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浙江合众将获生产资质,新能源“准生证之争”再度开启?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30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进入了待发布的新汽车生产企业名单。这意味着,如果截至公示时间(5月23日)没有变化,浙江合众新能源将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截至目前,包括浙江合众在内的中国已有7家企业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牌照,另外6家分别是:北汽新能源、云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和未来汽车。浙江合众将获得第七张新能源许可证。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资料显示,浙江合众桐乡生产基地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合众新能源一期生产工厂已全面建成,具备投产条件。据悉,合众新能源一期总投资约11.56亿元,规划产能为5万辆/年(单班5万辆,两班8万辆)。在产品方面,浙江合众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首款新能源概念车型e-take。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型号即将大规模生产的消息。相比之下,合众新能源旗下的子品牌“Nezha Auto”,其名字令人惊叹,最近却保持着非常高的出镜率。据悉,合众新能源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公布品牌战略和产品计划,而内扎汽车则将自己定位为小型汽车平台,并将在不久的将来陆续推出两款全新车型。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Nezha第一款车型的谍照,其中第一款车型定位为小型SUV。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媒体已经提前曝光了第一款量产车型在《内扎》中的图片,但现在发布的消息正好验证了当时业内的猜测。此外,合众新能源还规划了一个中型汽车平台。据悉,近几年将陆续推出五款新车,并在未来五年的产品规划中布局“2+5”产品矩阵。根据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两项资质,才能真正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并进一步量产。尽管目前中国有近百家“造车新势力”,但能够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授予15家新能源车企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等以传统车企为基础的新能源企业。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此外,全国只有6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完全获得“双重资质”的新能源企业只有6家。按照目前的情况,浙江合众很可能成为第七家获得“大满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背后的奥秘”工信部第七张生产许可证落地,这似乎是一件“喜事”。但在2018年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在她开始向我们发放电动汽车牌照之前,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并敦促她,这意味着什么?自2017年12月4日起,长江汽车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第五个张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时隔半年,这份珍贵的新能源汽车“出生证明”竟然进入了无限漫长的“冻结期”。从外界来看,这种异常状态与……截然不同……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直到今年4月,未来汽车打破了这一趋势,工信部发放新能源牌照的频率似乎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对此,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在他看来,工信部发放新能源许可证的频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工信部也有理由在适当的条件下随时为汽车企业颁发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另一方面,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牌照的发放进入停滞阶段。为什么新能源牌照的发放速度明显放缓?对此,许多业内人士对这种“不可思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被推迟。除了北汽新能源、江淮大众和知豆,其余公司都没有表现出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也无法在新能源车企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根据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根据15家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规划,仅这些企业的总产能就将达到91万辆。此外,排队等待审批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不少于20家,总体规划产能不低于20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给新能源汽车行业“降温”迫在眉睫。事实上,汽车行业关于生产资质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以获得新能源牌照的15家汽车公司为例,类似“僵尸”的汽车公司比比皆是。河南速达、陆地方舟等企业在获得资质一年内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与蔚来、途驰等尚未获得生产资质,但仍在蓬勃发展的造车新势力相比,这份让造车企业翘首以盼的生产许可证,能否客观反映出造车企业的真正实力?获得生产资质这一看似困难的过程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蔚来ES8即将交付。“互联网公司整天在忽悠人。”在北京车展期间,李书福的这番话似乎是造车新势力最薄弱的痛点。事实上,在传统车企中,有很多人唱着造车新势力的歌。在他们看来,即使获得了生产资质,造车新势力的前景依然黯淡。此外,生产资质背后的焦虑也显露出来。一位知名汽车从业者向头条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重新制定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标准。一旦新规定出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将不得不自我改造,重新进入审批流程。如今,这个价值连城的车牌背后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令人困惑。如果事实如传言,新能源车企的“出生证之争”将成为新势力造车史上的又一场“经典之战”。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30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进入了待发布的新汽车生产企业名单。这意味着,如果截至公示时间(5月23日)没有变化,浙江合众新能源将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截至目前,包括浙江合众在内的中国已有7家企业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牌照,另外6家分别是:北汽新能源、云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和未来汽车。浙江合众将获得第七张新能源许可证。

“Nezha汽车、大众、江淮、富途……</p

,蔚来“src=”/eimg/jndp/ig/20230304013028607580/1.jpg“/>

资料显示,浙江合众桐乡生产基地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合众新能源一期生产工厂已全面建成,具备投产条件。据悉,合众新能源一期总投资约11.56亿元,规划产能为5万辆/年(单班5万辆,两班8万辆)。在产品方面,浙江合众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首款新能源概念车型e-take。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型号即将大规模生产的消息。相比之下,合众新能源旗下的子品牌“Nezha Auto”,其名字令人惊叹,最近却保持着非常高的出镜率。据悉,合众新能源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公布品牌战略和产品计划,而内扎汽车则将自己定位为小型汽车平台,并将在不久的将来陆续推出两款全新车型。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Nezha第一款车型的谍照,其中第一款车型定位为小型SUV。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媒体已经提前曝光了第一款量产车型在《内扎》中的图片,但现在发布的消息正好验证了当时业内的猜测。此外,合众新能源还规划了一个中型汽车平台。据悉,近几年将陆续推出五款新车,并在未来五年的产品规划中布局“2+5”产品矩阵。根据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两项资质,才能真正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并进一步量产。尽管目前中国有近百家“造车新势力”,但能够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授予15家新能源车企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等以传统车企为基础的新能源企业。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此外,全国只有6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完全获得“双重资质”的新能源企业只有6家。按照目前的情况,浙江合众很可能成为第七家获得“大满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背后的奥秘”工信部第七张生产许可证落地,这似乎是一件“喜事”。但在2018年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在她开始向我们发放电动汽车牌照之前,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并敦促她,这意味着什么?自2017年12月4日起,长江汽车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第五个张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时隔半年,这份珍贵的新能源汽车“出生证明”竟然进入了无限漫长的“冻结期”。在外界看来,这种异常状态与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截然不同。直到今年4月,未来汽车打破了这一趋势,工信部发放新能源牌照的频率似乎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对此,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在他看来,工信部发放新能源许可证的频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工信部也有理由在适当的条件下随时为汽车企业颁发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另一方面,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牌照的发放进入停滞阶段。为什么新能源牌照的发放速度明显放缓?在这个……

gard,许多业内人士都分析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现状。首先,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被推迟。除了北汽新能源、江淮大众和知豆,其余公司都没有表现出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也无法在新能源车企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根据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根据15家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规划,仅这些企业的总产能就将达到91万辆。此外,排队等待审批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不少于20家,总体规划产能不低于200万辆。从这个角度来看,给新能源汽车行业“降温”迫在眉睫。事实上,汽车行业关于生产资质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以获得新能源牌照的15家汽车公司为例,类似“僵尸”的汽车公司比比皆是。河南速达、陆地方舟等企业在获得资质一年内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与蔚来、途驰等尚未获得生产资质,但仍在蓬勃发展的造车新势力相比,这份让造车企业翘首以盼的生产许可证,能否客观反映出造车企业的真正实力?获得生产资质这一看似困难的过程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Nezha Auto, Volkswagen, Jianghuai, Future, Weilai

蔚来ES8即将交付。“互联网公司整天在忽悠人。”在北京车展期间,李书福的这番话似乎是造车新势力最薄弱的痛点。事实上,在传统车企中,有很多人唱着造车新势力的歌。在他们看来,即使获得了生产资质,造车新势力的前景依然黯淡。此外,生产资质背后的焦虑也显露出来。一位知名汽车从业者向头条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重新制定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标准。一旦新规定出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将不得不自我改造,重新进入审批流程。如今,这个价值连城的车牌背后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令人困惑。如果事实如传言,新能源车企的“出生证之争”将成为新势力造车史上的又一场“经典之战”。

标签:哪吒汽车大众江淮前途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当陪审团对无人车事故的裁决偏向汽车制造商,只能让机器背锅

让我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司机老王开着一辆带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这时道路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行人,可怕的是刹车失灵了。如果及时左转,老王的车就不会撞人;如果依旧直行,老王的车会将人撞死。

1900/1/1 0:00:00
如何加速实现L5的终极梦想?AI来助力

为期三天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于5月8日在美国开幕。在主题演讲上,CEOSundarPichai和各产品线负责人讲解了自家的AI、安卓系统、谷歌助手等产品的进展。

1900/1/1 0:00:00
彭博社:美国无人驾驶面临制度性窘境,百度等中国公司显优势

彭博近日刊文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政府,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推出大量支持政策,让百度Apollo这样由企业主导的无人驾驶平台获得巨大发展。

1900/1/1 0:00:00
领骏科技发布国内首辆量产级L4无人车

5月17日上午,此前一直在业界保持低调、神秘,用心打磨技术的领骏科技,发布了国内首个具备“量产产品形态”的L4级无人车,搭载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目标直指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量产。

1900/1/1 0:00:00
电咖销量破千台 率先打响新势力造车交付战役

近日,新实力造车企业电咖汽车宣布,旗下首款潮酷电动汽车电咖EV10累计销量正式突破千辆。据此,电咖汽车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销售的“新造车”企业之一,中国新势力造车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1900/1/1 0:00:00
苹果自动驾驶许可证持数目超谷歌、特斯拉,但仍只有通用一半

就在去年,苹果还在和GoogleWaymo,Uber,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竞争中略占下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