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听错。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变得更贵了,五天内两次提价。
好在作为目前绝对的主力销售车型,Model 3单电机后驱版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为1.4万元。目前售价达到27.99万元,2022年仍可享受新能源补贴。
不过我还是想感叹一下,就在几个月前,买这款产品才花了23.59万。眼下差不多,不过要多花近5万元。
由此,作为厂商,可以归咎于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效应。作为终端消费者,你能做的只有被迫接受。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用户愿意为此付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总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交替。
但是在特斯拉,在Model 3上,我好像没有看到。
无论承认与否,作为2018年诞生的智能电动车,它仍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就算我百般做妖,总有人心安理得的接受。”而这也正是很多围观者无法羡慕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车市标杆更类似于帕萨特和凯美瑞,那么在电动车时代,Model 3已经沉淀下来,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标尺”。
这一年,放眼国内整个新能源市场,萦绕在众多自主品牌心头的主题是,大家都想“干掉”Model 3。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赢。
为什么要“杀死”Model 3?或者,这么急着砍掉这种流行模式?最大的原因是窥探和觊觎它所占有的红利和股份。
从乘联会刚刚公布的2月份销量来看,特斯拉共售出56515辆新车,而1月份为59845辆,仅出现小幅环比下滑。其中出口33315辆,国内零售23200辆。
然而,当看到Model 3以每月仅4607辆的业绩位列新能源车销量榜第七位时,外界难免会再次听到质疑的声音。“特斯拉卖不出去?”
其实了解这家美国车企的读者一定知道,上海工厂每个季度初优先保证欧洲市场的供应,每个季度末的国产冲量早已成为默认惯例。
所以,3月份交出的最终答卷,更能体现其实力。大胆预测,保底2万辆,最高突破3万大关。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想的很简单,Model 3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因为它占据了所谓的先入为主,新能源牌照政策的照顾,甚至低价优势。
只能说:“请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再往深里看,绝不是神话。无论在内外饰设计、电子电气架构的融合、辅助驾驶的先进性、综合能耗的表现、驾驶质感、能量补充系统、销售模式等维度上,Model 3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更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是,在经历了令人难忘的生产地狱阶段后,特斯拉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公司之一。越来越轻松,通过迭代生产流程,建立更多的超级工厂,搭建起一个新的长板。
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固定盈利模式,也让Model 3有信心在保持赚钱的同时,随时调整价格。
另外,别忘了,这个产品背后亲自站着的人是谁?
即使埃隆·马斯克总是因为傲慢的性格和在很多事情上有争议的操作而受到外界的责骂和冷眼旁观,但他依然可以……阻止“世界首富”散发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中,我真的是因为个人崇拜才看到的,所以一直买特斯拉的案例。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还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在这一点上,你还是可以断定,Model 3的绽放是有一定运气的。但从它的角度来说,正如这一段的副标题所说,“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赢。”
他们,他们有资格吗?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看了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新车目录,发现比亚迪海洋系的另一款重磅新车——海豹赫然在列。
外观、整车尺寸、动力形式、续航里程甚至已知的预售价区间都相当确定其最大的敌人是Model 3。
无独有偶,作为长安新能源的开山之作,车型代号为C385的纯电动汽车也将于今年正式投入市场。同样,Model 3毕竟是它无法回避的最强对手。
由此将视角放大,从蔚来ET5、改款小鹏P7、比亚迪韩DM-i、哪吒S、零跑C01、威马M7……所有人...纷纷涌向终端,使得相应的细分市场迅速变成了一片“红海”。
疯狂的内卷,不留情面。作为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我不禁要问,“面对公敌Model 3,他们有资格吗?”
关于答案,我想分两个维度来阐述。
首先要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目前在售的P7和比亚迪韩都用扎实的成绩单证明了,即使Model 3很强大,终端需求依然旺盛,依然分得足够多的“蛋糕”。
今年经过变革升级,产品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极有可能依然保持出色的表现。
另一方面,蔚来ET5,在我个人看来,可能是目前最有资格挑战那个“强敌”存在的。
至于原因,很简单。仅在品牌层面,积累的口碑和在用户心中塑造的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特斯拉。论价格,也能看出ET5的诚意。
日前,ET7刚刚进行了全球首测,其出色的表现也让人们越来越期待前者从同一个平台诞生,定位更加亲民。供参考,根据目前得到的传闻,ET5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0万。
相比之下,“和韩一样”的海豹,明显能感受到比亚迪年轻化的诉求,刻意在两款车型上做一定的区别。
正是因为韩的成功突破,只要不出现太大偏差,封印顺利到达后,还是“有资格”与Model 3角力的。
在阐述完上述种子选手之后,我再来说说像哪吒S,零跑C01,威马M7包括长安C385这些二线梯队成员的情况。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的文章《窒息,一片红海》中,就已经有详细的解释了。
与蔚来、小鹏和比亚迪不同,这些车企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它们从未在更高的价格区间证明自己。
换句话说,无论哪吒、零跑还是威马,虽然三家车企已经可以凭借一款或几款产品实现终端层面的突破,但每月的总交付量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
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还是由定位较低的紧凑型SUV或者主攻A00的纯电动车组成,含金量有限。终端潜水员,也很容易先入为主的认为其品牌走的是低端路线。
但就以往的经验来看,任何品牌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高端”才是成功的捷径。
更高的平均售价和更广泛的受众也使其相对而言……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公司的整体运营、研发、营销都会开启良性循环。
因此,今年借助上述纯电动汽车,实现较高的品牌水平成为他们的一致选择。
为了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看到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增程式和纯电动版并存的产品布局,甚至智能板块被华为赋能,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
0
即便如此,我们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要泼一盆冷水。正是因为有了Model 3的存在,终端潜水员对好的产品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可惜进入更高的价格区间,上述纯电动汽车背后的品牌已经无法提供更有效的背书,所谓的产品亮点能落地多少也是未知数。
僵局之下,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低价策略”的方式,寻求生存的机会。但为了自身更长远的发展和更高的天花板,即使有些被迫,也还是要走下去。
至于“有资格”成为Model 3的对手?这么说吧,试试看。
真正的敌人
“我就不明白了,现在怎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2021年NIO Day,蔚来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二款纯电动汽车ET5。在新闻发布会后的专访中,李斌说了这样一句话,迅速在业内引起争议。
1
但仔细了解后才知道,他想表达的本意是,随着智能电动车产品的成熟,能量补充系统越来越完善,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已经明显摆在那里,如何选择,用户自己判断。
就在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同事去了一家合资品牌4S店,拿回了一辆合资品牌价格13万元的紧凑型燃油车。
在公司地下室倒车时,我震惊地发现,除了没有倒车影像,它连倒车雷达都没有。
对于习惯了大部分智能电动车清晰的360度环影和自动泊车功能的我来说,心情一下子崩溃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2
至于为这些故事做铺垫的根本目的,我还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无论承认与否,当电气化的大潮来临,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逆的。
今年纯电动汽车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残酷的厮杀,Model 3将继续成为大家的“公敌”。
但这一切更多地局限于横向维度的“内斗”。
将视线转向垂直方向,仔细观察乘联会公布的1、2月份汽车销量排行榜,可以发现这些传统合资品牌推出的燃油车依然是凯美瑞、雅阁、宝马3系、宝马5系。
谁是真正的“敌人”是显而易见的。是的,你没听错。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变得更贵了,五天内两次提价。
好在作为目前绝对的主力销售车型,Model 3单电机后驱版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为1.4万元。目前售价达到27.99万元,2022年仍可享受新能源补贴。
不过我还是想感叹一下,就在几个月前,买这款产品才花了23.59万。眼下差不多,不过要多花近5万元。
由此,作为厂商,可以归咎于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效应。作为终端消费者,你能做的只有被迫接受。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用户愿意为此付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总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交替。
< img alt ="Model 3,特斯拉,比亚迪,韩,found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2432593750/……jpg "/>
但是在特斯拉,在Model 3上,我好像没有看到。
无论承认与否,作为2018年诞生的智能电动车,它仍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就算我百般做妖,总有人心安理得的接受。”而这也正是很多围观者无法羡慕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车市标杆更类似于帕萨特和凯美瑞,那么在电动车时代,Model 3已经沉淀下来,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标尺”。
这一年,放眼国内整个新能源市场,萦绕在众多自主品牌心头的主题是,大家都想“干掉”Model 3。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赢。
为什么要“杀死”Model 3?或者,这么急着砍掉这种流行模式?最大的原因是窥探和觊觎它所占有的红利和股份。
从乘联会刚刚公布的2月份销量来看,特斯拉共售出56515辆新车,而1月份为59845辆,仅出现小幅环比下滑。其中出口33315辆,国内零售23200辆。
然而,当看到Model 3以每月仅4607辆的业绩位列新能源车销量榜第七位时,外界难免会再次听到质疑的声音。“特斯拉卖不出去?”
其实了解这家美国车企的读者一定知道,上海工厂每个季度初优先保证欧洲市场的供应,每个季度末的国产冲量早已成为默认惯例。
所以,3月份交出的最终答卷,更能体现其实力。大胆预测,保底2万辆,最高突破3万大关。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想的很简单,Model 3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因为它占据了所谓的先入为主,新能源牌照政策的照顾,甚至低价优势。
只能说:“请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再往深里看,绝不是神话。无论在内外饰设计、电子电气架构的融合、辅助驾驶的先进性、综合能耗的表现、驾驶质感、能量补充系统、销售模式等维度上,Model 3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更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是,在经历了令人难忘的生产地狱阶段后,特斯拉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公司之一。越来越轻松,通过迭代生产流程,建立更多的超级工厂,搭建起一个新的长板。
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固定盈利模式,也让Model 3有信心在保持赚钱的同时,随时调整价格。
另外,别忘了,这个产品背后亲自站着的人是谁?
即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因为傲慢的性格和在很多事情上有争议的操作,总是被外界责骂和冷眼旁观,但他依然阻挡不了这位“世界首富”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中,我真的是因为个人崇拜才看到的,所以一直买特斯拉的案例。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还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在这一点上,你还是可以断定,Model 3的绽放是有一定运气的。但从它的角度来说,正如这一段的副标题所说,“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赢。”
他们,他们有资格吗?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看了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新车目录,发现比亚迪海洋系的另一款重磅新车——海豹赫然在列。
外观、整车尺寸、动力形式、续航里程甚至已知的预售价区间都相当确定其最大的敌人是Model 3。
无独有偶,作为长安新能源的开山之作,车型代号为C385的纯电动汽车也将于今年正式投入市场。同样,Model 3毕竟是它无法回避的最强对手。
由此,视角将被放大,所有来自蔚来ET5的人,重新设计的Tuc……P7,比亚迪韩DM-i,哪吒S,零跑C01,威马M7……...纷纷涌向终端,使得相应的细分市场迅速变成了一片“红海”。
疯狂的内卷,不留情面。作为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我不禁要问,“面对公敌Model 3,他们有资格吗?”
关于答案,我想分两个维度来阐述。
首先要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目前在售的P7和比亚迪韩都用扎实的成绩单证明了,即使Model 3很强大,终端需求依然旺盛,依然分得足够多的“蛋糕”。
今年经过变革升级,产品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极有可能依然保持出色的表现。
另一方面,蔚来ET5,在我个人看来,可能是目前最有资格挑战那个“强敌”存在的。
至于原因,很简单。仅在品牌层面,积累的口碑和在用户心中塑造的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特斯拉。论价格,也能看出ET5的诚意。
日前,ET7刚刚进行了全球首测,其出色的表现也让人们越来越期待前者从同一个平台诞生,定位更加亲民。供参考,根据目前得到的传闻,ET5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0万。
相比之下,“和韩一样”的海豹,明显能感受到比亚迪年轻化的诉求,刻意在两款车型上做一定的区别。
正是因为韩的成功突破,只要不出现太大偏差,封印顺利到达后,还是“有资格”与Model 3角力的。
在阐述完上述种子选手之后,我再来说说像哪吒S,零跑C01,威马M7包括长安C385这些二线梯队成员的情况。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的文章《窒息,一片红海》中,就已经有详细的解释了。
与蔚来、小鹏和比亚迪不同,这些车企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它们从未在更高的价格区间证明自己。
换句话说,无论哪吒、零跑还是威马,虽然三家车企已经可以凭借一款或几款产品实现终端层面的突破,但每月的总交付量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
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还是由定位较低的紧凑型SUV或者主攻A00的纯电动车组成,含金量有限。终端潜水员,也很容易先入为主的认为其品牌走的是低端路线。
但就以往的经验来看,任何品牌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高端”才是成功的捷径。
更高的平均售价和更广泛的受众也使其相对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公司的整体运营、研发和营销将开启良性循环。
因此,今年借助上述纯电动汽车,实现较高的品牌水平成为他们的一致选择。
为了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看到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增程式和纯电动版并存的产品布局,甚至智能板块被华为赋能,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
0
即便如此,我们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要泼一盆冷水。正是因为有了Model 3的存在,终端潜水员对好的产品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可惜进入更高的价格区间,上述纯电动汽车背后的品牌已经无法提供更有效的背书,所谓的产品亮点能落地多少也是未知数。
僵局之下,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低价策略”的方式,寻求生存的机会。然而,对于自己更长的-……rm发展和更高的天花板,即使有些被迫,也还是要走下去。
至于“有资格”成为Model 3的对手?这么说吧,试试看。
真正的敌人
“我就不明白了,现在怎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2021年NIO Day,蔚来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二款纯电动汽车ET5。在新闻发布会后的专访中,李斌说了这样一句话,迅速在业内引起争议。
1
但仔细了解后才知道,他想表达的本意是,随着智能电动车产品的成熟,能量补充系统越来越完善,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已经明显摆在那里,如何选择,用户自己判断。
就在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同事去了一家合资品牌4S店,拿回了一辆合资品牌价格13万元的紧凑型燃油车。
在公司地下室倒车时,我震惊地发现,除了没有倒车影像,它连倒车雷达都没有。
对于习惯了大部分智能电动车清晰的360度环影和自动泊车功能的我来说,心情一下子崩溃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2
至于为这些故事做铺垫的根本目的,我还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无论承认与否,当电气化的大潮来临,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逆的。
今年纯电动汽车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残酷的厮杀,Model 3将继续成为大家的“公敌”。
但这一切更多地局限于横向维度的“内斗”。
将视线转向垂直方向,仔细观察乘联会公布的1、2月份汽车销量排行榜,可以发现这些传统合资品牌推出的燃油车依然是凯美瑞、雅阁、宝马3系、宝马5系。
谁是真正的“敌人”是显而易见的。6
好在仅从Model 3、P7、比亚迪韩等先行者身上,我很欣慰地看到,他们可能不是过去业界传统认知中最典型的汽车形象,更倾向于定位一款小众的轿跑,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认可。
现象背后,我们逐渐可以感受到部分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个性、年轻、科技、智能、运动、时尚成为爆款新“关键词”。
此刻,既然迎来了一个所谓的纯电动汽车“红海”,我期待在年终乘联会公布的车型累计销量排行榜上,看到更多人的名字。
终于,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或许他们真正要“杀”的不是Model 3,而是那些该让路的燃油车。6
好在仅从Model 3、P7、比亚迪韩等先行者身上,我很欣慰地看到,他们可能不是过去业界传统认知中最典型的汽车形象,更倾向于定位一款小众的轿跑,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认可。
现象背后,我们逐渐可以感受到部分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个性、年轻、科技、智能、运动、时尚成为爆款新“关键词”。
此刻,既然迎来了一个所谓的纯电动汽车“红海”,我期待在年终乘联会公布的车型累计销量排行榜上,看到更多人的名字。
终于,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或许他们真正要“杀”的不是Model 3,而是那些该让路的燃油车。
近日,特斯拉官方宣布,2022年2月份新增3座超级充电站共18个超级充电桩,已于全国3个城市上线。
1900/1/1 0:00:00近日,据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滴滴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或将于今年6月对外公布,该造车计划先期将面向乘用车和网约车市场打造两款车型,其中,面向乘用车市场的车型将命名为C1,
1900/1/1 0:00:00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松下正以2030年为目标,力争开发出可使纯电动汽车电池所含的镍量减少一半的技术。在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以其他元素代替正极材料使用的镍。
1900/1/1 0:00:00“全系20T8AT么?”“这个价格比我预想的低3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地震后,灾区的一些工厂已开始恢复生产,但丰田汽车公司却计划扩大停产范围,将在下周暂停国内一半以上的装配线。
1900/1/1 0:00:00油价一路高歌猛进地涨,油车车主直呼开不起车,购车意向更多地从油车转到新能源汽车,然而,3月来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入涨价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