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a股上市车企三季报披露工作已经完成。今年三季度,12家乘用车公司中,8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67%;包括SAIC在内的四家车企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可见,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多家上市车企三季度业绩并不乐观。
“第三季度,由于芯片行业马来西亚变异株扩散,已经深陷困境的全球芯片再次告急,并传导至国内汽车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在协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汽车芯片荒的黑暗期已经过去,但要想彻底解除芯片荒,估计要等到明年春节之后。

具体到SAIC的业绩,Q3财报显示,SAIC第三季度营收1817.6亿元,同比下滑1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6亿元,同比下滑14.75%。前三季度营收5383.73亿元,同比增长1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5亿元,同比增长22.24%。
与此同时,SAIC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比上半年同期增长了近30%至11.09%。前三季度仅完成年初设定的8300亿元总收入的64.8%,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数据下的关键问题
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变化中,SAIC的“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变化较大,降至五年来同期最低值。今年,这些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销售费用增长9.14%,管理费用增长18.75%,财务费用下降52.57%。
“三项费用”是财务报告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变化的支出项目之一。前两个数字的大幅增长说明SAIC在销售和管理方面的支出增加了,财务费用的下降与利息支出直接相关。

我们都知道,降本增效是2018年车市负增长以来,大部分车企发起的普遍举措,而自去年疫情以来,无疑加速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从目前车企的表现来看,不仅是SAIC,大部分车企都走出了去年“三费”全面下滑的局面。
“三费”变动的背后,一般认为是车企在车市低迷和筹码冲击下的压力反应。
但“三费”的变化也说明车企在销售模式、公司管理、融资模式上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可以预见,降本增效仍将成为车企接下来的主旋律。

财务费用的下降,说明疫情冲击下的车企抗风险意识开始增强。业内普遍认为,年后疫情复发和芯片短缺刺激了车企关注资金变现和现金储备。以SAIC为例,其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直接减半,减少52.57%至3.23亿。这也是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保证集团的现金流安全。公司加强现金管理,增加向子公司借款。
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大部分利润出现下滑,但并不妨碍主流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三季度,各车企的R&D投资情况不一,半数车企同比下降。不过,包括SAIC、北汽蓝谷、长城汽车等上市车企的R&D费用同比增幅均超过40%。
在三项费用波动的同时,SAIC的R&D费用大幅增加。
<即时消息……alt = "樊菲汽车、大众、长城"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01723754216/4 . jpg "/>
从单季度研发费用来看,SAIC以48.36亿元领先;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SAIC累计研发支出已突破100亿元,达到12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9亿增长41.6%。
对于一个车企来说,如果研发稍有停滞,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到那时,再次赶上无疑会困难一倍,而SAIC也愿意在研发上花钱。前三季度,SAIC合并报表研发费用达126亿元,领先国内同行业。
可以看出,在电气化转型日益迫切的背景下,SAIC迫切寻找出路。
合资企业独立绩效差异化
SAIC营收利润的缩水也与其销售业绩直接相关。
根据SAIC此前公布的产销报告,今年1-9月,SAIC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增0.16%。在销量稳定的情况下,SAIC净利润依然下滑,这显然与销售结构的变化有关,利润贡献较大的合资企业销量持续下滑。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仍然是SAIC的利润来源,但是在缺芯的影响下,他们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乐观。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85万辆,同比下降17.54%。
上汽通用累计销量90万辆,同比下降5.22%。虽然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6.74%,但其产品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无法对集团形成利润支撑。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表现更加亮眼。今年前9个月,SAIC乘用车累计销量49.54万辆,同比增长22.84%,SAIC通用同比增长34.81%。
自主品牌的出色表现也坚定了SAIC的高端目标。

财报发布当天,SAIC宣布,为快速发展自主品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拟投资樊菲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其中,SAIC认缴66.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95%;上海儒源汽车科技合伙企业(员工持股平台)认缴3.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5%。
SAIC表示,“樊菲汽车将深耕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探索应用创新的公司运营模式、商业运营模式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自主品牌‘品牌向上’。”
同时,樊菲汽车宣布独立运营。在业内看来,这或许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借助外部资源推动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目前,R品牌有两款车型在售,包括定位紧凑型车的ER6和中型SUV的漫威。SAIC副总裁杨晓东曾表示,R品牌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万辆左右。在定位上,独立后的R Auto将主要以20-40万元区间的高端新能源智能产品为主,智机则主要以40万元以上的产品为主。
但截至今年9月,R车累计销量约为9000辆,与2万辆的销量目标相差甚远。或许,对于SAIC来说,定位高端本身并不难,但如何打造高端产品,如何让消费者认可高端产品,才是SAIC需要考虑的问题。
“预计会往这个方向走,现在具体还不好说。”对于未来是否上市,SAIC如此表示。截至目前,a股上市车企三季报披露工作已经完成。今年三季度,12家乘用车公司中,8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67%;包括SAIC在内的四家车企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可以看出,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多家上市车企三季度业绩并不乐观。
“第三季度,由于芯片行业马来西亚变异株扩散,已经深陷困境的全球芯片再次告急,并传导至国内汽车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在协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汽车芯片荒的黑暗期已经过去,但要想彻底解除芯片荒,估计要等到明年春节之后。

具体到SAIC的业绩,Q3财报显示,SAIC第三季度营收1817.6亿元,同比下滑1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6亿元,同比下滑14.75%。前三季度营收5383.73亿元,同比增长1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5亿元,同比增长22.24%。
与此同时,SAIC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比上半年同期增长了近30%至11.09%。前三季度仅完成年初设定的8300亿元总收入的64.8%,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数据下的关键问题
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变化中,SAIC的“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变化较大,降至五年来同期最低值。今年,这些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销售费用增长9.14%,管理费用增长18.75%,财务费用下降52.57%。
“三项费用”是财务报告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变化的支出项目之一。前两个数字的大幅增长说明SAIC在销售和管理方面的支出增加了,财务费用的下降与利息支出直接相关。

我们都知道,降本增效是2018年车市负增长以来,大部分车企发起的普遍举措,而自去年疫情以来,无疑加速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从目前车企的表现来看,不仅是SAIC,大部分车企都走出了去年“三费”全面下滑的局面。
“三费”变动的背后,一般认为是车企在车市低迷和筹码冲击下的压力反应。
但“三费”的变化也说明车企在销售模式、公司管理、融资模式上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可以预见,降本增效仍将成为车企接下来的主旋律。

财务费用的下降,说明疫情冲击下的车企抗风险意识开始增强。业内普遍认为,年后疫情复发和芯片短缺刺激了车企关注资金变现和现金储备。以SAIC为例,其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直接减半,减少52.57%至3.23亿。这也是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保证集团的现金流安全。公司加强现金管理,增加向子公司借款。
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大部分利润出现下滑,但并不妨碍主流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三季度,各车企的R&D投资情况不一,半数车企同比下降。不过,包括SAIC、北汽蓝谷、长城汽车等上市车企的R&D费用同比增幅均超过40%。
在三项费用波动的同时,SAIC的R&D费用大幅增加。
<即时消息……alt = "樊菲汽车、大众、长城"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01723754216/4 . jpg "/>
从单季度研发费用来看,SAIC以48.36亿元领先;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SAIC累计研发支出已突破100亿元,达到12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9亿增长41.6%。
对于一个车企来说,如果研发稍有停滞,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到那时,再次赶上无疑会困难一倍,而SAIC也愿意在研发上花钱。前三季度,SAIC合并报表研发费用达126亿元,领先国内同行业。
可以看出,在电气化转型日益迫切的背景下,SAIC迫切寻找出路。
合资企业独立绩效差异化
SAIC营收利润的缩水也与其销售业绩直接相关。
根据SAIC此前公布的产销报告,今年1-9月,SAIC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微增0.16%。在销量稳定的情况下,SAIC净利润依然下滑,这显然与销售结构的变化有关,利润贡献较大的合资企业销量持续下滑。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仍然是SAIC的利润来源,但是在缺芯的影响下,他们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乐观。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85万辆,同比下降17.54%。
上汽通用累计销量90万辆,同比下降5.22%。虽然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6.74%,但其产品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无法对集团形成利润支撑。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表现更加亮眼。今年前9个月,SAIC乘用车累计销量49.54万辆,同比增长22.84%,SAIC通用同比增长34.81%。
自主品牌的出色表现也坚定了SAIC的高端目标。

财报发布当天,SAIC宣布,为快速发展自主品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拟投资樊菲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其中,SAIC认缴66.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95%;上海儒源汽车科技合伙企业(员工持股平台)认缴3.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5%。
SAIC表示,“樊菲汽车将深耕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探索应用创新的公司运营模式、商业运营模式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自主品牌‘品牌向上’。”
同时,樊菲汽车宣布独立运营。在业内看来,这或许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借助外部资源推动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目前,R品牌有两款车型在售,包括定位紧凑型车的ER6和中型SUV的漫威。SAIC副总裁杨晓东曾表示,R品牌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万辆左右。在定位上,独立后的R Auto将主要以20-40万元区间的高端新能源智能产品为主,智机则主要以40万元以上的产品为主。
但截至今年9月,R车累计销量约为9000辆,与2万辆的销量目标相差甚远。或许,对于SAIC来说,定位高端本身并不难,但如何打造高端产品,如何让消费者认可高端产品,才是SAIC需要考虑的问题。
“预计会往这个方向走,现在具体还不好说。”对于未来是否上市,SAIC如此表示。
2021年即将走向尾声,但是因为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最近的车市先后出现热销车型紧缺、终端车价上涨以及交付周期延长的情况,最终限制了不少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和利润空间。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11月4日,互联车辆数据供应商Wejo与诊断和汽车数据供应商HellaGutmannSolutions(汽车供应商海拉子公司)公布了双方合作取得的最新成果,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阿斯顿马丁在11月4日表示,在该公司受款SUV车型DBX的强劲需求推动下,第三季度该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了1349辆汽车,同比增长104。
1900/1/1 0:00:00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高涨,最大的变量来自于特斯拉,其单月销量突破14万辆,再创销量神话,重夺销冠。凭借东风风神E70的热销,东风汽车首次上榜跻身第14。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汽车管理局KBA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该国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了35,至178683辆。今年前十个月中,德国总体注册量下降了52,至220万辆。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bertDiess)呼吁德国工人做好准备。迪斯称为了在特斯拉面前保持竞争力,大众将进一步进行改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