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特斯拉官方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交付数据,共交付新车34.38万辆,同比增长42.48%,环比增长34.9%。共生产新车36.59万辆,同比增长53.87%。至此,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00万辆。
具体车型方面,第三季度Model 3和Model Y交付新车约32.52万辆,生产新车约34.6万辆。Model S和Model Y在第三季度交付了约1.87万辆新车,生产了约1.99万辆新车。
然而,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取得的上述成绩并没有达到分析师在第三季度交付35.79万辆新车的目标。换句话说,在产销端,这一次特斯拉第一次“不及预期”。
受此影响,美国当地时间10月3日,特斯拉股价暴跌。截至收盘,每股股价收于242.40美元,跌幅8.61%,总市值缩水至7596亿美元,蒸发约715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最近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只能用萧条来形容。作为绝对的“香饽饽”,新能源汽车股经历了集体“雪崩”。
截至美国当地时间10月7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持续下跌。每股股价收于223.07美元,跌幅6.32%,总市值滑落至6990亿美元。
当然,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特斯拉第三季度“不及预期”的产销数据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产量比交付量多出2.2万辆。按照以往的经验,供不应求一直是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常态,但现在出现这样的缺口,实在是让人着迷。
对此,特斯拉表示,“由于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量产方式,特斯拉每个季度末的交付量都在飙升。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物流运输高峰期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运输能力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第三季度,特斯拉开始过渡到“以周为单位针对不同区域市场进行更均衡的量产”,这导致本季度末仍在运输过程中的新车数量增加。这些在路上的新车已经被订购,将在到达时交付给客户。
换句话说,产量比发货多了22000只因为运输问题,和其他因素无关。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特斯拉在终端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日益内卷化的新能源市场的需求是否下降了?
毕竟就在国庆假期前两天,突然爆出相关消息,特斯拉将在中国进行大幅度官方降,其中Model Y最高降4万元。
虽然很快就迎来了官方以吃瓜者的身份辟谣,但在国庆假期期间,特斯拉也公布了Model 3和Model Y的最新购车政策。
年内交车并完成交车的车主,选择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保险,可享受7000元保险补贴;10月1日至10月7日(含)之间完成认购,可享受0首付融资租赁方案和优惠利率贷款方案。
而且就在上个月,根据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共平台的消息,特斯拉Giga上海(一期)二期生产线优化项目已于9月1日完成并开始调试。预计受理期为9月1日至11月30日。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85亿元,占比7.08%。实际开工时间是去年12月21日,预计完工时间是今年4月,但最后推迟到9月。
这个生产线优化项目是特斯拉在现有工厂的扩建,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节拍来扩大产能。去年11月发布的环评报告显示,生产线优化项目主要是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和物流运营中心的扩建。
根据特斯拉的估算,生产线优化项目完成后,将增加4000名员工,整个工厂的员工人数将达到19000人。这一生产线优化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
随着产量的扩大,打开特斯拉中国官网不难发现,旗下所有国产车型的交车周期都大大缩短了。比如Model 3后轮驱动版4-8周,Model 3高性能版4-8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1-4周,Model Y长续航版4-8周,Model Y高性能版4-8周。
总结一下,一方面给保险和金融政策用来开始变相盈利,另一方面产能越来越充裕,提车周期大大缩短。回到上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更侧重于:特斯拉在终端的需求可能不会下降,但是随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很明显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尽力提速。
众所周知,就在昨天,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媒体专访透露,9月份特斯拉在华交付量超过8.3万辆,再次创下单月交付量新纪录。
即便如此,为了实现全年产销150万辆的目标,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第四季度的压力仍然很大,“不及预期”的情况很可能再次出现。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特斯拉官方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交付数据,共交付新车34.38万辆,同比增长42.48%,环比增长34.9%。共生产新车36.59万辆,同比增长53.87%。至此,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00万辆。
具体车型方面,第三季度Model 3和Model Y交付新车约32.52万辆,生产新车约34.6万辆。Model S和Model Y在第三季度交付了约1.87万辆新车,生产了约1.99万辆新车。
然而,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取得的上述成绩并没有达到分析师在第三季度交付35.79万辆新车的目标。换句话说,在产销端,这一次特斯拉第一次“不及预期”。
受此影响,美国当地时间10月3日,特斯拉股价暴跌。截至收盘,每股股价收于242.40美元,跌幅8.61%,总市值缩水至7596亿美元,蒸发约715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最近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只能用萧条来形容。作为绝对的“香饽饽”,新能源汽车股经历了集体“雪崩”。
截至收盘……美国当地时间10月7日,特斯拉股价继续下跌。每股股价收于223.07美元,跌幅6.32%,总市值滑落至6990亿美元。
当然,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特斯拉第三季度“不及预期”的产销数据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产量比交付量多出2.2万辆。按照以往的经验,供不应求一直是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常态,但现在出现这样的缺口,实在是让人着迷。
对此,特斯拉表示,“由于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量产方式,特斯拉每个季度末的交付量都在飙升。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物流运输高峰期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运输能力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第三季度,特斯拉开始过渡到“以周为单位针对不同区域市场进行更均衡的量产”,这导致本季度末仍在运输过程中的新车数量增加。这些在路上的新车已经被订购,将在到达时交付给客户。
换句话说,产量比发货多了22000只因为运输问题,和其他因素无关。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特斯拉在终端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日益内卷化的新能源市场的需求是否下降了?
毕竟就在国庆假期前两天,突然爆出相关消息,特斯拉将在中国进行大幅度官方降,其中Model Y最高降4万元。
虽然很快就迎来了官方以吃瓜者的身份辟谣,但在国庆假期期间,特斯拉也公布了Model 3和Model Y的最新购车政策。
年内交车并完成交车的车主,选择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保险,可享受7000元保险补贴;10月1日至10月7日(含)之间完成认购,可享受0首付融资租赁方案和优惠利率贷款方案。
而且就在上个月,根据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共平台的消息,特斯拉Giga上海(一期)二期生产线优化项目已于9月1日完成并开始调试。预计受理期为9月1日至11月30日。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85亿元,占比7.08%。实际开工时间是去年12月21日,预计完工时间是今年4月,但最后推迟到9月。
这个生产线优化项目是特斯拉在现有工厂的扩建,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节拍来扩大产能。去年11月发布的环评报告显示,生产线优化项目主要是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和物流运营中心的扩建。
根据特斯拉的估算,生产线优化项目完成后,将增加4000名员工,整个工厂的员工人数将达到19000人。这一生产线优化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
随着产量的扩大,打开特斯拉中国官网不难发现,旗下所有国产车型的交车周期都大大缩短了。比如Model 3后轮驱动版4-8周,Model 3高性能版4-8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1-4周,Model Y长续航版4-8周,Model Y高性能版4-8周。
总结一下,一方面给保险和金融政策用来开始变相盈利,另一方面产能越来越充裕,提车周期大大缩短。回到上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更侧重于:特斯拉在终端的需求可能不会下降,但是随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很明显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尽力提速。
众所周知,就在昨天,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媒体专访透露,9月份特斯拉在华交付量超过8.3万辆,再次创下单月交付量新纪录。
即便如此,为了实现全年产销150万辆的目标,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第四季度的压力仍然很大,“不及预期”的情况很可能再次出现。
自俄乌局势升级以来,俄罗斯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月度销量大幅下跌,但是跌幅在5月达到今年最低后已经连续四个月收窄。
1900/1/1 0:00:00广汽集团10月10日发布产销快报,9月全集团生产汽车2281万辆、销售汽车23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5和443。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9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53
1900/1/1 0:00:00随着“小牛汽车”的上市,天才少年李一男的造车之路,也正式交出了答卷。
1900/1/1 0:00:0010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最新销量数据:9月乘用车销量130528辆,环比增长约6,同比增长约26,集团各子品牌销量实现“全员增长”。
1900/1/1 0:00:00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资本市场陆续触顶回落,再加上国际冲突、疫情、通胀等因素,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资本寒冬”再一次被提及。值此之际,能顺利完成融资的企业无一不是个中翘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