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展群英荟 | 李书福:驾驭变革时代,探索创新路径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8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德国FAZ通讯社和瑞典《工业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下是文章的完整翻译。4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将齐聚中国,在第15届中国汽车博览会上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技术和服务。今年北京车展的主题是“定义汽车的新生活”,这意味着汽车行业正面临各种挑战,包括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政府监管更加严格以及汽车公司之间正在进行的股权并购。在过去的20年里,汽车行业尊重优胜劣汰,企业不遗余力地削减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平台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低效或缺乏基本规模的品牌逐渐消失,包括庞蒂亚克、大宇、罗孚、萨博、Oldsmobile、Mercury和Saturn等知名汽车品牌。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全新商业模式的挑战者:从滴滴出行到优步,从Waymo到特斯拉。当然,挑战者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真正形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品牌。其中包括蔚来汽车等科技初创公司建立的品牌。中国的传统汽车企业正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苦苦挣扎,其中许多企业已经与外国品牌建立了合资企业。目前,中国市场上有1.85亿辆汽车,预计今年将售出3000万辆新车。然而,我们不能依靠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来抵消新品牌和颠覆性技术在世界各地带来的挑战。中国面临着与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市场类似的问题。我们正在与交通拥堵和污染作斗争:中国有3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些汽车正在有限的道路上争夺空间。规定越来越严格:中国政府规定,到2025年,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至少占20%。中国消费者也希望获得更清洁、更智能的汽车产品,这些产品由类似于其他市场正在开发的互联基础设施支持。中国独特的市场并不是灵丹妙药,也无法解决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因此,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超越国界进行思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集团。我们不仅重塑了国内业务,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我们海外扩张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沃尔沃汽车集团的成功转型和整合。2010年,我们从福特公司购买了沃尔沃汽车。在沃尔沃汽车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努力下,沃尔沃汽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海外市场也在不断增长,包括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建设、生产和出口,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协同效应。2013年,我们收购了标志性的伦敦出租车公司,该公司后来更名为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并在英国的新工厂形成了电动黑色出租车的生产能力。去年,我们入股了马来西亚宝腾,并全面负责运营和管理,成为英国莲花跑车的控股股东。2017年底,我们收购了瑞典商用车公司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并以15.6%的投票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是兄弟公司,它们于1999年分离。我们最近的海外投资是收购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戴姆勒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在100多年前开创了人类内燃机汽车技术。但现在,内燃机汽车的未来受到质疑,新技术有力量彻底重塑这个行业。展望未来,我们的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合作和创新的新道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善其身。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发布的汽车行业报告表明,随着新汽车软件及其电子系统时代的到来……

过去该行业固有的商业模式、客户需求和竞争性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所有行业参与者都需要仔细思考,并在这个新环境中重新定位他们的新价值主张。为了迎接挑战,降低各自企业的竞争风险,形成各自企业的战略主动权。我们最近对戴姆勒和沃尔沃集团做出了投资决定。这两家公司和我们一样,正在考虑如何面对颠覆性技术和不断变化的产品挑战。我们必须在巩固硬件制造优势的前提下开发在线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在这种转型的同时,我们认为需要更多的公司合作开发未来的技术和通用系统。在不影响各自企业独立性的前提下,这些合作可以依法、合规、透明地以市场为导向,不会改变各自公司的战略自主权,也不会有被卷入反垄断竞争审查的风险。我们管理沃尔沃汽车集团的经验是保护品牌和产品的独立性。然而,在汽车行业,以市场化的方式探索合资合作的可能性早已存在。只要符合法律和规范的要求,所有互利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都可以讨论,这是市场经济的魅力,也是战略创新的探索。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盟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封闭自己。我们必须确保在新技术的研发中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新兴的移动出行服务,如曹专车,在中国20多个城市提供电动汽车出租车服务,平台运营车辆超过1.6万辆,广受市场欢迎。然而,随着此类服务的国际扩张,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也需要得到回报,而不是随风烧钱。我们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从上海到旧金山以及其他地方,我们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以可持续和盈利的方式控制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尊重品牌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权,同时,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协同效应,产生规模经济并降低风险。同样,在保护产品差异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我们必须提高股东回报。这样做不会对他们各自的战略独立性构成威胁,而是一个商业现实,它始终贯穿着这个行业百年的历史变迁。以供应链为例:50多年前,一些汽车制造商仍在生产自己的玻璃和钢材;如今,没有汽车公司这样做。20年前,一些公司认为需要垂直整合来提供从高端到大众的产品组合;如今,跨企业联盟合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十年前,一些政府认为柴油是减排的最佳燃料;

现在,它正被逐渐抛弃。尽管我们不能过分迷信互联网思维,但我们必须关注互联网的未来。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的概念,但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时代机遇,扎实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形成车载移动技术和相关数字技术的竞争优势。21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商业重塑的世纪,汽车工业无法摆脱应有的命运。平台经济是大势所趋,单打独斗只能成为平台的俘虏。谁赢得了平台,谁就赢得了未来。在我看来,主宰未来汽车行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意识。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共享数字平台,形成在线优势,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伴随着互联行业变革的春风而生的领克汽车将席卷本月的北京车展,人们将在沃尔沃展出的低排放汽车以及吉利和领克的最新车型中清晰地找到它。我们的品牌经理也知道,在中国的发展不能取代对突破性技术和服务的长期投资,两者都不可忽视。不仅相互尊重与合作,而且相互承认独立,这为应对变化创造了新的途径。尽管风险仍然存在,但只要按照合法合规、公平透明、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坦诚的讨论,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仍有望发生巨大变化,投资者也能获得更好的回报。2018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德国FAZ通讯社和瑞典《工业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下是文章的完整翻译。4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将齐聚中国,在第15届中国汽车博览会上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技术和服务。今年北京车展的主题是“定义汽车的新生活”,这意味着汽车行业正面临各种挑战,包括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政府监管更加严格以及汽车公司之间正在进行的股权并购。在过去的20年里,汽车行业尊重优胜劣汰,企业不遗余力地削减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平台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低效或缺乏基本规模的品牌逐渐消失,包括庞蒂亚克、大宇、罗孚、萨博、Oldsmobile、Mercury和Saturn等知名汽车品牌。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全新商业模式的挑战者:从滴滴出行到优步,从Waymo到特斯拉。当然,挑战者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真正形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品牌。其中包括蔚来汽车等科技初创公司建立的品牌。中国的传统汽车企业正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苦苦挣扎,其中许多企业已经与外国品牌建立了合资企业。目前,中国市场上有1.85亿辆汽车,预计今年将售出3000万辆新车。然而,我们不能依靠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来抵消新品牌和颠覆性技术在世界各地带来的挑战。中国面临着与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市场类似的问题。我们正在与交通拥堵和污染作斗争:中国有3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些汽车正在有限的道路上争夺空间。规定越来越严格:中国政府规定,到2025年,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至少占20%。中国消费者也希望获得更清洁、更智能的汽车产品,这些产品由类似于其他市场正在开发的互联基础设施支持。中国独特的市场并不是灵丹妙药,也无法解决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因此,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超越国界进行思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

中国汽车集团。我们不仅重塑了国内业务,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我们海外扩张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沃尔沃汽车集团的成功转型和整合。2010年,我们从福特公司购买了沃尔沃汽车。在沃尔沃汽车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努力下,沃尔沃汽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海外市场也在不断增长,包括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建设、生产和出口,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协同效应。2013年,我们收购了标志性的伦敦出租车公司,该公司后来更名为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并在英国的新工厂形成了电动黑色出租车的生产能力。去年,我们入股了马来西亚宝腾,并全面负责运营和管理,成为英国莲花跑车的控股股东。2017年底,我们收购了瑞典商用车公司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并以15.6%的投票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是兄弟公司,它们于1999年分离。我们最近的海外投资是收购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戴姆勒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在100多年前开创了人类内燃机汽车技术。但现在,内燃机汽车的未来受到质疑,新技术有力量彻底重塑这个行业。展望未来,我们的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合作和创新的新道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善其身。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发布的汽车行业报告表明,随着新汽车软件及其电子系统时代的到来,该行业过去固有的商业模式、客户需求和竞争性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所有行业参与者都需要仔细思考,并在这个新环境中重新定位他们的新价值主张。为了迎接挑战,降低各自企业的竞争风险,形成各自企业的战略主动权。我们最近对戴姆勒和沃尔沃集团做出了投资决定。这两家公司和我们一样,正在考虑如何面对颠覆性技术和不断变化的产品挑战。我们必须在巩固硬件制造优势的前提下开发在线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在这种转型的同时,我们认为需要更多的公司合作开发未来的技术和通用系统。在不影响各自企业独立性的前提下,这些合作可以依法、合规、透明地以市场为导向,不会改变各自公司的战略自主权,也不会有被卷入反垄断竞争审查的风险。我们管理沃尔沃汽车集团的经验是保护品牌和产品的独立性。然而,在汽车行业,以市场化的方式探索合资合作的可能性早已存在。只要符合法律和规范的要求,所有互利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都可以讨论,这是市场经济的魅力,也是战略创新的探索。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盟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封闭自己。我们必须确保在新技术的研发中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新兴的移动出行服务,如曹专车,在中国20多个城市提供电动汽车出租车服务,平台运营车辆超过1.6万辆,广受市场欢迎。然而,随着此类服务的国际扩张,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也需要得到回报,而不是随风烧钱。我们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从上海到旧金山以及其他地方,我们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以可持续和盈利的方式控制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尊重品牌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权,同时,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协同效应,产生规模经济并降低风险。同样,在保护产品差异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我们必须提高股东回报。这样做不会对各自的战略独立性构成威胁,而是一种威胁……

商业现实始终贯穿着这个行业百年的历史变迁。以供应链为例:50多年前,一些汽车制造商仍在生产自己的玻璃和钢材;如今,没有汽车公司这样做。20年前,一些公司认为需要垂直整合来提供从高端到大众的产品组合;如今,跨企业联盟合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十年前,一些政府认为柴油是减排的最佳燃料;现在,它正被逐渐抛弃。尽管我们不能过分迷信互联网思维,但我们必须关注互联网的未来。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的概念,但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时代机遇,扎实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形成车载移动技术和相关数字技术的竞争优势。21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商业重塑的世纪,汽车工业无法摆脱应有的命运。平台经济是大势所趋,单打独斗只能成为平台的俘虏。谁赢得了平台,谁就赢得了未来。在我看来,主宰未来汽车行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意识。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共享数字平台,形成在线优势,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伴随着互联行业变革的春风而生的领克汽车将席卷本月的北京车展,人们将在沃尔沃展出的低排放汽车以及吉利和领克的最新车型中清晰地找到它。我们的品牌经理也知道,在中国的发展不能取代对突破性技术和服务的长期投资,两者都不可忽视。不仅相互尊重与合作,而且相互承认独立,这为应对变化创造了新的途径。尽管风险仍然存在,但只要按照合法合规、公平透明、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坦诚的讨论,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仍有望发生巨大变化,投资者也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标签:沃尔沃北京世纪领克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针对港口物流痛点 解放首款专用智能卡车将亮相

下星期,备受关注的一汽解放全球首款基于AI全人工智能技术的港口水平集运专用智能卡车即将揭开神秘面纱。一提到AI技术,很多人脑海中会马上浮现出去年大胜围棋冠军的AlphaGo。

1900/1/1 0:00:00
自己运营 福特计划2021大规模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据《金融时报》报道,福特计划在2021年开始规模化运营其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截至目前,在无人驾驶服务领域,福特汽车的规划是比较激进的。

1900/1/1 0:00:00
滴滴出行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凭此能抓住更多车主的心?

滴滴出行4月16日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涵盖已有的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

1900/1/1 0:00:00
HERE着眼于自动驾驶车辆 开设高清实时地图研发基地

据外媒报道,全球领先自动驾驶汽车高清地图供应商HERETechnologies(本上科技)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得开设了新研发基地。

1900/1/1 0:00:00
与网络服务公司合作 日产预计2020年后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据外媒报道,日产汽车公司正致力于和日本网络服务公司DeNA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推出该服务。日产期望该合作能够使其在新兴车辆移动服务领域领先于竞争对手。

1900/1/1 0:00:00
未来的乘用车市场,“电”与“氢”何为胜者?

在汽车行业普遍触“电”、纯电动车市场正挤得无处下脚之时,我们突然发现,有不少企业投身燃料电池车,氢燃料汽车的呼声渐渐高涨,并被誉为是更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