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小米汽车,苦寻“天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手机、物联网和高端有四分之一,汽车有1/2,其他有1/4。”

不久前的小米投资人日,雷军亲自曝光了自己的工作状态。然而,与人们的预期不同,雷军并没有全部参与造车计划。

没想到,还算合理。作为“造血”心脏,手机、智能家居等核心业务,雷军不能轻易放权。而且更重要的是,新的小米汽车业务更像是一个无休止的“吸血狂魔”。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初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资100亿美元。

在2月9日的小米投资人日上,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总投资超过30亿元,R&D团队超过2300人。到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预计成本将达到75-80亿元。

小米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花钱如流水”的真谛。只是开弓之前没有回头箭。覆水难收,所以我们必须寄出去。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已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由破产的宝沃汽车提供。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和宝沃之间如何达成协议,但有传言称,政府在小米的特别批准下,强行取消了宝沃对小米的资格。

对此,小米公关部拒绝置评。但是,接近一切的小米汽车,真的迎来了造车的关键时刻。

雷军是灵魂。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是敲门砖。正是因为没有生产资质,黎明前坠落的自旅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汽车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毕竟,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大张旗鼓地落户北京建厂,必然是有出路的——无论是否经过政府特批,小米造车已经成为必然的事情。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首先,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小米绝对可以造车。

毫不夸张地说,当擅长“跟风”的雷军把所有的名声都押在生活上,喊出“为小米汽车而战”的时候,小米汽车已经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

与之前的轮圈不同,随着消费观念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新时代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着明显的“狼效应”。特斯拉、华为是这样,蔚来、理想也是这样。

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再到现在的小米汽车,雷军现实主义的企业家形象不亚于俞大嘴、李斌、李想,甚至“雷斯克”这个名字也开始在汽车圈广为流传。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但是,小米是第一次涉足汽车行业。面对陌生的领域,雷军即使再热情,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学生”身份。

所以在小米汽车早期,如何吸引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要走的第一步。

据了解,目前小米汽车已经网罗了至少三位传统车企高管,包括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正南、前极狐汽车总裁余、前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越。

不同于百度和吉利合作造车,也不同于华为躲在后面推广“智能选车模式”,有大局观的小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自研自造。

毫无疑问,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人与人的和谐”将成为小米汽车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难关。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所以2023年下半年,大概率可以看到实车。如果你决心“咬咬牙”,赶上2010年上海车展……今年上半年,应该没有问题。

但无论如何,不可忽视的是,在特斯拉宣布大幅降价的那一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高端,不是不可能。

消费者对小米汽车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颠覆”二字。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在上升,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这样一来,天生贴着“性价比”标签的小米汽车,在消费者心中就有成为“价格屠夫”的趋势。

但是,很多消息传来,小米汽车似乎也不想继续小米手机的老路了。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细数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外乎三点:品牌、产品、价格。在这个品牌溢价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价格和产品进一步成为消费者看重的两个重要指标。

不久前,后来有消息透露,小米首款车是一款中型两厢轿车,内部代号为Modena。目前正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价格区间26 ~ 30万元,另一个版本35万元以上。

小米想做高端车不难理解,但尴尬的是特斯拉同时发布降价政策。23万的车型和32.6万的Model Y直接“钉”上了基准价。

产品实力未知,价格不符合预期。这样的小米汽车,在第一波价格战中必然首当其冲。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大家都想做高端车,却被市场教育了。高端是日积月累的品牌效益,叠加的产品力不可多得,价格在末端高高在上。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处于中高端地位,站稳了脚跟;理想有一半是凭借产品的精准定位。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小鹏、樊菲、蓝兔、零跑、哪吒等。,到处都打出了“叫好不叫座”的高端局面。

在小米本身,如果仅仅依靠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大容量电池等“新品力”,其高端汽车产品的说服力不够。

更何况现在是价格战的第一瞬间,如撞上高端局的必杀之地,小米汽车的结局将大概率“伤敌八百,损敌一千”。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趣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小米进军中高端机型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有可能一飞冲天。但是,对于今天的市场格局来说,如果小米汽车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激烈的赛道,那么“15~20年全球前五”的目标就真的有点“自吹自擂”了。

另外,更紧迫的问题是,时间不等人。当小米还在犹豫怎么定位的时候,那里的朋友的车钥匙已经直接交给消费者了。

天气是什么时候?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让所有传统车企措手不及。在特斯拉的带领下,以韦小立为首的造车新势力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不仅从商业模式、营销方式,还从交付节奏上。

在这种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动之前做好规划并没有错,但获利者往往会玩“快、准、狠”。

至于小米汽车的时机,就是现在。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还是那个老问题:小米汽车是不是太晚了?

平心而论,小米汽车在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营销方面都没有问题。而且有雷军在镇,小米汽车的起点肯定比任何造车新势力都高很多。

但是当人们的心理预期慢慢被抬高的时候,小米汽车的产品、价格、交付都没能达到最好的状态,结果可想而知。

2023年,价格战正式开启。但加速整个市场内卷化的不仅仅是价格和硬件配置,还有对时间的控制,尤其是上市和交付的节奏。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以理想的L7为例,上市就可以到店试驾,月底就可以交真车,节奏直接满满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仅能看到实车,还能触手可及,掏钱买。谁不想有这么一个平稳流畅的抬车过程呢?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争分夺秒。

预计小米春季发布会即将召开;小米汽车部分的展示应该也是可以期待的。毕竟在这段时间里,行业、市场、消费者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疑问,小米汽车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正式发声的机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米也是如此。当我们集结了一群做事的人,做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产品,最后却白白错过了好机会,很可能连牌桌都上不了。何必呢?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今年1月3日,雷军在致集团全体员工的信中提到,2023年是小米开启新的发展周期的一年,当一系列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集团正站在一个全新殿堂的门槛上,一个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而这段话特别适合小米汽车。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将以自动驾驶为突破口,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进入市场。有的人用人,有钱花钱。不管小米是否会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2023年都将是它的“生死”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好消息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继续提高,整体环境条件将保持优良。但硬币的另一面,特斯拉搅局,很多车企咬牙坚持,台面上的立场会变得更加残酷和现实。

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手机、物联网和高端有四分之一,汽车有1/2,其他有1/4。”

不久前的小米投资人日,雷军亲自曝光了自己的工作状态。然而,与人们的预期不同,雷军并没有全部参与造车计划。

没想到,还算合理。作为“造血”心脏,手机、智能家居等核心业务,雷军不能轻易放权。而且更重要的是,新的小米汽车业务更像是一个无休止的“吸血狂魔”。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初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资100亿美元。

在2月9日的小米投资人日上,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总投资超过30亿元,R&D团队超过2300人。到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预计成本将达到75-80亿元。

小米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花钱如流水”的真谛。只是开弓之前没有回头箭。覆水难收,所以我们必须寄出去。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已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由破产的宝沃汽车提供。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和宝沃之间如何达成协议,但有传言称,政府在小米的特别批准下,强行取消了宝沃对小米的资格。

对此,小米公关部拒绝置评。但是,接近一切的小米汽车,真的迎来了造车的关键时刻。

雷军是灵魂。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是敲门砖。正是因为没有生产资质,黎明前坠落的自旅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汽车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毕竟,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大张旗鼓地落户北京建厂,必然是有出路的——无论是否经过政府特批,小米造车已经成为必然的事情。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首先,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小米绝对可以造车。

毫不夸张地说,当擅长“跟风”的雷军把所有的名声都押在了生活上,高呼“Fig……对于小米汽车”,小米汽车已经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

与之前的轮圈不同,随着消费观念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新时代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着明显的“狼效应”。特斯拉、华为是这样,蔚来、理想也是这样。

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再到现在的小米汽车,雷军现实主义的企业家形象不亚于俞大嘴、李斌、李想,甚至“雷斯克”这个名字也开始在汽车圈广为流传。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但是,小米是第一次涉足汽车行业。面对陌生的领域,雷军即使再热情,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学生”身份。

所以在小米汽车早期,如何吸引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要走的第一步。

据了解,目前小米汽车已经网罗了至少三位传统车企高管,包括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正南、前极狐汽车总裁余、前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越。

不同于百度和吉利合作造车,也不同于华为躲在后面推广“智能选车模式”,有大局观的小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自研自造。

毫无疑问,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人与人的和谐”将成为小米汽车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难关。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所以2023年下半年,大概率可以看到实车。如果你下定决心“咬咬牙”,赶上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车展,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无论如何,不可忽视的是,在特斯拉宣布大幅降价的那一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高端,不是不可能。

消费者对小米汽车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颠覆”二字。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在上升,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这样一来,天生贴着“性价比”标签的小米汽车,在消费者心中就有成为“价格屠夫”的趋势。

但是,很多消息传来,小米汽车似乎并不想继续小米手机的老路。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细数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外乎三点:品牌、产品、价格。在这个品牌溢价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价格和产品进一步成为消费者看重的两个重要指标。

不久前,后来有消息透露,小米首款车是一款中型两厢轿车,内部代号为Modena。目前正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价格区间26 ~ 30万元,另一个版本35万元以上。

小米想做高端车不难理解,但尴尬的是特斯拉同时发布降价政策。23万的车型和32.6万的Model Y直接“钉”上了基准价。

产品实力未知,价格不符合预期。这样的小米汽车,在第一波价格战中必然首当其冲。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大家都想做高端车,却被市场教育了。高端是日积月累的品牌效益,叠加的产品力不可多得,价格在末端高高在上。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处于中高端地位,站稳了脚跟;理想有一半是凭借产品的精准定位。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小鹏、樊菲、蓝兔、零跑、哪吒等。,到处都打出了“叫好不叫座”的高端局面。

在小米本身,如果仅仅依靠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大容量电池等“新品力”,其高端汽车产品的说服力不够。

更何况现在是价格战的第一瞬间,如撞上高端局的必杀之地,小米汽车的结局将大概率“伤敌八百,损敌一千”。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趣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小米进军中高端机型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有可能一飞冲天。但是,对于今天的市场格局来说,如果小米汽车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激烈的赛道,那么“15~20年全球前五”的目标就真的有点“自吹自擂”了。

另外,更紧迫的问题是,时间不等人。当小米还在犹豫怎么定位的时候,那里的朋友的车钥匙已经直接交给消费者了。

天气是什么时候?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让所有传统车企措手不及。在特斯拉的带领下,以韦小立为首的造车新势力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不仅从商业模式、营销方式,还从交付节奏上。

在这种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动之前做好规划并没有错,但获利者往往会玩“快、准、狠”。

至于小米汽车的时机,就是现在。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还是那个老问题:小米汽车是不是太晚了?

平心而论,小米汽车在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营销方面都没有问题。而且有雷军在镇,小米汽车的起点肯定比任何造车新势力都高很多。

但是当人们的心理预期慢慢被抬高的时候,小米汽车的产品、价格、交付都没能达到最好的状态,结果可想而知。

2023年,价格战正式开启。但加速整个市场内卷化的不仅仅是价格和硬件配置,还有对时间的控制,尤其是上市和交付的节奏。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以理想的L7为例,上市就可以到店试驾,月底就可以交真车,节奏直接满满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仅能看到实车,还能触手可及,掏钱买。谁不想有这么一个平稳流畅的抬车过程呢?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争分夺秒。

预计小米春季发布会即将召开;小米汽车部分的展示应该也是可以期待的。毕竟在这段时间里,行业、市场、消费者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疑问,小米汽车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正式发声的机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米也是如此。当我们集结了一群做事的人,做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产品,最后却白白错过了好机会,很可能连牌桌都上不了。何必呢?

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今年1月3日,雷军在致集团全体员工的信中提到,2023年是小米开启新的发展周期的一年,当一系列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集团正站在一个全新殿堂的门槛上,一个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而这段话特别适合小米汽车。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将以自动驾驶为突破口,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进入市场。有的人用人,有钱花钱。不管小米是否会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2023年都将是它的“生死”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好消息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继续提高,整体环境条件将保持优良。但硬币的另一面,特斯拉搅局,很多车企咬牙坚持,台面上的立场会变得更加残酷和现实。

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标签:特斯拉蔚来北京理想L7Model 3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吉利银河发布,掀起一场“接龙”营销

自主品牌之间的“联动”,是一场营销共赢。2月16日,吉利汽车集团宣布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定名“吉利银河”。下午,长安深蓝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张海报,内容为“仰望银河那是一抹深蓝”。

1900/1/1 0:00:00
能超越丰田章一郎的,估计只有马斯克了

爽朗的笑容是丰田章一郎最亮眼的名片之一。但比他的笑容更具魅力的,是他经历与性格间的巨大反差。丰田章一郎出生后不久,日本发动法西斯战争,日本国内民生日渐凋敝。

1900/1/1 0:00:00
罗姆大“玩”碳化硅

在汽车领域,碳化硅(Sic)正迎来高光时刻。据了解,目前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众多车企旗下车型均已用上碳化硅,且按照规划,应用仍将持续扩大。

1900/1/1 0:00:00
2023首月销量不佳,一季度车市预计继续承压

2月16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指出,去年12月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前已经透支今年1月的部分需求,当月车市零售属于正常性的回归极度低迷。

1900/1/1 0:00:00
苗圩:政府不应过度参与新能源汽车招商引资

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举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