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载毫米波雷达迎发展“窗口期”,中外企业角逐加剧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以其成熟的技术成为ADAS系统的主要传感器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竞相投资,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市场发展和企业布局。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承载能力迅速上升。

与激光雷达、相机等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由于具有全天候探测能力,即使在雨雪、沙尘、大雾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此外,通过直接测量距离和速度更容易检测目标的运动状态,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车搭载。高级工程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上市新车搭载前向/角向毫米波雷达1186.91万辆,同比增长44.55%。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Senstek)

毫米波雷达的承载能力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年的测算,L2和L3智能网联汽车普及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50%,2030年将超过70%。这意味着毫米波雷达未来可期,运载能力将继续攀升。有机构预测,未来3-5年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有望保持40%左右的增速,2023年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ADAS各种功能的实现需要近程、中程和远程毫米波雷达的组合。自动驾驶级别越高,承载能力越强。比如小鹏G3采用3部毫米波雷达(1部前向+2部后向),小鹏P5配备5部毫米波雷达,蔚来ES8和ET7配备5部毫米波雷达。

自行车保有量高,市场需求大,使得毫米波雷达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外资巨头仍占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增长迅速。

从行业发展格局来看,毫米波雷达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仍然被博世、大陆、安普福、海拉、威宁格、法雷奥、电装等国外零部件巨头占据。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大制造商博世(22%)、Mainland China (22%)和海拉(13%)所占份额超过一半,达到57%。2018年,三家公司份额均有所下降,占比47%。

面对新的市场机遇,这些行业巨头并没有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新一轮的努力。比如长期排名第一的博世,近年来不仅加紧了新产品的研发,还向芯片领域渗透。此前有消息称,博世计划在爱尔兰建立研发中心,开发77GHz雷达传感器芯片;大陆集团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深耕20多年。在已经上市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基础上,正在加速第六代远程雷达和360°环绕雷达的量产,预计2023年开始交付。早在2005年,海拉就推出了第一代24GHz毫米波雷达并量产。近年来,77GHz毫米波雷达的推进也在加速。公开资料显示,第二代77GHz雷达将于2024年量产。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大陆集团)

相比国外公司,国内公司投资较晚,但成长迅速。从公司类别来看,国内涉足毫米波雷达的公司有传统零部件企业,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初创企业代表有德赛四维、华宇汽车、宝龙科技。初创企业包括森斯泰克、杭、安志杰、汽车、诚泰科技、初航科技、四川极速微波等。(如需查看更多企业及详细信息,包括公司介绍、主要产品、配套客户等。,可以点击题目“汽车毫米波雷达配套供应商名单”。)

在商业化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量产。例如,2019年Senstek的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搭载在红旗HS5上,成为国内首款真正实现“在路上”的ADAS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华宇汽车已实现24GHz、77GHz量产;德赛四维24GHz已搭载小鹏、奇瑞等车型,77GHz也已实现量产;易道科技2021年拿下第一笔国际订单,采购方为韩国公司Erae,计划5年内装机30万台,总金额近5亿元。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代表企业Suntek的部分产品(图片来源:Suntek)

此外,国内毫米波雷达创业公司近年来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比如深圳诚泰科技2021年获得1.8亿轮融资;蛮酷科技完成近1亿元Pre-A轮融资。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毫米波雷达航迹处于胶着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加入,新的市场格局即将形成。

在技术升级的时候,4D毫米波矿成了“新宠”。

毫米波雷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性能问题,比如角度分辨率不够,测高不准,在高阶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中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为此,除了加强77Ghz毫米波雷达技术,各大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方向。在此背景下,4D毫米波高精度成像雷达诞生了。

4D毫米波雷达在继承传统雷达优点的基础上,加入俯仰角信息,形成点云图像。这意味着它不仅可以探测物体的距离、相对速度和方位,还可以探测前方物体的垂直高度和前方静止和横向运动的物体,这将补充传统雷达探测静止目标的不足。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4D高精度成像毫米波雷达进入量产后,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1/10。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4D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珠海宓尚电科技)

商业化方面,很多公司都推出了相关产品。比如华为在2021上海车展前夕发布了4D成像雷达,采用12T24R大型天线阵;在同一时期,大陆航空公司还推出了其即将量产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ZF的4D成像雷达在樊菲汽车公司(原SAIC R公司)投入使用。在2021年10月举行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博世首次展出了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的极致版,即4D毫米波成像雷达。

凭借诸多优势,4D毫米波成像雷达有望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传感方案中占据主流,并有助于实现更多低成本、高性能、量产的自动驾驶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辨率方面,目前4D毫米波地雷的水平角分辨率大多为1°,而激光雷达的水平角分辨率可以达到0.1°。这也意味着,虽然毫米波雷达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仍然不能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单一“眼睛”。从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是互补的,尤其在高阶自动驾驶中,融合感知是主流的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以其成熟的技术成为ADAS系统的主要传感器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竞相投资,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市场发展和企业布局。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承载能力迅速上升。

与激光雷达、相机等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由于具有全天候探测能力,即使在雨雪、沙尘、大雾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此外,通过直接测量距离和速度更容易检测目标的运动状态,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车搭载。高级工程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上市新车搭载前向/角向毫米波雷达1186.91万辆,同比增长44.55%。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Senstek)

毫米波雷达的承载能力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年的测算,L2和L3智能网联汽车普及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50%,2030年将超过70%。这意味着毫米波雷达未来可期,运载能力将继续攀升。有机构预测,未来3-5年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有望保持40%左右的增速,2023年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ADAS各种功能的实现需要近程、中程和远程毫米波雷达的组合。自动驾驶级别越高,承载能力越强。比如小鹏G3采用3部毫米波雷达(1部前向+2部后向),小鹏P5配备5部毫米波雷达,蔚来ES8和ET7配备5部毫米波雷达。

自行车保有量高,市场需求大,使得毫米波雷达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外资巨头仍占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增长迅速。

从行业发展格局来看,毫米波雷达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仍然被博世、大陆、安普福、海拉、威宁格、法雷奥、电装等国外零部件巨头占据。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大制造商博世(22%)、Mainland China (22%)和海拉(13%)所占份额超过一半,达到57%。2018年,三家公司份额均有所下降,占比47%。

面对新的市场机遇,这些行业巨头并没有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新一轮的努力。比如长期排名第一的博世,近年来不仅加紧了新产品的研发,还向芯片领域渗透。此前有消息称,博世计划在爱尔兰建立研发中心,开发77GHz雷达传感器芯片;大陆集团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深耕20多年。在已经上市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基础上,正在加速第六代远程雷达和360°环绕雷达的量产,预计2023年开始交付。早在2005年,海拉就推出了第一代24GHz毫米波雷达并量产。近年来,77GHz毫米波雷达的推进也在加速。公开资料显示,第二代77GHz雷达将于2024年量产。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大陆集团)

相比国外公司,国内公司投资较晚,但成长迅速。从公司类别来看,国内涉足毫米波雷达的公司有传统零部件企业,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初创企业代表有德赛四维、华宇汽车、宝龙科技。初创企业包括森斯泰克、杭、安志杰、汽车、诚泰科技、初航科技、四川极速微波等。(如需查看更多企业及详细信息,包括公司介绍、主要产品、配套客户等。,可以点击题目“汽车毫米波雷达配套供应商名单”。)

在商业化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量产。例如,2019年Senstek的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搭载在红旗HS5上,成为国内首款真正实现“在路上”的ADAS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华宇汽车已实现24GHz、77GHz量产;德赛四维24GHz已搭载小鹏、奇瑞等车型,77GHz也已实现量产;易道科技2021年拿下第一笔国际订单,采购方为韩国公司Erae,计划5年内装机30万台,总金额近5亿元。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毫米波雷达代表企业Suntek的部分产品(图片来源:Suntek)

此外,国内毫米波雷达创业公司近年来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比如深圳诚泰科技2021年获得1.8亿轮融资;蛮酷科技完成近1亿元Pre-A轮融资。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毫米波雷达航迹处于胶着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加入,新的市场格局即将形成。

在技术升级的时候,4D毫米波矿成了“新宠”。

毫米波雷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性能问题,比如角度分辨率不够,测高不准,在高阶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中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为此,除了加强77Ghz毫米波雷达技术,各大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方向。在此背景下,4D毫米波高精度成像雷达诞生了。

4D毫米波雷达在继承传统雷达优点的基础上,加入俯仰角信息,形成点云图像。这意味着它不仅可以探测物体的距离、相对速度和方位,还可以探测前方物体的垂直高度和前方静止和横向运动的物体,这将补充传统雷达探测静止目标的不足。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4D高精度成像毫米波雷达进入量产后,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1/10。

Tucki, Feifan Automobile, Hongqi, Hongqi HS5, Chery

4D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图(来源:珠海宓尚电科技)

商业化方面,很多公司都推出了相关产品。比如华为在2021上海车展前夕发布了4D成像雷达,采用12T24R大型天线阵;在同一时期,大陆航空公司还推出了其即将量产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ZF的4D成像雷达在樊菲汽车公司(原SAIC R公司)投入使用。在2021年10月举行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博世首次展出了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的极致版,即4D毫米波成像雷达。

凭借诸多优势,4D毫米波成像雷达有望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传感方案中占据主流,并有助于实现更多低成本、高性能、量产的自动驾驶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辨率方面,目前4D毫米波地雷的水平角分辨率大多为1°,而激光雷达的水平角分辨率可以达到0.1°。这也意味着,虽然毫米波雷达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仍然不能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单一“眼睛”。从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是互补的,尤其在高阶自动驾驶中,融合感知是主流的技术路线。

标签:小鹏飞凡汽车红旗红旗HS5奇瑞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中国品牌领衔 2021年热销新能源车推荐

2021年车市已收官,2021年国内新车销量2134

1900/1/1 0:00:00
Ascend Elements发明新工艺 可回收废旧电池的金属并再用于生产EV锂离子电池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电池回收公司AscendElements发明出新工艺,可将废旧电池切碎并转化为作阴极材料,以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

1900/1/1 0:00:00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水电解绿色制氢技术 可实现7.68A/cm2电密/工作时间超1000小时

盖世汽车讯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氢有望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人员一直积极研究和开发水电解技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生产绿色能源,并避免排放温室气体。

1900/1/1 0:00:00
特斯拉单车平均生产成本曝光 3.6万美元 利润率近乎保时捷二倍

近日,特斯拉年报数据显示,其单车平均生产成本已经降至36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9万元)。

1900/1/1 0:00:00
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3%,环比上升

1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