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逐步由国产品牌“填补”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短板”,高端化、智能化、年轻化的“新国货”在未来汽车行业的市场地位将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王冬月/文章
由于产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自主品牌已成为2021上半年汽车整体增长的最强大推动力。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基于新能源赛道的电动汽车智能化布局显著改善了国产品牌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从长远来看,“新国货”在“品质向上”的汽车中的优势逐渐显现。
“新国货”的新趋势
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984万辆和100.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6.8%和27%。
2021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显著增加。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419.8万辆,同比增长46.8%,市场份额提升至42%,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69.1万辆,同比增长16.5%,市场份额约为44%,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15名中,奇瑞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累计销量39.7万辆,同比增长87.8%,增速居首位。上汽集团(600104,股吧)、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其中,长安汽车累计销售自主品牌汽车96.5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33.66万辆,同比增长53.5%,自主乘用车65.96万辆,环比增长68.3%,位居第二。
长城汽车(601633,股吧)、比亚迪、东风汽车(600006,股吧。
由于需求疲软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2020年同期,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一度跌至“冰点”,同比下降29%,至285.4万辆,市场份额降至36.3%,跌破40%的“红线”,创近十年来的历史新低。
进入2021,由于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内自主品牌的销售持续复苏。特别是在2021 4月,汽车市场出现了“国内产品的崛起”。在这段时间举办的上海车展上,消费者明显感受到了国产品牌的“追捧”和合资汽车的“冷清”。
新能源有助于独立突破
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均同比增长两倍。销售额创历史新高,累计销售额与2019年全年相比保持不变。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02.2万辆和100.5万辆,同比增长2.3倍和2.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万辆和20万辆,同比增长1倍和1.3倍。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增长1.3倍和1.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20.4万辆和21.1万辆,同比增长1.5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同比增长86.5%和1.1倍。
从销售比例来看,2021上半年,自主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占上半年自主汽车品牌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强劲爆发已成为乘用车市场增长的最大助推器。
其中,五菱宏光MINI无疑以15.7万辆的累计销量登上了销量冠军宝座;长城汽车旗下主力新能源汽车“欧拉”累计销量5.25万辆,同比增长456.88%;广汽集团旗下的AION S共销售2.99万辆,同比增长91.9%;奇瑞的新能源车型奇瑞蚂蚁,累计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155%。
与此同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开始跻身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前30名的国内车企行列。2021上半年,NIO、小鹏和Ideal的累计销售额均超过30000元,在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中分别排名第14、16和17位。其中,2021上半年NIO Motors交付量约4.2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
理想汽车旗下的理想ONE和小鹏汽车旗下P7产品分别销售3.0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217.4%和3846.6%。
新能源赛道重塑市场格局
2021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逐渐呈现出高低端市场两极态势。新能源乘用车市场31.8万辆的终端零售额实现了534.2%的同比高增长。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A00级“踏板车”凭借其“极致性价比”的精准定位,成为点燃和驱动市场需求的黑马。同时,以比亚迪汉为代表的B、C高端市场,在消费者升级趋势的推动下,产品销量也实现了高增长。原因是“质量提升”正在成为自主品牌的决定性工具。
中国汽车协会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消费结构越来越体现高端发展的特点。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2021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共售出205.1万辆汽车,占乘用车总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达到19.4%。销量同比增长39.9%,这比乘用车市场的增长率高出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从增量向库存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随着一些中低端企业和车型逐渐被市场淘汰,吉利、长城、一汽等自主品牌都开始了高端转型,成立了领克、魏派、红旗等自主高端品牌,在整体产品外观、内饰设计、,智能配置,以及配套的服务体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新能源细分市场,自主品牌的早期布局,不仅推动了红光MINI、比亚迪汉等“爆款”车型在市场上的出现,也推动了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崛起。整体的产品技术实力、市场需求控制能力、渠道积累都是上乘的。
随着近期在技术创新、需求洞察、设计优化方面的努力,以及在传统自主领先品牌市场定位和新能源产品精准转型的驱动下,2021上半年,自主品牌共售出393.2万辆汽车,在各个领域的销量均居领先地位。其中,国产品牌的购汇率上升至26.6%,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与合资品牌的购汇率差距从2020年的1.9%缩小至0.4%。同时,国产品牌购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购买和交换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8.3%增加到32.3%。
此外,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年轻一代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八九十年代”对车型外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对质量和服务附加属性的需求正在推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逐步走向高端。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2021上半年,“90后”用户对乘用车市场的贡献率达到35%,消费群体明显向年轻化方向发展。2021 5月,NIO汽车创始人李斌也表示,中国目前的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NIO汽车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7.2岁……新一代用户对外国品牌的崇拜感正在消失
与传统汽车相比,长城狗、长安UNI-T等注重个性化美观外观和智能配置的新车型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认为,“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合资车企原有的品牌溢价将不再具有优势。要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车企必须更好地了解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认为,近年来,科技公司纷纷参与汽车行业……
ry,以及华为、百度、小米、创维和大疆已经“下台”进行投资。电动智能汽车已逐渐成为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的“集群”。科技公司的加入将加速汽车行业的改革,重塑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链的格局。
独立品牌比合资企业更早、更快地接受了电动智能化的趋势。传统自主新能源品牌取得突破,包括上汽智己、吉利极氪、长城欧拉、广汽埃安等。他们的整体造型和内饰设计已经超越了传统合资企业,智能配置也是领先的合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甚至传统奢侈品牌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
差距缩小的背后是行业从传统燃料向电动智能的转型。中国领先的电力供应链和互联网软件工程师的红利大大增加了国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在2021 4月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展示了一整套复杂的城市道路L4级智能驾驶系统,以及车辆网络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技术能力和产品布局,所有这些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传统汽油车到电动智能时代,汽车架构和零部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竞争中,车辆模块化平台和动力总成是传统燃油车最重要的两个技术核心。但站在新能源汽车的起点上,自主品牌的电动智能技术实力、市场需求挖掘能力,甚至产业链地位都处于优势地位。利用“新四化”的机遇,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反攻”已经全面展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一方面是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升至78万吨;
1900/1/1 0:00:00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
1900/1/1 0:00:008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据信件显示,29名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敦促领导人在35万亿美元的支出计划中增加至少16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有关资金。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17日凌晨,美股周一收盘涨跌不一。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标普指数已从疫情期间的低谷翻倍。市场正在评估地缘及增长放缓等风险因素。强劲的财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压力。
1900/1/1 0:00:00每经记者黄辛旭每经编辑裴健如8月14日,名为“美一好”的个人公众号发布讣告称,2021年8月12日下午2时,
1900/1/1 0:00:00其他车企早就开始年轻化布局,比亚迪还能后来居上吗?作者路梦怡编辑杨杨汽车市场“动物园”又来了新成员。8月13日,预热了小半年的比亚迪海豚正式发布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