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芯片短缺引发日系车企产能缩减百万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近日,相关消息透露,日产今年10月和11月的全球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30%。基于此,日产将在10月生产26.3万辆汽车,11月生产32万辆汽车。日产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半导体短缺的持续蔓延。

从市场来看,日产并不是唯一受“芯片荒”影响的车企。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界普遍认为日系车企对零部件的控制能力优于其他车企,但在芯片短缺的长期影响下,日产、丰田、本田等几乎所有日系车企无一例外都缩减了产能。

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据相关统计,与2021年初的产能计划相比,丰田、本田、日产等6家主流汽车厂商的汽车产能将减少100万辆以上。鉴于如此大规模的减产,很多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这确实很少见。与此同时,“芯片荒”对日本车企产能的影响几乎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样。

具体来看,受芯片缺乏影响最大的日系车企是铃木汽车,计划减产35万辆,相当于2020财年产量的10%左右。丰田近日宣布,将2021财年全球产量目标下调至900万辆,比年初计划减少30万辆。此外,日产宣布了全年25万辆的减产计划。本田预计,今年减产导致的销量下滑将达到15万辆。马自达计划减产7万辆汽车。三菱汽车计划减产4万辆。斯巴鲁计划减产4万辆。

不同车企的减产幅度不同,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但总体来看,日系车企的芯片短缺造成了迄今为止120万辆车的产能减少。当然,这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汽车公司的减产和停产。尤其是9月份,全球主流车企开始针对芯片荒进行战略调整。据汽车预言家报道,丰田早在今年7月就多次宣布调整生产计划。到了8月底,丰田再次宣布9月份14家工厂的27条生产线停产,同时停产措施持续到10月份。随着停产时间的延长,丰田受影响的车型也在逐渐扩大。根据丰田的预测,芯片短缺到11月份大概也不会缓解,所以会继续维持之前的生产计划。

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对于日产来说,芯片短缺的影响始于8月。此前,为了控制汽车产量,日产在美国的一家工厂停产两周。9月中旬,日产制定了相对保守的生产计划,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芯片短缺的巨大影响。直到10月初,日产暂停了两家墨西哥工厂的生产,以应对芯片短缺的持续影响。相关数据显示,阿瓜斯卡连特斯州第二工厂10月停产11天,莫雷洛斯州CIVAC工厂停产8天。

此前,日产表示,在面临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将继续调整生产流程,努力将减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并尽快向经销商和客户交付汽车。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日产等车企的汽车生产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方面是汽车企业产能降低,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减少导致汽车销量减少。据数据显示,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降……9月份同比下降20%-30%以上,其中丰田同比下降35.9%,本田、日产等车企在华销量也同比下降28.1%和26.2%。长期以来,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几乎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这种“缺芯”的影响下,很多销售订单都没有交付。据汽车预言家透露,一些热销车型的等待期已经接近三个月,有的车型甚至长达一年。

在全球芯片荒的大背景下,日系车企的减产、停产只是所有被“缺芯”困扰的车企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0月17日,芯片短缺已导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少962.5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少184.6万辆,占比19.2%,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据相关机构预测,仅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就将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在2021年损失2100亿美元的收入。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智能化和网络化,一款汽车产品使用的芯片数量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汽车缺芯片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加。

一些相关机构预测,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的影响将持续到明年年中,但今年第四季度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除了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还将继续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碳排放等各种挑战。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近日,相关消息透露,日产今年10月和11月的全球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30%。基于此,日产将在10月生产26.3万辆汽车,11月生产32万辆汽车。日产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半导体短缺的持续蔓延。

从市场来看,日产并不是唯一受“芯片荒”影响的车企。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界普遍认为日系车企对零部件的控制能力优于其他车企,但在芯片短缺的长期影响下,日产、丰田、本田等几乎所有日系车企无一例外都缩减了产能。

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据相关统计,与2021年初的产能计划相比,丰田、本田、日产等6家主流汽车厂商的汽车产能将减少100万辆以上。鉴于如此大规模的减产,很多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这确实很少见。与此同时,“芯片荒”对日本车企产能的影响几乎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样。

具体来看,受芯片缺乏影响最大的日系车企是铃木汽车,计划减产35万辆,相当于2020财年产量的10%左右。丰田近日宣布,将2021财年全球产量目标下调至900万辆,比年初计划减少30万辆。此外,日产宣布了全年25万辆的减产计划。本田预计,今年减产导致的销量下滑将达到15万辆。马自达计划减产7万辆汽车。三菱汽车计划减产4万辆。斯巴鲁计划减产4万辆。

不同车企的减产幅度不同,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但总体来看,日系车企的芯片短缺造成了迄今为止120万辆车的产能减少。当然,这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汽车公司的减产和停产。尤其是9月份,全球主流车企开始针对芯片荒进行战略调整。据汽车预言家说,丰田多次宣布要……只是它的生产计划早在今年7月份。到了8月底,丰田再次宣布9月份14家工厂的27条生产线停产,同时停产措施持续到10月份。随着停产时间的延长,丰田受影响的车型也在逐渐扩大。根据丰田的预测,芯片短缺到11月份大概也不会缓解,所以会继续维持之前的生产计划。

Nissan, Toyota, Honda, Mazda and Mitsubishi

对于日产来说,芯片短缺的影响始于8月。此前,为了控制汽车产量,日产在美国的一家工厂停产两周。9月中旬,日产制定了相对保守的生产计划,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芯片短缺的巨大影响。直到10月初,日产暂停了两家墨西哥工厂的生产,以应对芯片短缺的持续影响。相关数据显示,阿瓜斯卡连特斯州第二工厂10月停产11天,莫雷洛斯州CIVAC工厂停产8天。

此前,日产表示,在面临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将继续调整生产流程,努力将减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并尽快向经销商和客户交付汽车。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日产等车企的汽车生产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方面是汽车企业产能降低,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减少导致汽车销量减少。数据显示,9月日系车在华销量暴跌超过20%-30%,其中丰田同比下降35.9%,本田、日产等车企在华销量也同比下降28.1%和26.2%。长期以来,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几乎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这种“缺芯”的影响下,很多销售订单都没有交付。据汽车预言家透露,一些热销车型的等待期已经接近三个月,有的车型甚至长达一年。

在全球芯片荒的大背景下,日系车企的减产、停产只是所有被“缺芯”困扰的车企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0月17日,芯片短缺已导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少962.5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少184.6万辆,占比19.2%,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据相关机构预测,仅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就将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在2021年损失2100亿美元的收入。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逐渐智能化和网络化,一款汽车产品使用的芯片数量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汽车缺芯片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加。

一些相关机构预测,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的影响将持续到明年年中,但今年第四季度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除了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还将继续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碳排放等各种挑战。

标签:日产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未来人人都是赛车手 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技术大揭秘

10月28日,长城汽车咖啡智能20智慧线控底盘公开课正式线上开讲。

1900/1/1 0:00:00
吴迎秋:什么是汽车企业最大的挑战?

作者吴迎秋来源汽车预言家日前,上汽乘用车公司举行了一次全新荣威RX5MAX设计理念沟通会。尽管规模不大,但给到场的媒体和经销商留下的印象很深:荣威有变化了。

1900/1/1 0:00:00
丰田合成开发出行人保护气囊

盖世汽车讯10月27日,丰田合成株式会社(ToyodaGosei)开发出一种行人保护气囊,可在行人被车辆撞击时保护其头部。

1900/1/1 0:00:00
奔驰宣布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10月27日,戴姆勒集团CEO康林松(OlaKallenius)表示,其豪华汽车部门梅赛德斯奔驰将转向使用更便宜但功率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以遏制其入门级车型中某些金属价格的飙升。

1900/1/1 0:00:00
通用:2025年在美电动汽车销量“绝对”可以击败特斯拉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0月27日,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aryBarra表示,到2025年,通用汽车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绝对”可以赶超特斯拉。

1900/1/1 0:00:00
净利润同比增130.2% 宁德时代Q3财报

10月27日晚,宁德时代发布2021Q3财报,其净利润3267亿元,同比增13016。总体营收方面,收入为29287亿元,同比增长1307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