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第一个活下来。我们要卖出50万台,才能够活下来,并进行技术的积累和沉淀,提高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技术水平,保持产品的高性价比。此外,品牌和用户的体验也要有一些创新,形成哪吒车模,打造鲜明的标签。”
进入2021年后,我第一次见到哪吒汽车CEO张勇,是在上海车展的采访室。面对提问,他毫不犹豫地谈到了未来五年。这一家刚刚熬过了黑暗时刻,逐渐恢复了新势力造车的目标。
在刚刚结束的展台活动上,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出现在嘉宾中。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最终,等待的时间并不长。5月11日,360集团智能汽车战略媒体沟通会在北京总部举行。现场,周正式宣布:“我将与哪吒CEO组成产品经理CP,共同打造一款定位10万元左右的面向大众用户的智能汽车。”
当时有强大的“助手”加入,哪吒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突围的可能性似乎增大了。但是通过近三个月的观察,我渐渐发现故事的走向并没有按照我想象的方向发展。
相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抛给哪吒,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牵手360,能赋能多少?
不可否认,处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的全新赛道上,必然会导致玩法的彻底改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李想和何,这些新进入者在互联网上成功地创业,但他们能很快适应并采取主动。比如传统汽车人创办的新势力造车公司哪吒,就缺乏“互联网基因”。
“牵手”360,外观方面,利大于弊。
众所周知,就在上周,一篇名为《我害怕的人也会造车》的文章被迅速传播。内容是针对周本人的,他说他入股哪吒更多是为了股价操作。当时只起草了一份协议,360只向哪吒汽车派遣了部分技术人员。其实到现在也没交过钱,只属于精神股东。
很快,哪吒官方出面辟谣:“360与哪吒汽车的合作一直是按照双方预设的日程正常有序地进行,双方都在按照协议的要求正常履行。”言下之意,传言是假的,哪吒和360的合作还在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
在与哪吒内部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因为360的到来,哪吒在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话语权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更大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按照周之前说的那样:“这个车企所缺乏的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包括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整车安全,都将由360来提供。”
那么,哪吒将放弃目前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两大“命脉”——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的研发主动权。对比目前处于头部梯队的蔚来、理想、小鹏,甚至与他们直接竞争的零跑,希望将上述两个板块的最大权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参考360本身过去的发展路径,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等领域的积累似乎也不是很强,更多的集中在整车的数据安全层面。
当前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回到了……各价位段的“硬性”和相互的产品力阶段。那么在具体车型上能给哪吒多大的能量呢?一切还有很多未知。
只是希望不要空谈,要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仅仅靠把哪吒V卖好,算成功吗?
在刚刚过去的6月,根据哪吒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其月销量再创新高,达到5138辆,同比增长536%。同时,其2021年1-6月销量达到21,104辆。成绩的背后,去年11月上市的哪吒V似乎对销量贡献很大。
这款5.99万元起的纯电动汽车,上市以来销量一直不错。根据乘联会数据,1-5月哪吒V销量在所有纯电动汽车中排名第10,在所有纯电动SUV中排名第2,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上市7个多月以来,哪吒V已售出逾2万辆汽车。
但需要考虑到的是,只有把哪吒V卖好了才算成功?
“过去的历史证明,靠A00车支撑销量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10万元以下的,只能叫电动车,不能叫智能电动车。”
这样一个略显尖锐的观点,出自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年中媒体交流会上的发言。在接连被哪吒和零跑销量超越后,一时间,魏玛被甩在后面的言论持续发酵。作为旁观者,不管后者的实际表现如何,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上述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
即使从乘联会的统计来看,A00上月批发销量为5.95万辆,占纯电动份额的32%。可以说增长还是很明显的,表面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像是很容易摸到的蜂蜜。
预计A00纯电动车会更上一层楼。由于产品自始至终自身定位的局限性,一旦重心放置过多,就很容易陷入“低端路线”的怪圈。
同时,由于整车成本有限,也不利于辅助驾驶系统、智能驾驶舱乃至整车的相关自研。整个板块的天花板和瓶颈肉眼可见。
随后,随着新能源行业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力持续上升,A00市场逐渐萎缩已成定局。
所以哪吒V的一时风光,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踩市场红利。一辆A00级纯电动汽车,其实不足以支撑一个造车新势力,而且定位于终端市场,生存性很好。
为什么品牌上升很慢?
平心而论,第二段阐述的问题一定是哪吒自己发现的。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紧凑型SUV哪吒U Pro——比哪吒V定位更高。
具体分为四款:400巡航版、500环球版、500登月版、610探火版。补贴后官方售价分别为9.98万元、12.98万元、13.98万元、15.98万元。由于价格极具竞争力,预售后不到一个月,累计订单突破5000辆大关。
不过了解这家车企的读者一定知道,作为上一代车型,老款哪吒U上市以来的定价其实一直维持在15-21万元左右。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大幅度的变相降价,足以说明哪吒自己做U Pro go的决心。
但在更多人看来,这一举动背后反映的是哪吒对自己品牌的进程过于乐观。然而,在受到终端市场的教育和冲击后,他们不得不放低姿态,从更低的价格区间切入,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行车利润,被迫……提高销售额。
同时,由于哪吒的V送占比大,以及B端出行市场部分产品的大规模投放,也在不断对自身形成反向拖累效应。所以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哪吒进展相对缓慢。
但就现状而言,只有高端产品,以更高的溢价能力进入市场,似乎才是造车新势力的最佳出路。
所以可以看到哪吒汹涌的另一张牌,即哪吒S,明年上市,定位为B级纯电动轿跑。根据官方信息,这款车型采用了豪华感和运动感十足的底盘,实现了000 km加速3.9秒。
未来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拥有超大功率快充。更有趣的是,与其他只研发纯电的车企不同,哪吒S将推出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其中增程版续航超过1100km,纯电版续航超过800km。
不可否认的是,仅从参数来看,哪吒S相比目前在售的几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更大的挑战是,目前的纯电动b级车市场可谓竞争激烈,人满为患。
强劲的竞品,如特斯拉Model 3、P7、比亚迪韩等,已经占据了第一手优势,拥有自己固有的份额。除了哪吒之外的其他二线新势力都会造车,从目前的产品规划来看,也将进入与哪吒相同的范围。
不可避免地,一场日益同质化的混乱战争逐渐开始了。由于赛道越来越拥挤,哪吒的自主品牌向上进程再次增添了更大的障碍。
0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就像《新生力量》半年盘点中写的那样,“一旦到了桌上,在诱人的回报和诱人的前景面前,生死可能已经被看淡了。好在只有半道业绩作为参考,有些车企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活到死。”
目前哪吒还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既然选择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就需要咬紧牙关分一杯羹。
就在草稿完成之前,我得知乐视控股前CMO、易到用车总裁彭钢已经加入哪吒,负责市场营销。他的到来会给这家车企带来哪些改变?“到2025年,哪吒汽车要做的就是第一个活下来。我们要卖出50万台,才能够活下来,并进行技术的积累和沉淀,提高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技术水平,保持产品的高性价比。此外,品牌和用户的体验也要有一些创新,形成哪吒车模,打造鲜明的标签。”
进入2021年后,我第一次见到哪吒汽车CEO张勇,是在上海车展的采访室。面对提问,他毫不犹豫地谈到了未来五年。这一家刚刚熬过了黑暗时刻,逐渐恢复了新势力造车的目标。
在刚刚结束的展台活动上,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出现在嘉宾中。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最终,等待的时间并不长。5月11日,360集团智能汽车战略媒体沟通会在北京总部举行。现场,周正式宣布:“我将与哪吒CEO组成产品经理CP,共同打造一款定位10万元左右的面向大众用户的智能汽车。”
当时有强大的“助手”加入,哪吒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突围的可能性似乎增大了。然而,通过近三个月的观察,我渐渐发现,故事的走向并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想象中的。
相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抛给哪吒,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牵手360,能赋能多少?
不可否认,处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的全新赛道上,必然会导致玩法的彻底改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李想和何,这些新进入者在互联网上成功地创业,但他们能很快适应并采取主动。比如传统汽车人创办的新势力造车公司哪吒,就缺乏“互联网基因”。
“牵手”360,外观方面,利大于弊。
众所周知,就在上周,一篇名为《我害怕的人也会造车》的文章被迅速传播。内容是针对周本人的,他说他入股哪吒更多是为了股价操作。当时只起草了一份协议,360只向哪吒汽车派遣了部分技术人员。其实到现在也没交过钱,只属于精神股东。
很快,哪吒官方出面辟谣:“360与哪吒汽车的合作一直是按照双方预设的日程正常有序地进行,双方都在按照协议的要求正常履行。”言下之意,传言是假的,哪吒和360的合作还在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
在与哪吒内部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因为360的到来,哪吒在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话语权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更大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按照周之前说的那样:“这个车企所缺乏的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包括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整车安全,都将由360来提供。”
那么,哪吒将放弃目前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两大“命脉”——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的研发主动权。对比目前处于头部梯队的蔚来、理想、小鹏,甚至与他们直接竞争的零跑,希望将上述两个板块的最大权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参考360本身过去的发展路径,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等领域的积累似乎也不是很强,更多的集中在整车的数据安全层面。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早已回到了各个价格段、相互产品力“硬邦邦”的阶段。那么在具体车型上能给哪吒多大的能量呢?一切还有很多未知。
只是希望不要空谈,要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仅仅靠把哪吒V卖好,算成功吗?
在刚刚过去的6月,根据哪吒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其月销量再创新高,达到5138辆,同比增长536%。同时,其2021年1-6月销量达到21,104辆。成绩的背后,去年11月上市的哪吒V似乎对销量贡献很大。
这款5.99万元起的纯电动汽车,上市以来销量一直不错。根据乘联会数据,1-5月哪吒V销量在所有纯电动汽车中排名第10,在所有纯电动SUV中排名第2,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上市7个多月以来,哪吒V已售出逾2万辆汽车。
但需要考虑到的是,只有把哪吒V卖好了才算成功?
“过去的历史证明,靠A00车支撑销量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10万元以下的,只能叫电动车,不能叫智能电动车。”
这样一个略显尖锐的观点,出自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年中媒体交流会上……ge会议。在接连被哪吒和零跑销量超越后,一时间,魏玛被甩在后面的言论持续发酵。作为旁观者,不管后者的实际表现如何,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上述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
即使从乘联会的统计来看,A00上月批发销量为5.95万辆,占纯电动份额的32%。可以说增长还是很明显的,表面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像是很容易摸到的蜂蜜。
预计A00纯电动车会更上一层楼。由于产品自始至终自身定位的局限性,一旦重心放置过多,就很容易陷入“低端路线”的怪圈。
同时,由于整车成本有限,也不利于辅助驾驶系统、智能驾驶舱乃至整车的相关自研。整个板块的天花板和瓶颈肉眼可见。
随后,随着新能源行业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力持续上升,A00市场逐渐萎缩已成定局。
所以哪吒V的一时风光,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踩市场红利。一辆A00级纯电动汽车,其实不足以支撑一个造车新势力,而且定位于终端市场,生存性很好。
为什么品牌上升很慢?
平心而论,第二段阐述的问题一定是哪吒自己发现的。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紧凑型SUV哪吒U Pro——比哪吒V定位更高。
具体分为四款:400巡航版、500环球版、500登月版、610探火版。补贴后官方售价分别为9.98万元、12.98万元、13.98万元、15.98万元。由于价格极具竞争力,预售后不到一个月,累计订单突破5000辆大关。
不过了解这家车企的读者一定知道,作为上一代车型,老款哪吒U上市以来的定价其实一直维持在15-21万元左右。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大幅度的变相降价,足以说明哪吒自己做U Pro go的决心。
但在更多人看来,这一举动背后反映的是哪吒对自己品牌的进程过于乐观。但在受到终端市场的教育和打击后,他们不得不放低姿态,从更低的价格区间切入,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单车利润,被迫追求更高的销量。
同时,由于哪吒的V送占比大,以及B端出行市场部分产品的大规模投放,也在不断对自身形成反向拖累效应。所以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哪吒进展相对缓慢。
但就现状而言,只有高端产品,以更高的溢价能力进入市场,似乎才是造车新势力的最佳出路。
所以可以看到哪吒汹涌的另一张牌,即哪吒S,明年上市,定位为B级纯电动轿跑。根据官方信息,这款车型采用了豪华感和运动感十足的底盘,实现了000 km加速3.9秒。
未来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拥有超大功率快充。更有趣的是,与其他只研发纯电的车企不同,哪吒S将推出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其中增程版续航超过1100km,纯电版续航超过800km。
不可否认的是,仅从参数来看,哪吒S相比目前在售的几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更大的挑战是,目前的纯电动b级车市场可谓竞争激烈、白热化……划船。
强劲的竞品,如特斯拉Model 3、P7、比亚迪韩等,已经占据了第一手优势,拥有自己固有的份额。除了哪吒之外的其他二线新势力都会造车,从目前的产品规划来看,也将进入与哪吒相同的范围。
不可避免地,一场日益同质化的混乱战争逐渐开始了。由于赛道越来越拥挤,哪吒的自主品牌向上进程再次增添了更大的障碍。
0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就像《新生力量》半年盘点中写的那样,“一旦到了桌上,在诱人的回报和诱人的前景面前,生死可能已经被看淡了。好在只有半道业绩作为参考,有些车企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活到死。”
目前哪吒还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既然选择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就需要咬紧牙关分一杯羹。
就在草稿完成之前,我得知乐视控股前CMO、易到用车总裁彭钢已经加入哪吒,负责市场营销。他的到来会给这家车企带来哪些改变?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工程科学与力学和生物工程教授SulinZhang及其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表征硅结构和化学演化的新方法,以及控制电池稳定性的薄层,将有助于解决避免将硅用于高容量电池的问题。
1900/1/1 0:00:00电气化进程的加快,对整个中国车市带去的剧烈震荡,着实令整个行业的从业者深感何为“肤浅”二字。消费者日趋严苛的诉求,直接击碎了固化近20年的格局;造车新势力们的明争暗夺,摧毁的更是一整套生存法则。
1900/1/1 0:00:00“造车,如果始终无法实现盈利,成功自我造血,那么就是在耍流氓。”曾几何时,面对如雨后春笋冒出的各类新势力们,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1900/1/1 0:00:007月30日,江淮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经公司核实,江淮或为小米代工的报道内容不属实。截至目前,公司未与小米就合作造车进行过商议,也未达成任何合作造车的意向。
1900/1/1 0:00:00作者:36氪章婷ting“人的变化”给婴童消费品带来机会。
1900/1/1 0:00:00作者张坤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特斯拉汽车公布了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