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突发:理想或将裁员15%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比如有的公司只是按部门直接裁员,你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你所在的部门属于被裁员的范围”。

前段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举起裁员“镰刀”,收割体面高薪的梦想。

如今“裁员”之战似乎已经烧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一向善于精打细算的理想。

裁员有什么影响?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理想裁员计划已写入李想Q2的OKR,涉及产品和企业制度,预计将裁撤15%左右。目前,Ideal正在评估人工成本和工作时间。下个月开始,大家的工作时间从高到低排序,采用末位淘汰制。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如果消息属实,我们粗略算一下。根据此前发布的2021年财报,理想的员工总数为11901人。按照15%计算,此次裁员可能影响近1800人。

此外,财报还显示,去年理想员工薪酬总额为34.8亿,比2020年的10.3亿增长237%,人均薪酬成本从24.6万元增长到29.2万元。

那么在不考虑裁员补偿和员工涨薪的情况下,可以得出本次裁员将为理想节省约5亿的薪资成本。

其实“失去”一直是包括理想在内的新生力量无法回避的一个词。去年李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净亏损3.215亿元,同比增长111.9%,这意味着一旦完成裁员,理想的概率是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与三年前蔚来裁员的被动生存性质不同,这次理想的裁员更像是主动的结构调整,是降本增效的具体结果。特别是按工时采取末位淘汰制,必然会有“鼓励内卷化”的氛围。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不可否认,作为国内互联网造车的先行者,韦小立等新势力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延续了互联网公司的一贯规律。

百度的李彦宏曾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其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升级改造传统线下行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步伐,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如今看来,第一批将互联网引入汽车行业的人确实改变了行业生态,而这种改变也在无形中埋下了一些不安的因素。

稳定和发展

最近两年,虽然新能源发展初期“乱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资本也逐渐趋于理性。但在分化之下,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仍在持续。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59.4%。

去年,头部的新能源企业似乎也争相进入“军备竞赛”的扩张阶段,无论是技术投入还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都在大踏步前进。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这些系统能力的激烈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以优厚的薪资水平大规模招聘人才,展开抢人大战,几乎是前段时间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资本的助推下,造车新势力薪酬水平水涨船高,尤其是在智能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香饽饽”。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自动驾驶R&D、智能驾驶舱设计、算法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8倍。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汽车算法岗位的增幅之前也曾达到20%的峰值,但这两年的增幅一般在30%~50%,有的能达到70%~100%。甚至有消息称,小米汽车起步阶段的薪资水平比市场上高出20%~30%左右。

而且,除了现金提供“真金白银”,股权激励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不仅是新晋头部势力,吉利、长城、SAIC等企业去年也加入了股权激励的“大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去年,猎头公司一定很忙。在重金的吸引下,大量有技能有经验的人才在流通,与头部新生力量聚集,对应届毕业生的抢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从典型的蔚来小李来看,去年,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同比增加7441人,增幅96%;小鹏有13,978名员工,比年初的5,084名增加了175%。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去年同期增加7720人,增幅近185%。

当然,如此疯狂的“抢人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供需两端的客观表现。一方面,在义无反顾的转型浪潮下,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先进程度是“生命线”,必须全力抢占人才和技术高地;另一方面,相关领域人才短缺导致市场供给侧不足,也是大厂抢人的关键原因。

然而,在补贴、供应链不稳定、疫情反复的叠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也与日俱增。此前“下大力气创造奇迹”的扩张战略也进入迷雾。

之前有人质疑:“在新生力量还没有进入自给自足阶段的时候,谁来为这些高溢价的薪水买单?”现在看来,当经营环境面临压力时,企业很可能会调整组织结构,优化部门配置,裁撤冗员,降低薪酬成本,加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业绩增长。

而且被裁撤的“重灾区”也不会是天价的R&D团队,而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执行体系的缩减,来为企业的发展买单。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虽然,对于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裁员带来的成本空间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理想和小鹏这样正在冲刺,规模和规模还在增长的企业来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裁员需要理性对待,无论小鹏是好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裁员实际上代表了过去疯狂“野蛮生长”的结束,企业进入了一个维稳前行的新阶段。“比如有的公司只是按部门直接裁员,你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你所在的部门属于被裁员的范围”。

前段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举起裁员“镰刀”,收割体面高薪的梦想。

如今“裁员”之战似乎已经烧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一向善于精打细算的理想。

裁员有什么影响?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理想裁员计划已写入李想Q2的OKR,涉及产品和企业制度,预计将裁撤15%左右。目前,Ideal正在评估人工成本和工作时间。下个月开始,大家的工作时间从高到低排序,采用末位淘汰制。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如果消息属实,我们粗略算一下。根据此前发布的2021年财报,理想的员工总数为11901人。按照15%计算,此次裁员可能影响近1800人。

此外,财报还显示,去年理想员工薪酬总额为34.8亿,比2020年的10.3亿增长237%,人均薪酬成本从24.6万元增长到29.2万元。

那么在不考虑裁员补偿和员工涨薪的情况下,可以得出本次裁员将为理想节省约5亿的薪资成本。

其实“失去”一直是包括理想在内的新生力量无法回避的一个词。去年李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净亏损3.215亿元,同比增长111.9%,这意味着一旦完成裁员,理想的概率是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与三年前蔚来裁员的被动生存性质不同,这次理想的裁员更像是主动的结构调整,是降本增效的具体结果。特别是按工时采取末位淘汰制,必然会有“鼓励内卷化”的氛围。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不可否认,作为国内互联网造车的先行者,韦小立等新势力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延续了互联网公司的一贯规律。

百度的李彦宏曾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其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升级改造传统线下行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步伐,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如今看来,第一批将互联网引入汽车行业的人确实改变了行业生态,而这种改变也在无形中埋下了一些不安的因素。

稳定和发展

最近两年,虽然新能源发展初期“乱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资本也逐渐趋于理性。但在分化之下,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仍在持续。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59.4%。

去年,头部的新能源企业似乎也争相进入“军备竞赛”的扩张阶段,无论是技术投入还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都在大踏步前进。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这些系统能力的激烈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以优厚的薪资水平大规模招聘人才,展开抢人大战,几乎是前段时间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资本的助推下,造车新势力薪酬水平水涨船高,尤其是在智能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香饽饽”。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自动驾驶R&D、智能驾驶舱设计、算法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8倍。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汽车算法岗位的增幅之前也曾达到20%的峰值,但这两年的增幅一般在30%~50%,有的能达到70%~100%。甚至有消息称,小米汽车起步阶段的薪资水平比市场上高出20%~30%左右。

而且,除了现金提供“真金白银”,股权激励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不仅是新晋头部势力,吉利、长城、SAIC等企业去年也加入了股权激励的“大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去年,猎头公司一定很忙。在重金的吸引下,大量有技能有经验的人才在流通,与头部新生力量聚集,对应届毕业生的抢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从典型的蔚来小李来看,去年,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同比增加7441人,增幅96%;小鹏有13,978名员工,比年初的5,084名增加了175%。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去年同期增加7720人,增幅近185%。

当然,如此疯狂的“抢人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供需两端的客观表现。一方面,在义无反顾的转型浪潮下,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先进程度是“生命线”,必须全力抢占人才和技术高地;另一方面,相关领域人才短缺导致市场供给侧不足,也是大厂抢人的关键原因。

然而,在补贴、供应链不稳定、疫情反复的叠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也与日俱增。此前“下大力气创造奇迹”的扩张战略也进入迷雾。

之前有人质疑:“在新生力量还没有进入自给自足阶段的时候,谁来为这些高溢价的薪水买单?”现在看来,当经营环境面临压力时,企业很可能会调整组织结构,优化部门配置,裁撤冗员,降低薪酬成本,加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业绩增长。

而且被裁撤的“重灾区”也不会是天价的R&D团队,而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执行体系的缩减,来为企业的发展买单。

Tucki, Weilai, Great Wall, LI

虽然,对于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裁员带来的成本空间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理想和小鹏这样正在冲刺,规模和规模还在增长的企业来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裁员需要理性对待,无论小鹏是好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裁员实际上代表了过去疯狂“野蛮生长”的结束,企业进入了一个维稳前行的新阶段。

标签:小鹏蔚来长城理想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销量破10万,3月的本田却困于疫情

日前,本田品牌公布了其2022年3月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情况。从数据来看,本田3月在华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101061辆,同比下降332。

1900/1/1 0:00:00
集度2022年春季校园招聘启动,2022年底员工总数将达2500余人

4月7日起至14日,“超酷基因JIDU爱”集度2022春季校园招聘空中宣讲周正式启动。此次校园招聘,集度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研发等百余个热门岗位。

1900/1/1 0:00:00
共计约12万辆 特斯拉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Model 3

日前,我们从质量发展局了解到,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
看完财报发现 原来它才是东风的王牌

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下称:东风汽车)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度,东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113008亿元,同比增长42,毛利润为141

1900/1/1 0:00:00
10万销量背后,是吉利新能源的突破和高价值的凸显

4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了3月份的销量数据,该月吉利单月销量再次站上10万辆的高地,达到101166辆,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给今年一季度的收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00/1/1 0:00:00
广汽一季度累计销量达60.8万辆,同比增长22.48%

4月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3月份产销快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