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左右应该很有竞争力,最好不要超过25万。”
前几天笔者和投资smart的经销商和业内人士聊到即将上市的smart时,大家一致认为20万左右的价格在这款产品上应该是很有竞争力的。
事实证明,斯玛特对行业趋势、竞争形势、消费者需求、成本都有洞察。4月25日上市时给出了19-23万元的预售价,获得一致认可。
由于预售价不含选装包,smart首款纯电动产品最终最高落地价不超过25万元,新车将于第四季度交付。时尚的造型,产品力和售价也比较强。官方表示,从上市第一天到第二天中午,Genie #1已经获得了超7000辆的订单,热度不减。
从2019年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全球合资公司,到新体制下首款纯电动产品正式上市,这个曾经依附于奔驰的小众豪华品牌正式开启了新的品牌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到大,从过去的燃油到今天的纯电,从过去的欧洲到世界,再到中国技术、管理、大本营的新开始,再到第一个产品价格和市场的普及,smart这个品牌也将依托中国迎来新的转型。
主播20万,Genie #1的定价在哪里?
没错,智能精灵#1的定价确实很巧妙。
首先是20-25万元的细分市场。目前竞争对手不多,甚至可以说这个价格段目前是比较真空的。
目前国内火热的新能源市场是两端市场,以五菱洪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长安奔奔EV为代表的10万元以下低端A0市场,主打经济路线,支撑整个新能源市场。另一端是25万+为主的高端新能源市场,以特斯拉、韦小立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及国内新的高端品牌,专注于智能科技,更多的是在尝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橄榄球式”的市场格局中,最大的A级车市场被燃油车占据,而这些以家用为主的消费群体对电动车等新事物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产品之间竞争激烈,电动车难以撼动。
从日历月新能源销量来看,除了比亚迪的混动产品,10-25万元细分市场,尤其是20-25万元SUV细分市场,还有爱安、几何、小鹏、大众等电动车产品。除了刚刚上市的爱安V、零跑C11、大众ID.4、东风本田e:NS1之外,大众品牌产品都不是。尺寸和smart Elf #1差不多,配置却不如Elf #1的紧凑型车大众ID.3,价格也是16-18万,可见Elf #1的价格有多牛逼。
可以看到,smart Genie #1作为一款小型SUV,定位在20-25万元,基本比主流电动车高出半个数字,也拉开了与奔驰EQA 32万起步价的差距。当然,最值得参考的还是奥迪Q2L e-tron,24万,尺寸一样。所以Genie #1开启的全新道路,smart作为轻奢品牌的定位并没有改变。
当然,妖怪一号可以有这样的勇气。除了继承smart的品牌和品牌价值,其产品力优势也不含糊。比如全新的设计语言,贯穿前后的灯条,独特的悬浮式车顶,无边框的车门以及众多长方形和圆形的元素,让整个车身造型精致圆润。
因为奔驰负责设计,所以外观内饰的质感相当不错,保持了豪华品牌的水准。例如,皮革织物、哑光金属漆和大面积环境照明将会出现……ly提升车内豪华感。为此,Elf #1还在车辆的B柱上嵌入了“STYLED BY Benz”的铭牌标识,以示与奔驰的关系。
虽然定位为纯电动小型SUV,但2750mm的轴距和空间表现已经达到了紧凑型产品的水平。CLTC最大续航560KM,可以算是目前电动车的主流;6.7秒加速、搭载骁龙8155智能座舱芯片的智能车、L2+驾驶辅助、10英寸HUD抬头显示、APP车控等。紧跟主流科技属性。
座椅通风/加热、1.3平米超大沉浸式顶篷、Beats音响系统、智能香味系统、踢踏式电尾门、3.3 kW反向充电等配置。也完全接近这个价位段的主流水平。当然,新车基于SEA庞大的纯电动车架构,也从根本上保持了Elf #1的竞争力。
中国的力量。
20年来,smart一直是奔驰品牌的子公司,尤其是针对城市白领通勤的小排量、小车身、轻奢两门车的定位和形象,基本制约了smart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自品牌诞生20多年以来,smart从未盈利,每年亏损5亿至7亿欧元。后来随着奔驰品牌在A级车等产品的矩阵定位和售价上的进一步探索,smart品牌的创新成为必然。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smart就已经认真考虑了城市出行和电动出行的未来趋势,所以成立了这个品牌,成为城市出行和智能好玩驾驶的汽车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smart是全球第一个转向电动化的品牌。所以smart必须跳出以前的固定圈子,突破一些禁锢,走上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传统燃油车难以继续降低成本,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新趋势的情况下,smart迎来了转型的良机。
一切可能都是命中注定。自2019年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唤醒smart品牌以来,双方就已经确定了smart未来的发展路径。要知道,这个品牌的品牌价值在全球已经广为人知。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中国市场聚集了15万忠实粉丝。smart品牌是引领城市出行的代表,在品牌形象、品质等方面都比其他电动车有更强的优势。
当然,合资公司在2019年拉开序幕,如今首款产品已经登陆市场,也证明了这种“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合资新模式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知道,吉利控股的全球R&D中心负责工程R&D,吉利控股全面参与合资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运营,为输出综合系统能力发挥关键作用,为合资公司注入R&D、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
毫无疑问,这是品牌、技术、产品上真正的全产业链合作。也是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制度的全面认可。是中国品牌争夺全球汽车产业链高端的开始,也是一个全球汽车品牌依托中国扬帆中国的重生。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smart中国是一家全球化公司,smart欧洲是一家子公司,这也意味着这个焕然一新的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汽车时代,已经与中国快速发展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强力绑定发展,中国将成为smart未来发展最肥沃的土壤。
品牌定位也决定了smart的布局。该品牌的全球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湾,生产和R&D均在中国。只在欧洲设计,也算是保持了smart在欧洲的品牌属性,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和中欧双市场协同。
不难理解,经过奔驰多年的打磨,智能精品定位……ng已经渗透到许多欧洲国家。在全新产品的驱动下,smart将实现新的觉醒,在全球新能源市场获得新的机遇。从智能产品的创新到全新的细分市场,再到以中国技术和管理为支撑的全球汽车品牌的全新转型,也体现了中国在汽车产业全球化浪潮背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新实力。“20万左右应该很有竞争力,最好不要超过25万。”
前几天笔者和投资smart的经销商和业内人士聊到即将上市的smart时,大家一致认为20万左右的价格在这款产品上应该是很有竞争力的。
事实证明,斯玛特对行业趋势、竞争形势、消费者需求、成本都有洞察。4月25日上市时给出了19-23万元的预售价,获得一致认可。
由于预售价不含选装包,smart首款纯电动产品最终最高落地价不超过25万元,新车将于第四季度交付。时尚的造型,产品力和售价也比较强。官方表示,从上市第一天到第二天中午,Genie #1已经获得了超7000辆的订单,热度不减。
从2019年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全球合资公司,到新体制下首款纯电动产品正式上市,这个曾经依附于奔驰的小众豪华品牌正式开启了新的品牌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到大,从过去的燃油到今天的纯电,从过去的欧洲到世界,再到中国技术、管理、大本营的新开始,再到第一个产品价格和市场的普及,smart这个品牌也将依托中国迎来新的转型。
主播20万,Genie #1的定价在哪里?
没错,智能精灵#1的定价确实很巧妙。
首先是20-25万元的细分市场。目前竞争对手不多,甚至可以说这个价格段目前是比较真空的。
目前国内火热的新能源市场是两端市场,以五菱洪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长安奔奔EV为代表的10万元以下低端A0市场,主打经济路线,支撑整个新能源市场。另一端是25万+为主的高端新能源市场,以特斯拉、韦小立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及国内新的高端品牌,专注于智能科技,更多的是在尝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橄榄球式”的市场格局中,最大的A级车市场被燃油车占据,而这些以家用为主的消费群体对电动车等新事物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产品之间竞争激烈,电动车难以撼动。
从日历月新能源销量来看,除了比亚迪的混动产品,10-25万元细分市场,尤其是20-25万元SUV细分市场,还有爱安、几何、小鹏、大众等电动车产品。除了刚刚上市的爱安V、零跑C11、大众ID.4、东风本田e:NS1之外,大众品牌产品都不是。尺寸和smart Elf #1差不多,配置却不如Elf #1的紧凑型车大众ID.3,价格也是16-18万,可见Elf #1的价格有多牛逼。
可以看到,smart Genie #1作为一款小型SUV,定位在20-25万元,基本比主流电动车高出半个数字,也拉开了与奔驰EQA 32万起步价的差距。当然,最值得参考的还是奥迪Q2L e-tron,24万,尺寸一样。所以Genie #1开启的全新道路,smart作为轻奢品牌的定位并没有改变。
当然,妖怪一号可以有这样的勇气。除了继承smart的品牌和品牌价值,其产品力优势也不含糊。比如,全新的设计语言,穿透前后的李……t型条、独特的悬浮式车顶、无边框车门以及众多长方形和圆形元素,让整个车身造型精致圆润。
因为奔驰负责设计,所以外观内饰的质感相当不错,保持了豪华品牌的水准。比如皮革面料、哑光金属漆、大面积氛围灯等都会瞬间提升车内的豪华感。为此,Elf #1还在车辆的B柱上嵌入了“STYLED BY Benz”的铭牌标识,以示与奔驰的关系。
虽然定位为纯电动小型SUV,但2750mm的轴距和空间表现已经达到了紧凑型产品的水平。CLTC最大续航560KM,可以算是目前电动车的主流;6.7秒加速、搭载骁龙8155智能座舱芯片的智能车、L2+驾驶辅助、10英寸HUD抬头显示、APP车控等。紧跟主流科技属性。
座椅通风/加热、1.3平米超大沉浸式顶篷、Beats音响系统、智能香味系统、踢踏式电尾门、3.3 kW反向充电等配置。也完全接近这个价位段的主流水平。当然,新车基于SEA庞大的纯电动车架构,也从根本上保持了Elf #1的竞争力。
中国的力量。
20年来,smart一直是奔驰品牌的子公司,尤其是针对城市白领通勤的小排量、小车身、轻奢两门车的定位和形象,基本制约了smart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自品牌诞生20多年以来,smart从未盈利,每年亏损5亿至7亿欧元。后来随着奔驰品牌在A级车等产品的矩阵定位和售价上的进一步探索,smart品牌的创新成为必然。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smart就已经认真考虑了城市出行和电动出行的未来趋势,所以成立了这个品牌,成为城市出行和智能好玩驾驶的汽车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smart是全球第一个转向电动化的品牌。所以smart必须跳出以前的固定圈子,突破一些禁锢,走上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传统燃油车难以继续降低成本,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新趋势的情况下,smart迎来了转型的良机。
一切可能都是命中注定。自2019年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唤醒smart品牌以来,双方就已经确定了smart未来的发展路径。要知道,这个品牌的品牌价值在全球已经广为人知。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中国市场聚集了15万忠实粉丝。smart品牌是引领城市出行的代表,在品牌形象、品质等方面都比其他电动车有更强的优势。
当然,合资公司在2019年拉开序幕,如今首款产品已经登陆市场,也证明了这种“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合资新模式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知道,吉利控股的全球R&D中心负责工程R&D,吉利控股全面参与合资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运营,为输出综合系统能力发挥关键作用,为合资公司注入R&D、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
毫无疑问,这是品牌、技术、产品上真正的全产业链合作。也是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制度的全面认可。是中国品牌争夺全球汽车产业链高端的开始,也是一个全球汽车品牌依托中国扬帆中国的重生。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smart中国是一家全球化公司,smart欧洲是一家子公司,这也意味着这个焕然一新的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汽车时代,已经与中国快速发展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强力绑定发展,中国将成为smart未来发展最肥沃的土壤。
品牌定位也决定了smart的布局。该品牌的全球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湾,生产和R&D均在中国。只在欧洲设计,也算是保持了smart在欧洲的品牌属性,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和中欧双市场协同。
不难理解,经过奔驰多年的打磨,智能精品定位……ng已经渗透到许多欧洲国家。在全新产品的驱动下,smart将实现新的觉醒,在全球新能源市场获得新的机遇。从智能产品的创新到全新的细分市场,再到以中国技术和管理为支撑的全球汽车品牌的全新转型,也体现了中国在汽车产业全球化浪潮背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新实力。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英飞凌推出全新的电池管理系统(BMS)IC系列,包括TLE9012DQU和TLE9015DQU,可为电池监测和平衡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在汽车产业全面进驻电动化时代的今天,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中国市场从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1900/1/1 0:00:00如果说过去几十年间,站在舞台最中央聚光灯下,汲取着最多终端红利的必然是类似大众、丰田般的合资车企,那么此刻它们的周围,已然开始被越来越多虎视眈眈的“后来者”所环绕。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正在寻求重新谈判债务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表示,在本周与债权人的会议上,该公司无法决定为其重整债务的投资商,当下也无法决定业务重组计划。
1900/1/1 0:00:00“我买车时先看了合资品牌的车,但看一遍后并没有吸引我的,最终我买了一台自主品牌纯电车。”这是新晋新能源车主王磊(化名)日前的买车经历。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动力总成开发商FEVGroup宣布成立软件和电子公司FEVio。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