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聚焦氢能源核心技术开发,上海交大&氢通新能源成立联合研发中心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坚持自主创新,国产品牌崛起可期,产学研合作再掀高潮。2021年9月18日,氢通信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在黄浦江畔闵行校区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氢能联合创始人、院长徐建华教授与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屠永强院士代表双方签约。氢能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亚辉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源共同为联合R&D中心揭牌。就科技创新达成广泛共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开展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绘制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

co-creation

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和媒体共同见证了上海交大&;新能源联合R&D中心成立当天,新能源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知名媒体蜂拥而至,共同见证新能源联合R&D中心正式揭牌的精彩时刻。技术预见,氢能发展进入快车道。氢能是新能源领域的重点方向,世界各国纷纷发布技术发展路线图。可再生能源制氢和能源利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工业基础薄弱、成本高、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是竞争的核心之一。碳中和、二氧化碳峰值排放是我国迫切的目标,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亟待替代。氢能已被纳入中国能源战略,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国氢能产业已经达到顶峰,十四五政策加码推动氢能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氢燃料电池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研究推进新能源与储能、新能源与氢能、可再生能源、终端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中国氢能市场发展迅速,各地出台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发展规划和推广应用计划,上海成为首批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之一。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涂永强教授与新能源公司徐建华教授签署战略合作合同。此次新能源公司选择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正是瞄准了氢能行业的科技前沿,为新能源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校企携手,发展氢能技术,抚摩一山一水,选择一片净土静心。一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百年世界知名学府,在硬核工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海交大的标签是一个人才勤奋,学术碾压,创新超越,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是中国科技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它是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的领导者。和通新能源致力于解决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和大规模推广应用领域的“瓶颈”问题,立志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践行者。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元教授和氢能公司总裁任亚辉先生适时为R&D联合中心揭牌。百年名校与科技黑马的激情碰撞,在绿色革命的浪潮中,生成展现了中国智造、产学融合的科技之光。双方秉承优势互补、平等合作的原则,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氢能联合R&D中心,并与上海交大建立了以院士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R&D团队。开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氢能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实现创新商业模式,有助于加强国内氢动力核心技术的竞争力。100年前,星条旗通过石油和美元建立了全球能源经济体系。为了打破这种束缚,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除了光伏和锂电池,氢能是最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立志成为氢能领域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氢燃料电池系统为突破点,在氢能领域全方位拓展,目标是覆盖氢能应用端的全价值产业链。主要目标市场是储能、商用车和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和船舶。产学研合作奠定科研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利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响应“科技兴国”战略,氢通信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创了联合研发的新格局。双方共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组织科研项目,为取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元教授致辞,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能源化学、电催化、高分子化学、膜化学、能源器件等领域的突出研究能力和成果,,促进现有技术的升级和绿色化,并帮助促进化学领域高精度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双方共同探索技术升级、成本降低、国内替代、规模化应用的路径和模式,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合作将提高相关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提高行业科研水平,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合作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海交大与氢能的战略合作,将有助于聚集大量优秀的青年学术带头人,逐步形成严谨的学术团队。借助优势群体的精彩呈现,支持和拉动学科多元化。集中聚在一起,氢可以发展旗手。

co-creation

氢能创始人兼董事长CEO任亚辉先生致辞。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任亚辉,在世界500强工作多年,管理经验丰富。这位年轻的舵手面对挑战,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被媒体誉为务实、能干、高效的年轻企业家。

co-creation

氢能创始人、研究院院长徐建华教授致辞。美籍华人徐建华教授是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氢能,领导研究所的运营和管理。建立以院士为核心、业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对氢燃料电池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和产业化发展,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完成,共同集中力量进行国内氢动力研发。这片土地太美了,让无数英雄俯首称臣。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兴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升了民族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科学和技术……学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竭源泉。作为科技兴国的代表,上海交大与氢通信公司的精诚合作,有利于建立自信、智慧、高效的R&D团队,在实践中专注科技创新,赋能新能源产业,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成功示范。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新的机遇,顺势而为,只争朝夕,不负众望,中国氢能发展将一片光明。坚持自主创新,国产品牌崛起可期,产学研合作再掀高潮。2021年9月18日,氢通信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在黄浦江畔闵行校区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氢能联合创始人、院长徐建华教授与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屠永强院士代表双方签约。氢能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亚辉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源共同为联合R&D中心揭牌。就科技创新达成广泛共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开展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绘制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

co-creation

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和媒体共同见证了上海交大&;新能源联合R&D中心成立当天,新能源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知名媒体蜂拥而至,共同见证新能源联合R&D中心正式揭牌的精彩时刻。技术预见,氢能发展进入快车道。氢能是新能源领域的重点方向,世界各国纷纷发布技术发展路线图。可再生能源制氢和能源利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工业基础薄弱、成本高、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是竞争的核心之一。碳中和、二氧化碳峰值排放是我国迫切的目标,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亟待替代。氢能已被纳入中国能源战略,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国氢能产业已经达到顶峰,十四五政策加码推动氢能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氢燃料电池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研究推进新能源与储能、新能源与氢能、可再生能源、终端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中国氢能市场发展迅速,各地出台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发展规划和推广应用计划,上海成为首批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之一。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涂永强教授与新能源公司徐建华教授签署战略合作合同。此次新能源公司选择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正是瞄准了氢能行业的科技前沿,为新能源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校企携手,发展氢能技术,抚摩一山一水,选择一片净土静心。一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百年世界知名学府,在硬核工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海交大的标签是一个人才勤奋,学术碾压,创新超越,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是中国科技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它是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的领导者。和通新能源致力于解决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和大规模推广应用领域的“瓶颈”问题,立志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践行者。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元教授和氢能公司总裁任亚辉先生适时为R&D联合中心揭牌。百年名校与科技黑马的激情碰撞,在绿色革命的浪潮中,生成展现了中国智造、产学融合的科技之光。双方秉承优势互补、平等合作的原则,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氢能联合R&D中心,并与上海交大建立了以院士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R&D团队。开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氢能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实现创新商业模式,有助于加强国内氢动力核心技术的竞争力。100年前,星条旗通过石油和美元建立了全球能源经济体系。为了打破这种束缚,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除了光伏和锂电池,氢能是最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立志成为氢能领域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氢燃料电池系统为突破点,在氢能领域全方位拓展,目标是覆盖氢能应用端的全价值产业链。主要目标市场是储能、商用车和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和船舶。产学研合作奠定科研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利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响应“科技兴国”战略,氢通信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创了联合研发的新格局。双方共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组织科研项目,为取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co-cre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元教授致辞,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能源化学、电催化、高分子化学、膜化学、能源器件等领域的突出研究能力和成果,,促进现有技术的升级和绿色化,并帮助促进化学领域高精度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双方共同探索技术升级、成本降低、国内替代、规模化应用的路径和模式,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合作将提高相关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提高行业科研水平,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合作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海交大与氢能的战略合作,将有助于聚集大量优秀的青年学术带头人,逐步形成严谨的学术团队。借助优势群体的精彩呈现,支持和拉动学科多元化。集中聚在一起,氢可以发展旗手。

co-creation

氢能创始人兼董事长CEO任亚辉先生致辞。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任亚辉,在世界500强工作多年,管理经验丰富。这位年轻的舵手面对挑战,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被媒体誉为务实、能干、高效的年轻企业家。

co-creation

氢能创始人、研究院院长徐建华教授致辞。美籍华人徐建华教授是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氢能,领导研究所的运营和管理。建立以院士为核心、业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对氢燃料电池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和产业化发展,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完成,共同集中力量进行国内氢动力研发。这片土地太美了,让无数英雄俯首称臣。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兴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升了民族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科学和技术……学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竭源泉。作为科技兴国的代表,上海交大与氢通信公司的精诚合作,有利于建立自信、智慧、高效的R&D团队,在实践中专注科技创新,赋能新能源产业,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成功示范。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新的机遇,顺势而为,只争朝夕,不负众望,中国氢能发展将一片光明。

标签:合创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因零部件短缺,丰田10月将暂停14家工厂生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9月17日,丰田汽车公司表示,由于东南亚疫情蔓延导致零部件短缺,下月将再次暂停14家日本工厂的生产。9月10日,丰田汽车表示,9月将进一步减产,10月也将减产。

1900/1/1 0:00:00
通用总裁:全球芯片供应将稳定在低于预期的水平上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总裁在9月21日表示,在汽车行业试图重建汽车库存的过程中,全球半导体芯片的供应将开始趋于稳定,但是供应水平将低于汽车行业的需求。

1900/1/1 0:00:00
EV晨报 | 大疆车载解决方案量产车即将亮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丰田iA5锁电调查;奇瑞iCar生态已有1000家代理门店签约

1聚焦氢能源核心技术开发,上海交大amp氢通新能源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坚持自主创新,国产品牌崛起可期,产学研合作再掀高潮。

1900/1/1 0:00:00
美高官敦促特斯拉解决基本安全问题 然后再扩大FSD测试

特斯拉正准备对其“完全自动驾驶”(FSD)软件进行一次全面升级,将该功能的测试扩展到更多的客户和地区。

1900/1/1 0:00:00
意法半导体推出STWLC98集成无线电源接收器 提升无线充电速度、效率和灵活性

盖世汽车讯9月20日,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STWLC98集成无线电源接收器,

1900/1/1 0:00:00
Baraja融资4000万美元 加速开发Spectrum-Scan LiDAR技术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LiDAR研发公司Baraja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4000万美元,参投者包括日立建机(HitachiConstructionMachinery),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