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正式发布。2021年,自动驾驶路测无人驾驶专项技术测试进入第二阶段,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累计里程75933公里;载人试验进入第三阶段;为43辆车发出了夜间测试通知。2020年4月,北京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推进自动驾驶汽车试点运行机制。在环境建设推进方面,大兴区、通州区新开通测试路27条,顺义区开通测试路51条。全市试验路长度比2020年底增长46.9%。推进专项技术测试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开通3个区82条423.26公里无人驾驶专项技术测试道路,2个区31条190.92公里专项天气测试道路。北京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在大规模试运营中,截至2021年底,共有16个测试主体的170辆车参加了自动驾驶车辆通用技术测试。路测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3911694公里,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载人测试车辆124辆,累计载人测试道路里程达到251万公里。超过30万人参与载人试运营测试,路测试运营进入规模化阶段。代表企业百度在首钢园区完成了63409.94公里的无人载人演示,载客人数达到17433人。
图片来源:智联会报告由北京市智能汽车协会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在北京市自动驾驶考试管理联合工作组指导下编制。此次发布是继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后的第四次发布。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展到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阶段,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示范工作进入深水区。产业发展对自动驾驶发展的国内政策、监管、示范规模、基础设施、场景、产品、商业模式等重要支撑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升级的需求。因此,北京也在政策、标准、环境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拉开了支持北京自驾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元年”的大幕。1月29日,《2021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将通过产业发展全系统规划、全链条建设应用生态、全方位建设发展环境,新增372条729.96公里试验路,实现嘉定新城、临港新区386片区开放。目前,上海共开放测试道路615条,距离1289.83km,可测试场景12000个,授予25家企业、295辆车路测和示范应用资格。测试道路里程、场景丰富度、企业数量、牌照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临港新区两港大道28.4公里快速路的开通,标志着上海允许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快速路开展测试活动。基于此,上海的检测数据量也同比大幅增长。2021年,检测公司上传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数据超过13.55亿条,同比增长8.0倍;有效数据上传量达到4.66亿,增长11.7倍。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有效道路测试里程243.3万公里,同比增长6.0倍。自动驾驶模式测试里程165.4万公里,同比增长6.1倍,自动驾驶模式测试里程占比68.0%。有效测试时长13.07万小时,增长11.2倍;自动驾驶模式有效测试时长7.36万小时,同比增长9.3倍,有效测试时长占比56.3%。
图片来源: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推进工作组另外,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洋山港智能重卡累计运输4.08万TEU,智能重卡全场景平均自动驾驶比例超过85%,开启了未来港口智能交通的新图景;载人示范井喷式扩大,全年投入智慧出租车163辆,完成订单5.91万单。终端智能配送总量超过3万单,每天完成智能配送99.5单,实现“零事故”、“零投诉”,节省人工运力60%以上,年平均履约率97.76%,相比人工配送模式有显著提升。受此影响和拉动,全球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公司和600多家国内外零部件企业都位于上海。特斯拉跑出上海,丰田、宝马、福特、沃尔沃等跨国车企以及威马、蔚来、杜畿、现代、爱知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或R&D中心。1月26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正式发布。2021年,自动驾驶路测无人驾驶专项技术测试进入第二阶段,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累计里程75933公里;载人试验进入第三阶段;为43辆车发出了夜间测试通知。2020年4月,北京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推进自动驾驶汽车试点运行机制。在环境建设推进方面,大兴区、通州区新开通测试路27条,顺义区开通测试路51条。全市试验路长度比2020年底增长46.9%。推进专项技术测试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开通3个区82条423.26公里无人驾驶专项技术测试道路,2个区31条190.92公里专项天气测试道路。北京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在大规模试运营中,截至2021年底,共有16个测试主体的170辆车参加了自动驾驶车辆通用技术测试。路测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3911694公里,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载人测试车辆124辆,累计载人测试道路里程达到251万公里。超过30万人参与载人试运营测试,路测试运营进入规模化阶段。代表企业百度在首钢园区完成了63409.94公里的无人载人演示,载客人数达到17433人。
图片来源:智联会报告由北京市智能汽车协会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在北京市自动驾驶考试管理联合工作组指导下编制。此次发布是继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后的第四次发布。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展到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阶段,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示范工作进入深水区。产业发展对自动驾驶发展的国内政策、监管、示范规模、基础设施、场景、产品、商业模式等重要支撑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升级的需求。因此,北京也在政策、标准、环境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拉开了支持北京自驾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元年”的大幕。1月29日,《2021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将通过产业发展全系统规划、全链条建设应用生态、全方位建设发展环境,新增372条729.96公里试验路,实现嘉定新城、临港新区386片区开放。目前,上海共开放测试道路615条,距离1289.83km,可测试场景12000个,授予25家企业、295辆车路测和示范应用资格。测试道路里程、场景丰富度、企业数量、牌照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临港新区两港大道28.4公里快速路的开通,标志着上海允许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快速路开展测试活动。基于此,上海的检测数据量也同比大幅增长。2021年,检测公司上传第三方机构数据平台数据超过13.55亿条,同比增长8.0倍;有效数据上传量达到4.66亿,增长11.7倍。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有效道路测试里程243.3万公里,同比增长6.0倍。自动驾驶模式测试里程165.4万公里,同比增长6.1倍,自动驾驶模式测试里程占比68.0%。有效测试时长13.07万小时,增长11.2倍;自动驾驶模式有效测试时长7.36万小时,同比增长9.3倍,有效测试时长占比56.3%。
图片来源: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推进工作组另外,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洋山港智能重卡累计运输4.08万TEU,智能重卡全场景平均自动驾驶比例超过85%,开启了未来港口智能交通的新图景;载人示范井喷式扩大,全年投入智慧出租车163辆,完成订单5.91万单。终端智能配送总量超过3万单,每天完成智能配送99.5单,实现“零事故”、“零投诉”,节省人工运力60%以上,年平均履约率97.76%,相比人工配送模式有显著提升。受此影响和拉动,全球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公司和600多家国内外零部件企业都位于上海。特斯拉跑出上海,丰田、宝马、福特、沃尔沃等跨国车企以及威马、蔚来、杜畿、现代、爱知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或R&D中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2月7日,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表示,决定对梅赛德斯奔驰及其韩国子公司处以202亿韩元(合1690万美元)的罚款,因其柴油乘用车尾气排放涉及虚假宣传。
1900/1/1 0:00:00全球领先的汽车联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员雷诺集团、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今天发布面向2030年未来的多项共同项目和发展举措,重点关注移动出行价值链,加快塑造共同未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SpectrumScanTMLiDAR的技术公司Baraja与开源自动驾驶公司TierIV宣布开展全新合作,以研究和开发出新的软件定义传感器套件,
1900/1/1 0:00:00汽车之家E周见,了解汽车行业一周大事件。
1900/1/1 0:00:00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
1900/1/1 0:00:002021年,采埃孚先后与小马智卡、Mobileye、天瞳威视、微软、宁德时代等诸多企业达成合作,“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