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都缺芯,为何有的产量腰斩,有的却产量倍增?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汽车总动员”(ID:autostinger)。作者:李正光,未来汽车日报授权发布。

“我知道芯片不好找,但没想到这么难找。”萧沙是一家国内汽车公司采购业务的负责人。不久前,他亲自带队去市场“赶集”,只带回30个筹码。“那时候老板看着我,让我终生难忘。”

“有些特殊渠道的价格涨了几百倍,但我还是要咬咬牙买。厂里的兄弟在后方‘饿’着,指望着我们多带回来哪怕一个芯片。”萧沙觉得,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不停产减产是最好的结果。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量172.5万辆,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18.7%。与之相对应的是,8月汽车销量为179.9万辆,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17.8%。

“真的没车卖,展车都卖了,不敢让客户下单。下单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车。”奢侈品牌经销商杨宁如是说。近期,包括奥迪、奔驰、宝马在内的众多豪华品牌都推出了“开车费回购”的活动。杨宁说:“没有新车卖,做二手车生意也不错。”

“整体而言,汽车市场没有爆炸性增长。按理说芯片产能和实际需求的差距不会太大。怎么采购芯片还这么难?”当被问及芯片的供应时,一家汽车公司的采购总监祁进讲述了汽车市场的故事。自去年汽车爆发以来,缺芯问题一直持续至今。“断货、抢购、减产让我们很头疼。”

但车市故事梳理了很多数据发现,在缺芯的行业共同背景下,车企的悲喜并不相同。

缺芯到底有多强?乘联会8月份的产销数据直观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40家主流车企的统计,57%的车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可见,缺芯给汽车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海外品牌的减产幅度比中国品牌大得多。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8月份40家主流车企产量对比图,制表:车市故事;资料来源:联邦)

合资板块,德系三强和日系两个领域都因核心缺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据乘联会统计,8月份,北京奔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德日合资车企产量同比下滑严重。

北京奔驰是BBA阵营的悲剧代表。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奔驰生产约3.3万辆,同比下降45%。8月份,北京奔驰销量约3万辆,同比下降46.5%。作为BBA的领头羊,月销量不到5万辆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目前主要销售车型奔驰c级、奔驰E级、奔驰GLC 8月销量均未超过1万辆。

工厂太“缺芯”,北京奔驰销量下滑首当其冲。据媒体报道,由于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北京奔驰的工厂岗位轮班由原来的“三班倒”调整为“两班倒”。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日系合资车企代表中,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的日子也因为缺芯而不好过。据乘联会统计,东风本田8月生产约4万辆,同比下降46.2%;广汽本田8月生产约4.3万辆,同比下降34%。

产销量同比大幅下降,核心因素是“缺芯”。不久前,本田宣布14家工厂因缺芯在10月份不同程度停产。当然,本田在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早在今年5月,本田在华合资公司就以“缺芯”为由,将工厂下半年的放假时间提前到了6月初。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前20家车企产量增减排名中,合资车企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其中,无论是德系三强,还是日系两大领域,都没有逃脱产量下滑的命运。从产量这个维度考虑,这也说明海外品牌也是因为缺芯而受到重创。

然而,特斯拉是海外品牌中的“例外”。根据乘联会8月份的数据,8月份特斯拉中国生产了约4.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19.1%。特斯拉称“工厂和采购部门更强大。”此外,早在今年年中,特斯拉也表示核心不足的应急解决方案是选择全新的芯片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在这一轮“缺芯”潮中显得更加从容。据车市故事统计,8月份产量同比增长的汽车企业中,中国汽车企业占77.8%。某种程度上,中国车企受“缺芯”的影响较小。换句话说,在解决汽车“缺芯”问题上,中国汽车企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以比亚迪汽车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份比亚迪各车型(包括轿车/MPV/SUV)总产量约为6.9万辆,同比增长92.4%。销量约6.8万辆,同比增长90.1%。比亚迪将这一成绩归功于自主研发的半导体。目前比亚迪已经可以在一些汽车级芯片上实现自给自足。

长安汽车8月份的销售表现也比较好。据乘联会统计,8月份长安汽车产量约为8.4万辆,同比增长5%。值得一提的是,轿车领域产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23.9%。尽管长安汽车8月销量为8.6万辆,但同比下降1.5%。但是从输出数据的表现可以看出,在缺少核心的环境下,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更为抢眼。除比亚迪外,上汽通用五菱主要销售新能源汽车,8月份产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2.8%。此外,代表车企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零跑等都处于产量爬坡阶段,实现了产量同比正增长。

为什么中国车企在缺乏核心的环境下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车企面对缺芯潮不是等死,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更加灵活。

据悉,国内某头部车企高层通过特殊渠道与马来西亚政府接触,试图推动当地半导体工厂“复产”。此前,受马来西亚当地疫情影响,全球多家半导体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停产,直接冲击了国内汽车供应链。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此外,中国车企在“扫货”方面更加积极。一位中国车企内部人士讲述了车市的故事,“为了缓解核心的短缺,我们领导亲自带着团队去找供应商。只要有货源渠道,我们都会尽力扫货,只要多买一个筹码。值得。”

……这一轮缺芯潮,中国车企反而有优势。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总结说,中国品牌受益于芯片的高原始库存,此外,中国品牌在供应链中有更多元化的渠道获得芯片。比如国内有的车企会自己研发芯片,有的车企有芯片的直供渠道,供货相对灵活。

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品牌在核心缺失的背景下获得了持续的强势。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0.4万辆,同比增长6.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3%,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从1月到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份额也增加了6.5个百分点。

什么类型的芯片供应紧张?根据信达证券R&D中心的研究数据,汽车需要大量的MCU(功能芯片)和MOSFET、IGBT等功率半导体。比如正常情况下的交货期在8周左右,而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国际供应商的交货期一般长达24-52周。

也正是由于这些芯片的短缺,本田、日产、丰田、福特、大众、通用等下游汽车厂商相继发布停产或减产计划。

汽车行业分析师吴明也强调,功能芯片(MCU)是目前汽车行业最稀缺的。其中,车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电子系统、车辆运动系统、动力系统、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而这些系统都需要大量的功能芯片。“这些芯片并不高端,但却是限制我们生产的关键部件。”吴明说。

汽车缺芯问题由来已久。2020年底,有媒体爆料SAIC大众和一汽大众因核心供应不足停产。至此,“缺芯”问题已经被全行业热议,各大车企因缺芯停产的信息时有传出。可以说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车芯短缺的问题呢?

为了让业界平息缺芯的恐慌,很多业内人士对芯片供应周期做了很多预测。中汽协预测芯片短缺会对整个行业产生短期影响,估计会对1-6月销量产生影响。芯片荒在第二季度达到顶峰后,乐观估计下半年后会开始缓解。

也有其他行业人士预测,由于今年上半年火灾、停电、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释放,今年三季度缺芯的情况将得到缓解。

但从目前来看,三季度核心荒问题并未消退。据报道,丰田计划在10月份将全球汽车产量削减40%(约33万辆)。通用汽车还表示,由于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其大部分工厂的停工时间将延长至10月15日。

不久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提出:“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也可能在明年结束。”据AFS统计,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700多万辆,这种影响将持续到明年春天。

前两天,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预测,2022年下半年全球芯片短缺将逐渐缓解,但明年上半年仍“可能会吃紧”。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为什么缺芯的问题延续至今?吴明认为,在很多预测模型中,大家都考虑到了半导体制造周期、极端天气、疫情等各种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抢芯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现在,许多公司会选择大量的商品……他们是否缺少核心,所以市场上流通的芯片自然是供不应求的。"

罗兰·贝格执行董事顾亚涛将核心能力的缺乏解释为“牛鞭效应”,这是指供应链中需求变化和放大的现象。当信息流从客户端传递到供应商时,如果不共享有效信息,信息失真就会一步步放大,导致需求信息波动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虽然汽车芯片基本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一个微小的信息变化,在牛鞭效应下,就会让短缺恐慌无限放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库存周期会从一个月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其他公司也跟风囤积商品,以求自保。

当然,缺芯的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综合来看,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全球芯片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以及英特尔、TSMC等企业新芯片工厂的投产,芯片最终将从供给侧得到有效供给。

其实核心还是我们的恐慌。当我们停止对芯片短缺的恐慌,整个供应链回归正常理性的供应轨道,“缺芯”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

备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萧沙、杨宁、祁进均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汽车总动员”(ID:autostinger)。作者:李正光,未来汽车日报授权发布。

“我知道芯片不好找,但没想到这么难找。”萧沙是一家国内汽车公司采购业务的负责人。不久前,他亲自带队去市场“赶集”,只带回30个筹码。“那时候老板看着我,让我终生难忘。”

“有些特殊渠道的价格涨了几百倍,但我还是要咬咬牙买。厂里的兄弟在后方‘饿’着,指望着我们多带回来哪怕一个芯片。”萧沙觉得,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不停产减产是最好的结果。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量172.5万辆,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18.7%。与之相对应的是,8月汽车销量为179.9万辆,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17.8%。

“真的没车卖,展车都卖了,不敢让客户下单。下单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车。”奢侈品牌经销商杨宁如是说。近期,包括奥迪、奔驰、宝马在内的众多豪华品牌都推出了“开车费回购”的活动。杨宁说:“没有新车卖,做二手车生意也不错。”

“整体而言,汽车市场没有爆炸性增长。按理说芯片产能和实际需求的差距不会太大。怎么采购芯片还这么难?”当被问及芯片的供应时,一家汽车公司的采购总监祁进讲述了汽车市场的故事。自去年汽车爆发以来,缺芯问题一直持续至今。“断货、抢购、减产让我们很头疼。”

但车市故事梳理了很多数据发现,在缺芯的行业共同背景下,车企的悲喜并不相同。

缺芯到底有多强?乘联会8月份的产销数据直观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40家主流车企的统计,57%的车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可见,缺芯给汽车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海外品牌的减产幅度比中国品牌大得多。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8月份40家主流车企产量对比图,制表:车市故事;资料来源:联邦)

合资板块,德系三强和日系两个领域都因核心缺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据乘联会统计,8月份,北京奔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德日合资车企产量同比下滑严重。

北京奔驰是BBA阵营的悲剧代表。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奔驰生产约3.3万辆,同比下降45%。8月份,北京奔驰销量约3万辆,同比下降46.5%。作为BBA的领头羊,月销量不到5万辆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目前主要销售车型奔驰c级、奔驰E级、奔驰GLC 8月销量均未超过1万辆。

工厂太“缺芯”,北京奔驰销量下滑首当其冲。据媒体报道,由于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北京奔驰的工厂岗位轮班由原来的“三班倒”调整为“两班倒”。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日系合资车企代表中,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的日子也因为缺芯而不好过。据乘联会统计,东风本田8月生产约4万辆,同比下降46.2%;广汽本田8月生产约4.3万辆,同比下降34%。

产销量同比大幅下降,核心因素是“缺芯”。不久前,本田宣布14家工厂因缺芯在10月份不同程度停产。当然,本田在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早在今年5月,本田在华合资公司就以“缺芯”为由,将工厂下半年的放假时间提前到了6月初。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前20家车企产量增减排名中,合资车企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其中,无论是德系三强,还是日系两大领域,都没有逃脱产量下滑的命运。从产量这个维度考虑,这也说明海外品牌也是因为缺芯而受到重创。

然而,特斯拉是海外品牌中的“例外”。根据乘联会8月份的数据,8月份特斯拉中国生产了约4.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19.1%。特斯拉称“工厂和采购部门更强大。”此外,早在今年年中,特斯拉也表示核心不足的应急解决方案是选择全新的芯片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在这一轮“缺芯”潮中显得更加从容。据车市故事统计,8月份产量同比增长的汽车企业中,中国汽车企业占77.8%。某种程度上,中国车企受“缺芯”的影响较小。换句话说,在解决汽车“缺芯”问题上,中国汽车企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以比亚迪汽车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份比亚迪各车型(包括轿车/MPV/SUV)总产量约为6.9万辆,同比增长92.4%。销量约6.8万辆,同比增长90.1%。比亚迪将这一成绩归功于自主研发的半导体。目前比亚迪已经可以在一些汽车级芯片上实现自给自足。

长安汽车8月份的销售表现也比较好。据乘联会统计,8月份长安汽车产量约为8.4万辆,同比增长5%。值得一提的是,轿车领域产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23.9%。尽管长安汽车8月销量为8.6万辆,但同比下降1.5%。但是从输出数据的表现可以看出,在缺少核心的环境下,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更为抢眼。除比亚迪外,上汽通用五菱主要销售新能源汽车,8月份产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2.8%。此外,代表车企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零跑等都处于产量爬坡阶段,实现了产量同比正增长。

为什么中国车企在缺乏核心的环境下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车企面对缺芯潮不是等死,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更加灵活。

据悉,国内某头部车企高层通过特殊渠道与马来西亚政府接触,试图推动当地半导体工厂“复产”。此前,受马来西亚当地疫情影响,全球多家半导体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停产,直接冲击了国内汽车供应链。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此外,中国车企在“扫货”方面更加积极。一位中国车企内部人士讲述了车市的故事,“为了缓解核心的短缺,我们领导亲自带着团队去找供应商。只要有货源渠道,我们都会尽力扫货,只要多买一个筹码。值得。”

……这一轮缺芯潮,中国车企反而有优势。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总结说,中国品牌受益于芯片的高原始库存,此外,中国品牌在供应链中有更多元化的渠道获得芯片。比如国内有的车企会自己研发芯片,有的车企有芯片的直供渠道,供货相对灵活。

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品牌在核心缺失的背景下获得了持续的强势。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0.4万辆,同比增长6.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3%,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从1月到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份额也增加了6.5个百分点。

什么类型的芯片供应紧张?根据信达证券R&D中心的研究数据,汽车需要大量的MCU(功能芯片)和MOSFET、IGBT等功率半导体。比如正常情况下的交货期在8周左右,而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国际供应商的交货期一般长达24-52周。

也正是由于这些芯片的短缺,本田、日产、丰田、福特、大众、通用等下游汽车厂商相继发布停产或减产计划。

汽车行业分析师吴明也强调,功能芯片(MCU)是目前汽车行业最稀缺的。其中,车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电子系统、车辆运动系统、动力系统、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而这些系统都需要大量的功能芯片。“这些芯片并不高端,但却是限制我们生产的关键部件。”吴明说。

汽车缺芯问题由来已久。2020年底,有媒体爆料SAIC大众和一汽大众因核心供应不足停产。至此,“缺芯”问题已经被全行业热议,各大车企因缺芯停产的信息时有传出。可以说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车芯短缺的问题呢?

为了让业界平息缺芯的恐慌,很多业内人士对芯片供应周期做了很多预测。中汽协预测芯片短缺会对整个行业产生短期影响,估计会对1-6月销量产生影响。芯片荒在第二季度达到顶峰后,乐观估计下半年后会开始缓解。

也有其他行业人士预测,由于今年上半年火灾、停电、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释放,今年三季度缺芯的情况将得到缓解。

但从目前来看,三季度核心荒问题并未消退。据报道,丰田计划在10月份将全球汽车产量削减40%(约33万辆)。通用汽车还表示,由于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其大部分工厂的停工时间将延长至10月15日。

不久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提出:“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也可能在明年结束。”据AFS统计,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700多万辆,这种影响将持续到明年春天。

前两天,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预测,2022年下半年全球芯片短缺将逐渐缓解,但明年上半年仍“可能会吃紧”。

Honda, Mercedes-Benz, Beijing, BYD, Tesla

为什么缺芯的问题延续至今?吴明认为,在很多预测模型中,大家都考虑到了半导体制造周期、极端天气、疫情等各种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抢芯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现在,许多公司会选择大量的商品……他们是否缺少核心,所以市场上流通的芯片自然是供不应求的。"

罗兰·贝格执行董事顾亚涛将核心能力的缺乏解释为“牛鞭效应”,这是指供应链中需求变化和放大的现象。当信息流从客户端传递到供应商时,如果不共享有效信息,信息失真就会一步步放大,导致需求信息波动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虽然汽车芯片基本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一个微小的信息变化,在牛鞭效应下,就会让短缺恐慌无限放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库存周期会从一个月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其他公司也跟风囤积商品,以求自保。

当然,缺芯的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综合来看,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全球芯片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以及英特尔、TSMC等企业新芯片工厂的投产,芯片最终将从供给侧得到有效供给。

其实核心还是我们的恐慌。当我们停止对芯片短缺的恐慌,整个供应链回归正常理性的供应轨道,“缺芯”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

备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萧沙、杨宁、祁进均为化名。

标签:本田奔驰北京比亚迪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补能领域最有希望追赶上特斯拉、蔚来、小鹏的,是极氪汽车。

充电困难,一直是新能源车难以大规模快速替代燃油车的一个原因。其中包括了无法安装家充桩(小区物业不支持、没有固定车位)这样的因素以及目前公共充电站仍然过少的因素。

1900/1/1 0:00:00
加快布局步伐 蔚来换电站总数突破500座

日前,蔚来在提升车主用户体验上动作频频。据了解,蔚来官方宣布,其换电站总数已突破500座。

1900/1/1 0:00:00
Lucid下月交付新款电动车 续航能力超越特斯拉

当地时间周二,高端豪华电动车品牌LucidGroup表示,将于10月下旬开始推出其豪华电动轿车,续航里程比特斯拉更长,这对当前电动汽车领域领头羊特斯拉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

1900/1/1 0:00:00
武汉经开区携手东风公司,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启幕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正经历一场巨大变革,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和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推动汽车产业全面重构。

1900/1/1 0:00:00
迎风历“雪” 万里鹏“程”——2022款长安凯程F70成功交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9月28日,2022款长安凯程F70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完成首批交车,正式成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服务用车。长安汽车副总裁彭陶、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场馆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出席了此次交车仪式。

1900/1/1 0:00:00
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论坛在京召开

9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