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越来越“卷”起来。本土企业奋力突围,外资企业不甘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纷纷开启新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设计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甚至将其全球R&D中心设在中国,逐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今年9月,伟世通宣布最新的亚太技术中心落地武汉,大陆集团正式启用新开发的长春技术中心办公楼。近日,全球知名连接器和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也宣布中国汽车事业部新工程技术中心正式启用。工程中心位于苏州,专注于电气化和智能化产品的工程研发。
TE中国汽车事业部新工程技术中心(来源:TE Connectivity)
“TE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了,我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较早地开始了本地化研发。新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是我们深化本土文化和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的承诺。未来,我们将开发更具前瞻性的产品服务中国客户,努力从中国辐射到亚洲乃至全球市场。”TE亚太汽车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沈伟明在接受Gaspar采访时表示。
TE亚太汽车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沈伟明(来源:TE Connectivity)
■中国汽车市场在“变”,仅靠“带技术”很难满足
在沈伟明看来,这几年中国车市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不管是外资还是独立企业,都很难长久不变。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飙升,已占全球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2022年1-9月占比超过70%。
其次,智能汽车普及率持续提升。2021年,L2车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为23.5%;2022年上半年,L2渗透率上升了8.9个百分点,达到32.4%。
此外,中国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3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8.7%,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发展格局和中国市场的战略核心地位,大多数外资企业深刻认识到,依靠“引进技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优势,发展本土化的R&D势在必行..
“中国汽车行业变化太快,尤其是本土汽车企业的正向R&D能力在增强,智能和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在提高。仅仅依靠国外的技术是很难跟上的。好在我们较早的布局了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并在本土研发上投入巨资,对公司近年来业务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工程技术中心的开设是我们在当地努力的一个质的变化。”TE中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表示。
TE中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来源:TE Connectivity)
对此,te全球交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alf Klaedtke补充道:“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地方超出了国外工程师意识形态的理解,这就需要中国人充分了解市场和需求,然后为这个市场赋能。"
■“人”是提高产品国产化率的关键。
智能和电动化作为爆发式增长的新学科,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链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人才储备不足。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虽然有品牌影响力,但要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本土化“军团”并不容易。
据TE中国汽车事业部工程与R&D高级总监朱敏杰介绍,中国工程技术中心从2004年开始运作,当时只有20多人。为了快速满足技术变革的需求,该公司于2016年开始扩大其R&D团队。短短几年,人员数量迅速膨胀到现在的600多人,未来2-3年将增加到1000人。目前研发产品涵盖高低压连接器、端子、继电器及相关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TE连接
当被问及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工程师团队时,朱敏杰以自己为例,表示自己在TE已经20多年了。留这么长时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的业务一直在持续上升,给员工信心和希望;第二,TE非常重视员工自身的成长,愿意为每个人提供实现想法的机会。哪怕这个想法有点天马行空,也会有团队帮忙评估,控制,辅助。第三,“狼性”基因已经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在te中很难有惰性,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工作,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对于现代工程师来说,更看重的是平台价值和自身价值能否不断提升。早期,我们的本地化独立R&D率只有10%左右。现在通过努力,很多创新技术除了低压连接器等平台技术,90%以上都实现了国产化。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是团队凝聚力很强。我们在不断学习,希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朱玉洁说。
Ralf Klaedtke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工程团队:“汽车电气化的发展在中国日新月异,我们在中国也有一支强大的团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勇于承担重任。此外,他们还有三个核心优势:超快的速度、成本控制和创新能力。”
■从中国到全世界。
随着本土R&D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外资企业进一步提出了“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梦想,特也是如此。
“以前我们在技术上一直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参加会议。现在,随着本地化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一些优秀工程师已经成为了‘老师’,他们将被派往海外团队分享经验或参与全球平台产品的设计。这是一件让我们非常自豪的事情。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全球汽车行业赋能。”沈伟明直言。
据了解,TE国产化R&D团队创新的部分产品已在全球推广,如CSJ高压连接器系列。据介绍,CSJ高压连接器系列由TE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而研发,实现了从125A到350A的电流全覆盖。“与之前的平台化产品相比,我们迭代创新后的高压连接器性能大幅提升,成本降低,开发周期更短。这就是它能走向世界的原因。”朱玉洁解释道。
第二代国标DC汽车充电插座是TE在中国本土研发、全球授权的又一力作。该产品内置高精度、高响应速度传感器,可实现更精确、更安全的温度监控。同时能承受3000VAC的电压,具有高级别的密封、防水、耐腐蚀性能。TE中国团队在第二代国标DC充电插座上实现了极大的创新和优化,相比第一代显著简化了组装工艺,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带来了自动化生产的可能。
图片来源:TE连接
总体来看,国产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包括TE在内的外资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国产化R&D能力的整体提升。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变迁,外资企业在管理、生产、技术上已经“中国化”,“外资”与“本土资本”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在日益“碾压”的市场节奏中,剩下的只有努力向上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越来越“卷”起来。本土企业奋力突围,外资企业不甘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纷纷开启新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设计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甚至将其全球R&D中心设在中国,逐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今年9月,伟世通宣布,已故……亚太技术中心已落地武汉,大陆集团正式启用新开发的长春技术中心办公楼。近日,全球知名连接器和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也宣布中国汽车事业部新工程技术中心正式启用。工程中心位于苏州,专注于电气化和智能化产品的工程研发。
TE中国汽车事业部新工程技术中心(来源:TE Connectivity)
“TE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了,我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较早地开始了本地化研发。新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是我们深化本土文化和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的承诺。未来,我们将开发更具前瞻性的产品服务中国客户,努力从中国辐射到亚洲乃至全球市场。”TE亚太汽车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沈伟明在接受Gaspar采访时表示。
TE亚太汽车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沈伟明(来源:TE Connectivity)
■中国汽车市场在“变”,仅靠“带技术”很难满足
在沈伟明看来,这几年中国车市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不管是外资还是独立企业,都很难长久不变。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飙升,已占全球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2022年1-9月占比超过70%。
其次,智能汽车普及率持续提升。2021年,L2车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为23.5%;2022年上半年,L2渗透率上升了8.9个百分点,达到32.4%。
此外,中国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3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8.7%,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发展格局和中国市场的战略核心地位,大多数外资企业深刻认识到,依靠“引进技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优势,发展本土化的R&D势在必行..
“中国汽车行业变化太快,尤其是本土汽车企业的正向R&D能力在增强,智能和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在提高。仅仅依靠国外的技术是很难跟上的。好在我们较早的布局了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并在本土研发上投入巨资,对公司近年来业务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工程技术中心的开设是我们在当地努力的一个质的变化。”TE中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表示。
TE中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来源:TE Connectivity)
对此,te全球交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alf Klaedtke补充道:“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地方超出了国外工程师意识形态的理解,这就需要中国人充分了解市场和需求,然后为这个市场赋能。"
■“人”是提高产品国产化率的关键。
智能和电动化作为爆发式增长的新学科,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链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人才储备不足。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虽然有品牌影响力,但要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本土化“军团”并不容易。
据TE中国汽车事业部工程与R&D高级总监朱敏杰介绍,中国工程技术中心从2004年开始运作,当时只有20多人。为了快速满足技术变革的需求,该公司于2016年开始扩大其R&D团队。短短几年,人员数量迅速膨胀到现在的600多人,未来2-3年将增加到1000人。目前研发产品涵盖高低压连接器、端子、继电器及相关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TE连接
当被问及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工程师团队时,朱敏杰以自己为例,表示自己在TE已经20多年了。留这么长时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的业务一直在持续上升,给员工信心和希望;第二,TE非常重视员工自身的成长,愿意为每个人提供实现想法的机会。哪怕这个想法有点天马行空,也会有团队帮忙评估,控制,辅助。第三,“狼性”基因已经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在te中很难有惰性,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工作,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对于现代工程师来说,更看重的是平台价值和自身价值能否不断提升。早期,我们的本地化独立R&D率只有10%左右。现在通过努力,很多创新技术除了低压连接器等平台技术,90%以上都实现了国产化。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是团队凝聚力很强。我们在不断学习,希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朱玉洁说。
Ralf Klaedtke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工程团队:“汽车电气化的发展在中国日新月异,我们在中国也有一支强大的团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勇于承担重任。此外,他们还有三个核心优势:超快的速度、成本控制和创新能力。”
■从中国到全世界。
随着本土R&D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外资企业进一步提出了“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梦想,特也是如此。
“以前我们在技术上一直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参加会议。现在,随着本地化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一些优秀工程师已经成为了‘老师’,他们将被派往海外团队分享经验或参与全球平台产品的设计。这是一件让我们非常自豪的事情。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全球汽车行业赋能。”沈伟明直言。
据了解,TE国产化R&D团队创新的部分产品已在全球推广,如CSJ高压连接器系列。据介绍,CSJ高压连接器系列由TE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而研发,实现了从125A到350A的电流全覆盖。“与之前的平台化产品相比,我们迭代创新后的高压连接器性能大幅提升,成本降低,开发周期更短。这就是它能走向世界的原因。”朱玉洁解释道。
第二代国标DC汽车充电插座是TE在中国本土研发、全球授权的又一力作。该产品内置高精度、高响应速度传感器,可实现更精确、更安全的温度监控。同时能承受3000VAC的电压,具有高级别的密封、防水、耐腐蚀性能。TE中国团队在第二代国标DC充电插座上实现了极大的创新和优化,相比第一代显著简化了组装工艺,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带来了自动化生产的可能。
图片来源:TE连接
总体来看,国产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包括TE在内的外资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国产化R&D能力的整体提升。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变迁,外资企业在管理、生产、技术上已经“中国化”,“外资”与“本土资本”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在日益“碾压”的市场节奏中,剩下的只有努力向上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保时捷公布了即将发布的纯电动版Macan的技术细节,该公司表示,这款600马力的紧凑型跨界车将是同领域中“最运动的车型”。
1900/1/1 0:00:00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自2022年11月16日起对部分EQ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关调整。
1900/1/1 0:00:00近日,各大车企品牌陆续公布10月销量成绩。从盖世汽车汇总的数据来看,该月,在69的整体市场增幅下,各大车企表现参差不齐,一些车企跑赢大盘,甚至翻番上涨,另一些车企则状态不佳。
1900/1/1 0:00:00比亚迪取消半导体业务IPO计划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11月15日表示,已取消其半导体子公司在中国上市的计划,称增加投资提高晶圆生产的举措将显著影响该子公司的资产结构。
1900/1/1 0:00:0010月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出现了下降。
1900/1/1 0:00:00面对电动化转型的议题,任何一家车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如若不抓住机遇,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尤其,对于那些老牌的传统汽车品牌,改变更是迫在眉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