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财联社报道,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立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目标达到5000亿元,具有联合驾驶辅助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占新车产量的70%以上。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将在有限的区域和特定的场景中实现商业化。该计划还提到了促进关键组成部分的研究。围绕汽车级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达、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5G车载无线通信网络、多源融合感知、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交通系统时空数字孪生等通用跨技术解决方案落地,实现“车路网云地图”自动驾驶感知与规划控制的融合。全文如下:为实施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本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1、 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引领。利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对标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突破,增强自主创新活力,完善自主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创新发展高地。2.坚持协调有序。增强对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共识,促进部门协同、行业协同、上下游联动,加强产业发展、交通管理、空间规划、城市建设、保险系统的对接互动,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发展协同效应。3.坚持需求驱动。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积极适应经济、生活和治理的新需求,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持续以需求驱动技术迭代、模式创新、生态培育,打造智能、高效、安全应用的新标杆。4.坚持包容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建立开源、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促进技术、人才、金融、数据信息要素聚合,优化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创造。发展目标:到2025年,本市将初步建立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目标达到5000亿元,具有联合驾驶辅助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占新车产量的70%以上。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将在有限的区域和特定的场景中实现商业化。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核心装备初步实现自主配套。大规模、多场景、高水平、多车应用正在形成,智能交通生态的融合正在加速。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已实现重点领域覆盖,基本满足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应用需求。规则、标准和监管体系实现突破和优化,全面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 重点任务是聚焦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体系。1. ……
突破关键的前瞻性技术。在复杂系统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技术突破,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大市重大科学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打通创新链、应用链和价值链,推动一批基础科研成果落地。2.推进核心零部件攻关。围绕汽车级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达、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5G车载无线通信网络、多源融合感知、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交通系统时空数字孪生等通用跨技术解决方案落地,实现“车路网云地图”自动驾驶感知与规划控制的融合。3.完善检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估体系,重点开发虚拟仿真、硬件在环仿真、实车路测等技术和验证工具,完善网络和数据安全、软件升级等测试评估技术。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验证和应用服务,建设“兼容、可移植、可维护”的软件功能安全评估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平台。把握新终端布局,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1.加快建设以先进技术为主导的智能驾驶终端。改善软件开发环境,支持企业开发资源控制、信息共享、高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培育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实现车路协同技术赋能自动驾驶。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接入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支持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应用。2.加快培育融合生态的智能座舱终端。支持创建集生活、办公、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座舱终端,增强“一核、一云、多屏”的融合,促进座舱控制系统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智能座舱为平台的车联网应用生态系统,以应用软件为载体,以数据交互为纽带。3.加快发展万物互联的智能通信终端。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低延迟、高可靠性、高带宽的应用要求,开发车载智能通信终端,扩大终端应用规模。鼓励车辆在特定区域和场景预装智能通信终端,构建支持“车路网云地图”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环境。4.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加快智能驾驶终端、智能座舱终端、智能通信终端的集成和产品应用,培育技术先进、功能集成、生态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品,加快自主技术迭代,推动行业标准界定。加快培育新生态系统,形成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体系。1.增强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车企培育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核心能力。聚焦前瞻性技术开发、车辆集成应用、核心设备研究、出行服务保障,布局一批示范创新项目,扩大高端智能互联的市场份额……
电动汽车,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品牌。2.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多层次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固链,加快布局一批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重组。释放国有资产和企业改革活力,探索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扩大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试点,支持核心团队持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分拆上市。3.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跨领域融合发展。鼓励5G通信、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定位等新技术与汽车加速融合,畅通汽车终端、云控平台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围绕智能出租车、智能公交、自动停车、智能充电,布局智慧出行新生态。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与保险跨部门数据交互,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共建风险管理,共享技术成果。打造新的空间格局,拓展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空间。1.高起点规划建设临港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支持全港全场景自动驾驶测试与示范应用,探索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接入系统,推动自动驾驶示范区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销售和注册。鼓励经过充分验证的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和路段行驶,探索商业运营服务。市有关部门支持自动驾驶示范区在产业政策、交通管理、标准制定、国家空间规划、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开展全球同步、国内领先的创新实践。2.为构建嘉定智能网联汽车完整生态系统提供多维度支持。依托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等国家试点示范任务,支持嘉定区建设领先的车路协同应用环境。支持嘉定区拓展高水平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和示范应用领域,加快实施特定场景下的商业运营,探索有条件进行综合测试的地区。支持一批特色园区功能升级,加快从“汽车制造”向“智能汽车制造”转型。3.打造协同互补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支持浦东新区在车规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领域加快布局。支持奉贤区依托大型地下车库、智慧公交接驳等场景,打造“智慧全出行链”示范区。鼓励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等五个新城以及宝山区、金山区等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将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建设一批智能基础设施,落地一批特色应用场景,集聚一批生态龙头企业,打造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集群。推动新应用落地,布局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场景。1.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测试和评估机制。精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数据采集管理机制,加快实施远程测试和评估结果认定机制,降低中小企业测试费用,降低创新活动成本。对于相同的类似自动驾驶配置方案……
作为主题,可以适当简化和优化车型升级的申请流程,并压缩审查时限。2.全面推进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应用。支持智能重卡智能驾驶能力显著提升,加快智能基础设施转型,推动运营方式向减员方向转变,加快实施商业化运营,探索无人化运营。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逐步从港口物流延伸到干线物流、城市末端配送等场景,探索智慧物流配送新的商业运营模式。3.加快布局多车型、广覆盖、高水平示范应用场景。探索智能租赁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支持商业运营。支持智慧公共交通在城区、社区、公园、景区的示范应用和“最后一公里”对接。支持无人保洁车参与城市道路养护检查。支持快递零售无人车在园区等封闭和半开放场景下的示范推广。探索智能穿梭游览车在度假区、景区、大型游乐场所的示范应用,探索自动穿梭车在机场、火车站等客运枢纽的应用。巩固新型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网络设施建设。1.实施智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支持现有开放测试区加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智能升级,开展智能路侧设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试点,鼓励建设多功能杆。加快5G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建设和实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性、宽覆盖的车载无线通信网络。2.探索完善高精度的车辆时空服务体系。支持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企业在政府部门开放的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范围内开展高精度地图业务,探索地图众包等新模式。完善高精度地图安全监管措施,探索高精度地图数据安全保密新技术,开展地方标准体系研究。3.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新机制。建立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支持跨学科合作形成新的市场主体,探索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的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云控基础平台,实时采集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营基础数据,服务高精度地图应用、数字孪生、交通运营优化,紧急事件调度和其他应用场景。加强对新规则的保护,营造安全、有序、包容、创新的制度环境。1.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法律保护体系。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和标准,重点在高水平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准入、无人驾驶测试、商业运营等领域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优势,加快本市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的实施。2.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涵盖基础通信、复杂环境感知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标准体系,促进企业集团标准与地方标准协同,建立符合城市特色、符合智能化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
连接的车辆。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3.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运营的监管。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应用监管体系,优化产品前准入管理,加强应用前后监管。深化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调查取证鉴定机制,完善地方数据存储标准,优化执法和事故处理程序。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标牌在本市公共管理领域的试点应用。持续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能力评估、监督检查、违规处理、数据出站安全评估、地理位置信息安全监管。3、 加强组织支持的措施。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全面协调推动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协作,形成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合力。滚动实施关键任务。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研究、示范应用、平台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定期组织推出一批重点项目。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制度规则研究,动态更新优化制度、规则和标准清单。鼓励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承担国家创新试点任务,共享创新成果,辐射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等各项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创新科技成果孵化和转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帮扶机制,建立专利审查绿色通道体系。加强人才保护。加大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引进力度,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包括“容错”、考核激励、社会保障在内的人才创新机制,建设一个充分尊重、创新驱动、宽松包容的创新研究环境。促进区域合作。深化促进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互信、认可和认证。
加强各平台合作,共同明确信号灯技术标准,推动信号灯数据发布,支持车路协同应用落地。支持长三角地区检测检测机构协同,提升区域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检测能力。推动区域和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综合化应用和商业化运营。
9月6日下午,华为与小康赛力斯合作的新一代车型“AITO问界M5EV”正式发布。
1900/1/1 0:00:00财联社9月5日讯造车新势力因新旧车型迭代问题再起维权风波。
1900/1/1 0:00:00中新经纬9月5日电上海市政府网站5日公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1900/1/1 0:00:00“金九银十”本是车企销售旺季,但新能源车企理想汽车却遭遇突发舆情,部分刚刚购买其理想ONE的车主纷纷发起投诉,在某线上投诉平台上就多达数百条,原因是在9月1日,
1900/1/1 0:00:00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表示,商务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加力、狠抓落实。一是多措并举稳外贸。
1900/1/1 0:00:00证券时报网讯,据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5日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表示,多措并举稳外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