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国补”离场在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何去何从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张娟、杨霞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已进入倒计时。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去年底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注册的车辆将不再获得补贴。市场正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消费者导向”。自诞生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不可替代性逐渐凸显。与此同时,在A股二级市场,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整,新能源汽车板块自11月底开始出现反弹。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国补”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未来将如何发展?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运输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早在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发布了一份气候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尽管国际上对气候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但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率达到了前30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从20年前的每人3.77公吨增加到2019年的每人4.47公吨,其中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过去十年全球碳排放增长趋势有所缓解。运输业的碳排放比例很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各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普遍超过20%,其中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碳排放占比超过30%。法国也创下了43.8%的新高,每个国家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日本是为数不多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比例下降的国家之一,2019年占19%,与20年前相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经济和工业活动的下降。IPCC表示,如果各国保持目前的排放水平,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3.7至4.8摄氏度,超过科学家设定的2摄氏度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渗透率有待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前,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提取柴油和汽油等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持续消费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枯竭。据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从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全球能源消费比重来看,化石燃料能源消费比重极高。60年来,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在80%左右,其中日本、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能源消费占比最高。中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占2020年石油消费总量的73.5%。它高度依赖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汽车行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使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变得不可持续。因此,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符合双碳战略的要求。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根据国际汽车销售协会(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Sales Association)的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上升,从2016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2021的7.79%。专业机构预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到2025年达到20%的目标,但目前距离2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和印度都不到20%,美国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不到10%。新能源汽车(600617)在中国的渗透率已提前达到目标。尽管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很快。早在1992年,钱学森院士就提出开发新能源汽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获批。1995年,中国第一辆纯电动公交车“远望”问世。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突破壁垒,从探索到目标设定,从技术升级迭代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78.6万辆,比2015年初增长了122多倍,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提高。从品牌角度来看,11月,比亚迪(002594)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3万辆至23.04万辆,全球贡献率超过20%,国内贡献率近30%。比亚迪以压倒性优势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1-11月累计销量164.18万辆。排名世界第二的特斯拉在11月售出了超过10万至10.2万辆汽车。广汽埃安、Nezha Motors、理想汽车、NIO Motors和吉利极氪等国内新汽车制造商在11月的销量均超过1万辆。在强大的产能、三电“黑科技”以及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以比亚迪为例,其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1万辆,东吴证券(601555)预计2023年出口有望突破30万辆。从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来看,2022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达到33.76%的历史新高。2022年3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20%,提前三年完成了工信部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摩根大通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46.3%。A股汽车板块创新性的高研发强度,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超车能力,以及汽车产业链公司在电子电气架构、汽车芯片、新系统电池、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加密切相关。2021,A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研发投入强度为4.39%,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持续超过A股整体水平。其中,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其中宏泉物联网和汽车零部件核心企业北汽蓝谷(600733)均从事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均超过20%。相比之下,2021,美国汽车行业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约22%,略低于A股市场。同期研发投入强度为5.02%,低于2020年的5.13%和2019年的5.37%。然而,美国上市汽车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并不是很高,高研发强度的公司大多属于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从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公司来看,2021,汽车电子公司Celes和在a股市场从事核心零部件和三大电气技术研发的Desaisewe(002920)的研发投资强度都将超过10%,长城汽车(601633)和比亚迪的研发投资密集度也将超过10%,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公司将分别占6.65%和4.92%。包括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法拉利和吉利旗下的极星汽车在内的五家公司在美股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T……

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la同期的研发投资强度为4.82%,略低于比亚迪。上游“缺芯、贵电池”的锂电池公司业绩预计将大幅提升。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全球采购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行业规模、门类齐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里程达成率等话题仍然热门,新能源车的许多瓶颈尚未解决。上游方面,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生产受到原材料供应不足、锂电池价格上涨、芯片产能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缺芯、用电贵”已成为该行业的痛点之一。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缓解里程焦虑是新能源汽车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比亚迪、宁德时代(300750)等龙头公司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A股市场上有20多家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亿纬锂能(300014)。来自同花顺(300033)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002074)、中航锂业和亿纬锂业,总市场份额近90%。其中,比亚迪、国轩高新、意威锂业的市场份额较2021 12月有所增加,比亚德从2021年底的15.26%增至31.27%,宁德时报从去年年底的57.06%降至45.93%,进一步缩小了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差距。在强劲的下游需求下,锂电池公司正在扩大产能,业绩或将进入上升期。从机构一致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14家锂电池公司2022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都将超过20%。比亚迪、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等公司预计2022年业绩将大幅增长,前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可能超过300%。锂电池原材料公司中,天齐锂业(002466)和亚华集团(002497)最新市盈率低于10倍,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有望大幅增长。二级市场方面,截至12月15日,今年只有比亚迪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锂电池公司恒电东磁(002056)略有增长,而先锋智能(300450)和恩捷有限公司(002812)下降了40%以上。下游充电站配置不足和充电站建设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2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149万辆,充电站数量为448.8万个,其中公共充电站163.58万个,比例为7.02:1。2020年以来,车桩数量较之前大幅减少,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仍有明显差距,该指南要求达到接近1:1的水平。在一线城市,截至2021年底,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新能源公交车的车位比分别为5.24:1、5.61:1和5.61:1。今年上半年,广州公交车的桩比接近6:1。充电站配置不足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充电难、充电慢一直困扰着新能源车主。目前,全国多个地区正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四川、陕西、上海、江苏等。例如,10月,上海发布了《上海交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76万个充电站,车辆与桩的比例不超过2:1。根据华安证券(600909)的研究报告,根据……

IEA计算,在加快全球充电站建设的背景下,乐观地预计到2025年将完成692万个公共充电站的建设,到2030年将完成1537万个公共充电站的建设。在充电桩公司中,有7家机构预测2022年至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将超过20%并停滞不前,包括许继电气(000400)、大洋电气(002249)、泰瑞德(300001)。其中,从事高压快充的鑫瑞科技(300745)预计2022年和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将超过100%。“国家补贴”退出新能源汽车的潜力仍然巨大,“国家补贴“即将退出,许多消费者在最后一波红利到来之前争相“上车”。各大品牌在补贴退出前已经推出了各种销售政策,如特斯拉第四季度的降价政策,文杰汽车、福特汽车、长安深蓝、吉利、欧拉等加入降价促销团队。小鹏汽车推出了限时价格保护政策。不过,比亚迪和广汽埃安已经表示,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将在2023年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汽车行业分析师宋军表示,“国补”的全面退出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根据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白皮书》,新能源将在未来五年的商用车市场竞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符合环保、能源消费等政策要求,消费者认可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即使新能源汽车价格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仍无法阻挡消费者的热情。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潜力仍然巨大。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埃安理想汽车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11月欧洲车市大涨17%,2023年表现难言乐观

11月,芯片短缺和零部件断供等问题持续缓解,助推欧洲车市大幅反弹,包括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英国在内的市场,共售出乘用车101万辆,同比增长17。

1900/1/1 0:00:00
智能网联汽车向高阶迈进 头部车企发力布局

证券时报记者刘俊伶12月14日,宁德时代300750官方宣布,与华为终端在福建宁德签署合作备忘录。

1900/1/1 0:00:00
电动化、数字化、循环减碳一文详解宝马绿色转型的三大“关键词”

当前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100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支撑产业变革的两大核心要素,一是能源转换,二是信息技术的进步。

1900/1/1 0:00:00
常州“乘势而起”:乘用车制造厂换道“新能源之都”向两个超万亿目标进发

要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的目标显然不止新能源汽车产业,常州提出的目标是打造“发储送用”新能源产业闭环。

1900/1/1 0:00:00
特斯拉(TSLA):12月全力生产 商务活动正逐渐恢复

据新京报,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的背景下,12月15日,特斯拉TSLA方面表示,在季度末的交付潮中,今年12月,特斯拉将全力生产,为2022年画上圆满句号。

1900/1/1 0:00:00
丰田汽车(TM):将研究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输电的技术

丰田汽车TM北美分公司宣布,该公司正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电力分配公司OncorElectricDelivery组团,将共同探索一个关于车辆到电网的项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