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大家已经意识到,大众乘用车中国区CEO冯很有可能最后一次在奥迪ag(中国)主持年度媒体沟通会,大家都特别珍惜这个见面机会。
沟通会一开始,冯就开始介绍今年的困难:“对于大众来说,除了新冠肺炎,还有一个可能比疫情更严重的‘病’,那就是半导体芯片的全球供应短缺。”
在上述两大困难的共同作用下,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大众集团在华交付新车330万辆,同比下降14%。其中,奥迪品牌交付70.01万辆,同比下降3.6%;大众品牌(含捷达子品牌)销量超过240万辆,同比下降14.8%;斯柯达品牌售出7.12万辆汽车...
对于这一波销量下滑,冯专门解释说,大众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第一的汽车厂商。并不是消费者对大众集团的需求下降了,而是这家企业受到芯片供应的限制,无法交付足够的汽车来满足客户的高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大众也取得了不少不错的成绩。例如,保时捷实现了近9.5万辆的历史性年终销量;兰博基尼和宾利也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分别销售了3916辆和861辆。两个品牌的总销量比2020年高出1500辆左右。
"捷达VS5 "
除了超豪华品牌,捷达的销量也达到了16.9万辆,实现了正增长,而这个成绩背后的原因就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上成绩也让整个大众集团看到了捷达品牌的潜力。在冯看来,只要能进一步激发捷达品牌的增长潜力,一汽-大众将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销量的再增长。
在身份证上。外界最关注的系列电动车,大众也交出了一份不惊艳但合理的答卷。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大众ID的总交付量。(参数|询价)系列电动车突破7万,没有达到之前8-12万的目标,但无论是在声量还是销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面对2022年,冯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的销量预测,但也“暗示”希望ID系列能在去年销量目标的基础上销量翻番。
"大众ID.3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绑定进一步加深,但后者无疑是大众集团之前并不擅长,需要迎头赶上的领域。为了推动智能化方面的进步,大众汽车集团进行了深度调整,集团CEO迪斯直接监管CARIAD软件部门。在中国,CARIAD的总部在北京,其他城市也会有不同职能的团队。比如上海的CARIAD团队将负责自动驾驶研发,成都的团队负责软件编程。
此前有传言称,大众将与华为合作,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竞争力。对于这一传闻,冯表示,大众确实与华为保持沟通,但现阶段没有确认信息披露。(文/汽车之家陈灿)
以下为对话实录:(节选)
问:大众计划投资相对较大的软件,大约890亿欧元,迪斯博士也是CARIAD的负责人。大众是否改变了在中国的业务,包括重新设置组织架构和R&D架构?去年,除了电池,中国很大程度上缺乏电池。大众汽车是否面临这样的问题?除了郭萱高科,还有新的合作伙伴吗?
冯:先说电池战略。战略投资郭萱高科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拒绝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郭萱高科将与奥迪公司联合开发电池技术并推出标准电池。该集团与世界各地的韩国合作伙伴合作。在中国,我们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A123、郭萱高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生态,他们各自的比例、比率和分布都适合我们。未来我们会根据汽车电池的设计要求和技术特殊性做更多的比例优化,保证既不会过分强调某项技术的研发,也不会忽视其他技术的同步发展。
关于CARIAD,本集团正积极推动CARIAD在全球的发展。CARIAD也将登陆中国。CARIAD中国的布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部设在北京;第二,安徽也会有CARIAD团队,主要专注于车载应用的标准软件和电子架构;第三,在上海,会有专门负责自动驾驶的团队;第四,成都还有一个纯软件部门,主要从事编码和编程。CARIAD将有多个办公室,许多R&D人员将承担硬件和软件工作。未来,我们创新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CARIAD和CARIAD在中国的工作部门,包括支持高级智能互联、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与SSP平台匹配的新一代电子架构的功能和能力。
问:今年1月1日,国家股比政策已经完全放开。能否请您谈谈是否会重新考虑与大众的这种合作关系?请您谈谈股比政策放开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冯:我们非常欢迎这个政策,但是对于大众集团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40多年来,我们的合资企业一直非常成功和稳定。即使允许我们有更高的持股比例,我们也需要先征求合资伙伴的意愿。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这将是困难的。从技术上讲,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所以汽车行业新投放产能是有控制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能否增持股份并投入新的产能值得怀疑。
目前,我们与一汽和SAIC的合资企业非常成功,大众汽车(安徽)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5%。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推进奥迪PPE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了四家重点企业,再加上我们有100%独资的零部件工厂,比如天津的变速器厂,大连的零部件厂。我们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这种状态已经很好了。
问:由于芯片和零件的问题,大众汽车去年减产了大约多少?国内几大新势力相继达到10万辆左右的规模。2021年,传统车企也将陆续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请你评论一下今年的总体竞争形势以及大众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
冯:就产量损失来说,我们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相比2020年,我们整个集团减少了63万辆。
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做得非常成功,达到了9万辆的销量。有一家本土车企我很喜欢,他们的新能源车战略很好。一两年前,我们看到国内车企在国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今天,他们的比例是35%-40%。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中国车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像大众、丰田、通用这样的人能获得充足的芯片供应,我们会看到市场格局的一些变化。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从车辆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对标的时候,80%的对标车型都是中国本土车型,只有20%的对标车型是国际车型。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或者车企。我之前说过很多次,我可以推出一波爆款车,这是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确保可持续性。我们不能亏本卖一波爆款车。我们的业务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考虑股东回报,强调长期发展。在以后的长跑中,还要看长远发展,哪些企业能赢,哪些企业模式不可持续或者其模式不可持续。我们也会看到,中国的一些本土车企,就像过去的一些韩国车企一样,在全球市场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重要。
问:刚才你提到了代理制。大家都很关心大众的代理制模式。我想请你谈谈代理制的经验或教训。2021年,中国市场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预测,未来5-10年,混合动力汽车仍将是市场主流。大众会有一些新的布局吗?
冯:代理制要求主机厂和消费者直接签订合同。这个流程更简单明了,不会再有库存压力。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个库存压力由我们来承担。这种做法与我们以前的做法完全不同。我们希望大众(安徽)生产的每一辆车都能畅销全国,我们也是通过全新的代理体系来销售。
对于大众(安徽)来说,更适合的销售模式是全新的代理模式。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很多其他模式可以发挥作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两个现有的销售渠道,是同一个经销商投资人,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经销商处可以看到几款不同的车型。上汽大众展厅一方面通过传统模式进行途观销售,同时采用全新的代理制销售ID。客户到了上汽大众的展厅和经销店,销售员不知道客户要买的车是途观还是ID.4,所以我们的经销商必须考虑是用原来的模式卖给你途观,还是用全新的代理模式卖给ID.4。这是我们需要更好的与各种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协调,哪个更好,哪个更有效的实现产品销售。我们将在未来进一步探索,因为我们将为每个分销点制定最合适的销售模式,以成为主导销售模式。
同时,我们希望这种模式不会导致额外的销售价格或关于销售库存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所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这个阵营,他们会对这种销售模式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沟通后,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新的代理模式。当然,对于安徽大众,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100%会采用新的代理制进行销售,因为他们卖的是电动车,肯定好操作。
我们认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据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预期,将为我们产生新的销售需求。如果到那时市场总量在3000万左右,电动车市场差不多也就1500-1600万。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突破,到2030年,大部分内燃机汽车的动力总成中也会包含电气化组件或电驱动组件。
“明锐”
问:2021年,SAIC大众销量下降17.5%,一汽大众下降13.9%,南北大众差距进一步拉大。你觉得,对于上汽大众来说,除了芯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其销量吗?未来我们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如你所说,2022年芯片的影响力还会继续。你认为SAIC大众再次崛起的关键是什么?
冯: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优化和细分品牌的产品组合?斯柯达仍然需要迎头赶上。一汽大众在这方面略占优势。一方面,奥迪是豪华品牌,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也很不错。其下降率仅为3.6%,从另一个角度提振了一汽-大众的销售业绩。目前上汽大众无论是规模还是体量都没有一汽大众高,但未来的销售潜力还是存在的。
我们将优化和调整一些车型,我们正在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伙伴沟通如何提升t……子品牌捷达的销量,因为捷达在国内的销量很好。我们看到,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我们全球缺乏核心的限制。因此,我们希望对更多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的品牌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在短时间内促进我们的销售,并在2022年实现我们销售的回归。
当然,我们不同的合作伙伴受其芯片短缺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解决核心短缺问题的同时,要考虑推出奥迪A3等车型。随着奥迪A3和全新奥迪Q5的进入,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秘密武器来提振销量复苏,我们也将能够在2022年实现我们的销量复苏,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克服芯片短缺的问题。
问:不知道大众今年在充电系统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2022年有什么计划?
冯:充放电基础设施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部分品牌车型采用换电模式,但大众不会采用这种模式。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大家已经意识到,大众乘用车中国区CEO冯很有可能最后一次在奥迪ag(中国)主持年度媒体沟通会,大家都特别珍惜这个见面机会。
沟通会一开始,冯就开始介绍今年的困难:“对于大众来说,除了新冠肺炎,还有一个可能比疫情更严重的‘病’,那就是半导体芯片的全球供应短缺。”
在上述两大困难的共同作用下,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大众集团在华交付新车330万辆,同比下降14%。其中,奥迪品牌交付70.01万辆,同比下降3.6%;大众品牌(含捷达子品牌)销量超过240万辆,同比下降14.8%;斯柯达品牌售出7.12万辆汽车...
对于这一波销量下滑,冯专门解释说,大众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第一的汽车厂商。并不是消费者对大众集团的需求下降了,而是这家企业受到芯片供应的限制,无法交付足够的汽车来满足客户的高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大众也取得了不少不错的成绩。例如,保时捷实现了近9.5万辆的历史性年终销量;兰博基尼和宾利也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分别销售了3916辆和861辆。两个品牌的总销量比2020年高出1500辆左右。
"捷达VS5 "
除了超豪华品牌,捷达的销量也达到了16.9万辆,实现了正增长,而这个成绩背后的原因就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上成绩也让整个大众集团看到了捷达品牌的潜力。在冯看来,只要能进一步激发捷达品牌的增长潜力,一汽-大众将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销量的再增长。
在身份证上。外界最关注的系列电动车,大众也交出了一份不惊艳但合理的答卷。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大众ID的总交付量。(参数|询价)系列电动车突破7万,没有达到之前8-12万的目标,但无论是在声量还是销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面对2022年,冯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的销量预测,但也“暗示”希望ID系列能在去年销量目标的基础上销量翻番。
"大众ID.3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绑定进一步加深,但后者无疑是大众集团之前并不擅长,需要迎头赶上的领域。为了推动智能化方面的进步,大众汽车集团进行了深度调整,集团CEO迪斯直接监管CARIAD软件部门。在中国,CARIAD的总部在北京,其他城市也会有不同职能的团队。比如上海的CARIAD团队将负责自动驾驶研发,成都的团队负责软件编程。
此前有传言称,大众将与华为合作,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竞争力。对于这一传闻,冯表示,大众确实与华为保持沟通,但现阶段没有确认信息披露。(文/汽车之家陈灿)
以下为对话实录:(节选)
问:大众计划投资相对较大的软件,大约890亿欧元,迪斯博士也是CARIAD的负责人。大众是否改变了在中国的业务,包括重新设置组织架构和R&D架构?去年,除了电池,中国很大程度上缺乏电池。大众汽车是否面临这样的问题?除了郭萱高科,还有新的合作伙伴吗?
冯:先说电池战略。战略投资郭萱高科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拒绝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郭萱高科将与奥迪公司联合开发电池技术并推出标准电池。该集团与世界各地的韩国合作伙伴合作。在中国,我们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A123、郭萱高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生态,他们各自的比例、比率和分布都适合我们。未来我们会根据汽车电池的设计要求和技术特殊性做更多的比例优化,保证既不会过分强调某项技术的研发,也不会忽视其他技术的同步发展。
关于CARIAD,本集团正积极推动CARIAD在全球的发展。CARIAD也将登陆中国。CARIAD中国的布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部设在北京;第二,安徽也会有CARIAD团队,主要专注于车载应用的标准软件和电子架构;第三,在上海,会有专门负责自动驾驶的团队;第四,成都还有一个纯软件部门,主要从事编码和编程。CARIAD将有多个办公室,许多R&D人员将承担硬件和软件工作。未来,我们创新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CARIAD和CARIAD在中国的工作部门,包括支持高级智能互联、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与SSP平台匹配的新一代电子架构的功能和能力。
问:今年1月1日,国家股比政策已经完全放开。能否请您谈谈是否会重新考虑与大众的这种合作关系?请您谈谈股比政策放开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冯:我们非常欢迎这个政策,但是对于大众集团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40多年来,我们的合资企业一直非常成功和稳定。即使允许我们有更高的持股比例,我们也需要先征求合资伙伴的意愿。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这将是困难的。从技术上讲,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所以汽车行业新投放产能是有控制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能否增持股份并投入新的产能值得怀疑。
目前,我们与一汽和SAIC的合资企业非常成功,大众汽车(安徽)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5%。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推进奥迪PPE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了四家重点企业,再加上我们有100%独资的零部件工厂,比如天津的变速器厂,大连的零部件厂。我们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这种状态已经很好了。
问:由于芯片和零件的问题,大众汽车去年减产了大约多少?国内几大新势力相继达到10万辆左右的规模。2021年,传统车企也将陆续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请你评论一下今年的总体竞争形势以及大众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
冯:就产量损失来说,我们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相比2020年,我们整个集团减少了63万辆。
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做得非常成功,达到了9万辆的销量。有一家本土车企我很喜欢,他们的新能源车战略很好。一两年前,我们看到国内车企在国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今天,他们的比例是35%-40%。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中国车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像大众、丰田、通用这样的人能获得充足的芯片供应,我们会看到市场格局的一些变化。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从车辆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对标的时候,80%的对标车型都是中国本土车型,只有20%的对标车型是国际车型。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或者车企。我之前说过很多次,我可以推出一波爆款车,这是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确保可持续性。我们不能亏本卖一波爆款车。我们的业务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考虑股东回报,强调长期发展。在以后的长跑中,还要看长远发展,哪些企业能赢,哪些企业模式不可持续或者其模式不可持续。我们也会看到,中国的一些本土车企,就像过去的一些韩国车企一样,在全球市场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重要。
问:刚才你提到了代理制。大家都很关心大众的代理制模式。我想请你谈谈代理制的经验或教训。2021年,中国市场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预测,未来5-10年,混合动力汽车仍将是市场主流。大众会有一些新的布局吗?
冯:代理制要求主机厂和消费者直接签订合同。这个流程更简单明了,不会再有库存压力。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个库存压力由我们来承担。这种做法与我们以前的做法完全不同。我们希望大众(安徽)生产的每一辆车都能畅销全国,我们也是通过全新的代理体系来销售。
对于大众(安徽)来说,更适合的销售模式是全新的代理模式。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很多其他模式可以发挥作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两个现有的销售渠道,是同一个经销商投资人,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经销商处可以看到几款不同的车型。上汽大众展厅一方面通过传统模式进行途观销售,同时采用全新的代理制销售ID。客户到了上汽大众的展厅和经销店,销售员不知道客户要买的车是途观还是ID.4,所以我们的经销商必须考虑是用原来的模式卖给你途观,还是用全新的代理模式卖给ID.4。这是我们需要更好的与各种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协调,哪个更好,哪个更有效的实现产品销售。我们将在未来进一步探索,因为我们将为每个分销点制定最合适的销售模式,以成为主导销售模式。
同时,我们希望这种模式不会导致额外的销售价格或关于销售库存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所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这个阵营,他们会对这种销售模式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沟通后,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新的代理模式。当然,对于安徽大众,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100%会采用新的代理制进行销售,因为他们卖的是电动车,肯定好操作。
我们认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据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预期,将为我们产生新的销售需求。如果到那时市场总量在3000万左右,电动车市场差不多也就1500-1600万。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突破,到2030年,大部分内燃机汽车的动力总成中也会包含电气化组件或电驱动组件。
“明锐”
问:2021年,SAIC大众销量下降17.5%,一汽大众下降13.9%,南北大众差距进一步拉大。你觉得,对于上汽大众来说,除了芯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其销量吗?未来我们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如你所说,2022年芯片的影响力还会继续。你认为SAIC大众再次崛起的关键是什么?
冯: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优化和细分品牌的产品组合?斯柯达仍然需要迎头赶上。一汽大众在这方面略占优势。一方面,奥迪是豪华品牌,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也很不错。其下降率仅为3.6%,从另一个角度提振了一汽-大众的销售业绩。目前上汽大众无论是规模还是体量都没有一汽大众高,但未来的销售潜力还是存在的。
我们将优化和调整一些车型,我们正在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伙伴沟通如何提升t……子品牌捷达的销量,因为捷达在国内的销量很好。我们看到,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我们全球缺乏核心的限制。因此,我们希望对更多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的品牌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在短时间内促进我们的销售,并在2022年实现我们销售的回归。
当然,我们不同的合作伙伴受其芯片短缺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解决核心短缺问题的同时,要考虑推出奥迪A3等车型。随着奥迪A3和全新奥迪Q5的进入,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秘密武器来提振销量复苏,我们也将能够在2022年实现我们的销量复苏,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克服芯片短缺的问题。
问:不知道大众今年在充电系统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2022年有什么计划?
冯:充放电基础设施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部分品牌车型采用换电模式,但大众不会采用这种模式。
受困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司机短缺问题,运输公司和软件开发商正在竞相试验自动驾驶卡车。然而,这引起了安全倡导者的不满,他们称这项技术对驾车者构成了风险。
1900/1/1 0:00:00在锂矿价格已经高企之际,在美股上市的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埃蒙特锂业的高管,仍在增持自家公司股票,显示其对锂矿价格和公司前景的看好。作为特斯拉的锂矿供应合作商,该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备受行业关注。
1900/1/1 0:00:00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所有人都已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大众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翰最后一次主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年度媒体沟通会了,对于这次见面机会,大家都显得格外珍惜。
1900/1/1 0:00:00特斯拉首次与美国公司签订镍供应协议1月10日,特斯拉签署了其第一份美国镍供应协议。
1900/1/1 0:00:00虽然12月西安和绍兴等多地爆发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销售工作,但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恢复和春节前返乡潮的提早启动,又有部分经销商加大终端优惠力度,因此12月中旬后车市的零售销量明显改善,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LG电子(LGElectronics)表示其高级车载信息娱乐(IVI)系统已在纯电动豪华轿车2022款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EQS中使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