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变数的时代,世事无常,金杯汽车的一纸公告将已经逐渐从国人脑海中消失的雷诺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公告称,由于供应链关系,雷诺华晨破产重组预计将影响公司2021年度利润4800万元。
雷诺华晨,又称雷诺华晨金杯,一个专注于轻型商用车的品牌,已经看到了破产重组的尽头。拖欠供应商,停发员工工资,几个月前工厂停工,都说明合资车企开始走向深渊。
这意味着,继去年4月雷诺在华主要乘用车板块东风雷诺宣布重组并退出中国市场后,雷诺在华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即商用车板块将退出中国舞台。据悉,沈阳中院裁定后,雷诺华晨金杯正式破产重整。
事实上,合资企业之一的华晨集团早在2020年11月20日就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这家位于东北的大型汽车集团,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最终积重难返。
当弱小的雷诺遇上弱小的华晨,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早死。
雷诺商用车丢了。
雷诺和华晨金杯的故事其实不长,但是很复杂。雷诺华晨金杯成立于2017年,由雷诺集团和华晨中国共同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当时华晨集团以1元的价格将华晨金杯49%的股份转让给雷诺。
同样是“1元钱”。长安汽车一度以1元钱的价格正式收购了铃木汽车在中国的全部股份,这也标志着铃木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在雷诺华晨,独立和外资的作用正好相反。因为华晨金杯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引进了雷诺来改善情况。
华晨金杯的情况有多糟糕?华晨金杯曾在2010年成为国内轻客第一品牌,但此后受到江铃汽车等商用车企业的冲击,2016年销量降至2.3万辆,净利润也从2015年的3600万元降至2.08亿元。
此时,华晨金杯急需一位“救世主”力挽狂澜。
在华晨金杯之前,雷诺就已经和华晨中国搭上了线。2001年,华晨中国接手三江雷诺,进入高端商用车市场,弥补金杯在轻型客车领域高端产品的不足。由于各种情况,合资公司最后不欢而散,直到华晨金杯重新开疆拓土。
雷诺的加盟,在华晨金杯看来,就是“白衣骑士”的到来。雷诺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为华晨金杯提供技术帮助。
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双方信心满满,确实达成了一份漂亮的合同。雷诺华晨金杯计划生产和销售三个品牌的轻型商用车:金杯、雷诺和宋华。到2022年,将实现15万辆的年销量。产品涉及MPV、中型面包车和卡车、大型面包车和卡车。
第二年,2018年,雷诺带来了王牌MPV商务车Master和Trafic,在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首次亮相。不过,当时雷诺华晨金杯展台的主角并不是这两款MPV,而是来自中国的两款专用车,雷诺华晨关静和昆凌EV。
如今,中国消费者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款车型的名字:闻所未闻。
< img alt = "金杯、东风、江铃、江铃集团新能源、大众" src = "/eeimg/jndp/img/……23030319482209040/4.jpg"/>
事实上,从那时起,雷诺华晨金杯的轨迹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雷诺的参与只是投了钱,雷诺车型的推出也是一拖再拖。直到去年11月才推出改款车型金杯海狮王,雷诺品牌首款车型于2022年上市。
这也直接导致了雷诺华晨金杯销量的进一步下滑。2018年,雷诺华晨金杯销量4.3万辆,同比下降近30%;2019年销量为4.02万辆,同比下降6.5%;2020年销量约为2.3万辆,同比下降42.8%。可以看出,雷诺在中国的商用车市场也未能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华晨集团本身对雷诺华晨金杯的倒闭负有部分责任,更多的因素来自雷诺。从三江雷诺到华晨中国,再到湘火炬和东风雷诺,雷诺在中国的重要合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失败的原因都有着明确的共性。
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雷诺想先卖产品和技术,这是它第一次在中国起步。在东风雷诺时期,各种车型的产品没有变化,没有正视在中国的品牌力,最终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雷诺中国的“遗产”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东风雷诺和雷诺华晨金杯的故事已经翻了,是不是意味着雷诺的中国故事已经结束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雷诺在中国有两个“遗产”。就像雷诺享誉全球一样,它有电动汽车,也有乘用车和商用车。
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曾说过,一家汽车公司如果缺少了中国市场,就相当于一张没有腿的桌子。雷诺在中国的电动汽车业务将通过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
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成立,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其中雷诺和日产分别持股25%和25%,东风持股50%。
易捷作为中外合资公司,利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综合优势,在中国生产整车,挂上合资品牌标识,出口国外。
数据显示,从3月预售到10月底,以雷诺为首的易捷特供代表车型达契亚春天的订单在短短8个月内就突破了4万辆。如此亮眼的成绩也让易捷特连续五个月跻身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排行榜前三。
另一家合作伙伴江铃集团新能源于2019年7月以50:50的股比成立了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的合资公司。雷诺集团计划通过这一新项目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的筹码,提升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
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入雷诺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计划在2022年前推出四款核心车型,覆盖中国电动车细分市场45%的主力车型。第一款车型“易”不仅在中国市场推出,还将成为雷诺在欧洲市场的车型。
事实上,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股比从限制到放开再到取消,我们已经看到了特斯拉这条“鲶鱼”冲击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宝马、大众、现代等车企步步紧逼合资股份。SAIC、吉利和比亚迪这些自主品牌也在侵蚀外资份额。
一个永恒的真理是,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弱者要么四处奔走,要么报团取暖。雷诺与江铃集团的合作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下,“大撤退”下的雷诺如履薄冰。
铃木、大发、欧宝、菲亚特纷纷退出中国市场。每个人都在寻找下一个汽车公司会是谁。在充满变数的时代,世事无常,金杯汽车的一纸公告将已经逐渐从国人脑海中消失的雷诺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根据公告,由于供应链关系,雷诺华晨的破产重组预计将影响公司2021年度……其中4800万元。
雷诺华晨,又称雷诺华晨金杯,一个专注于轻型商用车的品牌,已经看到了破产重组的尽头。拖欠供应商,停发员工工资,几个月前工厂停工,都说明合资车企开始走向深渊。
这意味着,继去年4月雷诺在华主要乘用车板块东风雷诺宣布重组并退出中国市场后,雷诺在华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即商用车板块将退出中国舞台。据悉,沈阳中院裁定后,雷诺华晨金杯正式破产重整。
事实上,合资企业之一的华晨集团早在2020年11月20日就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这家位于东北的大型汽车集团,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最终积重难返。
当弱小的雷诺遇上弱小的华晨,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早死。
雷诺商用车丢了。
雷诺和华晨金杯的故事其实不长,但是很复杂。雷诺华晨金杯成立于2017年,由雷诺集团和华晨中国共同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当时华晨集团以1元的价格将华晨金杯49%的股份转让给雷诺。
同样是“1元钱”。长安汽车一度以1元钱的价格正式收购了铃木汽车在中国的全部股份,这也标志着铃木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在雷诺华晨,独立和外资的作用正好相反。因为华晨金杯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引进了雷诺来改善情况。
华晨金杯的情况有多糟糕?华晨金杯曾在2010年成为国内轻客第一品牌,但此后受到江铃汽车等商用车企业的冲击,2016年销量降至2.3万辆,净利润也从2015年的3600万元降至2.08亿元。
此时,华晨金杯急需一位“救世主”力挽狂澜。
在华晨金杯之前,雷诺就已经和华晨中国搭上了线。2001年,华晨中国接手三江雷诺,进入高端商用车市场,弥补金杯在轻型客车领域高端产品的不足。由于各种情况,合资公司最后不欢而散,直到华晨金杯重新开疆拓土。
雷诺的加盟,在华晨金杯看来,就是“白衣骑士”的到来。雷诺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为华晨金杯提供技术帮助。
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双方信心满满,确实达成了一份漂亮的合同。雷诺华晨金杯计划生产和销售三个品牌的轻型商用车:金杯、雷诺和宋华。到2022年,将实现15万辆的年销量。产品涉及MPV、中型面包车和卡车、大型面包车和卡车。
第二年,2018年,雷诺带来了王牌MPV商务车Master和Trafic,在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首次亮相。不过,当时雷诺华晨金杯展台的主角并不是这两款MPV,而是来自中国的两款专用车,雷诺华晨关静和昆凌EV。
如今,中国消费者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款车型的名字:闻所未闻。
事实上,从那时起,雷诺华晨金杯的轨迹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雷诺的参与只是投了钱,雷诺车型的推出也是一拖再拖。直到去年11月才推出改款车型金杯海狮王,首款车型o……雷诺品牌于2022年推出。
这也直接导致了雷诺华晨金杯销量的进一步下滑。2018年,雷诺华晨金杯销量4.3万辆,同比下降近30%;2019年销量为4.02万辆,同比下降6.5%;2020年销量约为2.3万辆,同比下降42.8%。可以看出,雷诺在中国的商用车市场也未能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华晨集团本身对雷诺华晨金杯的倒闭负有部分责任,更多的因素来自雷诺。从三江雷诺到华晨中国,再到湘火炬和东风雷诺,雷诺在中国的重要合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失败的原因都有着明确的共性。
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雷诺想先卖产品和技术,这是它第一次在中国起步。在东风雷诺时期,各种车型的产品没有变化,没有正视在中国的品牌力,最终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雷诺中国的“遗产”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东风雷诺和雷诺华晨金杯的故事已经翻了,是不是意味着雷诺的中国故事已经结束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雷诺在中国有两个“遗产”。就像雷诺享誉全球一样,它有电动汽车,也有乘用车和商用车。
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曾说过,一家汽车公司如果缺少了中国市场,就相当于一张没有腿的桌子。雷诺在中国的电动汽车业务将通过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
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成立,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其中雷诺和日产分别持股25%和25%,东风持股50%。
易捷作为中外合资公司,利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综合优势,在中国生产整车,挂上合资品牌标识,出口国外。
数据显示,从3月预售到10月底,以雷诺为首的易捷特供代表车型达契亚春天的订单在短短8个月内就突破了4万辆。如此亮眼的成绩也让易捷特连续五个月跻身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排行榜前三。
另一家合作伙伴江铃集团新能源于2019年7月以50:50的股比成立了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的合资公司。雷诺集团计划通过这一新项目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的筹码,提升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
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入雷诺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计划在2022年前推出四款核心车型,覆盖中国电动车细分市场45%的主力车型。第一款车型“易”不仅在中国市场推出,还将成为雷诺在欧洲市场的车型。
事实上,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股比从限制到放开再到取消,我们已经看到了特斯拉这条“鲶鱼”冲击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宝马、大众、现代等车企步步紧逼合资股份。SAIC、吉利和比亚迪这些自主品牌也在侵蚀外资份额。
一个永恒的真理是,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弱者要么四处奔走,要么报团取暖。雷诺与江铃集团的合作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下,“大撤退”下的雷诺如履薄冰。
铃木、大发、欧宝、菲亚特纷纷退出中国市场。每个人都在寻找下一个汽车公司会是谁。
自从去年7月份,面对愈演愈烈的水银事件,李想在网上一顿痛骂之后,不知是自觉发言不妥,还是公关部门压力太大,他似乎有意开始收敛起自己的“暴躁脾气”,远离了网络世界但到了去年12月份,
1900/1/1 0:00:00此刻,距离2021NIODay结束,已经过去近半个月的时间。每当回想起那个夜晚,随着舞台的灯光逐渐聚焦,李斌身后缓缓驶出两辆蔚来ET5时,那股莫名激动的情愫,还是会再次涌上心头。
1900/1/1 0:00:00面对去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复杂的行业形势,奇瑞控股集团迎难而上为2021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900/1/1 0:00:00“长城汽车这么多年,没有跨越过与汽车不相关的业务,我们一直在汽车领域深耕细作。”魏建军的坚持在2021年里结出了一个欣慰与遗憾交织的果实。
1900/1/1 0:00:00零星疫情、行业缺芯,这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汽车圈所面临的最主要难题,虽说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整体汽车行业实现了缓慢的增长,但细分到各个品牌来看,却各有各的愁,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1月6日,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SeeingMachines宣布与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公司安霸(Ambarella)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