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上海富创谷中国设计中心。中国的几十位媒体老师已经看到了福特正在这里开发的下一代“数字生活舱”。
同时,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与福特中国新组建的ECDX团队进行深入探讨。由于保密原因,我们刚刚体验了福特中国的下一代智能驾驶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然而,福特中国R&D设计的本地化是重要的一步,这向我们展示了福特对中国市场的诚意。
ECDX有更大的发言权
这次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福特中国的ECDX团队。福特ECDX中国区副总裁Leon Hong表示,福特全球总部也有类似的组织架构,叫做EC(Enterprise Connectivity)。
但由于国内客户对车载数字体验的要求比国外客户更高,福特中国将EC和DX(数字体验)团队合并,成立ECDX(企业互联& amp;数字体验、智能网络和数字体验)团队。
方坦言,现在研发最难的是找人,找到好的人才。虽然现在招了200多人,但是还不够。“有创意,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快节奏,不怕失败,失败后快速迭代。”
ECDX团队的主要特点是创新。ECDX形成的整个体系,包括方法论,也会反馈到福特全球,方并不避讳。“问题是,他们(美国)的客户需求和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之间有很大差距。中国市场在客户体验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然而,在吉姆·法利的领导下,福特总部非常支持ECDX。“他们将与我们分享车辆研发方面的先进技术,我们在中国的用户体验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无论是软件还是用户体验,还是UI/UX设计,中国还是领先于国外的,用户接受度更高。”
可以看出,福特总部终于明白了中国市场,还是福特中国来做,不放权肯定不行。
所以ECDX团队成立后,包括进口车,在做了一些测试后就不能再上市了,而是用ECDX在国内开发的系统来代替。“软硬件解耦后,我们还可以修改系统的上层软件,这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而且ECDX团队的成立也将改变福特中国的发展进程。方表示,“在这方面,不仅是福特中国,福特全球也在改变,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以客户体验为驱动。”
尤其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必须由用户来驾驶。“福特中国2.0”的主要目标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无论你在技术上做得多好,更新多快,给客户带来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用户需要先驱动软件,然后才是硬件。”
ECDX产品管理总监Eileen Ren补充道,福特中国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以客户为中心”:
一是用户洞察水平,包括行业趋势、竞争产品分析、对用户需求的洞察。ECDX团队一直在收集该领域的行业信息和用户需求。“这是我们推动产品落地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谈到为什么要做数字生活舱时,方表示,这个概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基于用户和市场驱动的方法来构思整个产品。
第二,在整个产品开发阶段,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达到尽快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方在这方面有点怀恨在心。“外面的人会不理解,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时候,会奇怪你的步伐怎么这么慢?其实我们已经很快了,也做敏捷开发,但是每个人的敏捷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第三,产品上线后,会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不断优化迭代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对于方来说,ECDX团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除了软件、硬件、安全,还有开发流程。“如果我们明年增长5倍,我们就做不了这些事情,需要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前进。”
对智力的理解
至于下一代智能生活舱,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以及整个行业从被动智能到主动智能的演变下,什么是智能汽车,福特是如何定义的?
ECDX创新设计高级经理夏梦表示,智能可以分为能力和感觉。“为什么在智能车里感觉不到智能?因为它的经验不到位。”
用户都没感觉到,哪怕硬件按键都是ava……干练,对科技配置的感知很弱。“感知能力弱,花再多的钱把技术放进去也没用。因为消费者没有感觉,不知道怎么打开,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好用?”
所以,第一步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很聪明。就像ECDX团队开发的下一代巨屏的设计体验,解决了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其实是设计出来的,不需要打硬核科技实力。设计,尤其是交互设计,是技术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它能把技术翻译成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让用户用起来,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
方还解释说,如果要把体验做好,计算能力当然至关重要。但如果说这个系统是高通骁龙820A芯片做不到的,事实证明其实是可以的。“它可以运行一个3D引擎,它可以运行两个导航和腾讯、百度的整个生态。软件优化还有空间。当然,仅仅依靠软件是不够的。我们的几个竞争对手也嵌入了他们的硬件,后来升级了他们的软件。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ECDX产品经理杨航表示,真正的体验是两条腿走路,汽车在硬件上一定要智能,这是最快的方式。二是解决联动,包括软件驱动和用户体验驱动。“要更懂用户,汽车懂人,才能让人觉得聪明;车懂人,产生很多裂变。"
ECDX团队意识到,当用户上车后,不是单一功能的体验,而是软件之间的协同。“真实的用户场景,比如通勤、正常通勤、自驾等。,是一个联动的场景,所有的场景都在联动的过程中徘徊。数据能否在软件、技术、数据和经验之间产生协同效应?这会让汽车变得更智能,更人性化,用户会觉得你的系统更好。”
要想非常智能,你需要把功能做得非常简单。“太简单了,客户觉得可能我什么都不需要点,只需要语音操作就可以了。甚至语音助手也可以足够智能,在某个场景下给你推荐某样东西,甚至是你从来没想过会用的东西,所以这也是我们会不断推进的。它类似于我们在生活中一直说的智能助手。”当然,这背后需要人工智能学习和大数据挖掘。
事实上,在更多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加持下,整个用户的交互和软件架构都有了非常好的底层设计,让用户真正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生活舱的几个问题
这次我们看到了福特中国研发的三代DLP。那么ECDX团队在开发驾驶舱的时候,是不是先有硬件设计,再适配交互?还是先找个优秀的交互,再决定这样的硬件设计?
方说两者都有,而且这些都是“互动”的。这个要根据市场走势,但也要有所区分。核心是,不管市场上有没有设计,背后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你也能猜到,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屏幕?因为副驾驶也要考虑,我们的竞争对手有这样的想法吗?硬件上能支持吗?有时候,技术可以支持你把屏幕做大,软件却支持不了。那么,软件是如何支持的呢?如何接口用户交互?我们做了很多思考,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ECDX的团队其实是和福特中国的设计中心在一起的,很多数据包括沟通和反馈都非常及时。此外,ECDX团队还采用了很多互联网经验。除了收集福特车主的产品反馈信息,对于种子客户、潜在客户或者根本不是福特品牌的客户,参考IBM几年前的方法论“设计思维”,让客户参与到每一个设计过程中。这也是目前业界比较热的“用户共创”概念。
夏梦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共创”,就是“我们会设计这样一个环境,让他沉浸在环境中,用户从低精度到中精度参与,比如今天大家体验的驾驶舱;当准确率更高时,种子用户可以参与进来,推送到车机上,收集更多真实数据。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会有用户参与。"
而这就涉及到用户数据收集的问题。但是,夏梦说,“无论用户样本有多大,都不可能代表每一个用户。我们遵循一个逻辑。我们越早,越专注于某些见解。我们越依赖定量数据和统计结果。”
ECDX产品经理杨航也强调了最重要的前提,即国家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合规的高度重视。所以福特基于个人隐私保护法做了严格的规定和保护,真正保护了福特车主的数据,不会造成隐私泄露的威胁。基于这个前提,我们会和百度等生态伙伴一起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FNV和V2X
我对之前福特发布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智能生活舱基于FNV架构。那么,这个架构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特点?
方表示,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主要是实现车内联网,连接车内所有ECU控制器。这样一来,OTA就更简单快捷了。比如以前通过CAN总线下载一个1M的文件包需要几分钟,现在只需要几秒钟。
此外,当L2和L3+无人驾驶功能启用时,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灵敏度也很关键。比如要转弯或者变道,决策要求是毫秒级的,需要无数个传感器汇总才能做出转弯或者变道的决策。如果数据传输速度太慢,比如需要2秒,就无法实现无人驾驶。
方郁亮认为,EVOS采用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后,其功能并未输给新势力的电动车产品。“未来不管是油车还是电动车,还是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EVOS特色的1.1米屏幕给用户带来了与传统运油车截然不同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设计EVOS内饰和数字体验的重要因素。”
除了FNV,许多下一代福特车型都涉及V2X车路协调,福特去年与广州签约作为试点城市。2022年3月2日,上海富创谷中国设计中心。中国的几十位媒体老师已经看到了福特正在这里开发的下一代“数字生活舱”。
同时,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与福特中国新组建的ECDX团队进行深入探讨。由于保密原因,我们刚刚体验了福特中国的下一代智能驾驶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然而,福特中国R&D设计的本地化是重要的一步,这向我们展示了福特对中国市场的诚意。
ECDX有更大的发言权
这次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福特中国的ECDX团队。福特ECDX中国区副总裁Leon Hong表示,福特全球总部也有类似的组织架构,叫做EC(Enterprise Connectivity)。
但由于国内客户对车载数字体验的要求比国外客户更高,福特中国将EC和DX(数字体验)团队合并,成立ECDX(企业互联& amp;数字体验、智能网络和数字体验)团队。
方坦言,现在研发最难的是找人,找到好的人才。虽然现在招了200多人,但是还不够。“有创意,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快节奏,不怕失败,失败后快速迭代。”
ECDX团队的主要特点是创新。ECDX形成的整个体系,包括方法论,也会反馈到福特全球,方并不避讳。“问题是,他们(美国)的客户需求和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之间有很大差距。中国市场在客户体验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然而,在吉姆·法利的领导下,福特总部非常支持ECDX。“他们将与我们分享车辆研发方面的先进技术,我们在中国的用户体验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无论是软件还是用户体验,还是UI/UX设计,中国还是领先于国外的,用户接受度更高。”
可以看出,福特总部终于明白了中国市场,还是福特中国来做,不放权肯定不行。
所以ECDX团队成立后,包括进口车,在做了一些测试后就不能再上市了,而是用ECDX在国内开发的系统来代替。“软硬件解耦后,我们还可以修改系统的上层软件,这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而且ECDX团队的成立也将改变福特中国的发展进程。方表示,“在这方面,不仅是福特中国,福特全球也在改变,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以客户体验为驱动。”
尤其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必须由用户来驾驶。“福特中国2.0”的主要目标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无论你在技术上做得多好,更新多快,给客户带来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用户需要先驱动软件,然后才是硬件。”
ECDX产品管理总监Eileen Ren补充道,福特中国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以客户为中心”:
一是用户洞察水平,包括行业趋势、竞争产品分析、对用户需求的洞察。ECDX团队一直在收集该领域的行业信息和用户需求。“这是我们推动产品落地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谈到为什么要做数字生活舱时,方表示,这个概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基于用户和市场驱动的方法来构思整个产品。
第二,在整个产品开发阶段,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达到尽快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方在这方面有点怀恨在心。“外面的人会不理解,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时候,会奇怪你的步伐怎么这么慢?其实我们已经很快了,也做敏捷开发,但是每个人的敏捷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第三,产品上线后,会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不断优化迭代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对于方来说,ECDX团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除了软件、硬件、安全,还有开发流程。“如果我们明年增长5倍,我们就做不了这些事情,需要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前进。”
对智力的理解
至于下一代智能生活舱,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以及整个行业从被动智能到主动智能的演变下,什么是智能汽车,福特是如何定义的?
ECDX创新设计高级经理夏梦表示,智能可以分为能力和感觉。“为什么在智能车里感觉不到智能?因为它的经验不到位。”
用户都没感觉到,哪怕硬件按键都是ava……干练,对科技配置的感知很弱。“感知弱,花再多的钱把技术放进去也没用。因为消费者没有感觉,不知道怎么打开,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好用?”
所以,第一步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很聪明。就像ECDX团队开发的下一代巨屏的设计体验,解决了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其实是设计出来的,不需要打硬核科技实力。设计,尤其是交互设计,是技术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它能把技术翻译成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让用户用起来,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
方还解释说,如果要把体验做好,计算能力当然至关重要。但如果说这个系统是高通骁龙820A芯片做不到的,事实证明其实是可以的。“它可以运行一个3D引擎,它可以运行两个导航和腾讯、百度的整个生态。软件优化还有空间。当然,仅仅依靠软件是不够的。我们的几个竞争对手也嵌入了他们的硬件,后来升级了他们的软件。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ECDX产品经理杨航表示,真正的体验是两条腿走路,汽车在硬件上一定要智能,这是最快的方式。二是解决联动,包括软件驱动和用户体验驱动。“要更懂用户,汽车懂人,才能让人觉得聪明;车懂人,产生很多裂变。"
ECDX团队意识到,当用户上车后,不是单一功能的体验,而是软件之间的协同。“真实的用户场景,比如通勤、正常通勤、自驾等。,是一个联动的场景,所有的场景都在联动的过程中徘徊。数据能否在软件、技术、数据和经验之间产生协同效应?这会让汽车变得更智能,更人性化,用户会觉得你的系统更好。”
要想非常智能,你需要把功能做得非常简单。“太简单了,客户觉得可能我什么都不需要点,只需要语音操作就可以了。甚至语音助手也可以足够智能,在某个场景下给你推荐某样东西,甚至是你从来没想过会用的东西,所以这也是我们会不断推进的。它类似于我们在生活中一直说的智能助手。”当然,这背后需要人工智能学习和大数据挖掘。
事实上,在更多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加持下,整个用户的交互和软件架构都有了非常好的底层设计,让用户真正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生活舱的几个问题
这次我们看到了福特中国研发的三代DLP。那么ECDX团队在开发驾驶舱的时候,是不是先有硬件设计,再适配交互?还是先找个优秀的交互,再决定这样的硬件设计?
方说两者都有,而且这些都是“互动”的。这个要根据市场走势,但也要有所区分。核心是,不管市场上有没有设计,背后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你也能猜到,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屏幕?因为副驾驶也要考虑,我们的竞争对手有这样的想法吗?硬件上能支持吗?有时候,技术可以支持你把屏幕做大,软件却支持不了。那么,软件是如何支持的呢?如何接口用户交互?我们做了很多思考,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ECDX的团队其实是和福特中国的设计中心在一起的,很多数据包括沟通和反馈都非常及时。此外,ECDX团队还采用了很多互联网经验。除了收集福特车主的产品反馈信息,对于种子客户、潜在客户或者根本不是福特品牌的客户,参考IBM几年前的方法论“设计思维”,让客户参与到每一个设计过程中。这也是目前业界比较热的“用户共创”概念。
夏梦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共创”,就是“我们会设计这样一个环境,让他沉浸在环境中,用户从低精度到中精度参与,比如今天大家体验的驾驶舱;当准确率更高时,种子用户可以参与进来,推送到车机上,收集更多真实数据。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会有用户参与。"
而这就涉及到用户数据收集的问题。但是,夏梦说,“无论用户样本有多大,都不可能代表每一个用户。我们遵循一个逻辑。我们越早,越专注于某些见解。我们越依赖定量数据和统计结果。”
ECDX产品经理杨航也强调了最重要的前提,即国家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合规的高度重视。所以福特基于个人隐私保护法做了严格的规定和保护,真正保护了福特车主的数据,不会造成隐私泄露的威胁。基于这个前提,我们会和百度等生态伙伴一起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FNV和V2X
我对之前福特发布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智能生活舱基于FNV架构。那么,这个架构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特点?
方表示,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主要是实现车内联网,连接车内所有ECU控制器。这样一来,OTA就更简单快捷了。比如以前通过CAN总线下载一个1M的文件包需要几分钟,现在只需要几秒钟。
此外,当L2和L3+无人驾驶功能启用时,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灵敏度也很关键。比如要转弯或者变道,决策要求是毫秒级的,需要无数个传感器汇总才能做出转弯或者变道的决策。如果数据传输速度太慢,比如需要2秒,就无法实现无人驾驶。
方郁亮认为,EVOS采用FNV智能互联网络架构后,其功能并未输给新势力的电动车产品。“未来不管是油车还是电动车,还是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EVOS特色的1.1米屏幕给用户带来了与传统运油车截然不同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设计EVOS内饰和数字体验的重要因素。”
除了FNV,许多下一代福特车型都涉及V2X车路协调,福特去年与广州签约作为试点城市。那么,如外界所关心的那样,是否有必要让整个环境变得更智能呢?还是汽车更智能?或者说环境更智能后我们能有更智能的用车体验吗?
方说,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福特现在所有新车都具备车路协同能力,之前的车型也可以根据车况由OTA搭载,让“智能汽车融入智慧之路”。
8
但从目前国内的现实来看,似乎只有福特一家在不遗余力的推广V2X。至于原因,方郁亮告诉我,“美国有句话叫V2X不够性感,所以大家都在搞自动驾驶。”
也有媒体老师问“有没有和其他厂商联手推动这件事?”方表示,包括V2I和V2V在内的许多车路协调协议仍在建设中。“要实现完全的车路协同,必须有一个公认的协议,这需要政府来推动,主机厂之间很难互相推动。”
有了5G,推送应该会更快。“中国政府推动协议的速度非常快,在全世界都是先进的。如果这些国内协议能达成共识,多家车企共同推动,这个协议就可以全球化。”
至于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实现量产或者应用,方表示V2I一直在慢慢推进。V2V可能在3年内,协议尚未决定。协议敲定后,执行和落地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如何体现产品之间的差异化?
在产品越来越大众化的当下……同质化,产品如何差异化也是本次讨论的重要话题。
9
ECDX产品管理总监Eileen Ren表示,不一定要在硬件上有太大的差异,但不仅仅是品牌上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同的。这是终极追求。
就像大家说的“软件定义汽车”,“无非就是软件足够灵活,有足够的底层能力,让不同喜好和习惯的用户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最大的不同。”
ECDX产品经理杨航强调真正的差异,是“体验驱动的用户”。她认为差异化无非三个,外观,价格,性能。c端用户从这三点选择不同品牌的汽车。当体验驱动用户时,差异就会被联系起来,形成品牌忠诚度的壁垒。
换句话说,真正的区别是基于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对用户需求的锁定和用户数据的挖掘。“同样的用户在换品牌的时候,会发现用了这款车三年后,体验很好。即使下一辆车提供同样的能力,也需要三年的训练,这是不可能克服的。”
0
就像业内的“苹果墙”一样,“功能其实是可以赶上的。科技发展到今天,没有什么是不能分享的。唯一能做的区别就是用户无法获得更好的体验,或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是最大的不同。”
夏梦的补充是,“从目标人群看重的那些生活场景出发,在车内提供数字化的生活场景,包括品牌的推广,线上线下的联动,完全可以打造这样的品牌差异化。”
举个例子,福特品牌和林肯品牌产品的数字体验是很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后的差异化。可能是底层的技术和工艺是共享的,但是这些功能在触感、质感、体验上的差异是完全割裂的。”那么,如外界所关心的那样,是否有必要让整个环境变得更智能呢?还是汽车更智能?或者说环境更智能后我们能有更智能的用车体验吗?
方说,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福特现在所有新车都具备车路协同能力,之前的车型也可以根据车况由OTA搭载,让“智能汽车融入智慧之路”。
8
但从目前国内的现实来看,似乎只有福特一家在不遗余力的推广V2X。至于原因,方郁亮告诉我,“美国有句话叫V2X不够性感,所以大家都在搞自动驾驶。”
也有媒体老师问“有没有和其他厂商联手推动这件事?”方表示,包括V2I和V2V在内的许多车路协调协议仍在建设中。“要实现完全的车路协同,必须有一个公认的协议,这需要政府来推动,主机厂之间很难互相推动。”
有了5G,推送应该会更快。“中国政府推动协议的速度非常快,在全世界都是先进的。如果这些国内协议能达成共识,多家车企共同推动,这个协议就可以全球化。”
至于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实现量产或者应用,方表示V2I一直在慢慢推进。V2V可能在3年内,协议尚未决定。协议敲定后,执行和落地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如何体现产品之间的差异化?
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如何进行产品差异化也是本次讨论的重要话题。
9
ECDX产品管理总监Eileen Ren表示,不一定要在硬件上有太大的差异,但不仅仅是品牌上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同的。这是终极追求。
一如既往……ne说“软件定义汽车”,“无非是软件足够灵活,有足够的底层能力,让不同喜好和习惯的用户享受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是最大的不同。”
ECDX产品经理杨航强调真正的差异,是“体验驱动的用户”。她认为差异化无非三个,外观,价格,性能。c端用户从这三点选择不同品牌的汽车。当体验驱动用户时,差异就会被联系起来,形成品牌忠诚度的壁垒。
换句话说,真正的区别是基于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对用户需求的锁定和用户数据的挖掘。“同样的用户在换品牌的时候,会发现用了这款车三年后,体验很好。即使下一辆车提供同样的能力,也需要三年的训练,这是不可能克服的。”
0
就像业内的“苹果墙”一样,“功能其实是可以赶上的。科技发展到今天,没有什么是不能分享的。唯一能做的区别就是用户无法获得更好的体验,或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是最大的不同。”
夏梦的补充是,“从目标人群看重的那些生活场景出发,在车内提供数字化的生活场景,包括品牌的推广,线上线下的联动,完全可以打造这样的品牌差异化。”
举个例子,福特品牌和林肯品牌产品的数字体验是很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后的差异化。可能是底层的技术和工艺是共享的,但是这些功能在触感、质感、体验上的差异是完全割裂的。”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以色列初创公司Autobrains宣布其C轮融资再获1900万美元,共计达12亿美元。
1900/1/1 0:00:003月11日,中汽协发布2月汽车产销数据。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3万辆和173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52和314,同比分别增长206和187。
1900/1/1 0:00:003月11日,高合汽车官方消息,据第三方机构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高合HiPhiX2022年2月共计交付355辆,蝉联50万以上豪华纯电动车月度销量冠军。
1900/1/1 0:00:00电动汽车初创企业Rivian的股价在美东时间周四3月10日盘后交易中暴跌逾12,该公司第四季度业绩逊于预期,且由于供应链方面的限制,预计2022年仅能生产25万辆汽车。
1900/1/1 0:00:002022,注定是风云莫测的一年。疫情仍未消散,缺芯持续不断,俄乌突然开战,让许多板块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恰恰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洗牌”还在不断加剧,最终只有强者才能留下,弱者只会被加速淘汰。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3月10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最终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无需再为了满足碰撞标准,为全自动驾驶汽车配备手动驾驶控制系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