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车市大戏落幕。
受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厂商将举步维艰。但在自主品牌的带动下,中国车市实现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大关,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
而产销双丰收,除了“主会场”各企业的努力,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据中汽协最新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01.5万辆,较2020年的99.5万辆翻了一番。同时,201.5万辆不仅刷新了中国汽车出口纪录,也打破了自主品牌出口长期徘徊在百万辆的瓶颈。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与许多出口型汽车生产国相比,出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去三年,中国汽车年出口量在100万辆左右,但从2021年开始,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那么,到底是谁在主导自主品牌出口的战争,暴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规模效应红利显现
从企业排名来看,中国汽车企业前三名分别是SAIC、奇瑞和长城,其对应的出口数据分别为59.8万辆(不含海外基地)、26.9万辆和12.3万辆。
排名前三的车企均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SAIC,在名爵和大通的带领下,全年继续称霸出口企业榜单,实现海外销量69.7万辆,同比增长78.9%,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出口59.8万辆,海外基地产销9.9万辆。
总榜第三、自主车企第二的奇瑞,2021年出口总销量为26.91万辆,与SAIC乘用车的29.07万辆处于同一梯队。接下来的长城和长安全年出口超过10万辆。
在头部企业的强力带领下,出口榜前六名占出口总量的68%。显然,虽然自主品牌出海面临诸多困难,但销量的增长告诉我们,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规模效应已成气候。
分红的由来自然让人想起了四年前。
2017年国内车市呈现负增长趋势,车企开始寻找第二条曲线。在当时,几乎没有强势企业的出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力点。随后,多家自主车企纷纷宣布制定全球化战略。回过头来看,几乎所有出口量最高的车企都在这个节点布局海外战略。
奇瑞发布“WWW+计划”,宣布全球市场战略;吉利表示海外出口将有重大变化;长安宣布调整出海战略;东风公布中期海外业务计划;长城宣布全球化战略元年...
四年的种植已经结出了果实。
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汽车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智利、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联邦、比利时、澳大利亚、墨西哥、埃及、英国、孟加拉国和秘鲁,上述十国累计销量占总销量的50%以上。
这些地区是自主品牌出海负责人的主要阵营。
例如,SAIC旗下的MG和大通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澳洲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销量已超过5万辆。奇瑞在巴西的销量处于第一阵营,在俄罗斯市场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长城的主要销售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沙特阿拉伯和智利等传统市场。
这些车企大多可以依托庞大的海外区域营销中心,深化海外本土化战略建设,建立外围营销网络。那么在未来的出海规划中,我们会进一步做好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方向正在不断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渗透。出口车型也在从廉价低端车型向SUV和中高级车发展,自行车的利润也在提升。
新能源决定上限
在每年暴涨的出口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成为自主品牌出口的亮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特斯拉出口16.3万辆,占总销量的52%。
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最大亮点,年销量突破350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13.4%,进一步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也给了中国汽车产业更多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领域。
但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的出海之路略显坎坷。
最具代表性的爱知汽车,虽然员工都说“这些车基本都销往国外”,但实际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1676辆。自2020年5月首批车辆出口法国以来,累计出口量仅为2783辆,距离大规模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造车新势力针对几千几百的销量给出了“没有销售目标,先布局”的回应,这背后是系统布局的无奈。
毕竟造车新势力在国内也处于销量爬坡阶段,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很难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多的支持。但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品牌,通过在海外市场销售,让他们的业绩报告看起来更好。
对他们来说,全面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整套系统如果大规模实施,需要在R&D、生产、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而自主品牌新动力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动力无疑是出海的突破口。
目前,在政策和补贴的刺激下,中国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占得先机,国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成熟度。所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比海外主流品牌的更有竞争力。根据麦肯锡的统计,参与测试的中国纯电动汽车平均续航价格比约为21km/10000人民币,远高于国际汽车。
过去中国市场爆发时期,自主车企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占主导地位的国有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R&D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自主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与传统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受到极大限制。
时代变了。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中国车企和海外车企站在了全新的电动汽车赛道上……st时间,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全球能源革命大力推进的当下,中国汽车出海的接力棒也从传统燃油车转移到新能源车上。
中国汽车航海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2021年的车市大戏落幕。
受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厂商将举步维艰。但在自主品牌的带动下,中国车市实现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大关,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
而产销双丰收,除了“主会场”各企业的努力,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据中汽协最新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01.5万辆,较2020年的99.5万辆翻了一番。同时,201.5万辆不仅刷新了中国汽车出口纪录,也打破了自主品牌出口长期徘徊在百万辆的瓶颈。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与许多出口型汽车生产国相比,出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去三年,中国汽车年出口量在100万辆左右,但从2021年开始,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那么,到底是谁在主导自主品牌出口的战争,暴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规模效应红利显现
从企业排名来看,中国汽车企业前三名分别是SAIC、奇瑞和长城,其对应的出口数据分别为59.8万辆(不含海外基地)、26.9万辆和12.3万辆。
排名前三的车企均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SAIC,在名爵和大通的带领下,全年继续称霸出口企业榜单,实现海外销量69.7万辆,同比增长78.9%,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出口59.8万辆,海外基地产销9.9万辆。
总榜第三、自主车企第二的奇瑞,2021年出口总销量为26.91万辆,与SAIC乘用车的29.07万辆处于同一梯队。接下来的长城和长安全年出口超过10万辆。
在头部企业的强力带领下,出口榜前六名占出口总量的68%。显然,虽然自主品牌出海面临诸多困难,但销量的增长告诉我们,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规模效应已成气候。
分红的由来自然让人想起了四年前。
2017年国内车市呈现负增长趋势,车企开始寻找第二条曲线。在当时,几乎没有强势企业的出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力点。随后,多家自主车企纷纷宣布制定全球化战略。回过头来看,几乎所有出口量最高的车企都在这个节点布局海外战略。
奇瑞发布“WWW+计划”,宣布全球市场战略;吉利表示海外出口将有重大变化;长安宣布调整出海战略;东风公布中期海外业务计划;长城宣布全球化战略元年...
四年的种植已经结出了果实。
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汽车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智利、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联邦、比利时、澳大利亚、墨西哥、埃及、英国、孟加拉国和秘鲁,上述十国累计销量占总销量的50%以上。
这些地区是自主品牌出海负责人的主要阵营。
例如,SAIC旗下的MG和大通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澳洲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销量已超过5万辆。奇瑞在巴西的销量处于第一阵营,在俄罗斯市场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长城的主要销售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沙特阿拉伯和智利等传统市场。
这些车企大多可以依托庞大的海外区域营销中心,深化海外本土化战略建设,建立外围营销网络。那么在未来的出海规划中,我们会进一步做好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方向正在不断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渗透。出口车型也在从廉价低端车型向SUV和中高级车发展,自行车的利润也在提升。
新能源决定上限
在每年暴涨的出口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成为自主品牌出口的亮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特斯拉出口16.3万辆,占总销量的52%。
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最大亮点,年销量突破350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13.4%,进一步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也给了中国汽车产业更多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领域。
但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的出海之路略显坎坷。
最具代表性的爱知汽车,虽然员工都说“这些车基本都销往国外”,但实际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1676辆。自2020年5月首批车辆出口法国以来,累计出口量仅为2783辆,距离大规模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造车新势力针对几千几百的销量给出了“没有销售目标,先布局”的回应,这背后是系统布局的无奈。
毕竟造车新势力在国内也处于销量爬坡阶段,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很难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多的支持。但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品牌,通过在海外市场销售,让他们的业绩报告看起来更好。
对他们来说,全面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整套系统如果大规模实施,需要在R&D、生产、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而自主品牌新动力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动力无疑是出海的突破口。
目前,在政策和补贴的刺激下,中国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占得先机,国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成熟度。所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比海外主流品牌的更有竞争力。根据麦肯锡的统计,参与测试的中国纯电动汽车平均续航价格比约为21km/10000人民币,远高于国际汽车。
过去中国市场爆发时期,自主车企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占主导地位的国有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R&D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自主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与传统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受到极大限制。
时代变了。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中国车企和海外车企站在了全新的电动汽车赛道上……st时间,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全球能源革命大力推进的当下,中国汽车出海的接力棒也从传统燃油车转移到新能源车上。
中国汽车航海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
特斯拉被美国政府部门“喊停”了?据外媒报道,日前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下,特斯拉将召回所有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数量高达53822辆。
1900/1/1 0:00:002021年,传统车企就没有哪个能把新能源事业做出“花”的。当造车新势力争相为自己做着总结,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公司招摇入场,或许这就是硬币的另一面,尴尬且异常窒息。
1900/1/1 0:00:002021年,宝马集团电动化提速,在加速电动车型引入的同时大规模扩充相关配套服务,签订数百万欧元电池合同。与此同时,宝马集团不吝投资新技术,先后与黑莓、沃达丰等达成合作。
1900/1/1 0:00:00通用汽车2021年的关键词应该是“电气化”和“自动驾驶”。在电气化领域,通用汽车发布多款新车,改造汽车工厂,投资电池研发公司,新建电池厂等。
1900/1/1 0:00:00“小伙子你做什么工作啊?”“我是做媒体的,主要做汽车方向”“哦,车评人啊?你这个职业不太好找对象啊”“嗯嗯,不好找,平时工作太忙了,
1900/1/1 0:00:00市场概述:转眼间半年又过去了,到了年终盘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