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1月新势力销量:破万,新的“及格线”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转瞬即逝的短暂春节假期已经成为过去。

快乐、幸福、痛苦、遗憾...在各种情绪的积淀下,共同书写着每一个见证人的心路历程。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与此同时,随着春节晚会的观感下降,冬奥会开幕式也异常惊艳。前几天男足输给了越南,迎来的是一片骂声。几天后,女足击败韩国夺冠,举国欢庆。

强烈的对比之后,越来越明显,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夜之间伟大的事情。

众所周知,元旦第一天,很多一年来跨越“生死线”的新势力都以最好的历史成绩造车,并准时公布了1月份的交付成绩。

从结果来看,也不令人失望。今年,随着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继续跃升将是他们共同的使命。单月破万逐渐成为新的“及格线”。

混乱越来越严重。

“我已经在ICU了,快死了。”

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坐在ICU门口,准备等着进去。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这样的对话来自和何,他们都处在2019年的黑暗时刻。当时终端市场对蔚来和小鹏的反馈比较负面。

好在随着新能源市场逐渐完成从补贴时代到市场时代的过渡,加上特斯拉的加入,像蔚来ES6、小鹏P7这样的产品开始被更多终端用户认可。

在量变的支撑下,两人迅速走出病房,开始向康复出院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头部梯队一员的理想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回顾过去的一年,“魏小丽”之间的互追趋势仍在延续。就最终结果来看,得益于整体产能更为稳定的表现和第四季度终端的疯狂冲动,小鹏全年交付新车98155辆,成功摘得新动力销量桂冠。

紧随其后的蔚来,遭遇疫情冲击、供应链不足、工厂转型等外部不利因素,不幸失利,每年交付新车91429辆。

第三个理想,在李ONE只有一款车型在售的背景下,年交付量达到90491辆。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小鹏和蔚来竞争。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在刚刚结束的一月,三者的竞争还在继续。小鹏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稳定,在P7、P5和G3i的贡献下,交付量达到12,922辆,同比增长115%。排名第二的理想汽车交付12,268辆,同比增长128.10%,略落后于小鹏。

相比之下,蔚来的交付量跌破万辆大关,仅为9652辆,同比增长33.60%。毫无疑问,对于这家曾经长期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的车企来说,改变下滑趋势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创新。

因此,无论是3月28日交付的ET7,还是2022年9月交付的ET5,后续的实际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蔚来的最终排名。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否则像一月份那样,被身后的哪吒超越的情况又会出现。相比之下,后者交付11,009辆,同比增长402.00%。

哪吒V Pro作为其现阶段手中的“底牌”,通过紧盯市场,精准切入AOO级纯电动车市场,无疑将继续发挥“底气”的作用。

同时,紧凑型SUV哪吒U Pro相比众多竞品,在价格、智能配置、续航表现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在生产能力问题逐步解决后,它还提供……一个强大的支持哪吒实现更多的整体变化。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同样,也是零跑。加上T03和C11的贡献,1月交付量达到8085辆,同比增长434%,仅次于蔚来排名第五。

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即将上市的哪吒S和零跑C01这两款b级车定位的纯电动轿跑卖出去。再往深里看,品牌如何崛起,可能是必须解决的症结。

至于经常“失踪”的威马,截至记者发稿,还没有等到其一月份的交付结果。而今年,也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阶段。

总而言之,一场混乱的战争愈演愈烈。

不能忽视它们。

“要看到整体繁荣下的冰冷真相:未来无限美好,但最终席位有限。”

去年,零跑迎来了六周年纪念。作为创始人和董事长,朱在一封公开信中写下了上述句子。此时此刻,作为旁观者,我也想送给所有实现大规模交付造车的新势力。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因为在他们旁边,已经占领了传统车企孵化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比如广汽爱安、氪。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前者销量已达16,031辆,同比增长118.00%。后者交付了3,530辆汽车,也在稳步改善。

平心而论,虽然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不足,但是依靠大集团的资源优势,还是能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试一试。蓝兔、大众ID甚至是目前的BBA也是如此。共同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向上力量。

在大家面前,比亚迪这个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绝对霸主屹立不倒。1月份,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2,926辆,同比增长367.65%,环比增长0.11%。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6386辆,同比增长220.72%,环比下降4.00%。混合销量为46,540辆,同比增长760.58%,环比增长4.57%。

必须承认,比亚迪在相继拿出“刀锋电池”和“DM-i混动技术”后,成功解决了潜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两个技术难题。

首先,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无疑是同行业中最好的。并且得益于比亚迪的全栈自研能力,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产能供应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比亚迪在引入DM-i混动技术后,放弃了对动力和加速的极致追求,转而重新关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耗尽可能低的性能和经济性。而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的选择,已经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明星模特”。

显然,数据不会说谎,即使在所谓的“智能”领域仍然缺失,但每月订单量的增加已经证明了比亚迪的成功突破。今年,其总销量目标定为120万辆。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鲶鱼”特斯拉。

2021年,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中国大获全胜。2022年,上海工厂继续扩产后,势必收获更大丰收。

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第一个月的具体销量,但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而柏林的德国工厂也即将投产,这就使得它设在中国,这样可以更好地碰碰运气。而这些领跑者的实力越来越强,必然会加速最后的品牌被淘汰。

鲜花和掌声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转瞬即逝的短暂春节假期已经成为过去。

快乐、幸福、痛苦、遗憾...在各种情绪的积淀下,共同书写着每一个见证人的心路历程。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与此同时,随着春节晚会观感的下降,冬奥会开幕式被e……太神奇了。前几天男足输给了越南,迎来的是一片骂声。几天后,女足击败韩国夺冠,举国欢庆。

强烈的对比之后,越来越明显,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夜之间伟大的事情。

众所周知,元旦第一天,很多一年来跨越“生死线”的新势力都以最好的历史成绩造车,并准时公布了1月份的交付成绩。

从结果来看,也不令人失望。今年,随着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继续跃升将是他们共同的使命。单月破万逐渐成为新的“及格线”。

混乱越来越严重。

“我已经在ICU了,快死了。”

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坐在ICU门口,准备等着进去。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这样的对话来自和何,他们都处在2019年的黑暗时刻。当时终端市场对蔚来和小鹏的反馈比较负面。

好在随着新能源市场逐渐完成从补贴时代到市场时代的过渡,加上特斯拉的加入,像蔚来ES6、小鹏P7这样的产品开始被更多终端用户认可。

在量变的支撑下,两人迅速走出病房,开始向康复出院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头部梯队一员的理想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回顾过去的一年,“魏小丽”之间的互追趋势仍在延续。就最终结果来看,得益于整体产能更为稳定的表现和第四季度终端的疯狂冲动,小鹏全年交付新车98155辆,成功摘得新动力销量桂冠。

紧随其后的蔚来,遭遇疫情冲击、供应链不足、工厂转型等外部不利因素,不幸失利,每年交付新车91429辆。

第三个理想,在李ONE只有一款车型在售的背景下,年交付量达到90491辆。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小鹏和蔚来竞争。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在刚刚结束的一月,三者的竞争还在继续。小鹏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稳定,在P7、P5和G3i的贡献下,交付量达到12,922辆,同比增长115%。排名第二的理想汽车交付12,268辆,同比增长128.10%,略落后于小鹏。

相比之下,蔚来的交付量跌破万辆大关,仅为9652辆,同比增长33.60%。毫无疑问,对于这家曾经长期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的车企来说,改变下滑趋势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创新。

因此,无论是3月28日交付的ET7,还是2022年9月交付的ET5,后续的实际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蔚来的最终排名。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否则像一月份那样,被身后的哪吒超越的情况又会出现。相比之下,后者交付11,009辆,同比增长402.00%。

哪吒V Pro作为其现阶段手中的“底牌”,通过紧盯市场,精准切入AOO级纯电动车市场,无疑将继续发挥“底气”的作用。

同时,紧凑型SUV哪吒U Pro相比众多竞品,在价格、智能配置、续航表现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在产能问题逐步解决后,也为哪吒整体实现更多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同样,也是零跑。加上T03和C11的贡献,1月交付量达到8085辆,同比增长434%,仅次于蔚来排名第五。

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即将上市的哪吒S和零Ru卖出去……C01,两款b级车定位的纯电动轿跑。再往深里看,品牌如何崛起,可能是必须解决的症结。

至于经常“失踪”的威马,截至记者发稿,还没有等到其一月份的交付结果。而今年,也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阶段。

总而言之,一场混乱的战争愈演愈烈。

不能忽视它们。

“要看到整体繁荣下的冰冷真相:未来无限美好,但最终席位有限。”

去年,零跑迎来了六周年纪念。作为创始人和董事长,朱在一封公开信中写下了上述句子。此时此刻,作为旁观者,我也想送给所有实现大规模交付造车的新势力。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因为在他们旁边,已经占领了传统车企孵化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比如广汽爱安、氪。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前者销量已达16,031辆,同比增长118.00%。后者交付了3,530辆汽车,也在稳步改善。

平心而论,虽然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不足,但是依靠大集团的资源优势,还是能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试一试。蓝兔、大众ID甚至是目前的BBA也是如此。共同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向上力量。

在大家面前,比亚迪这个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绝对霸主屹立不倒。1月份,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2,926辆,同比增长367.65%,环比增长0.11%。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6386辆,同比增长220.72%,环比下降4.00%。混合销量为46,540辆,同比增长760.58%,环比增长4.57%。

必须承认,比亚迪在相继拿出“刀锋电池”和“DM-i混动技术”后,成功解决了潜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两个技术难题。

首先,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无疑是同行业中最好的。并且得益于比亚迪的全栈自研能力,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产能供应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比亚迪在引入DM-i混动技术后,放弃了对动力和加速的极致追求,转而重新关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耗尽可能低的性能和经济性。而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的选择,已经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明星模特”。

显然,数据不会说谎,即使在所谓的“智能”领域仍然缺失,但每月订单量的增加已经证明了比亚迪的成功突破。今年,其总销量目标定为120万辆。

Weilai, Tucki, BYD, Tesla, Ai 'an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鲶鱼”特斯拉。

2021年,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中国大获全胜。2022年,上海工厂继续扩产后,势必收获更大丰收。

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第一个月的具体销量,但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而柏林的德国工厂也即将投产,这就使得它设在中国,这样可以更好地碰碰运气。而这些领跑者的实力越来越强,必然会加速最后的品牌被淘汰。

鲜花和掌声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标签:蔚来小鹏比亚迪特斯拉埃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EV晨报 | 五菱NanoEV价格调整;吉利最新规划曝光;3300亿人民币!美国“芯片法案”正式通过

1、3300亿人民币美国“芯片法案”正式通过日前,据blackhillsfox报道,美国“芯片法案”于周五在众议院强行通过,宣称该法案通过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和支撑紧张的供应链,

1900/1/1 0:00:00
投建碳酸锂项目 永兴材料牵手宁德时代

日前,永兴材料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宁德时代将根据《合资经营协议》的约定成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碳酸锂产能项目。

1900/1/1 0:00:00
国内乘用车产能依旧过剩,2021年利用率仅为52.47%

“产能过剩”一直是汽车行业较为隐忧的话题。据乘联会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247。

1900/1/1 0:00:00
【年终盘点】计划进军日本市场,尝试收购依维柯,一汽2021年大事记

2021年,一汽自主业务发展不错,旗下红旗,解放品牌都有大动作,还传出了要进军日本市场的消息。

1900/1/1 0:00:00
为实现碳中和,日产汽车正朝着100%电驱化目标迈进

当前,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1900/1/1 0:00:00
【年终盘点】进军芯片产业,扩大海外布局 长城汽车2021年大事记

2021年,长城汽车销量与营收实现双增长,其中,新车销量达到128万辆,同比增长152,营业136317亿元,同比增长3195,净利润达6781亿元,同比增长264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