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公司联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1年9月28-29日在武汉联投半岛酒店举办了“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活动。9月29日的议程包括六个平行分论坛。六个分论坛分别关注智能汽车/出行、联网技术/车路协调、人工智能与智能芯片、传感融合技术、智能驾驶测试与评估技术、地图定位。
凌晨13: 30整,分论坛于周四、周五、周六同时开启。
分论坛1:感知融合技术
主持人:中企创智CTO周建光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沈俊强博士指出,每种传感器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传感器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取一种传感器之长,避一种传感器之短,达到1+1 >: 2这种效果。
易景科技CEO石拓介绍了旗下的MEMS激光雷达,从早期的测绘到后期的自动驾驶发展,从L2到L2.9再到L3、L4,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EMS激光雷达技术是指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驱动的MEMS微振镜对发射的激光进行快速偏转和慢速偏转,从而实现扫描。对于MEMS激光雷达来说,无论是商用车的量产,L3的ADAS应用,还是L4的robotaxi的无人驾驶应用,无论是什么应用场景,都需要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量产。
ZF中国区电子和驾驶辅助系统工程副总裁邢迅预测,到2026年,市场将由L2和L2+主导。到26年底,可以看到一些批量生产,L3是ZF的主要激光雷达和远程雷达。从市场的成熟度来说,对产品追求路线的理解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L3项目了解更多、理解更深入之后,2026年后将进入加速阶段。目前国外厂商都在看L3量产,这也是对前置控制器的要求。因为传感器的数量,预算平台的需求在增加,整个市场的变化也会看到。
欧斯特中国区负责人刘志刚介绍了用于工业和工业的VCSEL芯片和SPAD芯片。当这两个芯片结合在一起时,就得到一个激光雷达。2018年推出第一代产品时,最远距离是120米,去年是240米。
法雷奥中国CTO顾建民博士介绍了第二代远程雷达——Scala,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配置。对于私家车、无人卡车、robotaxi、无人物流车,通过不同的组合,远程和近程雷达组合,可以满足大多数出行客户的需求,相对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激光雷达满足用户的需求。
初航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李璇分享了一款相对热门的生命体征雷达,用于感知和检测人的呼吸和心跳。这种雷达一般用在汽车上,它可以实现以下四种功能。
1.它可以检测车内具有重要特征的物体,包括婴儿或宠物。可以有报警来避免悲剧发生。
2,实现一个站的通知,这样就可以知道某个位置是否有人。
3、可以用智能驾驶舱做一些空调,或者声音的一些设计参数。
4.同时可以检测驾驶员的生命体征,看是否符合驾驶要求。还有手势识别,未来有一定需求。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如何构建合适的多传感器融合框架?
弗雷泰克首席技术官沈俊强博士
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张西。
东软睿驰智能驾驶业务线总经理刘伟博士
杨腾飞智家科技首席运营官&;联合创始人
李双江知行科技副总裁
分论坛2:智能驾驶测试与评估技术
主持人:黄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
中汽中心智能网联开发与应用技术总监郭鹏指出,对于网联来说,人们希望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万物互联的环境中,这将影响人们随身携带的东西,将人们带入互联网生活。汽车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有望生活在无线网络中。所以网络连接的变化,从汽车这个简单的终端,变成了互联网汪洋大海中的一个个小节点。因此,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为汽车搭建不同的联网环境。智能网联汽车的变化不仅给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测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仅测量道路,还测量整个道路和交通环境、交通系统。
中国汽车研究智能中心前瞻技术中心主任胡博士谈了谈。
近年来,中汽研究院基本形成了以场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测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场景分为普通、危险、边界,我们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有相应的测试工具来支持。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大量普通场景,其安全性并不是大问题,但为了追求其覆盖面,此时采用云高并发仿真,同时进行实际路测,使得路测设备和工具得到了发展。
百度自动驾驶云首席产品架构师姚发亮介绍了百度内部名为DreamLand的云模拟平台,可以提供内置的高精地图、海量测试场景、每天数百万公里、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数千万场景由大量真实路测转化而来,有相对完善的评测体系。经过10000多次的迭代,形成了相对公认的评价体系,一般分为基础、安全、交通法规、体感、智能、个性化六大类。
MathWorks在中国的高级应用工程师王洪军介绍了智能联网和自动驾驶的3D场景Road Runner。它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创建道路网络,另一个是对道路网络进行三维建模。可以直接导入OpenDRIVE、OpenStreemap等地图格式生成结构化路网。
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黄分享了三个部分:
1.数字仿真是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和测试的必要工具。2.自动驾驶模拟开发测试应用案例。
3.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之一:环境传感器建模。
产品还是很多的。在设计阶段,有模拟高频电池用于毫米波雷达分析,有实车用于激光雷达分析。测试阶段可以做各种hil,路测阶段有路测数据采集方案,支持OTA升级,这是中海油全生命周期迭代过程功能安全分析的工具。
襄阳金奎大汽车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检测部主任张帆认为,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标准体系并不完善。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出台了各种管理规范,但是从目前的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来看,智能网联的一些技术并不完善。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来支持它解决背后的长尾效应。那么目前业内是如何测试的呢?三柱法、封闭场地试验、虚拟模拟试验和开放道路试验是相辅相成的,定位不同,要求不同,顺序不同。例如,开放道路侧重于自然驾驶场景,封闭场地测试侧重于监管场景和极端情况……场景。虚拟模拟测试侧重于角落场景。
腾讯自动驾驶模拟技术总监孙赤田分享了如何还原一个测试区域的静态场景。首先,基于真实场景对其进行标记。为了降低标注成本,极大地丰富数据集场景,构建了一套工具链,一套是场景生成的算法,一套是场景识别的算法。这两种算法是闭环相互改进的迭代方式。首先采集一定的数据生成一定的虚拟场景,在虚拟场景生成的基础上生成真实信息,通过对生成网络进行反生成更多带有预标注或标注结果的真实图像。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自动驾驶仿真的核心价值和应用趋势
黄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
中国PTV申昌公司总经理
IPG汽车中国总经理黄晓
干邑中国副总裁王建福
浙江松下总经理李向明
分论坛3:地图定位
主持人:武汉大学张红平教授
武汉钟海婷CTO罗跃军博士表示,未来要提供的愿景是数据领航,成就自动驾驶商业的大时代。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提供车载时空数据大脑、场景的数字化产卵层级、数据生态平台。先服务自动驾驶,再逐步服务智慧出行,未来打造基于位置+数字商业、数字社交的服务应用。实现数字驱动的全球数字化,可以构建高清位置+服务生态,封装5G、北斗对应的地图数据,重构高精度位置的服务能力,为互联网、交通、AI的整个智慧出行提供对应的服务。
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李可认为,极致的产品性能和极致的服务体验是确保建立高精度定位产业化体系的一个核心目标。其核心在于全栈自主研发,包括一站式性能保障。目前,千寻的服务包括车路协同的质量体系、全生命周期服务、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全信息安全的合规性,这是一个汽车产业化体系。同时也有一些明确的方向,千寻会继续投入,包括星地一体化的全球服务,整体性,全系统所有频点,全场景的定位算法,全生态的适配。
立德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文军指出,为了满足自动驾驶对多元化、高精度地图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生产能力完成定制化地图生产,提供多元化的地图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使用地图采集设备,提供智能生产技术,帮助用户获取智能驾驶能力。目标是将高精地图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更多场景,实现更大价值。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定位技术专家张国龙认为,从高精度地图制作的角度来看,整个后端集成定位的难点主要在城市道路,复杂且难以保证精度;另一个是多次采集的一致性,这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就是大规模测绘的效率。对于车载端的实时定位,主要难点在于定位精度无法保证实时应急处理;另一个是功能安全的要求。
武汉四维图新总经理、地图云产品中心技术研发副总经理魏认为,对于高精地图来说,合规也是一大挑战。无论是数据偏转、地图审核还是数据安全,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合规风险。四维图新和朋友们,正在和国家层面的很多部委一起,共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做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证。整个合规需要行业和政府共同推动,梳理合规制度和方法。
刘芬科技副总经理王平阐述了刘芬科技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基于北斗系统,兼容GLONASS、NRTK战略等其他五大系统,兼容三大业务。第一类是NRTK服务,第二类是星灿(开发中),第三类是完备性。未来会向车辆发布完整的信息,满足车辆的安全要求。在这三类服务的基础上,终端还基于定位芯片,包括船上的惯性单元、车轮速度计等数据信息。
武汉大学教授张红平认为,时空智能是指只有感知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同时根据这种变化对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形成决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时空智能。也就是说,首先你要感受到时空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你做了一个决定。至于如何执行这个决定,是由机器人来执行,还是由各行业的管理系统来执行,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再说智能,感受时空的变化,谁来做决定?第一,机器做决定,所以时空智能的对象不仅是人,还有机器。这个机器是广义的,不只是机器人,包括城市大脑等等。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高精地图的众包更新趋势与合规性
武汉大学张红平教授
魏翔博士,云贝科技首席执行官
空间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黄伟力德
武汉钟海婷CTO罗跃军博士
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李可千寻东风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1年9月28-29日在武汉联投半岛酒店举办了“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活动。9月29日的议程包括六个平行分论坛。六个分论坛分别关注智能汽车/出行、联网技术/车路协调、人工智能与智能芯片、传感融合技术、智能驾驶测试与评估技术、地图定位。
凌晨13: 30整,分论坛于周四、周五、周六同时开启。
分论坛1:感知融合技术
主持人:中企创智CTO周建光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沈俊强博士指出,每种传感器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传感器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取一种传感器之长,避一种传感器之短,达到1+1 >: 2这种效果。
易景科技CEO石拓介绍了旗下的MEMS激光雷达,从早期的测绘到后期的自动驾驶发展,从L2到L2.9再到L3、L4,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EMS激光雷达技术是指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驱动的MEMS微振镜对发射的激光进行快速偏转和慢速偏转,从而实现扫描。对于MEMS激光雷达来说,无论是商用车的量产,L3的ADAS应用,还是L4的robotaxi的无人驾驶应用,无论是什么应用场景,都需要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量产。
ZF中国区电子和驾驶辅助系统工程副总裁邢迅预测,到2026年,市场将由L2和L2+主导。到26年底,可以看到一些批量生产,L3是ZF的主要激光雷达和远程雷达。从市场的成熟度来说,对产品追求路线的理解是有限的。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L3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后,2026年后将进入加速阶段。目前国外厂商都在看L3量产,这也是对前置控制器的要求。因为传感器的数量,预算平台的需求在增加,整个市场的变化也会看到。
欧斯特中国区负责人刘志刚介绍了用于工业和工业的VCSEL芯片和SPAD芯片。当这两个芯片结合在一起时,就得到一个激光雷达。2018年推出第一代产品时,最远距离是120米,去年是240米。
法雷奥中国CTO顾建民博士介绍了第二代远程雷达——Scala,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配置。对于私家车、无人卡车、robotaxi、无人物流车,通过不同的组合,远程和近程雷达组合,可以满足大多数出行客户的需求,相对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激光雷达满足用户的需求。
初航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李璇分享了一款相对热门的生命体征雷达,用于感知和检测人的呼吸和心跳。这种雷达一般用在汽车上,它可以实现以下四种功能。
1.它可以检测车内具有重要特征的物体,包括婴儿或宠物。可以有报警来避免悲剧发生。
2,实现一个站的通知,这样就可以知道某个位置是否有人。
3、可以用智能驾驶舱做一些空调,或者声音的一些设计参数。
4.同时可以检测驾驶员的生命体征,看是否符合驾驶要求。还有手势识别,未来有一定需求。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如何构建合适的多传感器融合框架?
弗雷泰克首席技术官沈俊强博士
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张西。
东软睿驰智能驾驶业务线总经理刘伟博士
杨腾飞智家科技首席运营官&;联合创始人
李双江知行科技副总裁
分论坛2:智能驾驶测试与评估技术
主持人:黄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
中汽中心智能网联开发与应用技术总监郭鹏指出,对于网联来说,人们希望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万物互联的环境中,这将影响人们随身携带的东西,将人们带入互联网生活。汽车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有望生活在无线网络中。所以网络连接的变化,从汽车这个简单的终端,变成了互联网汪洋大海中的一个个小节点。因此,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为汽车搭建不同的联网环境。智能网联汽车的变化不仅给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测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仅测量道路,还测量整个道路和交通环境、交通系统。
中国汽车研究智能中心前瞻技术中心主任胡博士谈了谈。
近年来,中汽研究院基本形成了以场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测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场景分为普通、危险、边界,我们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有相应的测试工具来支持。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大量普通场景,其安全性并不是大问题,但为了追求其覆盖面,此时采用云高并发仿真,同时进行实际路测,使得路测设备和工具得到了发展。
百度自动驾驶云首席产品架构师姚发亮介绍了百度内部名为DreamLand的云模拟平台,可以提供内置的高精地图、海量测试场景、每天数百万公里、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数千万场景由大量真实路测转化而来,有相对完善的评测体系。经过10000多次的迭代,形成了相对公认的评价体系,一般分为基础、安全、交通法规、体感、智能、个性化六大类。
MathWorks在中国的高级应用工程师王洪军介绍了智能联网和自动驾驶的3D场景Road Runner。它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创建道路网络,另一个是对道路网络进行三维建模。可以直接导入OpenDRIVE、OpenStreemap等地图格式生成结构化路网。
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黄分享了三个部分:
1.数字仿真是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和测试的必要工具。2.自动驾驶模拟开发测试应用案例。
3.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之一:环境传感器建模。
产品还是很多的。在设计阶段,有模拟高频电池用于毫米波雷达分析,有实车用于激光雷达分析。测试阶段可以做各种hil,路测阶段有路测数据采集方案,支持OTA升级,这是中海油全生命周期迭代过程功能安全分析的工具。
襄阳金奎大汽车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检测部主任张帆认为,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标准体系并不完善。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出台了各种管理规范,但是从目前的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来看,智能网联的一些技术并不完善。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来支持它解决背后的长尾效应。那么目前业内是如何测试的呢?三柱法、封闭场地试验、虚拟模拟试验和开放道路试验是相辅相成的,定位不同,要求不同,顺序不同。例如,开放道路侧重于自然驾驶场景,封闭场地测试侧重于监管场景和极端情况……场景。虚拟模拟测试侧重于角落场景。
腾讯自动驾驶模拟技术总监孙赤田分享了如何还原一个测试区域的静态场景。首先,基于真实场景对其进行标记。为了降低标注成本,极大地丰富数据集场景,构建了一套工具链,一套是场景生成的算法,一套是场景识别的算法。这两种算法是闭环相互改进的迭代方式。首先采集一定的数据生成一定的虚拟场景,在虚拟场景生成的基础上生成真实信息,通过对生成网络进行反生成更多带有预标注或标注结果的真实图像。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自动驾驶仿真的核心价值和应用趋势
黄西门子工业软件自动驾驶产品线大中华区总监
中国PTV申昌公司总经理
IPG汽车中国总经理黄晓
干邑中国副总裁王建福
浙江松下总经理李向明
分论坛3:地图定位
主持人:武汉大学张红平教授
武汉钟海婷CTO罗跃军博士表示,未来要提供的愿景是数据领航,成就自动驾驶商业的大时代。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提供车载时空数据大脑、场景的数字化产卵层级、数据生态平台。先服务自动驾驶,再逐步服务智慧出行,未来打造基于位置+数字商业、数字社交的服务应用。实现数字驱动的全球数字化,可以构建高清位置+服务生态,封装5G、北斗对应的地图数据,重构高精度位置的服务能力,为互联网、交通、AI的整个智慧出行提供对应的服务。
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李可认为,极致的产品性能和极致的服务体验是确保建立高精度定位产业化体系的一个核心目标。其核心在于全栈自主研发,包括一站式性能保障。目前,千寻的服务包括车路协同的质量体系、全生命周期服务、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全信息安全的合规性,这是一个汽车产业化体系。同时也有一些明确的方向,千寻会继续投入,包括星地一体化的全球服务,整体性,全系统所有频点,全场景的定位算法,全生态的适配。
立德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文军指出,为了满足自动驾驶对多元化、高精度地图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生产能力完成定制化地图生产,提供多元化的地图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使用地图采集设备,提供智能生产技术,帮助用户获取智能驾驶能力。目标是将高精地图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更多场景,实现更大价值。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定位技术专家张国龙认为,从高精度地图制作的角度来看,整个后端集成定位的难点主要在城市道路,复杂且难以保证精度;另一个是多次采集的一致性,这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就是大规模测绘的效率。对于车载端的实时定位,主要难点在于定位精度无法保证实时应急处理;另一个是功能安全的要求。
武汉四维图新总经理、地图云产品中心技术研发副总经理魏认为,对于高精地图来说,合规也是一大挑战。无论是数据偏转、地图审核还是数据安全,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合规风险。四维图新和朋友们,正在和国家层面的很多部委一起,共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做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证。整个合规需要行业和政府共同推动,梳理合规制度和方法。
刘芬科技副总经理王平阐述了刘芬科技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基于北斗系统,兼容GLONASS、NRTK战略等其他五大系统,兼容三大业务。第一类是NRTK服务,第二类是星灿(开发中),第三类是完备性。未来会向车辆发布完整的信息,满足车辆的安全要求。在这三类服务的基础上,终端还基于定位芯片,包括船上的惯性单元、车轮速度计等数据信息。
武汉大学教授张红平认为,时空智能是指只有感知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同时根据这种变化对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形成决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时空智能。也就是说,首先你要感受到时空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你做了一个决定。至于如何执行这个决定,是由机器人来执行,还是由各行业的管理系统来执行,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再说智能,感受时空的变化,谁来做决定?第一,机器做决定,所以时空智能的对象不仅是人,还有机器。这个机器是广义的,不只是机器人,包括城市大脑等等。
圆桌讨论
讨论主题:高精地图的众包更新趋势与合规性
武汉大学张红平教授
魏翔博士,云贝科技首席执行官
空间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黄伟力德
武汉钟海婷CTO罗跃军博士
李可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
近日,上汽乘用车与上海电信联合发布《IPv6工业智能云网白皮书》,将双方在过去一年合作的实践成果对外共享。
1900/1/1 0:00:00在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共识趋势下,由中汽协牵头、11家整车企业与7家供应商发起的AUTOSEMO已经成立了一年。
1900/1/1 0:00:00每周一更,不见不散,新能源周刊汇集本周精彩内容,一次看过瘾本周欧拉好猫参数询价小姐姐谈爱车,续航缩50,直言后悔?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成本下降,如今的电动车越来越诱人,真实力派对决,
1900/1/1 0:00:00今日,小鹏汽车公布了9月交付成绩。9月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10412台,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月交付过万的企业。
1900/1/1 0:00:00今年5月,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变化,做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执行工作,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调整。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双极板(BPP)是现代燃料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乘用车和商用车电动出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