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智能汽车,需要一朵「量身定做」的专有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几千年前,为了更方便地运载人和物,定居在两河流域的部落开辟了一种马力与轮子相结合的新方式——马车。

部落密集,物资丰富,这片土地奇迹般地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马车也成为世界性的出行工具和生产力工具,极大地把人类从原始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随后的几千年里,蒸汽机、内燃机、新能源,时代的变迁,技术的红利,催生了更顺畅、更高效、更清洁的出行。

没有人会怀疑,更智能、更享受的汽车出行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但是如何加速实现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尚云:从机械到数字化的转变

在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下,一个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早已由硬件来定义。

虽然之前业内也谈过数字化转型,但一般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三维设计和模拟,比如模拟汽车碰撞实验。

现在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基于数据的数字化。

随着汽车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和业务转型升级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逐渐从“面向产品”向“面向用户”转变,对汽车企业的海量数据管理、灵活计算资源和敏捷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车企对云计算的探索由来已久,但随着云的拓展和深入,仍有很多痛点无法单靠车企解决,比如系统规划、数据安全、成本和运维管理等。

大约四五年前,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者开始积极推动以云为基础设施的传统车企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赋能产品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重构商业模式、加强未来竞争力。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跟踪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以大数据分析挖掘、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占比已经达到53.7%,汽车行业是数字化技术的重点应用场景。巴思占据了中国汽车云市场(IaaS+PaaS)70%以上的份额。

事实上,目前四大互联网巨头在车云的布局上各有特色。百度继续在自动驾驶方面投入巨资,最近在元宇宙举行了杜畿概念车的发布会。阿里最初以车载操作系统为切入点,最近与SAIC合资开发了智机L7机型。在前不久的重庆车展上,华为首次亮相奥伊塔11号展位。同时,凭借软硬件的积累,华为与多家车企合作造车。而腾讯则坚持不碰硬件,努力扎根汽车行业,做好车企和用户的连接。

腾讯云的机房

正是在这些创新者的努力下,云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云上的飞轮首先在“智能驾驶舱”里转动。

2018年前后,车企对尚云的需求仍然集中在车内联网上。那时,关于汽车产品的数字想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龙头车企通过demo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车家互联、多模态交互、场景引擎等新概念。很快,依托云技术的数字钥匙、车载微信等功能开始上车并不断更新迭代,进一步拓展到更加个性化的智能驾驶舱服务。

更高层次的“智能驾驶”紧随其后的是云端。

2019年,特斯拉Autopilot开始充电,并持续产生现金流。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打破了汽车行业以往的认知。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热点……st话题一时间,带动了智能驾驶浪潮的兴起,为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现在智能汽车的购置成本还在往下走,即使10万元的车也能有比较好的服务体验。

智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也带动了智能驾驶舱的使用率,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依赖于叠加传感器。这些都给车企带来了退货数据的指数级增长。

仅仅是面对几个t的日均回报数据,车企上云的需求就非常迫切:

如果我们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于用户,我们必须更有效地计算和训练数据,更灵活地应用数据,以更低的成本存储数据,并更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

直观来看,云上车企的变化是通过汽车产品的数字化,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体验和服务。

事实上,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云也在帮助单车企业进行从研发到制造,从营销、服务到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尤其是面对一再爆发的疫情和频发的黑天鹅事件,车企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抗风险的应变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以云为数字化基础,车企不仅可以优化内部协调,从而在各个环节降本增效,还可以打开利润空间;也可以整合分销系统/产业链的上下游。

发展:汽车行业需要一个私有云。

云的应用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智能汽车的细节,汽车公司的组织架构,甚至一些汽车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自建云,支持数字化转型。

但自建云模式可能并不适合现在的汽车市场。

投资大(1000万元),时间长(8-10个月)。即使云计算基础设施搭建成功,也需要专人维护,需要不断迭代。成本何时能拉平还是未知数。

覆盖面有限。当车辆大规模上路运行时,专网只能点对点接入,不能大范围接入,后续效果能否令人满意也充满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建云目前并不划算。相反,今年以来,市场对车云集成云厂商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1.对云原生性和敏捷性的需求非常迫切。

如上所述,数字化转型是车企当前的重要任务。单点IDC已经不能满足R&D、营销、生产和服务对技术的敏捷性和数据的原生需求。

以车辆研发为例,传统汽车从设计到上市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并不奇怪,而智能汽车的迭代周期基本会在三年以内。除了智能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扁平化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通过各种仿真环节来避免物理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缩短周期,而突破固定计算能力限制的云计算可以加速这个过程。

2.加速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云本身是一个更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但在智能汽车领域,驾驶舱、地图等入口都具有很强的C端属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探索,车企对云服务的需求逐渐从原来的基础通用能力,转向针对行业特点和各子场景需求的IaaS/PaaS/SaaS集成。

比如自动驾驶,作为海量数据计算的核心研发场景,已经成为拉通计算存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合规与安全、云原生PaaS、大数据、AI算法等综合能力的专属平台,逐渐成为车企标配。

随着智能汽车R&D迭代的加速,产品和服务形态的不断延伸,云服务作为数字化的基石,也必须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云计算技术将业务中众多看似分离的用户触点联系起来。

3.与数据相关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数据是车企的护城河,是当今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在相关要求下,国内车企需要建设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尤其是人、车、设备、管理、研发、自动驾驶等海量数据资产。

与此同时,汽车数据安全的监管要求也在加强。随着技术框架越来越复杂,车企迫切需要加强IT设施和云的安全管理。

为什么腾讯坚信“2022年是车云整合元年”?以上三点就是答案,也是腾讯决定整合车云,打造智能汽车专有云的重要考量。

6月24日,腾讯迎来发布会,喊出了“让云成为智能汽车新生产力”的口号。

本次大会的一大特色是推出了业界首个智能汽车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

腾讯智能汽车云

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行业内往往使用私有云承载关键信息,而公有云则用于完成安全级别相对较低的任务,比如连接员工和上下游行业。

腾讯此次推出的智能车载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内核是一站式hy……id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车企上云,节省运维成本,缩短项目周期,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和部署,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

如何理解「业界首个智能汽车专有云」?

行业特殊性。

在上海,将开放智能汽车华东云区并提供全栈物理隔离,持续投入资源和专家团队完善专有云建设。比如,云上的组件会针对行业特定的需求和痛点进行定向优化,真正做到云专用。

一站式集成。

基于可信行业云平台,整合自动驾驶R&D及运营工具链、智能驾驶舱R&D、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满足从智能汽车R&D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需求,帮助客户降低架构复杂度。

技术领导。

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GooseFS存储加速服务,加速性能比传统存储访问和访问模式高10倍;为数据计算和模型训练场景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和训练框架;在数据访问、模型训练、算法开发TCO等环节都可以大大优化。

安全可信。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有保险等三级认证,结合腾讯地图和位置服务多年积累的经验,可以引导智能汽车更规范、更安全、更有序的发展。

当然,随着汽车行业云的加速和规模扩大,车企也对云服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解决系统复杂度增加的问题?如何帮助智能汽车保护数据安全,规避网络安全风险?

腾讯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一体化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整合基础安全、企业安全、业务安全、网络安全,提供全流程的数据安全和合规服务,帮助车企构建覆盖云端的深度安全防护体系。

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对云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云厂商如果不能快速反应,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很可能陷入徘徊和内耗,最终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错失机会,被淘汰。腾讯早已明白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将思维付诸行动。

授人以鱼是一种理想的合作模式。

无论是智能汽车云还是一体化汽车安全方案,都是腾讯在车云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腾讯的“车云整合”战略布局

关于通过云帮助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腾讯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规划,逻辑清晰,决心坚定——通过车载端、手机端、云的车云整合模式,帮助汽车行业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连接,打造数据驱动的闭环,提高各环节的生产效率。

具体来说:

汽车端,引入智能驾驶舱TAI、智能驾驶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等产品和能力,助力汽车端的智能进化;

在手机端,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价值,推出“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车载场景的无缝联动;

在云端,推出了覆盖汽车从R&D、制造、营销、运营、售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

官方称,现阶段腾讯汽车云的重点仍然是自动驾驶的研发,即帮助车企解决R&D效率的问题;后期会发展成运营云,解决用户体验优化问题;逐步提供更加动态的服务。

如上所述,除了腾讯,百度、华为、阿里也在汽车市场大力布局。

从出发点来看,人人的宗旨几乎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产品大多专注于助推车企产品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仔细研究很难看出区别。

在这次腾讯汽车云新品发布的采访环节,钟翔平不可避免地被问了一个灵魂拷问:你们的产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他在500字左右的回答中,反复提到了至少三个数字助理,两个共建者,两次没有触及硬件。

除了腾讯,百度、华为和阿里都有自己的汽车公司合作伙伴,如吉利、小康和SAIC。“我们不想成为束缚或控制车企灵魂的角色。”钟湘平说。

在腾讯的认知中,新趋势下,云服务商和车企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即云厂商不再是简单的云技术供应商,而更像是授人以鱼。从数字化助手的角度,可以帮助车企构建新的数字化思维模式、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新的跨界人才培养。

腾讯“数字助手”的自我定位与其实际角色非常契合。

去年此时,腾讯云与智慧商业产业集团(CSIG)刚刚完成新一轮战略调整,其中深耕被确定为重要方向之一。

四年前,腾讯提出C2B2C发展战略,借助流量优势为客户带来新的增长点,打通企业用户B和c之间的桥梁,这是从基因中生长出来的优势,别人很难复制。

在过去的几年里,腾讯也因地制宜地将这一优势延伸到具有C端属性的2B车企,并以完全开放的状态告诉车企:如果你需要我们的能力,欢迎你来拿。几千年前,为了更方便地运载人和物,定居在两河流域的部落开辟了一种马力与轮子相结合的新方式——马车。

部落密集,物资丰富,这片土地奇迹般地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马车也成为世界性的出行工具和生产力工具,极大地把人类从原始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随后的几千年里,蒸汽机、内燃机、新能源,时代的变迁,技术的红利,催生了更顺畅、更高效、更清洁的出行。

没有人会怀疑,更智能、更享受的汽车出行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但是如何加速实现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尚云:从机械到数字化的转变

在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下,一个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早已由硬件来定义。

虽然之前业内也谈过数字化转型,但一般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三维设计和模拟,比如模拟汽车碰撞实验。

现在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基于数据的数字化。

随着汽车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和业务转型升级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逐渐从“面向产品”向“面向用户”转变,对汽车企业的海量数据管理、灵活计算资源和敏捷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车企对云计算的探索由来已久,但随着云的拓展和深入,仍有很多痛点无法单靠车企解决,比如系统规划、数据安全、成本和运维管理等。

大约四五年前,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者开始积极推动以云为基础设施的传统车企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赋能产品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重构商业模式、a……增强未来竞争力。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跟踪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以大数据分析挖掘、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占比已经达到53.7%,汽车行业是数字化技术的重点应用场景。巴思占据了中国汽车云市场(IaaS+PaaS)70%以上的份额。

事实上,目前四大互联网巨头在车云的布局上各有特色。百度继续在自动驾驶方面投入巨资,最近在元宇宙举行了杜畿概念车的发布会。阿里最初以车载操作系统为切入点,最近与SAIC合资开发了智机L7机型。在前不久的重庆车展上,华为首次亮相奥伊塔11号展位。同时,凭借软硬件的积累,华为与多家车企合作造车。而腾讯则坚持不碰硬件,努力扎根汽车行业,做好车企和用户的连接。

腾讯云的机房

正是在这些创新者的努力下,云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云上的飞轮首先在“智能驾驶舱”里转动。

2018年前后,车企对尚云的需求仍然集中在车内联网上。那时,关于汽车产品的数字想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龙头车企通过demo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车家互联、多模态交互、场景引擎等新概念。很快,依托云技术的数字钥匙、车载微信等功能开始上车并不断更新迭代,进一步拓展到更加个性化的智能驾驶舱服务。

更高层次的“智能驾驶”紧随其后的是云端。

2019年,特斯拉Autopilot开始充电,并持续产生现金流。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打破了汽车行业以往的认知。软件定义汽车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带动了智能驾驶浪潮的兴起,为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现在智能汽车的购置成本还在往下走,即使是10万元的车也能有比较好的服务体验。

智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也带动了智能驾驶舱的使用率,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依赖于叠加传感器。这些都给车企带来了退货数据的指数级增长。

仅仅是面对几个t的日均回报数据,车企上云的需求就非常迫切:

如果我们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领先于用户,我们必须更有效地计算和训练数据,更灵活地应用数据,以更低的成本存储数据,并更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

直观来看,云上车企的变化是通过汽车产品的数字化,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体验和服务。

事实上,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云也在帮助单车企业进行从研发到制造,从营销、服务到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尤其是面对一再爆发的疫情和频发的黑天鹅事件,车企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抗风险的应变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以云为数字化基础,车企不仅可以优化内部协调,从而在各个环节降本增效,还可以打开利润空间;也可以整合分销系统/产业链的上下游。

发展:汽车行业需要一个私有云。

云的应用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智能汽车的细节,汽车公司的组织架构,甚至一些汽车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自建云,支持数字化转型。

但自建云模式可能并不适合现在的汽车市场。

投资大(1000万元),时间长(8-10个月)。即使云计算基础设施搭建成功,也需要专人维护,需要不断迭代。成本何时能拉平还是未知数。

覆盖面有限。当车辆大规模上路运行时,专网只能点对点接入,不能大范围接入,后续效果能否令人满意也充满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建云目前并不划算。相反,今年以来,市场对车云集成云厂商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1.对云原生性和敏捷性的需求非常迫切。

如上所述,数字化转型是车企当前的重要任务。单点IDC已经不能满足R&D、营销、生产和服务对技术的敏捷性和数据的原生需求。

以车辆研发为例,传统汽车从设计到上市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并不奇怪,而智能汽车的迭代周期基本会在三年以内。除了智能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扁平化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通过各种仿真环节来避免物理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缩短周期,而突破固定计算能力限制的云计算可以加速这个过程。

2.加速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云本身是一个更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但在智能汽车领域,驾驶舱、地图等入口都具有很强的C端属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探索,车企对云服务的需求逐渐从原来的基础通用能力,转向针对行业特点和各子场景需求的IaaS/PaaS/SaaS集成。

比如自动驾驶,作为海量数据计算的核心研发场景,已经成为拉通计算存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合规与安全、云原生PaaS、大数据、AI算法等综合能力的专属平台,逐渐成为车企标配。

随着智能汽车R&D迭代的加速,产品和服务形态的不断延伸,云服务作为数字化的基石,也必须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云计算技术将业务中众多看似分离的用户触点联系起来。

3.与数据相关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数据是车企的护城河,是当今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在相关要求下,国内车企需要建设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尤其是人、车、设备、管理、研发、自动驾驶等海量数据资产。

与此同时,汽车数据安全的监管要求也在加强。随着技术框架越来越复杂,车企迫切需要加强IT设施和云的安全管理。

为什么腾讯坚信“2022年是车云整合元年”?以上三点就是答案,也是腾讯决定整合车云,打造智能汽车专有云的重要考量。

6月24日,腾讯迎来发布会,喊出了“让云成为智能汽车新生产力”的口号。

本次大会的一大特色是推出了业界首个智能汽车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

腾讯智能汽车云

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行业内往往使用私有云承载关键信息,而公有云则用于完成安全级别相对较低的任务,比如连接员工和上下游行业。

腾讯此次推出的智能车载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内核是一站式hy……id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车企上云,节省运维成本,缩短项目周期,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和部署,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

如何理解「业界首个智能汽车专有云」?

行业特殊性。

在上海,将开放智能汽车华东云区并提供全栈物理隔离,持续投入资源和专家团队完善专有云建设。比如,云上的组件会针对行业特定的需求和痛点进行定向优化,真正做到云专用。

一站式集成。

基于可信行业云平台,整合自动驾驶R&D及运营工具链、智能驾驶舱R&D、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满足从智能汽车R&D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需求,帮助客户降低架构复杂度。

技术领导。

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GooseFS存储加速服务,加速性能比传统存储访问和访问模式高10倍;为数据计算和模型训练场景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和训练框架;在数据访问、模型训练、算法开发TCO等环节都可以大大优化。

安全可信。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有保险等三级认证,结合腾讯地图和位置服务多年积累的经验,可以引导智能汽车更规范、更安全、更有序的发展。

当然,随着汽车行业云的加速和规模扩大,车企也对云服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解决系统复杂度增加的问题?如何帮助智能汽车保护数据安全,规避网络安全风险?

腾讯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一体化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整合基础安全、企业安全、业务安全、网络安全,提供全流程的数据安全和合规服务,帮助车企构建覆盖云端的深度安全防护体系。

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对云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云厂商如果不能快速反应,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很可能陷入徘徊和内耗,最终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错失机会,被淘汰。腾讯早已明白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将思维付诸行动。

授人以鱼是一种理想的合作模式。

无论是智能汽车云还是一体化汽车安全方案,都是腾讯在车云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腾讯的“车云整合”战略布局

关于通过云帮助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腾讯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规划,逻辑清晰,决心坚定——通过车载端、手机端、云的车云整合模式,帮助汽车行业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连接,打造数据驱动的闭环,提高各环节的生产效率。

具体来说:

汽车端,引入智能驾驶舱TAI、智能驾驶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等产品和能力,助力汽车端的智能进化;

在手机端,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价值,推出“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车载场景的无缝联动;

在云端,推出了覆盖汽车从R&D、制造、营销、运营、售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

官方称,现阶段腾讯汽车云的重点仍然是自动驾驶的研发,即帮助车企解决R&D效率的问题;后期会发展成运营云,解决用户体验优化问题;逐步提供更加动态的服务。

如上所述,除了腾讯,百度、华为、阿里也在汽车市场大力布局。

从出发点来看,人人的宗旨几乎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产品大多专注于助推车企产品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仔细研究很难看出区别。

在这次腾讯汽车云新品发布的采访环节,钟翔平不可避免地被问了一个灵魂拷问:你们的产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他在500字左右的回答中,反复提到了至少三个数字助理,两个共建者,两次没有触及硬件。

除了腾讯,百度、华为和阿里都有自己的汽车公司合作伙伴,如吉利、小康和SAIC。“我们不想成为束缚或控制车企灵魂的角色。”钟湘平说。

在腾讯的认知中,新趋势下,云服务商和车企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即云厂商不再是简单的云技术供应商,而更像是授人以鱼。从数字化助手的角度,可以帮助车企构建新的数字化思维模式、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新的跨界人才培养。

腾讯“数字助手”的自我定位与其实际角色非常契合。

去年此时,腾讯云与智慧商业产业集团(CSIG)刚刚完成新一轮战略调整,其中深耕被确定为重要方向之一。

四年前,腾讯提出C2B2C发展战略,借助流量优势为客户带来新的增长点,打通企业用户B和c之间的桥梁,这是从基因中生长出来的优势,别人很难复制。

在过去的几年里,腾讯也因地制宜地将这一优势延伸到了具有C端属性的2B车企,并以完全开放的状态告诉车企:如果你需要我们的能力,欢迎你来拿。目前,已有超过100家车企和主流出行科技公司选择了腾讯智慧出行云服务,超过35家车企使用了腾讯智慧驾驶舱产品。在生态开放方面,腾讯已经引入了600多家行业合作伙伴。

腾讯希望把云打造成智能汽车的新生产力。事实上,这已经在发生了。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目前,已有超过100家车企和主流出行科技公司选择了腾讯智慧出行云服务,超过35家车企使用了腾讯智慧驾驶舱产品。在生态开放方面,腾讯已经引入了600多家行业合作伙伴。

腾讯希望把云打造成智能汽车的新生产力。事实上,这已经在发生了。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阿维塔11阿维塔集度特斯拉智己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众超特斯拉?马斯克:更看好中国车企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近期参加了卡塔尔经济论坛,

1900/1/1 0:00:00
想赚快钱的周鸿祎不该选择汽车业

伴随着一纸公告的发布,三六零(601360SH,以下简称“360”)从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变成了“重要股东”。哪吒方面也松了一口气。

1900/1/1 0:00:00
北京燃油车指标摇号的幸运儿,这里是6月刚上市的推荐车单

分享北京6月26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燃油车指标,今天趁着大家中签后的喜悦心情,给大家推荐到目前为止2022年上市新车,看看有没有您中意的产品。

1900/1/1 0:00:00
手握超11万订单的海豹,能否真的撼动Model 3?

虽然由于防疫管控,无法亲临正在进行中的重庆车展,但仅从现场传回的图片来看,除了本土作战的阿维塔11、深蓝SL03等全新车型,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之外,5月末就已开启预售的比亚迪海豹,

1900/1/1 0:00:00
韩昭:融合创新,共赢智慧车联新生态

6月27日29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

1900/1/1 0:00:00
盖世汽车2022第二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云论坛精彩落幕

2022年6月29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2第二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云论坛如期举行,超过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