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转阴。
今天,门前的树叶摇动了1693次,吹落了486片叶子,树上的鸟儿叫了167次,绕飞了196次。厨房有37块瓷砖,地上有268块瓷砖,家里有35214粒大米...如果不是耽误了抗原准备,我会数的更仔细。
在家工作半个多月了。这样的经历,直接让我回想起两年前春节后迟迟没有复工的日子。不同的是,那时候的我们,可以是一个不愁父母吃喝的小跟班。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组长”,早起抢饭吃,不断向柴米油盐看齐。
除了为生活而跑,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自然也不会忘记时刻关注轮圈的动态。
比如汽车厂什么时候恢复生产?芯片供应问题还不是老大难?哪家的销售亮点频繁?哪款新产品即将上市?
说到复工复产,还真有这么回事。
4月15日下午,SAIC副总裁王晓秋发布的一则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迅速传开。
文件显示,SAIC计划于4月17日反馈复工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压力测试。同时,文件表示,SAIC将统一上报下属企业申请启动提前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获批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
后来证实,SAIC确实有复工复产的计划,但如何实施、何时实施,也要根据疫情防控的趋势来决定,目前只是在项目计划的初步安排中。
背靠上海,SAIC作为这次封闭管理的一线企业,自然在奥米克隆的影响下损失惨重。产品生产、销售、品牌传播、员工生计都成为前者的沉重负担。尽管SAIC是国内车企的“一哥”,但疫情仍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SAIC,上海的特斯拉也在疫情控制中停止了生产。至于什么时候复工,网上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开始闭环生产,已经通知员工复工。
消息称,特斯拉已经电话通知上海的员工,准备下周复工。据悉,特斯拉周五通知部分员工,公司将于4月17日采用闭环生产方式,员工吃住在工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特斯拉会安排大巴让接到通知的员工返回工厂。
不过,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回应。
另一则关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最早于5月中旬复工的消息,也被特斯拉桃林用“谣言”二字否认。现在说5月中旬恢复生产确实为时过早,毕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跨度。
但是,复工复产的消息并不是负面消息。目前,工信部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集中资源,根据建立的确保运行重点企业“白名单”,优先确保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不知何故特斯拉这么快就否决了。
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停工时间将长达三周。按日产约2100辆计算,自3月28日停产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少产约44100辆,约占14.5……特斯拉上个季度的产量。尽管有这样的背景,特斯拉中国3月份的销量为65,814辆,第一季度为182,174辆,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58.8%。
在这里,SAIC打算复工复产,而特斯拉怕“引火烧身”,保持沉默。
但上海在全区静态管控下,相关汽车产业链损失惨重,这是事实。数据显示,3月单月汽车产销量均指向两位数下滑,这是上海等地区汽车产业链暂停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在这个月,上海的汽车制造商SAIC和特斯拉,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安博福和博世都陷入了停产的泥潭。
要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链生产基地城市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汽车产量283.32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2652.8万辆的10.7%。2021年上海新车销量为63.8万辆,同样处于10%以上的巨大增长中。
看了这些悲观的数据,这多少理解了华为汽车CEO余承东和Xpeng汽车董事长何表达的观点“如果上海不能恢复生产,上海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科技/工业行业都将在5月后停产,尤其是汽车行业”。
但是复工复产就这么容易了。
除了要保证复工人员的安全,还涉及防疫、物流、能源保障、设备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这将使复工复产的目标十分艰巨。
另外,即使成功复工,这次停产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也不会马上消失。
第一,供应链端的涨价。继动力电池之后,很多相关的重要零部件也开始进入涨价通道。对于很多核心品牌的主力机型来说,涨价只能是唯一的选择;二是物流压力,除了成本上升,很多地方交通不畅也带来了效率问题。这些也对复工的规模产生了不利影响。
所以今年对行业的影响还是够大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缓解。
顺便说一句,当泰斯拉避而不谈恢复生产时,李斌发了一条消息说,在他呆在家里的时候,他用葱换了几袋盐。一方面,马斯克为了事业急于复工,另一方面,李斌为了生活用洋葱换了盐——果然,人类的喜怒哀乐是不相通的。
所以,即使蔚来汽车宣布提价,我们似乎也突然明白了一个事实,李斌想提结果却提不出来。毕竟除了洋葱换盐,疫情导致供应链停产,蔚来汽车也已经停产。
收集一周汽车新闻,回顾大小汽车事件,汽车新闻趣闻尽在[一周汽车新闻]。下周见!4月16日,转阴。
今天,门前的树叶摇动了1693次,吹落了486片叶子,树上的鸟儿叫了167次,绕飞了196次。厨房有37块瓷砖,地上有268块瓷砖,家里有35214粒大米...如果不是耽误了抗原准备,我会数的更仔细。
在家工作半个多月了。这样的经历,直接让我回想起两年前春节后迟迟没有复工的日子。不同的是,那时候的我们,可以是一个不愁父母吃喝的小跟班。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组长”,早起抢饭吃,不断向柴米油盐看齐。
除了为生活而跑,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自然也不会忘记时刻关注轮圈的动态。
比如汽车厂什么时候恢复生产?芯片供应问题还不是老大难?哪家的销售亮点频繁?哪款新产品即将上市?
说到复工复产,还真有这么回事。
4月15日下午,SAIC副总裁王晓秋发布的一则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迅速传开。
文件显示,SAIC计划于4月17日反馈复工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压力测试。文件同时表示,SAIC将统一上报下属企业申请启动提前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获批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
后来证实,SAIC确实有复工复产的计划,但如何实施、何时实施,也要根据疫情防控的趋势来决定,目前只是在项目计划的初步安排中。
背靠上海,SAIC作为这次封闭管理的一线企业,自然在奥米克隆的影响下损失惨重。产品生产、销售、品牌传播、员工生计都成为前者的沉重负担。尽管SAIC是国内车企的“一哥”,但疫情仍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SAIC,上海的特斯拉也在疫情控制中停止了生产。至于什么时候复工,网上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开始闭环生产,已经通知员工复工。
消息称,特斯拉已经电话通知上海的员工,准备下周复工。据悉,特斯拉周五通知部分员工,公司将于4月17日采用闭环生产方式,员工吃住在工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特斯拉会安排大巴让接到通知的员工返回工厂。
不过,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回应。
另一则关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最早于5月中旬复工的消息,也被特斯拉桃林用“谣言”二字否认。现在说5月中旬恢复生产确实为时过早,毕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跨度。
但是,复工复产的消息并不是负面消息。目前,工信部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集中资源,根据建立的确保运行重点企业“白名单”,优先确保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不知何故特斯拉这么快就否决了。
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停工时间将长达三周。以日产约2100辆汽车计算,自3月28日停产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已少产约4.41万辆汽车,约占14。……特斯拉上个季度的产量。尽管有这样的背景,特斯拉中国3月份的销量为65,814辆,第一季度为182,174辆,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58.8%。
在这里,SAIC打算复工复产,而特斯拉怕“引火烧身”,保持沉默。
但上海在全区静态管控下,相关汽车产业链损失惨重,这是事实。数据显示,3月单月汽车产销量均指向两位数下滑,这是上海等地区汽车产业链暂停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在这个月,上海的汽车制造商SAIC和特斯拉,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安博福和博世都陷入了停产的泥潭。
要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链生产基地城市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汽车产量283.32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2652.8万辆的10.7%。2021年上海新车销量为63.8万辆,同样处于10%以上的巨大增长中。
看了这些悲观的数据,这多少理解了华为汽车CEO余承东和Xpeng汽车董事长何表达的观点“如果上海不能恢复生产,上海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科技/工业行业都将在5月后停产,尤其是汽车行业”。
但是复工复产就这么容易了。
除了要保证复工人员的安全,还涉及防疫、物流、能源保障、设备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这将使复工复产的目标十分艰巨。
另外,即使成功复工,这次停产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也不会马上消失。
第一,供应链端的涨价。继动力电池之后,很多相关的重要零部件也开始进入涨价通道。对于很多核心品牌的主力机型来说,涨价只能是唯一的选择;二是物流压力,除了成本上升,很多地方交通不畅也带来了效率问题。这些也对复工的规模产生了不利影响。
所以今年对行业的影响还是够大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缓解。
顺便说一句,当泰斯拉避而不谈恢复生产时,李斌发了一条消息说,在他呆在家里的时候,他用葱换了几袋盐。一方面,马斯克为了事业急于复工,另一方面,李斌为了生活用洋葱换了盐——果然,人类的喜怒哀乐是不相通的。
所以,即使蔚来汽车宣布提价,我们似乎也突然明白了一个事实,李斌想提结果却提不出来。毕竟除了洋葱换盐,疫情导致供应链停产,蔚来汽车也已经停产。
收集一周汽车新闻,回顾大小汽车事件,汽车新闻趣闻尽在[一周汽车新闻]。下周见!
自2010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以来,销量“平庸”多年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终于在2021年有了起色:随着整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的销量激增而水涨船高。
1900/1/1 0:00:00当消费者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涨价习以为常后,近期3家车企旗下燃油车涨价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1900/1/1 0:00:004月18日,我们从外媒处获悉,博格华纳获得美国能源部409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下一代模块化直流快速充电器。该项目为期三年,是美国能源部的25个研发示范项目之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气研究院(KoreaElectro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KERI)宣布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柔性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
1900/1/1 0:00:004月18日电,百度与吉利合资公司集度汽车,今日正式发布首款概念车车头部位设计细节。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占比逐年递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