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自我迷失发生,“野蛮人”频频出击,核心业务屡屡遭遇“黑天鹅”。滴滴,这个早已结束正式战斗的网约车市场的霸主,似乎缺乏行业领导者的“威慑力”,反而呈现出不利的局面。由于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出现,网约车这个行业巨头,更不用说盈利了,正努力享受其他行业巨头的“舒适区”。
去年,因为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滴滴和美团打了一场口水战和补贴大战。此外,Halo等平台也创造了一定的Lebensraum。今年以来,“反滴滴联盟”的力量进一步增强。
3月22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600006)和长安汽车(000625)三大国有企业与阿里巴巴、腾讯、苏宁等金融、零售和互联网行业的领先公司共同成立了T3出行公司。
5月30日,上汽集团(600104)宣布,除“路租车”服务外,还将推出“路租车服务”,提供预约和实时订车服务。
此外,吉利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草草专车,目前已经投入运营。汽车制造商聚集在旅游市场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共享经济的最后一道屏障,叫车市场,似乎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种情况是由于互联网长期以来对风口的信念失败,还是滴滴商业模式的裂痕已经很明显?
商业相对论综述:“绝对运动”的KSF和“相对静止”的防御力
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运动相对论原理是其基本原理之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不仅是简单的物理知识,也是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哲学思想,例如商场中竞争和防御元素的转换逻辑。
在VIPIT1团队看来,滴滴不断的内忧外患从根本上反映了狭义相对论在商业底层逻辑中的演变。网约车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变化,绝对行业发展和企业防御的KSF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与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相比,滴滴的防御似乎是“静止的”。
从萌芽阶段开始,决定网约车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打车难和移动互联网。2010年5月,易车在北京成立,并率先推出“专车”服务。2012年8月至9月,快的和滴滴相继上线,这也引发了其他打车软件的爆发,但并没有形成席卷的趋势。KSF在此期间只能说是该行业崛起的原因,即:
V=f
2014年2月,优步正式进入中国。随后,快的、滴滴、优步相继推出“专车”服务,最初仅在一线城市运营,并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合并,2016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私家车使用合法化。随后,滴滴和优步之间的补贴大战开始了,然后在资本的协调下,他们走向了统一。与萌芽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这不再是决定因素。所谓的用户习惯是通过补贴来维持的。与此同时,资本、补贴、司机,以及抢占应用程序之外的其他良好流量入口,毕竟,恰逢O2O市场的爆发,应用程序上太多的手机屏幕不足以显示。在这一点上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V=f
如果只看最终结果,资本是决定因素,形成了滴滴独大的局面,就像之前淘宝在电商行业的地位一样,易到、神州快递等只能从垂直场景中寻找机会。
让滴滴没有想到的是,和淘宝一样,尽管自己的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约车“京东”甚至“拼多多”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更尴尬的是,它没有淘宝的“命运”,至少其他人哈……
在淘宝上赚钱。
2016年7月,被称为“网约车新政”的《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宣告了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随后,与网约车相关的政策体现了“属地管理”的特点,不同地区的不同政策使滴滴难以复制这种模式。因此,滴滴的网络效应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
从司机端来看,不符合条件的车辆正逐渐被平台淘汰,随着补贴的减少,许多司机选择退出。在收购优步中国后,滴滴逐渐停止向司机提供补贴,导致司机收入大幅下降。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它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与补贴期的心理差距引起了用户的不满。此外,打车难问题再次出现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应对极端天气时,表现出明显的供应短缺特征。
不久前,郑州正在下雨。我打车出去了。7点,我坐了一辆出租车,7点37分排名第一。我似乎又过了十分钟才终于到达那里。有了这样的效率,当我看到路边停出租车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经过时,我感到不友好。
此刻,郑州的雨水成了网约车的“卸妆水”。
当然,雨天打车很难,也不仅仅是滴滴打不到。在最初选择开通滴滴,等待了很长时间没有任何结果后,我也用了曹操和Hello,但结果是一样的。这也反映了如今互联网上对叫车的需求很高时,司机不足的问题。衡量淘宝服务器的不是它们通常有多流畅,而是衡量它们在双十一晚上有多流畅;
网约车平台的内在实力不是以你平时的打车情况来衡量的,而是以高峰时段的打车效率来衡量的。等待一个小时似乎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时间。
因此,通过经验和分析,在此期间:
V=f
令人惊讶的是,在一些叫车政策更严格的地方,这种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催生了一种新的叫车形式B2B2C。
前一段时间,我去宁波出差,去了几次滴滴后,发现所有的车都是一样的。后来,我和司机聊了聊,听到他说,个人申请网约车司机并不容易,但对团体来说会更好。似乎有几个机构,公司或个人自己生产一批车辆,司机支付押金担任叫车司机。
这种B2B2C商业模式给人的总体印象实际上更像是出租车公司利用在线平台实现在线转型。脱离共享经济的范畴,其优势在于可以依靠第三方机构来吸引司机。毕竟,为统一配车支付押金也降低了门槛。然而,“不输车”似乎是当今车企进入网约车市场的优势,这也间接迎合了车企“围剿”滴滴信心的合理性。
对于滴滴来说,他现在所依赖的f已经不适合目前网约车的发展需求。美国学者Johnson G.和Scholes K.提出了行业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该模型可分为四大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社会)和技术因素,以确定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于滴滴来说,除了技术因素外,其他三大因素目前对其影响很大。
*政策因素:主要考虑到政策对行业的管理力度,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市场调节和宏观经济调节的结合。毫无疑问,不同地区对叫车的态度也决定了滴滴的发展现状。郑州叫车仍是以私家车主为主的共享经济,宁波则是以网约车为特征的第三方租赁经济。
*经济因素:与滴滴的持续亏损相对应,滴滴不能仅仅通过提高叫车效率来优化成本结构,因此只能涨价。差旅费用包括车辆费用、燃料费用和司机工资。在这三个方面,滴滴没有解决方案。如今,用户在滴滴和出租车之间也有相应的选择,以形成不同的距离。此外,在持续亏损和富裕车企围攻的情况下,滴滴还能像去年与美团分手时那样再次提供补贴吗?
在VIPIT1团队看来,在大家看来,它应该是互联网公司的滴滴,盈利方式更像是传统公司,就是赚打车钱。例如,在日产的日常生活中,购买蔬菜的行为也被普通人视为“生产成本”,他们将其回购并食用;
而餐馆购买蔬菜用于加工和销售,他们购买的蔬菜充当“生产资料”。
滴滴似乎很难实现两次流量变现。据说它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它是更传统的商业模式,赚车费,不像普通互联网公司那样被用作生产资料。交通费很低。
*社会因素:与前面提到的司机数量和用户习惯相对应。对司机有什么好处?工作稳定吗?用户端的打车难、车费、使用习惯等。无论司机分布和补贴等因素如何,用户习惯仍然是主要决定因素。此外,品牌形象也会影响用户的选择。2018年,滴滴司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极大地影响了用户对滴滴的印象和对竞争对手的选择。
近日,有消息称,为了保护司机和乘客的权益,滴滴计划收取费用,将遗失物品退还给乘客。滴滴似乎也上了热搜,表明其运营模式在不断优化。
然而,“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障碍,关键是存款需要“及时救助”。有一种说法是,任何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组成的三维模型。滴滴应该找到在ESF取得成功的方法,这是关键。
车企的打车阵营能否改变通用滴滴的生活?
车企的打车阵营日益壮大,但它们能颠覆滴滴吗?
在VIPIT1团队看来,这可能并不容易,滴滴仍有可能将网约车的共享经济辩护为“掩盖”。关于商业战略认知有一句话:认知分为“草根视角”、“时间视角”和“边缘视角”。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汽车行业阵营似乎也面临着重大困难。
*从基层的角度来看
草根视角实际上意味着车企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为什么用户会被你打动?车费便宜吗?有多少辆车?下雨天不要等将近一个小时?旅行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匹配的密度行业,它是即时匹配的。拥有外卖基因的美团打车业务进展缓慢,证明了司机网络的建设并不容易。此外,除非得到补贴,否则在票价方面似乎很难取得进展。
然而,即使补贴能吸引一部分用户和司机,他们最终仍面临盈利问题,抢占部分市场,最终取消补贴,并像滴滴一样获取利润?所以不要大惊小怪,烧钱战争已经结束,投资者不会容忍,政策也不会允许。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它指的是反循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V=f。在X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实际上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影响。许多汽车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进入叫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些因素或潜力。车企需要掌握足够的用户数据,并像C2M一样努力推动上游生产制造。互联网巨头想要用户出行数据,打造完整的用户大数据画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
但对技术的投资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的明显特征。你无法确定哪一天可以使用它,所以投资成了一个销售漏洞。此外,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看,车企和互联网巨头并不确定他们能“杀死”滴滴。后退一万步,即使技术真正领先并快速落地,那么请首先构建一个具有足够运输能力和及时响应指令的系统架构。
*从边缘的角度来看
在VIPIT1团队看来,边缘视角实际上是由于自己的立场,往往容易错误估计自己、竞争对手和行业的情况,有一种“当局很清楚,旁观者很困惑”的味道。
对于车企来说,他们从未真正做过网约车,错误估计网约车的行业壁垒是很正常的。很多事情他们看不清楚,总是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有很多车,有很多线下4S店,有很强的背景,很强的财务实力等等。但分析劣势呢?改变用户使用滴滴的习惯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别提补贴了,原因是……
前面提到过。作者就是一个例子。我之前只是抱怨过滴滴,但我以后出门时仍会使用它。
总的来说,出租车行业阵营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但与此同时,面对新的战场和已经培养了大量用户习惯的滴滴,要在交通领域分一杯羹并不容易。要正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理性看待网约车市场,而不是仅仅依靠对未来理想国家的热情来高歌猛进。对于滴滴来说,不断的内忧外患足以敲响警钟,完善自身防御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才是王道。否则,“野蛮人”将继续挤进网约车的大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江湖。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战略失误还是少帅惹祸撰文先声出品大摩财经华泰汽车的权杖在公子张宏亮手中短暂停留之后,现又重新握在创始人张秀根的手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TNO与西门子宣布,TNO自动驾驶真实场景数据库Streetwise现在可以用于西门子模拟环境SimcenterPrescan。有助于利用真实场景更快验证CAD系统。
1900/1/1 0:00:006月11日,CESASIA2019在上海开幕,美行科技上海分公司主办的主题为“美行科技,服务于车厂的战略诉求”的客户沟通会在黄浦江上隆重举行。
1900/1/1 0:00:00时间转瞬即逝,2019年也即将过去一半,回头看看自己年初制定的“小目标”,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1900/1/1 0:00:00车市寒意难消,但永远不乏惊喜。5月份,北汽新能源EU5以761的同比增速、7079辆的业绩,斩获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双料销量冠军。
1900/1/1 0:00:00近日,中国乘联会公布了五月最新的销量数据,即便现在已是夏日炎炎,但车市依旧还在“寒冬”。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