然没有上半年那么强势的表现作为背书,却敢于想象2025年的决胜时刻,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弱,但也对这个节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3

相比之下,那些上半年未能交出满意答卷的新生力量,只能被剥夺讨论未来的权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成了最深刻的道理。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一度重燃新生希望的拜腾传出了正式破产重组的消息。在被几个看似心甘情愿的资本像皮球一样折腾来折腾去之后,终于又崩溃了。作为造车“游戏”的众多参与者之一,它输掉了一切。

但是,对于还在打牌的新生力量来说,类似的例子早已司空见惯。一旦上了台,在足够诱人的丰厚回报和诱人前景面前,生死可能已经被看不起了。

幸运的是,仅仅以中途的表现作为参考,一些车企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活到死”。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4

上海车展,何被围在Xpe二楼的采访室……汽车展台。当被问及P5存在的意义时,他笑着说:“我觉得新车厂商最好从20万以上的开始,比如到50万,比如SUV。如果他们两三年前在产品布局上就想到这一点,应该不会都做同样的事情。这是结构性问题。”

对此,他补充道:“根据去年年底的数据,一线城市超过10%的新车销量在新能源,这证明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已经开始在一线城市快速发展,并在二三线城市初步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化。与智能手机相比,苹果的出现确实引人注目,但当小米、华为等更便宜的国产品牌出现时,它颠覆了整个行业。”

可以说,在五常的帮助下,小鹏想成为一个“聪明的”通才。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5

另一方面,与和何相比,创始人李想有着鲜明的优势,他在2021李ONE发布后接受采访时谈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不喜欢,但我一定要做这个领域的第一,因为常年做老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规则都是老板定的。”

此时此刻,这家车企唯一销售的车型也在向单月破万的目标迈进,试图超越汉兰达,甚至还保留着将蔚来从汽车销量新势力榜首位置拉下来的可能。

和朱,一个是在业界生活多年的传统汽车人,一个是IT出身的安全大亨。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汪洋大海,他们都放下身段,选择从零开始,虚心接受一切批评和指正。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6

同样,在上海车展期间,当被问及哪吒的下一个目标时,张勇表示:“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做第一。我们要卖50万台,50万台的销量才能活下来。”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的是接地气和务实。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前一天,零跑官方宣布造车资质到位。朱在采访中坦言:“之前,我们跑得慢了一点,但是随着上半年T03的更好表现,下半年C11的正式交付,我相信零跑的加速是非常可怕的。”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7

按照计划,到2025年,除了已经量产的三款车型,零跑还将依托三个正向纯电动平台打造五款新车。

至于沈晖,我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提起,因为我在上半年见过这个“明星经理”两次。年初,位于其湖北黄冈的工厂。在W6正式量产的时候,似乎还是对这款新车充满了信心。

三个月后,在W6上市后的一次专访中,沈晖基本回答了所有涌入的问题,但不知何故,缺少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计划。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8

正如一些怀疑者所说,此刻的魏玛与同时期的魏小丽相比,可能真的会落后。与前三任创始人的意气风发相比,沈晖感受到了更多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以及在一切都出问题的时候如何自救。如何反击?需要魏玛在半年内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六位创始人在六次采访中表现出来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一段的最后,我还是想对那些没有花篇幅提的新势力创始人们喊一声。“虽然你们看似在努力带领各自的企业继续生存,但鲜花和掌声只能献给取得一定成绩的人。”

现实真的就这么残酷。

战斗2025

如果说2020年,一些新势力造车,证明了自己有生存的资本,那么在刚刚结束的上半年,当底盘逐渐稳定,信心逐渐积累的时候,大家已经到了……《决战2025》的onsensus。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9

根据该协会发布的消息,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批发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5倍。随着市场需求的良好趋势,该协会将2021年的预测销量从年初的200万辆提高到240万辆。

刚刚过去的6月,涨势不断,最终完成目标,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利好消息无疑为这片“蓝海”中的所有车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由此我们不禁想象,如果能保持如此高的同比增速,那么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单年规模至少在800万辆以上。

“蛋糕”越来越诱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个野心勃勃的新生力量还在释放着自己的目标。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0

今年2月,针对全体员工,李想用内部信沟通,“2021 -2025年是李从1-10的阶段,也就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象征性的挑战是,我们要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销售的头部企业,拿到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入场券。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车销量将超过800万辆,获得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

为了成为头部车企,拿到决赛的入场券,李想也给了李现阶段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要有2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简单换算,不出意外,那就是160万的新车销量。

或许,有些人看到这样激进的预期后,会感到深深的质疑。但是,对于处在头部梯队的中国新生力量来说,自信甚至自负总是比自卑好。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1

反观成功赴港交所“敲钟”的小鹏,其创始人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25年,我相信在中国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将占到新车的60%,而智能汽车将占到这60%的50%以上。”

而他能做出如此强有力预测的信心来源,还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线城市新增电动车占比达到10%,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20%。在这些新车中,智能电动车的比例也在稳步上升。

在实际购车过程中,潜在消费者越来越把“智能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最关键的衡量标准。面对这样的局面,从品牌建立起就押宝在科技树上的小鹏非常愿意看到。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2

蔚来是三大新势力之一,相对“温和”的存在。在其1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的专访中,李斌对其家后的销售规模做出了预期。“接下来,如果要在中国和BBA之间分天下,豪华车市场规模在400万左右,占比25%,蔚来自主品牌将实现单个市场超100万辆。”

得益于自身产品的定位,蔚来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定在了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德国传统豪强身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纯电动市场,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认可度,并且正在拉大差距。

反观哪吒、零跑、威马,虽然没有上半年那么强势的表现作为背书,却敢于想象2025年的决胜时刻,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弱,但也对这个节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Tucki, Weilai, Li ONE, Highlander, Tesla3

相比之下,那些上半年未能交出满意答卷的新势力,只能被剥夺讨论权……没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成了最深刻的道理。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一度重燃新生希望的拜腾传出了正式破产重组的消息。在被几个看似心甘情愿的资本像皮球一样折腾来折腾去之后,终于又崩溃了。作为造车“游戏”的众多参与者之一,它输掉了一切。

但是,对于还在打牌的新生力量来说,类似的例子早已司空见惯。一旦上了台,在足够诱人的丰厚回报和诱人前景面前,生死可能已经被看不起了。

幸运的是,仅仅以中途的表现作为参考,一些车企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活到死”。

标签:小鹏蔚来理想ONE汉兰达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日产CEO:英国电动车中心仅仅是公司电气化的开始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产首席执行官MakotoUchida表示,日产在英国14亿美元的电动车生产中心仅是该公司电气化步伐的开始。

1900/1/1 0:00:00
“电”亮零碳未来——保时捷中区“驭境计划”零碳行动上海站正式启动

7月14日,保时捷中区“驭境计划”零碳行动上海站正式拉开帷幕。

1900/1/1 0:00:00
ZEV推出全新“被动”电池热管理系统 采用可持续PCM共晶混合物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创新的可持续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公司ZeroElectricVehicles(ZEV)宣布推出一项革命性、低成本、可持续的基于植物的“被动”热管理技术,

1900/1/1 0:00:00
NILT推出多功能平面光学平台 可用于汽车3D传感和激光雷达应用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光学解决方案开发商NILT推出了高级平面光学技术平台,用于3D传感和激光雷达中的近红外(NIR)。

1900/1/1 0:00:00
「白犀牛」获近千万美元Pre-A融资,与永辉超市拓展无人配送合作

作者:36氪王艺瑾36氪获悉,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宣布获得线性资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PreA融资。

1900/1/1 0:00:00
大限将至 欧洲2035年实现新车零排放

欧洲当地时间7月14日,欧盟通过了一条“Fitfor55”的气候方案,其希望至2030年,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1990年降低5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