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流行,行业核心缺失,是汽车圈在过去的2021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虽然整体汽车行业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实现了缓慢的增长,分成各个品牌,但是各有各的烦恼。小米如何省心造车?长城的悲哀是如何生长的?恒大的悲哀如何改变?回过头来看,我发现今年汽车圈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些起起落落的企业身上。
最值得期待的——小米汽车
从去年开始,小米陆续发出海报《造车的流量》。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1月27日,靴子落地,小米汽车落户北京。
一年多来,小米汽车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这其中也穿插着雷军各个车企的参观调研和为小米汽车而战的誓言。很多读者对小米的车长什么样一无所知,但是关于小米的车的讨论特别热烈。由此,小米汽车成为当之无愧、最值得期待的新车型。
最具争议的——长城汽车
韦,欧拉,坦克,沙龙...不知不觉间,长城汽车已经延伸出了这么多新品牌。正所谓,受欢迎的人太多了,很多品牌也给长城带来了很多争议。从WEY品牌下傻傻分不清的陆丹蓝、拿铁、玛奇朵,到年底备受争议的欧拉版甲壳虫和“欧拉换芯门”,再到一车难求、褒贬不一的沙龙,长城早已成为。
虽然品牌遍地开花,但长城汽车面临着诸多困境,从猫狗的花哨命名,到芭蕾猫抄袭甲壳虫,再到沙龙高喊“四下不说话”。继续翻来覆去的长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2025年400万销量的目标。有人支持,有人看不起。至于长城能否实现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最“下”——恒大汽车
从花巨资“秀肌肉”的上海车展,到被人质疑“拍裙底”造车的车展现场,恒大的尴尬局面逐渐开始。恒大作为地产造车的代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地产造车”的新思路,买房送车,从用车场景出发,提供停车、充电等一系列服务。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相当骨感。恒大上市前,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在没有炒房的背景下,恒大地产业务受到很大影响。2021年12月3日,恒大集团正式宣布有2.6亿美元债务到期无法偿还,集团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在此之前,恒大面临的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半年。在此期间,很难支付和偿还员工工资和银行开发贷款。受此影响,恒大也进入了难产阶段。恒大能否成功量产,将会像贾跃亭一样频出,这也成为恒大去年最大的看点。
最表里不一的——华为
“我们只做零部件,不造车,但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余承东一方面一次次向外界阐述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M5出现的发布会上高喊“我们的车怎么样”。这种矛盾的状态将华为进军车辆领域的野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和天界共同拥有两个汽车品牌,名字……、文杰和仙界,最近仙界也对“停产”做出了回应。从这种状态,不难推断华为和天界将分别主导一个品牌。如果是这样的话,华为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供应商,而会成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强敌。
不缺新闻——特斯拉
不可否认,特斯拉是流量收割机。去年的上海车展,上百家车企忙了一整天,头条却被特斯拉轻松抢走。从女车主站在车顶维权那天起,特斯拉就被维权事件包围了半年。声称消费者需要教育的陶林更有推波助澜之嫌,让特斯拉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除了维权事件,戴着偶像光环的马斯克也为特斯拉加分不少,马斯克是子。推特的更新频率仅次于主张“以推特治国”的特朗普。马斯克的推特一更新,就有网友进行一系列分析。最近马斯克还威胁说,2022年将会出现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太多的解释,但是年初之后股市进入了持续下跌的阶段。马斯克的预言能否成真还不确定,但他引出的话题数不胜数,也为特斯拉的谈资增色不少。
最咸的鱼——众泰
要问去年谁的股价涨幅最高,那就是众泰。众泰去年年初开始连续涨停。截至去年底,众泰汽车全年涨幅达到370.37%,位列a股涨幅榜第十位。股价快速飙升的背后,众泰找到了好归宿。除了“同门兄弟”的大乘被小牛和比亚迪接手,汉腾被长城汽车接手,众泰汽车的重组计划基本已经结束。
去年12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众泰汽车重组方案已经完成。2022年1月5日,众泰汽车宣布旗下8家子公司也完成了破产重整计划。不仅如此,众泰汽车还向深交所申请取消退市风险警示,众泰回来了,但这次众泰的控制人已经变成了黄继红。
最意想不到的——比亚迪
谁也不曾想到,比亚迪成为去年最大的黑马。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销售数据,去年12月,比亚迪销售乘用车97990辆,同比增长77.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上涨236.4%,达到92823辆。去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达730,093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231.6%,达到593,745辆,比2020年销量纪录增长约2.4倍。
这主要得益于DM-i系列机型的加持。从去年年初DM-i超级混动系统发布,到秦、宋、唐等DM-i系列车型的推出,在这个跑得快的省份,消费者对混动系统保持了极大的热情,一度出现了几十万订单等待交付的壮举。不出意外,比亚迪去年能够重回前三,甚至有能力与吉利角力。
最无情的车企——丰田
12月14日,丰田章男在MEGA WEB丰田主题公园公布了丰田的宏伟计划:2030年将拥有30辆电动车,产值350亿美元,并一口气发布了15辆电动车。就在半年前,张南作为丰田汽车集团董事长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会长,多次批评日本政府的碳中和战略,认为贸然推进电动化将严重冲击日本汽车产业,汽车产业500多万员工未来可能面临失业危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快速变化是很难实现的。丰田切入新能源赛道,推出15款电动车型,w……ch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丰田转型的决心。
最受资本青睐——里维安
虽然Rivian的股价已经下跌,但它曾经是特斯拉最接近的竞争对手。
自11月初Rivian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对这家有亚马逊背书的公司充满了信心。上市以来,Rivian市值一路攀升,超过了大众、通用等一系列老牌车企,紧咬丰田、特斯拉。11月16日收盘时,Rivian总市值达到1467亿美元,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车企。
毕竟是新企业,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12月17日,之前没有收入的Rivian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了1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而这一增长得益于向首批客户交付了11辆R1T车型。但是,仅仅一百万美元的收入很难支撑公司的盈利。Rivian净亏损12.33亿美元,大幅大于去年同期的2.88亿美元亏损,股价开始连续下跌,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最跌宕起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车企选择的多元化,“王宁”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
作为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的日子并不安稳。从Xpeng Motors和广汽新能源减少对当代Amperex Technology,Limited的依赖,转而拥抱AVIC锂电池,到特斯拉、大众、丰田将目光投向比亚迪,再到宝马将亿纬锂能纳入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当代Amperex Technology,Limited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微妙。
从2017年开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就一直稳坐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在此期间,不仅车企自主培养了自己的直接电池供应商,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也采用了新的排列方式,弥补了单位体积能量密度不足的缺点。在这样的技术发展和运营模式的变化下,当代安培科技的王者地位逐渐被瓦解,这似乎在当代安培科技最近的股价下跌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零星流行,行业核心缺失,是汽车圈在过去的2021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虽然整体汽车行业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实现了缓慢的增长,分成各个品牌,但是各有各的烦恼。小米如何省心造车?长城的悲哀是如何生长的?恒大的悲哀如何改变?回过头来看,我发现今年汽车圈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些起起落落的企业身上。
最值得期待的——小米汽车
从去年开始,小米陆续发出海报《造车的流量》。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1月27日,靴子落地,小米汽车落户北京。
一年多来,小米汽车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这其中也穿插着雷军各个车企的参观调研和为小米汽车而战的誓言。很多读者对小米的车长什么样一无所知,但是关于小米的车的讨论特别热烈。由此,小米汽车成为当之无愧、最值得期待的新车型。
最具争议的——长城汽车
韦,欧拉,坦克,沙龙...不知不觉间,长城汽车已经延伸出了这么多新品牌。正所谓,受欢迎的人太多了,很多品牌也给长城带来了很多争议。从WEY品牌下傻傻分不清的陆丹蓝、拿铁、玛奇朵,到年底的欧拉版甲壳虫和备受争议的“欧拉换芯门”,再到一辆辆har……去找一个褒贬不一的沙龙,长城早就成了。
虽然品牌遍地开花,但长城汽车面临着诸多困境,从猫狗的花哨命名,到芭蕾猫抄袭甲壳虫,再到沙龙高喊“四下不说话”。继续翻来覆去的长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2025年400万销量的目标。有人支持,有人看不起。至于长城能否实现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最“下”——恒大汽车
从花巨资“秀肌肉”的上海车展,到被人质疑“拍裙底”造车的车展现场,恒大的尴尬局面逐渐开始。恒大作为地产造车的代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地产造车”的新思路,买房送车,从用车场景出发,提供停车、充电等一系列服务。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相当骨感。恒大上市前,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在没有炒房的背景下,恒大地产业务受到很大影响。2021年12月3日,恒大集团正式宣布有2.6亿美元债务到期无法偿还,集团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在此之前,恒大面临的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半年。在此期间,很难支付和偿还员工工资和银行开发贷款。受此影响,恒大也进入了难产阶段。恒大能否成功量产,将会像贾跃亭一样频出,这也成为恒大去年最大的看点。
最表里不一的——华为
“我们只做零部件,不造车,但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余承东一方面一次次向外界阐述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M5出现的发布会上高喊“我们的车怎么样”。这种矛盾的状态将华为进军车辆领域的野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和天界共同拥有文杰和天界两个汽车品牌,最近天界也对“停产”做出了回应。从这种状态,不难推断华为和天界将分别主导一个品牌。如果是这样的话,华为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供应商,而会成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强敌。
不缺新闻——特斯拉
不可否认,特斯拉是流量收割机。去年的上海车展,上百家车企忙了一整天,头条却被特斯拉轻松抢走。从女车主站在车顶维权那天起,特斯拉就被维权事件包围了半年。声称消费者需要教育的陶林更有推波助澜之嫌,让特斯拉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除了维权事件,戴着偶像光环的马斯克也为特斯拉加分不少,马斯克是子。推特的更新频率仅次于主张“以推特治国”的特朗普。马斯克的推特一更新,就有网友进行一系列分析。最近马斯克还威胁说,2022年将会出现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太多的解释,但是年初之后股市进入了持续下跌的阶段。马斯克的预言能否成真还不确定,但他引出的话题数不胜数,也为特斯拉的谈资增色不少。
最咸的鱼——众泰
要问去年谁的股价涨幅最高,那就是众泰。众泰去年年初开始连续涨停。截至去年底,众泰汽车全年涨幅达到370.37%,位列a股涨幅榜第十位。股价快速飙升的背后,众泰找到了好归宿。除了Mah……“同门兄弟”的ana被小牛和比亚迪接手,汉腾被长城汽车接手,众泰汽车的重组计划基本结束。
去年12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众泰汽车重组方案已经完成。2022年1月5日,众泰汽车宣布旗下8家子公司也完成了破产重整计划。不仅如此,众泰汽车还向深交所申请取消退市风险警示,众泰回来了,但这次众泰的控制人已经变成了黄继红。
最意想不到的——比亚迪
谁也不曾想到,比亚迪成为去年最大的黑马。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销售数据,去年12月,比亚迪销售乘用车97990辆,同比增长77.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同比上涨236.4%,达到92823辆。去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达730,093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231.6%,达到593,745辆,比2020年销量纪录增长约2.4倍。
这主要得益于DM-i系列机型的加持。从去年年初DM-i超级混动系统发布,到秦、宋、唐等DM-i系列车型的推出,在这个跑得快的省份,消费者对混动系统保持了极大的热情,一度出现了几十万订单等待交付的壮举。不出意外,比亚迪去年能够重回前三,甚至有能力与吉利角力。
最无情的车企——丰田
12月14日,丰田章男在MEGA WEB丰田主题公园公布了丰田的宏伟计划:2030年将拥有30辆电动车,产值350亿美元,并一口气发布了15辆电动车。就在半年前,张南作为丰田汽车集团董事长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会长,多次批评日本政府的碳中和战略,认为贸然推进电动化将严重冲击日本汽车产业,汽车产业500多万员工未来可能面临失业危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快速变化是很难实现的。丰田切入新能源赛道,推出15款电动车型,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丰田转型的决心。
最受资本青睐——里维安
虽然Rivian的股价已经下跌,但它曾经是特斯拉最接近的竞争对手。
自11月初Rivian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对这家有亚马逊背书的公司充满了信心。上市以来,Rivian市值一路攀升,超过了大众、通用等一系列老牌车企,紧咬丰田、特斯拉。11月16日收盘时,Rivian总市值达到1467亿美元,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车企。
毕竟是新企业,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12月17日,之前没有收入的Rivian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了1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而这一增长得益于向首批客户交付了11辆R1T车型。但是,仅仅一百万美元的收入很难支撑公司的盈利。Rivian净亏损12.33亿美元,大幅大于去年同期的2.88亿美元亏损,股价开始连续下跌,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最跌宕起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车企选择的多元化,“王宁”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
作为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的日子并不安稳。从Xpeng Motors和广汽新能源减少对当代Amperex Technology有限公司的依赖,转向拥抱AVIC锂电池,到特斯拉、大众和丰田将目光投向比亚迪,再到宝马将亿纬锂能纳入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当代Amperex Technology有限公司,…imited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微妙。
从2017年开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就一直稳坐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在此期间,不仅车企自主培养了自己的直接电池供应商,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也采用了新的排列方式,弥补了单位体积能量密度不足的缺点。在这样的技术发展和运营模式的变化下,当代安培科技的王者地位逐渐被瓦解,这似乎在当代安培科技最近的股价下跌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面对去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复杂的行业形势,奇瑞控股集团迎难而上为2021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900/1/1 0:00:00变数的时代,世事无常,金杯汽车的一纸公告,将逐渐消失于国人脑海中的雷诺汽车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公告称,由于供应链关系,华晨雷诺破产重整事项预计对公司2021年度归母利润影响金额为4800万元。
1900/1/1 0:00:00“长城汽车这么多年,没有跨越过与汽车不相关的业务,我们一直在汽车领域深耕细作。”魏建军的坚持在2021年里结出了一个欣慰与遗憾交织的果实。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1月6日,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SeeingMachines宣布与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公司安霸(Ambarella)合作,
1900/1/1 0:00:00时隔一年,北汽集团再次进行重要人事调整。1月7日下午,有消息传出,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升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同时晋升为北汽集团副总经理的还有福田汽车董事长巩月琼,据悉这一调整已经在北汽内部公示。
1900/1/1 0:00:001月8日,新能源重卡新锐元动新能源汽车品牌于上海中心正式启动,该品牌以打造重卡车型入局新能源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