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财联社报道称,一篇“短文”打破了今年以来新能源赛道的沉默,也表达了当前汽车行业对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预期。1月10日,业内流传“北京之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牌照购买可能会完全放松,燃油车的限号将更加严格”。随着消息的传播,新能源行业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截至当日收盘,宁德时代(300750)上涨3.7%,比亚迪(002594)反弹至1.22%,北汽蓝谷(600733)、通达电力(002576)、亿晶光电(600537)等个股涨停。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随后表示,国家限购政策正变得更加宽松,但北京很难在短期内放开汽车限购政策。“这个消息是假的。”乘联会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额2054.3万辆,同比实现1.9%的小幅增长,同比净增38.6万辆。这一成就的背后也是政策驱动的结果。自购车税优惠政策推出以来,6-12月同比增加145.2万辆,为政策增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22年1-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由于“国家补贴”的退出和油价的下跌,崔东树预计“新能源汽车增速将恢复稳定状态。“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同比增速降至49%,新车渗透率将达到36%,比2022年提高12.6个百分点,至2023年提高8.4个百分点。汽车市场的整体环境低迷,终端市场自然也不能幸免。根据对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的最新调查,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达到65.3%的高点,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更严重的是,仅在11月,41.2%的经销商就经历了门店关闭,其中大多数关闭持续了两周以上。迫于压力,该行业要求取消购买限制的呼声并没有减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提出了“稳增长就要稳汽车消费”的五点建议,其中包括“全面取消汽车限购”。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实施方案》,提出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推动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地区探索差异化交通管理等替代性限购措施。由于疫情反弹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需求收缩、供应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在汽车市场仍然非常突出。上半年,汽车市场持续承压,进入6月,在各地降低购车税和促进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市场经历了一波复苏,并持续到十一假期。然而,第四季度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它认为,为了稳定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2023年汽车的稳定发展,当务之急是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综合努力,提振市场信心。然而,汽车限购的全面放松,必然会给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限牌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目前,还没有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过渡的措施,特大城市的拥堵情况仍然相当严重,道路管理仍需……
证明。崔东树分析,在当前城市拥堵控制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之前,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应取消限购政策。然而,在其他个别地区,有可能逐步放松或取消限购
经历4月与11月两个低谷期,2022年车市考卷勉强及格。
1900/1/1 0:00:00中新经纬1月10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丰田汽车公司10日发布消息称,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为19406万辆,较上年减少02。这是2012年后十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1900/1/1 0:00:00特斯拉创下“史低”的降价连续剧还在更新。1月10日,“宣布降价后特斯拉中国3天获得3万辆汽车订单”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当晚,特斯拉中国回应媒体表示对相关传闻不予置评,“我们没有公布过这方面数据”。
1900/1/1 0:00:00中新经纬1月10日电题: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不同赛道拥挤度迥异作者张建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2022年,疫情加上局部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
1900/1/1 0:00:00财联社1月10日电,乘联会秘书处崔东树表示,全国的限购政策趋于宽松,但北京短期之内很难开放汽车限购政策,目前还没有做好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移的措施,且特大城市目前拥堵情况仍然比较严重,
1900/1/1 0:00:00财联社1月10日讯从CTP到CTB、CTC,从硬壳、软包到大圆柱,虽然钠离子和半固态电池已逐步掀起动力电池电化学体系的升级,但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不待我的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