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戴河路599号,这里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002074)的总部。在厂区综合楼,国轩高科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贵富雄辩地谈到了公司上半年的业绩。
8月28日晚间,国轩高科发布最新半年报,披露公司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下降24.5%;报告显示,公司毛利率目前为29.5%,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7%,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由于半年营业成本25.4亿元,同比增长47.1%,毛利率下降4.2%。在此期间,营业现金流大幅下降88%,至-2.6亿元。
关于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国轩高科的官方解释是,由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受到影响,导致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从而影响电池出货量和盈利能力。在这个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的“寒冬”中,不仅整车公司面临洗牌,随着国外动力电池公司的死灰复燃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也面临洗牌。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急剧减少,从2017年的135家减少到90家。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链整合的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公司只剩下二三十家,其中80%以上的公司将消失。
这家成立近13年的动力电池公司,如今已经走到了悲欢离合的十字路口。
你为什么高兴又担心?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动力电池行业的“红海”正面临洗牌。此前,根据中国化工(601117)和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正在进一步向宁德时代、比亚迪“双寡头”等龙头企业集聚,竞争日益激烈。在补贴下降和安全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市场格局即将进入剧烈变化期。如何降本增效,度过这个“寒冬”,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排名前两位的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5%。未来三年,锂电池行业的二三线公司都有扩张计划,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例如,属于二线的孚能科技计划到2020年将产能扩大35GWh;
力神电池还计划从目前的14GWh扩展到30GWh。
作为行业第三大企业,国轩高新与“双寡头”相比,市场份额尚未超过6%,与二线企业相比,差距远未拉大,始终面临被超越的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意味着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四年的黄金保护期戛然而止。此前,如果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不进入目录,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
当时,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制造商无法进入目录,失去了绝大多数中国品牌客户。然而,随着保护政策的取消,三星SDI、松下和LG化学等日本和韩国动力电池巨头正携巨额资金重返中国市场。
然而,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而来,国轩高科可能会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在与能源密度挂钩的补贴影响下,乘用车电池逐渐从磷酸铁锂转向三元锂电池。但随着补贴退坡超预期,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逐渐凸显。
国轩高新技术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武介绍,在价格方面,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比三元锂电池低20%,磷酸铁铁锂电池系统的成本已经低于1元/瓦时,而三元锂蓄电池的价格仍在1元以上。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磷酸铁锂的动力电池公司之一,国轩高科为乘用车市场提供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为140Wh/kg的产品
高能源密度意味着高补贴。随着乘用车磷酸铁锂的复苏,国轩高科可能不会错过这个天赐的机会。国金证券(600109)曾预测,国轩高科有望在此次洗牌中迎来新的业绩拐点。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整车企业开始在部分乘用车上切换磷酸铁锂电池,包括江淮汽车(600418)、北汽新能源、江西昌河汽车、联合新能源、南京金龙、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商用车、东风汽车(600006)等。
与群众携手共进?
然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可能不足以支撑国轩高科的“弯道超车”,但如果能与国际车企联手,可能会提高胜率。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中国进一步寻找动力电池公司,以确保电池供应。目前,正在考虑的选项包括从中国供应商手中收购股份或成立包括国轩高科在内的合资公司。在业绩新闻发布会上,马桂福没有积极回应与公众“牵手”的传言。然而,早在今年4月,国轩高科就透露正在与“一线国际品牌”进行谈判,但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合作不是必然的,但参与可能是真实的。得益于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的深度合作,江淮大众的特殊身份或许有助于这场“联姻”。大众汽车集团不止一次表示,目前正在讨论未来与中国当地供应商合作的可能性,并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能力,这对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至关重要。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捆绑宁德时代可能不足以支撑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根据计划,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向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4款电动汽车。截至2028年,该集团计划生产22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一半以上将在中国生产。
据统计,仅在欧洲和亚洲,大众汽车集团对电池的需求可能超过30GWh。这个秘密是什么……
?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23.52 GWh。
全球十大动力电池公司同年的产能为86.11GWh。不难看出,大众集团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巨大。
对于国轩高科来说,如果能与大众集团等全球车企绑定,不仅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获得额外订单,还能提振业绩。重要的是,这可能有助于这位二线“领导者”赢得海外品牌的认可,从而巩固其行业地位。
海外扩张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突破极其困难,但进入新兴市场可能会缓解企业运营压力。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是国轩高科的下一个目标。由于印度目前没有能够独立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公司,包括LG化学、三星SDI、东芝、国轩高科兴恒电力以及其他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他们积极宣布在印度建立一家锂离子电池合资工厂。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制定了在当地建立大型锂电池工厂的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以鼓励印度制造业。
早在三个月前,国轩高新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电力能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已与塔塔AutoCompSystems Limited在印度签署“合资协议”,打算在印度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
据了解,这家合资公司预计将投资1亿卢比生产适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产品,包括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合肥国轩和塔塔汽车分别出资4000万卢比和6000万卢比,分别持有其40%和60%的股权。
根据协议,合肥国轩将根据其与合资公司签署的《技术许可和技术支持协议》的规定,单独或通过其一家或多家子公司向合资公司提供技术和工程支持。塔塔汽车根据塔塔汽车与合资公司签署的《行政服务协议》的规定,在土地收购、工厂建设、人员招聘和持续运营阶段提供行政服务。
国轩高科此次登陆印度,并不是其首次海外“出手”。此前,合肥国轩已与博世签署采购框架协议,成功进入博世全球供应链体系。
下一个“蓝海”储能业务?
在业绩发布会上,国轩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推动储能业务发展,成为占公司营业收入30%以上的支柱产业。
目前,储能业务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000931)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已达31.3GW,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7.3%。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报告称,全球储能项目将面临重大发展,从2018年的约9-17GW增加到2040年的1095-2850GW。分析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可再生储能特别是光伏储能的加入是储能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的储能业务有多大?根据中信建投的数据,截至2017年,火电装机容量为11
10亿千瓦,匹配率为3%,预计将产生33GW储能电池的需求。同年底,风电和集中式光伏的总装机容量为265GW。根据10%的储能设备匹配率,预计将产生26.5GW的需求。根据数据计算,仅从供电侧来看,就有59.5
吉瓦的储能需求,截至2018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储能项目累计规模仅为1GW,导致市场需求缺口巨大。
这个蛋糕可以做国轩高特……
垂涎欲滴。目前,储能产业链主要由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逆变器、储能管理系统、配件(接口、线路、集装箱等)等组成。其中,电池约占建设成本的60%,电池管理系统约占13%,储能逆变器约占10%。“坚守”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的国轩高科,在储能产业链上具有电池成本优势,这可能是其进军储能业务的主要原因。
徐兴武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的不断提高,储能已成为下一个热门话题。早在2016年,国轩高科就成立了一家储能公司,旨在利用储能应用消化退役动力电池,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这位技术专家透露,磷酸铁锂电池除了具有安全、循环寿命长、成本低三大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后期循环寿命很长。实验表明,磷酸铁锂后期的容量衰减速度减慢,这决定了其在储能梯级利用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
然而,储能行业仍存在系统容量小、商业模式单一、缺乏定价机制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储能行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储能产业的大规模推广仍面临着土地成本、建设成本、使用频率、政策引导等诸多挑战。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向商业化过渡的时期,安全、成本和回收是全球储能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发电站建设的高昂成本导致许多公司尽管困难重重,还是撤退了。国轩高科能否承受资金压力目前还没有定论,但进入这片“蓝海”可能是国轩高科玩好这场游戏的关键。
出行这条大赛道,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车企,互联网公司,传统出行公司,每一位玩家都很清楚这条大赛道的价值,并且正努力适应和改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目前,汽车行业在发生着剧烈变化,CASE以及其他新技术趋势层出不穷,
1900/1/1 0:00:00地平线“征程二代”芯片量产8月30日,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地平线宣布量产中国首款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并获得5个国家市场客户的前装定点项目。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根据EVSales网站公布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数据,今年7月份,全球电动车注册量达148144辆,较去年同期仅微增3,这可能是一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了,
1900/1/1 0:00:00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成本控制是比较困难的一环。运输车辆的燃油、保养、道路通行费、维修等成本费用都属于固定开支,很难通过节流来提高利润。
1900/1/1 0:00:00导读:这次《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汽车平行进口口岸由试点转向推广,此前只有被商务部指定试点的区域才可以平行进口汽车,现在则只要进口汽车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再进行报备即可。平行进口汽车迎来政策利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