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2月Xi安、绍兴等多地爆发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销售工作,但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步恢复和春节前返乡潮的提前开始,部分经销商加大了终端优惠力度,因此12月中旬后车市零售明显好转,使得2021年车市出现反弹。
乘用车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1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终于重回200万辆以上,为210.5万辆。但由于同期228.7万辆的高对比基数,仍同比下降7.9%。
12月,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额达到2014.6万辆,不仅重回2000万辆以上,还迎来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增幅为4.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增长的所有功劳都属于新能源市场。
2021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新能源销量达298.9万辆,创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88万辆,对整体汽车市场贡献9个百分点。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燃油车同比减少102万辆,整体汽车市场净增量仅为86万辆。
比亚迪是最大的赢家。
新能源是市场增长的强大动力,自然也是各大车企乃至各个细分市场增长的最有力支撑。
这在2021年车企销量TOP15榜单中最为明显,因为大举进攻新能源市场的车企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如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其中比亚迪最为抢眼,增幅高达73.5%。
众所周知,随着2020年下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回暖,比亚迪的新能源销量乃至总销量也逐渐回暖。
2021年,在blade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带动下,汉EV、秦加DM-i、秦加EV、宋加DM-i、宋DM、唐DM销量增长。尤其是在芯片短缺越来越严重、车市进入淡季的7、8月份,大部分车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能够自主生产部分芯片的比亚迪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具体来看,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月销量几乎是2020年同期的两倍,月增量保持了近万辆的增幅,使得其月销量从年初的4万多辆攀升至年末的近10万辆。
凭借优异的表现,比亚迪自8月份以来连续跻身单月零售量前10名,自9月份以来跻身总销量前15名,最终以72.4万辆成为年度车企销量第13名。
当然,除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车企,在年度榜单的顶级阵营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广汽丰田,同比增长10.5%。
2021年前十一个月,广汽丰田累计同比仅增长7.9%,但在12月份,凭借凯美瑞、雷凌、威兰达销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单月超10万辆的成绩,全年增速也扩大至两位数。这背后的原因应该是芯片供应有所恢复,所以广汽丰田能够在年底交付一波之前被挤压的订单。
轩逸在车市夺冠。
在A00/A0电动车等新能源车的带动下,三个轿车细分市场的最大增幅为6.4%,远超市场的4.4%,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五菱MINI和比亚迪秦的销量同比都有超过3倍的增长。
乘着新能源市场的东风,洪光MINI……ecame于2020年7月底上市后直接成为爆款车型,不仅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取代特斯拉Model 3,还在2020年10月成为车市热门车型。
不仅如此,它已经在车市榜单上占据了一年多的一席之地。自2021年6月以来,连续跻身车市前三,并在10月和12月超越日产轩逸夺得车市冠军,尤其是12月更是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因此,2021年,洪光MINI以39.5万辆成为车市季军,而在一年前,它甚至没能挤进前15。
但是面对A00/A0新能源市场雨后春笋般的新竞争对手,比如欧拉旗下的黑猫、白猫、好猫,电气化复兴的汽车,比如长安奔奔EV和奇瑞eQ,灵宝盒子,阅芒果和朋克多多等。,2022年洪光MINI的前路注定更加艰难。
与前者相比,比亚迪秦虽然不是纯新能源车,但也差不多相当。因为相对于大量的秦EV、秦加DM-i、秦加EV来说,少量的传统燃油车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最近几个月也确实停产了。
至于轩逸和朗逸的车市王者之争,似乎从2021年开始就是一边倒的局面。事实上,由于芯片的短缺,这两款产品在2021年的销量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具体来说,轩逸还能维持在4万辆左右,而朗逸只能上下浮动3.5万辆,造成了年销量8万多辆的差距。这使得轩逸再次坐上了国内车市冠军的宝座,同时也再次成为乘用车的冠军车型,这也是其连续第二年成为“双王”。
热门SUV榜单只有五席。
相比轿车,新能源在SUV市场的影响力似乎没那么明显,但这个细分市场的榜单告诉我们,并不是。毕竟在月度榜单中,李One再次上榜,纯电动SUV特斯拉Model Y也在年度榜单中占据一席,依然排在第9位。
自2021年1月国产下线以来,Model Y的销量呈螺旋式上升,甚至在8月份开始超越Model 3成为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
回顾榜单中的其他车型,榜单前三名依次依然是哈弗H6、长安CS75和本田CR-V。
哈弗H6虽然在今年数次被CS75、CR-V、Model Y超越,但最终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超高的性价比守住了冠军宝座。但需要注意的是,12月交付高峰的Model Y再次逼近H6,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果前者在2022年的季度末超过后者,是否会成为“固定节目”。
CS75虽然因为上半年创造的巨大优势迎来了4.8%的增长,但实际上从6月份开始就进入了持续下滑的状态,8-12月份下滑幅度超过30%,尤其是12月份同比下滑39.6%至14466辆。对此,有长安内部人士表示,主要是下半年核心不足。幸运的是,这对CS75的年销量没有太大影响。
与幸运的CS75不同,缺芯给CR-V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本来其前7个月累计销量增长近50%,但随着芯片供应越来越严峻,8月份开始该车单月跌幅在50%左右,最终出现了8.5%的负增长。
至于一汽丰田最依赖的SUV——丰田RAV4,其芯片已经完全供货。再加上丰田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创下20.3万辆的新高也在情理之中。紧随其后的比亚迪宋也首次突破20万辆,排名比2020年上升2位至第5位。
作为2021年SUV销量前十的最后一款自主SUV,吉利约伯跌破20万辆门槛,滑落至19.2万ve……克里斯。但考虑到目前基于CMA架构的星月L是吉利最看重的SUV产品,所以前者销量有所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有点遗憾的是,除了、CS75、宋和进入前十名之外,只有长安CS55这款自主SUV在后半段排名垫底。换句话说,2021年的SUV年度榜单只剩下5席,大家熟悉的哈弗M6和荣威RX5早已不见踪影。虽然12月Xi安、绍兴等多地爆发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销售工作,但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步恢复和春节前返乡潮的提前开始,部分经销商加大了终端优惠力度,因此12月中旬后车市零售明显好转,使得2021年车市出现反弹。
乘用车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1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终于重回200万辆以上,为210.5万辆。但由于同期228.7万辆的高对比基数,仍同比下降7.9%。
12月,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额达到2014.6万辆,不仅重回2000万辆以上,还迎来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增幅为4.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增长的所有功劳都属于新能源市场。
2021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新能源销量达298.9万辆,创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88万辆,对整体汽车市场贡献9个百分点。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燃油车同比减少102万辆,整体汽车市场净增仅86万辆。
比亚迪是最大的赢家。
新能源是市场增长的强大动力,自然也是各大车企乃至各个细分市场增长的最有力支撑。
这在2021年车企销量TOP15榜单中最为明显,因为大举进攻新能源市场的车企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如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其中比亚迪最为抢眼,增幅高达73.5%。
众所周知,随着2020年下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回暖,比亚迪的新能源销量乃至总销量也逐渐回暖。
2021年,在blade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带动下,汉EV、秦加DM-i、秦加EV、宋加DM-i、宋DM、唐DM销量增长。尤其是在芯片短缺越来越严重、车市进入淡季的7、8月份,大部分车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能够自主生产部分芯片的比亚迪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具体来看,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月销量几乎是2020年同期的两倍,月增量保持了近万辆的增幅,使得其月销量从年初的4万多辆攀升至年末的近10万辆。
凭借优异的表现,比亚迪自8月份以来连续跻身单月零售量前10名,自9月份以来跻身总销量前15名,最终以72.4万辆成为年度车企销量第13名。
当然,除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车企,在年度榜单的顶级阵营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广汽丰田,同比增长10.5%。
2021年前十一个月,广汽丰田累计同比仅增长7.9%,但在12月份,凭借凯美瑞、雷凌、威兰达销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单月超10万辆的成绩,全年增速也扩大至两位数。这背后的原因应该是芯片供应有所恢复,所以广汽丰田能够交付一波之前被挤压的……在年底的时候。
轩逸在车市夺冠。
在A00/A0电动车等新能源车的带动下,三个轿车细分市场的最大增幅为6.4%,远超市场的4.4%,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五菱MINI和比亚迪秦的销量同比都有超过3倍的增长。
乘着新能源市场的东风,洪光MINI在2020年7月底上市后直接成为爆款车型,不仅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取代了特斯拉Model 3,还成为了2020年10月车市的热门车型。
不仅如此,它已经在车市榜单上占据了一年多的一席之地。自2021年6月以来,连续跻身车市前三,并在10月和12月超越日产轩逸夺得车市冠军,尤其是12月更是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因此,2021年,洪光MINI以39.5万辆成为车市季军,而在一年前,它甚至没能挤进前15。
但是面对A00/A0新能源市场雨后春笋般的新竞争对手,比如欧拉旗下的黑猫、白猫、好猫,电气化复兴的汽车,比如长安奔奔EV和奇瑞eQ,灵宝盒子,阅芒果和朋克多多等。,2022年洪光MINI的前路注定更加艰难。
与前者相比,比亚迪秦虽然不是纯新能源车,但也差不多相当。因为相对于大量的秦EV、秦加DM-i、秦加EV来说,少量的传统燃油车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最近几个月也确实停产了。
至于轩逸和朗逸的车市王者之争,似乎从2021年开始就是一边倒的局面。事实上,由于芯片的短缺,这两款产品在2021年的销量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具体来说,轩逸还能维持在4万辆左右,而朗逸只能上下浮动3.5万辆,造成了年销量8万多辆的差距。这使得轩逸再次坐上了国内车市冠军的宝座,同时也再次成为乘用车的冠军车型,这也是其连续第二年成为“双王”。
热门SUV榜单只有五席。
相比轿车,新能源在SUV市场的影响力似乎没那么明显,但这个细分市场的榜单告诉我们,并不是。毕竟在月度榜单中,李One再次上榜,纯电动SUV特斯拉Model Y也在年度榜单中占据一席,依然排在第9位。
自2021年1月国产下线以来,Model Y的销量呈螺旋式上升,甚至在8月份开始超越Model 3成为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
回顾榜单中的其他车型,榜单前三名依次依然是哈弗H6、长安CS75和本田CR-V。
哈弗H6虽然在今年数次被CS75、CR-V、Model Y超越,但最终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超高的性价比守住了冠军宝座。但需要注意的是,12月交付高峰的Model Y再次逼近H6,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果前者在2022年的季度末超过后者,是否会成为“固定节目”。
CS75虽然因为上半年创造的巨大优势迎来了4.8%的增长,但实际上从6月份开始就进入了持续下滑的状态,8-12月份下滑幅度超过30%,尤其是12月份同比下滑39.6%至14466辆。对此,有长安内部人士表示,主要是下半年核心不足。幸运的是,这对CS75的年销量没有太大影响。
与幸运的CS75不同,缺芯给CR-V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本来其前7个月累计销量增长近50%,但随着芯片供应越来越严峻,8月份开始该车单月跌幅在50%左右,最终出现了8.5%的负增长。
至于东洋……rav 4——一汽丰田最依赖的SUV,其芯片已经全面供货。再加上丰田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创下20.3万辆的新高也在情理之中。紧随其后的比亚迪宋也首次突破20万辆,排名比2020年上升2位至第5位。
作为2021年SUV销量前十的最后一款自主SUV,吉利约伯跌破20万辆的门槛,滑落至19.2万辆。但考虑到目前基于CMA架构的星月L是吉利最看重的SUV产品,所以前者销量有所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有点遗憾的是,除了、CS75、宋和进入前十名之外,只有长安CS55这款自主SUV在后半段排名垫底。换句话说,2021年的SUV年度榜单只剩下5席,大家熟悉的哈弗M6和荣威RX5早已不见踪影。
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所有人都已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大众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翰最后一次主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年度媒体沟通会了,对于这次见面机会,大家都显得格外珍惜。
1900/1/1 0:00:00日前,乘联会发布了2021年12月乘用车产销数据。
1900/1/1 0:00:00特斯拉首次与美国公司签订镍供应协议1月10日,特斯拉签署了其第一份美国镍供应协议。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LG电子(LGElectronics)表示其高级车载信息娱乐(IVI)系统已在纯电动豪华轿车2022款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EQS中使用。
1900/1/1 0:00:00分享别克君威系列汇聚通用汽车全球先进技术,凭借个性鲜明的潮流设计、酣畅淋漓的操控感受以及智能领先的科技配置深受用户青睐。
1900/1/1 0:00:002022年初,多家新能源车企相继公布2021年成绩单,销量均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大举布局,为交通行业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