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是汽车企业的长远规划。从四年前人们普遍谈论的“造车新动力”,到前年广州车展传统企业成立的新能源事业部,再到跨界造车,接踵而至,不断培育新能源市场的潜力股。
在市场无限看好,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市场也迎来了大丰收。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份额达到13.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这种势头一直延续至今。前4个月累计产销分别为160.5万辆和155.6万辆,使新能源汽车迎来了20.2%市场份额的辉煌时刻。
然而,随着这一细分市场的崛起,各大品牌的维权问题也层出不穷。特斯拉、威小李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无一例外地陷入了维权漩涡。真假消息让品牌和用户都疲惫不堪,也给旨在“和用户交朋友”的品牌发展蒙上了不为人知的一层阴影。
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落到了志基汽车身上,这个品牌刚成立一年多,首款产品刚到一个月。
业主权益保护和官方声明
据悉,目前已有100余名智基天使轮意向车主联合发布了《关于智基L7相关问题的联合声明》,并附上意向车主的地区、姓氏、手机尾号,要求智基汽车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从全面联合维权声明来看,车主们列举了五大问题。其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智极L7配置表电池容量与工信部注册不符、天使轮版权益、激光雷达和高端能量电池升级条件、车展发布会和广告未兑现问题、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
更有甚者,在车主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在APP中讨论车辆相关问题时,车主被智机汽车产品经理嘲讽,说有些发帖的用户很聪明,没事干,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和流量...
对此,智记车主在声明中强调,“希望智记高管团队能够充分重视并认真听取车主的意见和诉求,给予积极回应。”
总体来说,车主的诉求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态度。
在产品问题上,以上五个问题并没有全部摆到桌面上,而是从5月初开始的一条“集团用户购买智机L7不仅可以享受员工福利,还可以享受天使轮权益”的消息。
消息一出,直击车友集团的油锅里。
在车主看来,天使轮用户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等待发货,但等待回报的天使轮权益,却让阿里系、SAIC系、张江高科的员工和直系亲属唾手可得。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集团客户的权益高于理论峰值的“天使轮”用户,涉及人数众多,间接导致天使轮拥有者的权益受损。与此同时,在知乎官方社区,多次曝出知乎员工在天使轮预定结束后仍获得天使轮额度,引发用户不满。
随后,有用户发现智记L7实车电池度数与宣传不符;前期智造广告称搭载93度电池组,但在工信部申报的信息是90度,实车却是89.9度。
针对“集团用户”与“电池搭载”不一致的情况,5月9日和10日,知乎官方分别发布公告,对电池程度不一致以及集团用户权益超越天使轮用户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其中,关于配置表中宣传的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注册不符的问题,智机汽车回应称,功率值的差异是两种不同标准测试下的不同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和认可,但测试下的不同结果对里程没有影响。
电池检测标准和驾驶历史的不同,也是智记汽车工作人员嘲讽维权车主蹭交通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表达了里程没有减少的事实,但车主从工作人员的态度到智记汽车的团队管理,表达了问题。
智机汽车也坦率地意识到工作不严谨。目前政府已说明接受建议,采用统一数据口径并明确公示相关测试标准和备注,并已在对外宣传资料中进行优化。
如何看待维权对于新品牌来说很重要。
一个多月前,智记汽车正式公布了智记L7的售价,并公布了配置和相关权益。
为了这次发布会,智机汽车准备了很久。虽然疫情使得本次盛典未能如期而至,只能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发布,但其首款产品智记L7依然备受市场关注,甚至因为产品名称中的“7”而被与宝马7系、蔚来ET7、小鹏P7放在一起讨论,参与“7”大战。
这是智吉汽车发展的一个好兆头。
自从被命名为SAIC“一号工程”以来,知己汽车就被赋予了无限的期待。一方面实现了SAIC高端新能源品牌的落地,打破了SAIC自主乘用车定价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它被主观或客观地定义为SAIC乃至整个自主品牌阵营对抗特斯拉的典范。
此前,智机汽车如期迈出了第一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其首款产品智机L7推向市场,并以其独特的原石玩法和天使轮权益吸引了用户的关注。
但此时,智基L7预售后不久就出现了维权问题,这是智基汽车始料未及、难以接受的。
因为带着新品牌的远大志向,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但是在品牌还没有深耕,产品还没有得到反馈的前期,负面新闻出现,非常容易陷入泥潭,影响很大。
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的车主站在特斯拉车顶上维权。即使特斯拉一再道歉,也会追究法律责任和赔偿。即使现在温州特斯拉失控事件反转,车主承认错踩油门并道歉,但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讨论远未结束。
同年,蔚来车主异地加电服务出现车内酒精、副驾驶位吐痕等问题。甚至蔚来工作人员的个人零星问题也被延伸到品牌团队管理上。
无论是特斯拉、蔚来还是知止,近年来,新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大行其道。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用户对新品牌的期望与失望之间的差距,维权事件层出不穷。这家企业要么陷入漩涡,要么证据确凿。
确实很难调整。但是,维权事件也是一面镜子,照出并分辨出那些平日里标榜“顾客至上”的车企,是真是假。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解决问题,这是用户企业的首要素养。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消费者从来不看企业做错了什么,而是看企业犯错后如何解决问题。因为即使汽车行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缩影,覆盖生产上下游的硬件问题,后期车辆智能网联的软件问题,产品上市的价格和政策等问题,都可能是灾难的源头,也可能成为摧毁品牌的蚁巢。
同时,维权事件对车企来说也不是完全的坏事。只要处理得当,车企可以从态度和实际行动上与车主和市场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甚至为品牌培养一批“自己人”。新能源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是汽车企业的长远规划。从四年前人们普遍谈论的“造车新动力”,到前年广州车展传统企业成立的新能源事业部,再到跨界造车,接踵而至,不断培育新能源市场的潜力股。
在市场无限看好,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市场也迎来了大丰收。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份额达到13.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这种势头一直延续至今。前4个月累计产销分别为160.5万辆和155.6万辆,使新能源汽车迎来了20.2%市场份额的辉煌时刻。
然而,随着这一细分市场的崛起,各大品牌的维权问题也层出不穷。特斯拉、韦小立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陷入维权漩涡……无一例外。真假消息让品牌和用户都疲惫不堪,也给旨在“和用户交朋友”的品牌发展蒙上了不为人知的一层阴影。
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落到了志基汽车身上,这个品牌刚成立一年多,首款产品刚到一个月。
业主权益保护和官方声明
据悉,目前已有100余名智基天使轮意向车主联合发布了《关于智基L7相关问题的联合声明》,并附上意向车主的地区、姓氏、手机尾号,要求智基汽车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从全面联合维权声明来看,车主们列举了五大问题。其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智极L7配置表电池容量与工信部注册不符、天使轮版权益、激光雷达和高端能量电池升级条件、车展发布会和广告未兑现问题、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
更有甚者,在车主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在APP中讨论车辆相关问题时,车主被智机汽车产品经理嘲讽,说有些发帖的用户很聪明,没事干,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和流量...
对此,智记车主在声明中强调,“希望智记高管团队能够充分重视并认真听取车主的意见和诉求,给予积极回应。”
总体来说,车主的诉求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态度。
在产品问题上,以上五个问题并没有全部摆到桌面上,而是从5月初开始的一条“集团用户购买智机L7不仅可以享受员工福利,还可以享受天使轮权益”的消息。
消息一出,直击车友集团的油锅里。
在车主看来,天使轮用户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等待发货,但等待回报的天使轮权益,却让阿里系、SAIC系、张江高科的员工和直系亲属唾手可得。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集团客户的权益高于理论峰值的“天使轮”用户,涉及人数众多,间接导致天使轮拥有者的权益受损。与此同时,在知乎官方社区,多次曝出知乎员工在天使轮预定结束后仍获得天使轮额度,引发用户不满。
随后,有用户发现智记L7实车电池度数与宣传不符;前期智造广告称搭载93度电池组,但在工信部申报的信息是90度,实车却是89.9度。
针对“集团用户”与“电池搭载”不一致的情况,5月9日和10日,知乎官方分别发布公告,对电池程度不一致以及集团用户权益超越天使轮用户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其中,关于配置表中宣传的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注册不符的问题,智机汽车回应称,功率值的差异是两种不同标准测试下的不同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和认可,但测试下的不同结果对里程没有影响。
电池检测标准和驾驶历史的不同,也是智记汽车工作人员嘲讽维权车主蹭交通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表达了里程没有减少的事实,但车主从工作人员的态度到智记汽车的团队管理,表达了问题。
智机汽车也坦率地意识到工作不严谨。目前政府已说明接受建议,采用统一数据口径并明确公示相关测试标准和备注,并已在对外宣传资料中进行优化。
如何看待维权对于新品牌来说很重要。
一个多月前,智记汽车正式公布了智记L7的售价,并公布了配置和相关权益。
为了这次发布会,智机汽车准备了很久。虽然疫情使得本次盛典未能如期而至,只能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发布,但其首款产品智记L7依然备受市场关注,甚至因为产品名称中的“7”而被与宝马7系、蔚来ET7、小鹏P7放在一起讨论,参与“7”大战。
这是智吉汽车发展的一个好兆头。
自从被命名为SAIC“一号工程”以来,知己汽车就被赋予了无限的期待。一方面实现了SAIC高端新能源品牌的落地,打破了SAIC自主乘用车定价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它被主观或客观地定义为SAIC乃至整个自主品牌阵营对抗特斯拉的典范。
此前,智机汽车如期迈出了第一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其首款产品智机L7推向市场,并以其独特的原石玩法和天使轮权益吸引了用户的关注。
但此时,智基L7预售后不久就出现了维权问题,这是智基汽车始料未及、难以接受的。
因为带着新品牌的远大志向,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但是在品牌还没有深耕,产品还没有得到反馈的前期,负面新闻出现,非常容易陷入泥潭,影响很大。
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的车主站在特斯拉车顶上维权。即使特斯拉一再道歉,也会追究法律责任和赔偿。即使现在温州特斯拉失控事件反转,车主承认错踩油门并道歉,但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讨论远未结束。
同年,蔚来车主异地加电服务出现车内酒精、副驾驶位吐痕等问题。甚至蔚来工作人员的个人零星问题也被延伸到品牌团队管理上。
无论是特斯拉、蔚来还是知止,近年来,新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大行其道。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用户对新品牌的期望与失望之间的差距,维权事件层出不穷。这家企业要么陷入漩涡,要么证据确凿。
确实很难调整。但是,维权事件也是一面镜子,照出并分辨出那些平日里标榜“顾客至上”的车企,是真是假。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解决问题,这是用户企业的首要素养。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消费者从来不看企业做错了什么,而是看企业犯错后如何解决问题。因为即使汽车行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缩影,覆盖生产上下游的硬件问题,后期车辆智能网联的软件问题,产品上市的价格和政策等问题,都可能是灾难的源头,也可能成为摧毁品牌的蚁巢。
同时,维权事件对车企来说也不是完全的坏事。只要处理得当,车企可以从态度和实际行动上与车主和市场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甚至为品牌培养一批“自己人”。
开春以来,本该虎气兴旺。然而,4月上海的突发疫情,让全国汽车行业产销两端再度承压,遭遇“倒春寒”。
1900/1/1 0:00:00汽车之家获悉,康明斯与戴姆勒北美卡车公司(DTNA)展开合作,戴姆勒将采用康明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为福莱纳Cascadia卡车进行装配和验证。
1900/1/1 0:00:00日前,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发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RIVIAN称需求高涨生产紧跟步伐并维持其2022年的生产目标,称其仍有望在今年生产25万辆汽车。
1900/1/1 0:00:00据外媒5月18日报道,特斯拉被标普指数公司从标普500ESG指数中移除。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前苏联时代汽车品牌“Moskvich”可能会在俄罗斯“卷土重来”。
1900/1/1 0:00:001、停止中国和欧洲预订特斯拉Cybertruck订单近150万辆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特斯拉Cybertruck已经停止接收中国和欧洲市场的订单,仅在北美允许预订,据悉订单量已接近150万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