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市还沉浸在4月销量断崖式下滑和市场格局突变的震撼中时,作为新势力的理想,率先发布了一季度财报数据。
“稳定比一切都重要”
财务数据显示,李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167.5%,较上一季度的106.2亿元下滑10%。
同时,李一季度净亏损达1090万元,未能保持上一季度的盈利趋势,由盈转亏。但相比去年同期3.6亿元的净亏损,还是收窄了百分之九十七。
很明显,理想的收益是和投放量直接挂钩的。2022年第一季度,Li ONE车型共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1%。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叠加,李一季度的发货量环比下降了近10%,这也在第一时间直接反映到了经营情况中。
而在更重要的毛利率上,一向小心翼翼的李也没有让市场失望,保持在较高水平。第一季度,理想毛利为21.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6.167亿元增长250.9%,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23.8亿元下降9.1%。
第一季度的理想毛利率为22.6%,与上一季度(22.3%)基本持平。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理想。为了应对零件价格上涨,预留了一定的库存,所以一季度整体制造成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第二季度,由于长三角地区疫情反弹,供应链波动,理想的经营指标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李预计,第二季度李ONE的交付量将达到2.1万至2.4万辆,同比增长19.5%至36.6%。
“目前手里的订单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最大的风险还是供应商的生产情况。”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透露,虽然4月上半月李ONE的订单量增幅较小,但从4月下半月到5月初,李ONE在除上海以外的全国地区的订单量增速明显。
按照4月份4167辆的交付量粗略计算,5、6月份李将逐步进入恢复期,达到8000-10000辆之间;总收入预计达到61.6亿至70.4亿元,同比增长22.3%至39.8%。
至于毛利率,大概率是维持在目前水平。毕竟4月初的涨价已经抵消了大部分成本上涨。随着第三季度理想L9的正式交付,李自行车的销量和毛利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的恢复和稳定;第二,如果受疫情持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其次,在R&D投资方面,相对较低的R&D投资和前CTO王锴的离职,让外界质疑技术自研的理想之路。
但从第一季度的研发支出来看,13.7亿元的投入比去年同期的5.145亿元增长167.0%,比2021年第四季度的12.3亿元增长11.7%。这说明技术投入的理想规模和进度并没有被打乱,正在努力实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的自研。
此外,李第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同比增长98%至18.3亿元,这是李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截至2022年3月31日,理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的总额为人民币511.9亿元。
在当前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对于理想这样一个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新生力量来说,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性和韧性是保持其进攻态势的最重要因素,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的R&D投入、营销投入、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能力。
“像苹果”
李如何在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之间寻求平衡发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在这次理想的财报会上,李想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李想从不掩饰对苹果的推崇,也不止一次强调过李要达到苹果的标准。
但任何人都应该清楚,成为苹果有多容易?产品的创新性、内部管理架构的合理性、企业战略的前瞻性乃至企业文化的独特性,都是深刻制约企业前景的影响因素。
但无论前路是光明还是曲折,在准备从1跑到10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为跨越生死线的理想建立一个产品矩阵体系。
与蔚来对标宝马的产品策略不同,理想的产品布局会更接近苹果。即针对不同价位,借助有效的技术平台,推出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iPhone 12 Mini等一系列不同的产品,精准满足不同价位的不同消费需求,这是李的核心产品策略。
纵向来说,对于两种不同的动力形态,采用两种不同的车身形态是比较理想的。在李想看来,纯电动汽车的效率不适合大尺寸SUV,增程式车身结构不适合大尺寸轿车,制造成本等因素影响。所以,理想的纯电动汽车会采用全新的产品形态。
至于是什么样的产品形态,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理想是通过创造明显的产品形态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解决产品矩阵的内耗问题,在产品层面形成优势互补。
横向来看,理想将重点放在20-50万元的价格区间,根据不同需求,以每10万元为一个价格区间,打造爆款。每个价格区间也会有增程和纯电两条技术路线的产品。
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背后的平台技术、产品性能、供应链都是一样的,理想会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形成有效的、面向产品的模块化组合。
在李想看来,目前李ONE在30-4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中,已经取得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以此为基础,可以向上进入40-50万元的区间,向下进一步挖掘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
< img alt = ……我,李一,理想L9,蔚来,宝马"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190620132490/6 . jpg "/>
事实上,今年和明年,李将推出包括L9在内的三款新产品,包括新一代增程产品和BEV高压平台产品。Ideal首款20-30万元的中型车产品也将于明年正式亮相。届时,理想将在核心市场与蔚来、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正面碰撞,用硬仗拓展理想的生存空间。
正因如此,作为连接产品谱系的重要桥梁,理想L9不仅是冲击今年20万辆年销量的重要产品支柱,也是积累市场和品牌势能的应急单元。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即将到来的理想L9一定不能丢。当车市还沉浸在4月销量断崖式下滑和市场格局突变的震撼中时,作为新势力的理想,率先发布了一季度财报数据。
“稳定比一切都重要”
财务数据显示,李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167.5%,较上一季度的106.2亿元下滑10%。
同时,李一季度净亏损达1090万元,未能保持上一季度的盈利趋势,由盈转亏。但相比去年同期3.6亿元的净亏损,还是收窄了百分之九十七。
很明显,理想的收益是和投放量直接挂钩的。2022年第一季度,Li ONE车型共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1%。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叠加,李一季度的发货量环比下降了近10%,这也在第一时间直接反映到了经营情况中。
而在更重要的毛利率上,一向小心翼翼的李也没有让市场失望,保持在较高水平。第一季度,理想毛利为21.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6.167亿元增长250.9%,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23.8亿元下降9.1%。
第一季度的理想毛利率为22.6%,与上一季度(22.3%)基本持平。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理想。为了应对零件价格上涨,预留了一定的库存,所以一季度整体制造成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第二季度,由于长三角地区疫情反弹,供应链波动,理想的经营指标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李预计,第二季度李ONE的交付量将达到2.1万至2.4万辆,同比增长19.5%至36.6%。
“目前手里的订单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最大的风险还是供应商的生产情况。”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透露,虽然4月上半月李ONE的订单量增幅较小,但从4月下半月到5月初,李ONE在除上海以外的全国地区的订单量增速明显。
按照4月份4167辆的交付量粗略计算,5、6月份李将逐步进入恢复期,达到8000-10000辆之间;总收入预计达到61.6亿至70.4亿元,同比增长22.3%至39.8%。
至于毛利率,大概率是维持在目前水平。毕竟4月初的涨价已经抵消了大部分成本上涨。随着第三季度理想L9的正式交付,李自行车的销量和毛利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的恢复和稳定;第二,如果受疫情持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其次,在R&D投资方面,相对较低的R&D投资和前CTO王锴的离职,让外界质疑技术自研的理想之路。
但从第一季度的研发支出来看,13.7亿元的投入比去年同期的5.145亿元增长167.0%,比2021年第四季度的12.3亿元增长11.7%。这说明技术投入的理想规模和进度并没有被打乱,正在努力实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的自研。
此外,李第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同比增长98%至18.3亿元,这是李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截至2022年3月31日,理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的总额为人民币511.9亿元。
在当前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对于理想这样一个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新生力量来说,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性和韧性是保持其进攻态势的最重要因素,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的R&D投入、营销投入、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能力。
“像苹果”
李如何在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之间寻求平衡发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在这次理想的财报会上,李想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李想从不掩饰对苹果的推崇,也不止一次强调过李要达到苹果的标准。
但任何人都应该清楚,成为苹果有多容易?产品的创新性、内部管理架构的合理性、企业战略的前瞻性乃至企业文化的独特性,都是深刻制约企业前景的影响因素。
但无论前路是光明还是曲折,在准备从1跑到10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为跨越生死线的理想建立一个产品矩阵体系。
与蔚来对标宝马的产品策略不同,理想的产品布局会更接近苹果。即针对不同价位,借助有效的技术平台,推出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iPhone 12 Mini等一系列不同的产品,精准满足不同价位的不同消费需求,这是李的核心产品策略。
纵向来说,对于两种不同的动力形态,采用两种不同的车身形态是比较理想的。在李想看来,纯电动汽车的效率不适合大尺寸SUV,增程式车身结构不适合大尺寸轿车,制造成本等因素影响。所以,理想的纯电动汽车会采用全新的产品形态。
至于是什么样的产品形态,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理想是通过创造明显的产品形态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解决产品矩阵的内耗问题,在产品层面形成优势互补。
横向来看,理想将重点放在20-50万元的价格区间,根据不同需求,以每10万元为一个价格区间,打造爆款。每个价格区间也会有增程和纯电两条技术路线的产品。
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背后的平台技术、产品性能、供应链都是一样的,理想会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形成有效的、面向产品的模块化组合。
在李想看来,目前李ONE在30-4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中,已经取得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以此为基础,可以向上进入40-50万元的区间,向下进一步挖掘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
< img alt = ……我,李一,理想L9,蔚来,宝马"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190620132490/6 . jpg "/>
事实上,今年和明年,李将推出包括L9在内的三款新产品,包括新一代增程产品和BEV高压平台产品。Ideal首款20-30万元的中型车产品也将于明年正式亮相。届时,理想将在核心市场与蔚来、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正面碰撞,用硬仗拓展理想的生存空间。
正因如此,作为连接产品谱系的重要桥梁,理想L9不仅是冲击今年20万辆年销量的重要产品支柱,也是积累市场和品牌势能的应急单元。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即将到来的理想L9一定不能丢。
盖世汽车讯在刚刚过去的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日产汽车克服了疫情和半导体危机,三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突显出日产在经历了一段管理动荡时期后,
1900/1/1 0:00:00开春以来,本该虎气兴旺。然而,4月上海的突发疫情,让全国汽车行业产销两端再度承压,遭遇“倒春寒”。
1900/1/1 0:00:00近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完成搭建并发布了《可持续金融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1900/1/1 0:00:00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汽车产业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供应链危机中承压前行。
1900/1/1 0:00:004月国内疫情继续多点散发,尤其作为国产零部件体系核心区域之一的上海及周边地区形势依旧较为严峻,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物流也受阻,导致国内汽车行业供应链和整车生产都面临不小的困境。
1900/1/1 0:00:004月,或许谁都未曾料到,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会蔓延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中国车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重创。一时间,愈发悲观与消极的情绪,笼罩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