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战略重组项目签约仪式昨日在顺义北齐研发基地举行,总投资119亿元。将充分利用北汽在顺义的原有产能,建设具有全球最先进生产技术标准的梅赛德斯-奔驰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第一阶段的年产能为15万辆,计划于2019年底下线。生产基地的智能化水平将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建设。工厂将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生产技术,包括自动伺服冲压线、1400 KUKA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焊接和Best-Fit智能连接。工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率将达到90%。一期项目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年税收约70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6%,平均亩产约4000万元。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将年产能扩大到30万辆。顺义区经信委主任胡小兵表示,目前,顺义区正在加快创新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和航空航天三大创新产业集群。其中,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顺义区率先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政策,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已形成围绕研发设计、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等智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产业基地,具有领先优势。预计到2025年,顺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培育5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40万辆以上,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6Gwh。加快创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齐全、示范应用领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顺义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奔驰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纯电动架构平台,未来将在顺义集中研发推出一系列全新纯电动高端车型,引领汽车行业创新发展;
同时,与该项目配套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上下游核心零部件,将充分利用该区域腾空的土地和厂房,进行笼式更换和改造升级,打造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的零部件综合配送平台,这也将促进传统仓储物流的转型。北京奔驰战略重组项目签约仪式昨日在顺义北齐研发基地举行,总投资119亿元。将充分利用北汽在顺义的原有产能,建设具有全球最先进生产技术标准的梅赛德斯-奔驰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第一阶段的年产能为15万辆,计划于2019年底下线。生产基地的智能化水平将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建设。工厂将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生产技术,包括自动伺服冲压线、1400 KUKA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焊接和Best-Fit智能连接。工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率将达到90%。一期项目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年税收约70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6%,平均亩产约4000万元。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将年产能扩大到30万辆。顺义区经信委主任胡小兵表示,目前,顺义区正在加快创新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和航空航天三大创新产业集群。其中,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顺义区率先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政策,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已形成围绕研发设计、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等智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产业基地,具有领先优势。预计到2025年,顺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培育5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40万辆以上,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6Gwh。加快创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齐全、示范应用领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顺义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奔驰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纯电动架构平台,未来将在顺义集中研发推出一系列全新纯电动高端车型,引领汽车行业创新发展;同时,与该项目配套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上下游核心零部件,将充分利用该区域腾空的土地和厂房,进行笼式更换和改造升级,打造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的零部件综合配送平台,这也将促进传统仓储物流的转型。
2018年3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增长53,达到约142万辆,市场份额为13,创下新纪录。今年前三个月累计销量为305万辆,同比增长59。
1900/1/1 0:00:00绿色生活,从低碳出行开始5月12日,由上海迅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广大驾驶培训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新能源汽车服务基地项目启动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盛大举行,
1900/1/1 0:00:00随着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传统车企纷纷推出电动车计划。据外媒报道,日产和雷诺在加速布局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并与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CATL)签订了动力电池采购合同。
1900/1/1 0:00:002018年,是新造车势力产品集中落地的一年。面临最终考核,新造车势力们不得不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质疑。
1900/1/1 0:00:00绝大多数车企或许都要做好被一个00后抛弃的思想准备因为Waymo在本周的谷歌IO大会上宣布,今年晚些时候将正式开始商业化运营无人驾驶的出租车队。
1900/1/1 0:00:00近年来,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究受到各国关注,被视为未来世界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