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高楼升起,看他招待客人,看他楼塌。”
2017年,飞机舱门关闭,贾跃亭一个人去了美国,什么时候回来还是未知数。这位乐视“帝国”的前掌门人,为自己不切实际的造车梦想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一切,以闹剧的形式,在潦草中结束。
依稀记得2015年,在“新四化”概念还没有提出的时候,贾跃亭带领他的乐视,开始了类似的旅程。
挖掘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高管,研发三大电动系统,打造电动车核心技术;易收购,布局旅游区;加入充电服务app,加入充电业务;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合作车联网;从百度挖掘自动驾驶技术人员,打造乐视智能地图、乐视车联;整合娱乐、电影等资源,放入车联网系统。
很多想法与目前新能源行业的大趋势不谋而合。他的角色也像一个“先知”。
然而,庞大的野心与实际的输出能力并不匹配,溃败的速度远超预期。在失去一切后,他的身份迅速从“先知”变成了被整个行业唾弃的“忽悠”。
最后只剩下国内债权人的声讨和海啸般的谴责。
至于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解释这样一个消散已久的故事,更多的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周里,“先知”和“忽悠”这两个名字在汽车圈被反复提及,一度冲上热搜。
事情的起因需要从1月16日晚李创始人兼CEO李想写的一条微博说起。
“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那些指望打开任督二脉就无所不能的创业者,到最后一般都是子,或者大概率都是子。居然有人可以毫不羞耻的公开说出这种观点,真的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上面的评论是,团车CEO文薇在公布造车后接受某媒体采访的内容后,非常不厚道。
在那次采访中,在谈到为什么要造车时,文薇声称:“决定造车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一个100多人的国外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承担几乎所有的造车流程,比如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发电、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系统集成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等。拥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和样车方面有沉淀。”
同时,他也称赞了这个造车团队。“他们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包括商用车、物流车。而且关于造车周期,燃油车时代国际厂商是48个月,国内厂商做到了36个月,我们现在的团队可以做到18-24个月。”
另外,关于接下来的技术路线,“首选纯电,选择面比较大。这个团队做过太阳能和氢能。”
很快,面对李湘的质问,文薇抓住了机会,同样凶猛地反击:“没想到长征的第一是李湘先生开的。除了节奏和耐心,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难道不是因为冯被转走了,眼睛才被喷的太早吗?所以谁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先知,不要做最讨厌他的人。”
两天后,文薇再次发文称:“我这两天莫名其妙地登上了热搜,感谢李想老师的关注和质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新生力量之所以新,是前人的积累,是后人的无畏。无畏不是盲目,造车不是儿戏。因此,我诚挚邀请李想先生出席我们的首次产品发布会。”最后附上活动邀请函。
截至目前,由于李湘本人并未做出最新回应,可以说一场针锋相对的“互喷”暂时告一段落。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整个新能源行业一路走来的见证者,我想说的是:“先知一定不存在。”
但李湘掌舵的李,在经历了足够艰难的黑暗时刻后,终于迎来了鲜花和掌声。
“谢谢鞭策,继续努力。”
2021年12月底,李想发表了一条题为: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的微博。在条形图的底部,标记着将于2019年12月开始交付,b……2021年11月,保险数量将超过大众品牌大中型SUV销量总和。外界不禁读出一种强烈的讽刺。
但最终,耀眼的成绩证明,“加长方案”这一被冯诟病的技术路线,获得了大量车主的认可。
再往深里看,李ONE的火爆凸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新时代的消费者眼里,品牌不再是固若金汤的护城河,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才是真正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文薇和他身后的团车到底是不是“忽悠”,仅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很多事情只能用时间来评判。
但可以肯定的是,与2014年第一波“造车”的到来相比,现在新生力量所处的大环境和需要的门槛和要求无疑是成倍增加的。
“造车需要预留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200亿,现在没有400亿是做不到的。”
2021年Nio日之后的采访环节,李斌结合整个大环境的暗流,更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造车资金门槛。这其中的言外之意更像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不要贸然进入游戏。
除了资金、产品定义、R&D和制造、品牌营销、销售和服务,每个环节都有无数复杂的挑战需要克服。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对于新人来说,出牌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死。这不像文薇说的,“如果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再做一个。”
造车不需要先知也不需要傻子!“看他高楼升起,看他招待客人,看他楼塌。”
2017年,飞机舱门关闭,贾跃亭一个人去了美国,什么时候回来还是未知数。这位乐视“帝国”的前掌门人,为自己不切实际的造车梦想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一切,以闹剧的形式,在潦草中结束。
依稀记得2015年,在“新四化”概念还没有提出的时候,贾跃亭带领他的乐视,开始了类似的旅程。
挖掘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高管,研发三大电动系统,打造电动车核心技术;易收购,布局旅游区;加入充电服务app,加入充电业务;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合作车联网;从百度挖掘自动驾驶技术人员,打造乐视智能地图、乐视车联;整合娱乐、电影等资源,放入车联网系统。
很多想法与目前新能源行业的大趋势不谋而合。他的角色也像一个“先知”。
然而,庞大的野心与实际的输出能力并不匹配,溃败的速度远超预期。在失去一切后,他的身份迅速从“先知”变成了被整个行业唾弃的“忽悠”。
最后只剩下国内债权人的声讨和海啸般的谴责。
至于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解释这样一个消散已久的故事,更多的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周里,“先知”和“忽悠”这两个名字在汽车圈被反复提及,一度冲上热搜。
事情的起因需要从1月16日晚李创始人兼CEO李想写的一条微博说起。
“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那些指望打开任督二脉就无所不能的创业者,到最后一般都是子,或者大概率都是子。居然有人可以毫不羞耻的公开说出这种观点,真的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上面的评论是,团车CEO文薇在公布造车后接受某媒体采访的内容后,非常不厚道。
在那次采访中,在谈到为什么要造车时,文薇声称:“决定造车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一个100多人的国外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承担几乎所有的造车流程,比如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发电、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系统集成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等。拥有20多年造车经验,在技术和样车方面有沉淀。”
同时,他也称赞了这个造车团队。“他们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包括商用车、物流车。而且关于造车周期,燃油车时代国际厂商是48个月,国内厂商做到了36个月,我们现在的团队可以做到18-24个月。”
另外,关于接下来的技术路线,“首选纯电,选择面比较大。这个团队做过太阳能和氢能。”
很快,面对李湘的质问,文薇抓住了机会,同样凶猛地反击:“没想到长征的第一是李湘先生开的。除了节奏和耐心,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难道不是因为冯被转走了,眼睛才被喷的太早吗?所以谁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先知,不要做最讨厌他的人。”
两天后,文薇再次发文称:“我这两天莫名其妙地登上了热搜,感谢李想老师的关注和质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新生力量之所以新,是前人的积累,是后人的无畏。无畏不是盲目,造车不是儿戏。因此,我诚挚邀请李想先生出席我们的首次产品发布会。”最后附上活动邀请函。
截至目前,由于李湘本人并未做出最新回应,可以说一场针锋相对的“互喷”暂时告一段落。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整个新能源行业一路走来的见证者,我想说的是:“先知一定不存在。”
但李湘掌舵的李,在经历了足够艰难的黑暗时刻后,终于迎来了鲜花和掌声。
“谢谢鞭策,继续努力。”
2021年12月底,李想发表了一条题为: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的微博。在条形图的底部,标记着将于2019年12月开始交付,b……2021年11月,保险数量将超过大众品牌大中型SUV销量总和。外界不禁读出一种强烈的讽刺。
但最终,耀眼的成绩证明,“加长方案”这一被冯诟病的技术路线,获得了大量车主的认可。
再往深里看,李ONE的火爆凸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新时代的消费者眼里,品牌不再是固若金汤的护城河,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才是真正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文薇和他身后的团车到底是不是“忽悠”,仅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很多事情只能用时间来评判。
但可以肯定的是,与2014年第一波“造车”的到来相比,现在新生力量所处的大环境和需要的门槛和要求无疑是成倍增加的。
“造车需要预留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200亿,现在没有400亿是做不到的。”
2021年Nio日之后的采访环节,李斌结合整个大环境的暗流,更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造车资金门槛。这其中的言外之意更像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不要贸然进入游戏。
除了资金、产品定义、R&D和制造、品牌营销、销售和服务,每个环节都有无数复杂的挑战需要克服。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对于新人来说,出牌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死。这不像文薇说的,“如果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再做一个。”
造车不需要先知也不需要傻子!
虎年春节前夕,宝能汽车新品牌车型首次亮相广州。1月22日,宝能汽车新车品鉴会在广州宝能观致文化中心举行。
1900/1/1 0:00:00进入2022年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涨势一片向好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却首先迎来一波“涨价潮”。由此望向背后,原因更多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新能源补贴的继续退坡。
1900/1/1 0:00:00市场概述:众所周知,多年以来在国内的轿车市场中,合资阵营一直占有更大的比重,与之相比自主轿车则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不仅在作为品牌力象征的中高级车细分领域中远远被甩在身后,
1900/1/1 0:00:00哪怕是初入汽车行业的新丁,都能很轻松背出“汽车新四化”内容“电动化、智能化”。也许后面两项是共享化、网联化还是轻量化尚有争议,电气化电动化必然稳居首选。
1900/1/1 0:00:001月21日,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本市的美国固态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宣布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领投方是梅赛德斯奔驰和Stellantis集团。
1900/1/1 0:00:001月22日,由东风汽车公司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东风赣锋高比能固态电池E70示范运营车在江西省新余市全球首发。东风风神E70在国内率先打响固态电池产业化第一,拉开了固态电池迈进产业化的序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