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一个论坛上,特斯拉再次正式启动了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夸模式”。这次演讲的主角是其全球副总裁陶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沃土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随后,她补充道:“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对跨国企业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对技术创新的包容性支持。上海超级工厂正在继续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和生产中心。2021年,上海工厂向全球用户交付超过48万辆纯电动汽车,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向世界输送了高水平的中国制造。”
的确,这两年无论从需求侧、供给侧还是品牌侧,都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助力,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才能爬到这样的高度。相信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第一辆国产Model 3缓缓下线的时候,马斯克的“感谢中国政府”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有了足够的支持,在去年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后者可以自信地说,到2030年要实现2000万辆的年销量。接下来,只要能尽快缓解芯片短缺问题,特斯拉至少可以长期保持50%以上的增速。
那么,基于2021年全球累计交付新车93万辆,今年的目标已经定为15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特斯拉交付了超过310,048辆新车,其中上海工厂交付的新车为182,174辆,占其全球市场总份额的58.76%。
届时,按照上述趋势,我们可以感觉到,只要不出意外,特斯拉冲击150万辆年交付量的可能性还在增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结束的第二季度,意外地让上海全城陷入了长达两个月的封锁。特斯拉在临港的工厂也在4月份经历了19天的停工,总产能损失超过5万辆。
4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进一步受到重创,仅交付了1512辆新车。5月份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虽然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共交付新车32165辆,其中出口22340辆,国内零售9825辆,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高峰阶段。
正在进行的6月,从各方面来看,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势必会交出一份更加优秀的月环比成绩单,弥补各种不可抗力造成的“落差”。
即便如此,整个上半年都位于中国市场,包括出口后的特斯拉累计交付量预计只有25万辆左右。
那么按照第一季度占总份额50%左右的业绩来看,整个上半年在全球市场,特斯拉的新车交付量也只有5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未来三四个季度需要交付100万辆新车,才能最终实现150万辆的目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按照原计划,随着特斯拉第二家海外工厂在德国柏林的正式投产,其对上海工厂的过度依赖将得到极大缓解。前者将完全专注于欧洲市场,后者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巨大的终端需求。
众所周知,就在最近,根据外媒发布的相关消息,经过两个多月的产能爬坡,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的周产能刚刚成功突破1000辆。是的,你没听错。七天只能生产1000辆新车。
更致命的是,特斯拉在Be的工厂……在,德国原定于4月底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中断。目前只能制造Model Y性能版一款产品,3-5月生产约8865辆,今年产能规划只有5万辆。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现实和理想有天壤之别。下半年整个欧洲市场的供应还是要靠上海工厂。生产层面的瓶颈和困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哪怕马斯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目前我们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需求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但由于制造端的限制,在冲击150万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蒙上了阴影。
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打算购买特斯拉的潜在客户。在得知提车周期会长达5-6个月之后,他们转而选择其他品牌。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包括动力电池、芯片在内的零部件价格的疯狂波动,特斯拉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几轮“官方增长”。前几天定位美国国内市场,全系刚刚调价。位于中国市场的长寿命Model Y也增加了1.9万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产品端性价比优势的进一步削弱,新的一批当事人出现了,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综上所述,作为旁观者,虽然真心希望特斯拉能够实现150万辆的交付目标,继续创造自己的历史业绩,但就现状而言,只能用“障碍重重,不容乐观”来形容。
所以,你觉得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今年会有机会吗?在昨天的一个论坛上,特斯拉再次正式启动了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夸模式”。这次演讲的主角是其全球副总裁陶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沃土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随后,她补充道:“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对跨国企业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对技术创新的包容性支持。上海超级工厂正在继续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和生产中心。2021年,上海工厂向全球用户交付超过48万辆纯电动汽车,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向世界输送了高水平的中国制造。”
的确,这两年无论从需求侧、供给侧还是品牌侧,都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助力,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才能爬到这样的高度。相信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第一辆国产Model 3缓缓下线的时候,马斯克的“感谢中国政府”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有了足够的支持,在去年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后者可以自信地说,到2030年要实现2000万辆的年销量。接下来,只要能尽快缓解芯片短缺问题,特斯拉至少可以长期保持50%以上的增速。
那么基于2021年全球累计交付新车93万辆,今年的目标已经定为15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特斯拉交付了超过310,048辆新车,其中上海工厂交付的新车为182,174辆,占其全球市场总份额的58.76%。
届时,按照上述趋势,我们可以感觉到,只要不出意外,特斯拉冲击150万辆年交付量的可能性还在增加。
但是随着……的流逝我,即将结束的第二季,意外的让上海全城陷入了两个月的封锁。特斯拉在临港的工厂也在4月份经历了19天的停工,总产能损失超过5万辆。
4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进一步受到重创,仅交付了1512辆新车。5月份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虽然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共交付新车32165辆,其中出口22340辆,国内零售9825辆,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高峰阶段。
正在进行的6月,从各方面来看,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势必会交出一份更加优秀的月环比成绩单,弥补各种不可抗力造成的“落差”。
即便如此,整个上半年都位于中国市场,包括出口后的特斯拉累计交付量预计只有25万辆左右。
那么按照第一季度占总份额50%左右的业绩来看,整个上半年在全球市场,特斯拉的新车交付量也只有5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未来三四个季度需要交付100万辆新车,才能最终实现150万辆的目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按照原计划,随着特斯拉第二家海外工厂在德国柏林的正式投产,其对上海工厂的过度依赖将得到极大缓解。前者将完全专注于欧洲市场,后者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巨大的终端需求。
众所周知,就在最近,根据外媒发布的相关消息,经过两个多月的产能爬坡,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的周产能刚刚成功突破1000辆。是的,你没听错。七天只能生产1000辆新车。
更致命的是,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的工厂原定于4月底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中断。目前只能制造Model Y性能版一款产品,3-5月生产约8865辆,今年产能规划只有5万辆。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现实和理想有天壤之别。下半年整个欧洲市场的供应还是要靠上海工厂。生产层面的瓶颈和困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哪怕马斯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目前我们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需求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但由于制造端的限制,在冲击150万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蒙上了阴影。
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打算购买特斯拉的潜在客户。在得知提车周期会长达5-6个月之后,他们转而选择其他品牌。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包括动力电池、芯片在内的零部件价格的疯狂波动,特斯拉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几轮“官方增长”。前几天定位美国国内市场,全系刚刚调价。位于中国市场的长寿命Model Y也增加了1.9万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产品端性价比优势的进一步削弱,新的一批当事人出现了,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综上所述,作为旁观者,虽然真心希望特斯拉能够实现150万辆的交付目标,继续创造自己的历史业绩,但就现状而言,只能用“障碍重重,不容乐观”来形容。
所以,你觉得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今年会有机会吗?
6月17日,由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高端新能源皮卡品牌RADAR正式发布。
1900/1/1 0:00:006月21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正式公布《福建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1900/1/1 0:00:006月17日,欣旺达发布公告,宣布将与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和模组及其相关部件进行研发,
1900/1/1 0:00:006月20日,惠云钛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广东省云安区政府、云硫矿业共同建设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规模为100亿元,主要建设磷酸铁锂、精制湿法磷酸等相关项目。
1900/1/1 0:00:00市场概述:随着长春和上海的复工复产,5月德系和美系的轿车们终于再次较为集中地出现中级车榜单的前半部分,其中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宝来和上汽大众的大众新朗逸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1900/1/1 0:00:00通过该Webinar,您将全面了解Elektrobit如何为汽车OEM及其供应商提供Bootloader的解决方案,助力开发人员安全地更新汽车ECU的软件,同时还能实现降本增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