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飞凌首席营销官赫尔穆特·加塞尔(Helmut Gass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1月至3月,包括未确认订单在内,英飞凌的积压订单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10亿欧元增长了19.4%,达到3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33.62亿元),是英飞凌2021年收入(111欧元)的3倍多。
赫尔穆特·加塞尔(Helmut Gassel)进一步指出,这些订单中超过50%是汽车相关产品,75%的订单将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交付。积压的订单显然远远超出了英飞凌的交付能力。
“目前,整体环境比去年更具挑战性。结构性驱动因素导致对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设备的需求非常强劲,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这将为芯片行业创造新的需求。”赫尔穆特·加塞尔说。
图片来源:英飞凌
据了解,在电动化过程中,汽车半导体的增量市场大部分在功率半导体,其中IGBT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DC充电桩的核心器件,其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10%,占充电桩成本的20%。
在IGBT分立器件和IGBT模块领域,英飞凌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2020年的市场份额将是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基于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持续繁荣,英飞凌近日宣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好于市场预期。其营收为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4.08亿元),年增长22%,净利润为4.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27亿元)。
与此同时,英飞凌还上调了下一财季及整个财年的营收预期,预测第三财季营收为34亿欧元,2022年整个财年的营收预期为135亿欧元,而之前的预期为130亿欧元。这是英飞凌今年第二次上调年度展望。
图片来源:英飞凌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公司也在不断努力提高产能。
今年2月,英飞凌表示,公司计划投资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1.87亿元)在马来西亚新建一座前端晶圆厂,以增强其在碳化硅和氮化镓领域的制造能力。
英飞凌表示,一旦设备齐全,新工厂将通过基于碳化硅和氮化镓的产品创造20亿欧元的年收入。预计工厂将在2024年夏天准备好设备,第一批晶圆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出货。
去年9月,英飞凌还宣布其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mm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正式投产。据了解,这家工厂总投资16亿欧元,是欧洲微电子领域同类项目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最现代化的半导体器件工厂之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英飞凌还计划将奥地利菲拉赫的6/8英寸硅半导体生产线改造为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
图片来源:英飞凌
事实上,英飞凌并不是唯一一家订单过多的IGBT制造商。
据报道,安森美深圳工厂内部人士5月透露,汽车IGBT订单已满,不再接单,2022-2023年产能全部售罄。不排除订单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期订单。“我们现在不接受订单。没有足够的产能,订单无法交付,存在违约风险。”
据悉,IGBT缺货超过50周,供需缺口已扩大至50%以上,IGBT订单与发货能力的最大比例被拉至2: 1。
就在2月,英飞凌向经销商发出通函,表示2022年供需失衡将贯穿全年。为了应对强劲的需求,尤其是在汽车领域……芯片方面,英飞凌将再次大幅增加投入,并在近两年以每年50%的大投入扩大生产,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4亿欧元,以缓解供需紧张的问题。
图片来源:英飞凌
对此,有半导体从业者也表示:“本土半导体厂商将继续升级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加速国内替代进程。”
虽然与英飞凌这样的巨头厂商相比,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和量产经验上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本土企业不断加大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国内企业在汽车功率半导体方面的“失声”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尤其是疫情以来,在缺芯和涨价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自主车企开始更加重视本土企业,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海外零部件供应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本地替代更具战略性。近日,英飞凌首席营销官赫尔穆特·加塞尔(Helmut Gass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1月至3月,包括未确认订单在内,英飞凌的积压订单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10亿欧元增长了19.4%,达到3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33.62亿元),是英飞凌2021年收入(111欧元)的3倍多。
赫尔穆特·加塞尔(Helmut Gassel)进一步指出,这些订单中超过50%是汽车相关产品,75%的订单将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交付。积压的订单显然远远超出了英飞凌的交付能力。
“目前,整体环境比去年更具挑战性。结构性驱动因素导致对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设备的需求非常强劲,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这将为芯片行业创造新的需求。”赫尔穆特·加塞尔说。
图片来源:英飞凌
据了解,在电动化过程中,汽车半导体的增量市场大部分在功率半导体,其中IGBT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DC充电桩的核心器件,其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10%,占充电桩成本的20%。
在IGBT分立器件和IGBT模块领域,英飞凌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2020年的市场份额将是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基于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持续繁荣,英飞凌近日宣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好于市场预期。其营收为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4.08亿元),年增长22%,净利润为4.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27亿元)。
与此同时,英飞凌还上调了下一财季及整个财年的营收预期,预测第三财季营收为34亿欧元,2022年整个财年的营收预期为135亿欧元,而之前的预期为130亿欧元。这是英飞凌今年第二次上调年度展望。
图片来源:英飞凌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公司也在不断努力提高产能。
今年2月,英飞凌表示,公司计划投资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1.87亿元)在马来西亚新建一座前端晶圆厂,以增强其在碳化硅和氮化镓领域的制造能力。
英飞凌表示,一旦设备齐全,新工厂将通过基于碳化硅和氮化镓的产品创造20亿欧元的年收入。预计工厂将在2024年夏天准备好设备,第一批晶圆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出货。
去年9月,英飞凌还宣布其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mm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正式投产。据了解,这家工厂拥有……总投资16亿欧元,是欧洲微电子领域最大的同类项目之一,也是最现代化的半导体器件工厂之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英飞凌还计划将奥地利菲拉赫的6/8英寸硅半导体生产线改造为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
图片来源:英飞凌
事实上,英飞凌并不是唯一一家订单过多的IGBT制造商。
据报道,安森美深圳工厂内部人士5月透露,汽车IGBT订单已满,不再接单,2022-2023年产能全部售罄。不排除订单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期订单。“我们现在不接受订单。没有足够的产能,订单无法交付,存在违约风险。”
据悉,IGBT缺货超过50周,供需缺口已扩大至50%以上,IGBT订单与发货能力的最大比例被拉至2: 1。
就在2月,英飞凌向经销商发出通函,表示2022年供需失衡将贯穿全年。为了应对强劲的需求,尤其是在汽车芯片领域,英飞凌将再次大幅增加投资,并在近两年以每年50%的大投入扩大生产,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4亿欧元,以缓解供需紧张的问题。
图片来源:英飞凌
对此,有半导体从业者也表示:“本土半导体厂商将继续升级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加速国内替代进程。”
虽然与英飞凌这样的巨头厂商相比,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和量产经验上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本土企业不断加大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国内企业在汽车功率半导体方面的“失声”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尤其是疫情以来,在缺芯和涨价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自主车企开始更加重视本土企业,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海外零部件供应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本地替代更具战略性。
标签:现代
随着比亚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之后,已经陆续发布了海豹、腾势D9等重磅车型,并且目前来看发展势头相当强劲。而就在近期,比亚迪下一步的规划也正式确定,那就是打造高端品牌。
1900/1/1 0:00:005月23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召开,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涉及汽车消费方面,国务院明确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5月23日,汽车供应商马瑞利(Marelli)推出全新的先进无线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wBMS),进一步扩展了其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的范围。
1900/1/1 0:00:005月22日,美国通用汽车提交了一项双充电端口设置的专利申请,该系统由两个充电端口组成,采用串联并联两种模式,可为双层电池充电,未来将应用在通用Ultium电池系统中。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现代(Hyundai)汽车集团的零部件制造部门现代摩比斯(HyundaiMobis)宣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大曲面屏幕的可变显示技术。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宝马生产主管MilanNedeljkovic在5月23日表示,该公司正在探索对太阳能、地热和氢能的新投资,以此来降低对天然气的依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