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政府公务用车将用新能源 节能产品占有率提至50%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激发有效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会议要求,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要提高到50%以上。

据《国家商报》7月15日报道,国务院2012年6月发布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以上。

一年后,政府对节能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已从30%以上提高到50%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作军表示,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环境本身迫使这些行业的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个是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要求。向节能环保产业转型是方向。

市场份额从30%增加到50%。

会议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也要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会议强调,要促进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和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到50%以上。

据了解,目前中国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高。要想在两年内实现一半以上的目标,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将大量淘汰现有产品。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办公室主任于海告诉《国家商报》作者,未来节能产品的市场将是巨大的。

在2012年发布的《规划》中,提出了到2015年,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的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似乎已经为节能产品市场份额的大幅提高给出了答案。

会议指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仅有利于打破资源环境约束,释放消费潜力,同时也将刺激有效投资,促进新兴产业的增长,这是一项利当前、利长远、多方面的重要举措。

与环境压力相比,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专家表示,此前,有关部门向我询问了一些环保行业的数据,并询问如何通过环保拉动内需。

中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罗建华认为,这次提高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糟糕的经济形势下刺激经济,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控制污染。然而,关键是要刺激国内需求。

根据《规划》中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的目标,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为4.5万亿元。如果达到50%以上的目标,毫无疑问,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将更大。

预计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节能产品有许多积极意义,但市场对节能产品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作为一个例子,我已经被提升了很多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2万辆,而全年新车销量超过1800万辆,仅占总销量的0.7%。

近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新能源汽车。2009年2月,国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对纯电动汽车给予每辆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2010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为3000元/千瓦时,试点时间为2010-2012年。即使是像上海这样需要摇号才能购车的城市,也开始放松对新能源汽车的摇号限制。

推广节能产品很困难。一位行业专家向《民族商报》作者解释,一方面,节能产品制造成本高,价格相对昂贵;

一方面,一些节能产品仍存在缺陷,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罗建华认为,政府应该有更大的政策来支持节能产品的推广,比如新能源汽车。

在节能产品方面,国家给予了大量补贴,关键是技术问题。于海建议,依靠政府手段促进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政府应该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

一些行业专家在比较过去节能产品的营销情况时,对中国节能产品市场能否在短期内快速发展表示怀疑。一位环境经济专家告诉《国家商报》作者,产品消费取决于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来推动市场,那么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难以达到50%以上的目标。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激发有效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会议要求,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要提高到50%以上。

据《国家商报》7月15日报道,国务院2012年6月发布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以上。

一年后,政府对节能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已从30%以上提高到50%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作军表示,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环境本身迫使这些行业的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个是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要求。向节能环保产业转型是方向。

市场份额从30%增加到50%。

会议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也要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会议强调,要促进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和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到50%以上。

据了解,目前中国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高。要想在两年内实现一半以上的目标,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将大量淘汰现有产品。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办公室主任于海告诉《国家商报》作者,未来节能产品的市场将是巨大的。

在2012年发布的《规划》中,提出了到2015年,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的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似乎已经为节能产品市场份额的大幅提高给出了答案。

会议指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仅有利于打破资源环境约束,释放消费潜力,同时也将刺激有效投资,促进新兴产业的增长,这是一项利当前、利长远、多方面的重要举措。

与环境压力相比,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专家表示,之前,有关部门向我询问了一些关于环境的数据……

并询问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来刺激国内需求。

中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罗建华认为,这次提高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糟糕的经济形势下刺激经济,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控制污染。然而,关键是要刺激国内需求。

根据《规划》中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的目标,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为4.5万亿元。如果达到50%以上的目标,毫无疑问,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将更大。

预计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节能产品有许多积极意义,但市场对节能产品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以推广多年的新能源汽车为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2万辆,而全年新车销量超过1800万辆,仅占总销量的0.7%。

近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新能源汽车。2009年2月,国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对纯电动汽车给予每辆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2010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为3000元/千瓦时,试点时间为2010-2012年。即使是像上海这样需要摇号才能购车的城市,也开始放松对新能源汽车的摇号限制。

推广节能产品很困难。一位行业专家向《民族商报》作者解释,一方面,节能产品制造成本高,价格相对昂贵;一方面,一些节能产品仍存在缺陷,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罗建华认为,政府应该有更大的政策来支持节能产品的推广,比如新能源汽车。

在节能产品方面,国家给予了大量补贴,关键是技术问题。于海建议,依靠政府手段促进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政府应该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

一些行业专家在比较过去节能产品的营销情况时,对中国节能产品市场能否在短期内快速发展表示怀疑。一位环境经济专家告诉《国家商报》作者,产品消费取决于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来推动市场,那么2015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难以达到50%以上的目标。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LG将同宝马洽谈合作 欲签零部件订单

据消息人士透露,韩国LG集团高管本周将在德国慕尼黑同宝马集团高管进行会晤,希望同后者签署汽车零部件供应协议。

1900/1/1 0:00:00
电动汽车租赁:能否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日前,北京一家主打新能源汽车租赁的公司”易卡先锋”宣布,今年内计划采购300辆纯电动汽车全部投入租赁运营,并已率先于清华科技园区内实现16辆的租赁规模

1900/1/1 0:00:00
车载互联成行业热点 通用安吉星用户破60万

车载互联技术越来越成为汽车行业新的热点。车载互联行业的领导品牌通用安吉星15日宣布,其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在地区的活跃用户数量突破60万大关,位列同行业首位。

1900/1/1 0:00:00
全球2013年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出炉

《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近日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名单。

1900/1/1 0:00:00
ABB闪充采用钛酸锂电池 计划在全球推广

第一电动网作者王慰祖不需要长时间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车成了近期业内关注的焦点。近日,总部位于瑞士的ABB集团一种名为”闪速充电FlashCharging”的技术引起业界关注。

1900/1/1 0:00:00
福特不做App Store 自建汽车生态系统

苹果公司凭借AppStore为支撑,建立起了一条新型的手机产业链,并也因此催生了一批靠开发APP起家的创业者。现在轮到汽车厂商了。APP模式被证明是打破汽车产业垂直封闭式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