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为独立而奋斗的Ofo,又一次因为“卖身”而备受关注。据共享单车行业资深人士透露,收购ofo的谈判即将结束。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滴滴和蚂蚁金服的合资企业,价格为14亿美元,还将承担ofo另外2亿美元的债务。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对此,凤凰网科技分别向滴滴和ofo求证,滴滴表示不予置评;
ofo内部人士回答称,“没什么。”滴滴此前与ofo有过多次接触,由于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外界对细节了解不多。一些共享单车的早期投资者向凤凰网科技透露,之前的收购之所以被搁置,可能在于双方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分歧,而ofo对滴滴给出的价格并不满意。然而,这家巨头对ofo的收购却充满了曲折。是创始人戴威的意志,还是他对价值的坚持?对于滴滴或蚂蚁金服来说,收购ofo有什么意义?外界总是对共享单车行业巨头的命运充满好奇。这一次,ofo失去的增长可能会结束。拔河比赛中的危机不断爆发。从2015年夏天北京几所大学诞生到现在,ofo这辆“自行车”已经骑行了三年多。ofo拥有中国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平台、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等多项头衔,一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明星企业,受到众多巨头和投资机构的青睐。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3月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到2018年3月E2-1轮的8.66亿美元融资,ofo仅公布过去三年的确切数字,就累计超过21亿美元。戴威引以为豪的是,ofo背后站着阿里巴巴、滴滴、蚂蚁金服、顺为资本、经纬中国等巨头。然而,在共享单车行业疯狂吸金的同时,许多行业参与者却很难独立盈利。自2017年初以来,中小平台已被宣布退出市场或停止运营。作为行业领导者,ofo和摩拜一直在暗战,但行业地位的竞争使它们越来越依赖资本的输血。在我们盈利之前,找到更好的资金来源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必要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拜卖团也与此有关。Ofo显然不想被收购,即使多次有潜在的收购要约,Ofo也予以否认。然而,Ofo没有办法实现自给自足。在坚持独立拉锯的过程中,坏消息像雨一样密集。在不断发生的危机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财新网报道称,2018年5月,ofo每月成本高达2.5亿元,其中运营维护费用1.3亿元,其他费用1.2亿元,账面可用资金不再超过5亿元。事实上,ofo也在积极测试其他业务以缓解现金流紧张,包括信息流业务和区块链业务,但短期内很难看到结果。由此可见,如此高的成本支出使得累计的20多亿美元似乎捉襟见肘,如果没有通过汽车或其他方式实现,ofo的资金链很可能会遭遇危机。在车辆运营和维护方面,ofo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此前,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ofo向媒体透露,ofo已经半年多没有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服务商将逐步停止该业务涉及的300万辆自行车的智能锁服务。这意味着数百万辆ofo共享单车将无法正常使用。“ofo的自行车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机械锁。数百万辆装有智能锁的自行车无法正确定位和维护,这可能对ofo没有太大影响,但这不仅反映了ofo自行车服务的问题,也反映了ofo面临的资金压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行领域分析师告诉凤凰网科技。与此同时,ofo海外市场业务的持续收缩,再次将这个遍布20个国家的共享单车平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刚刚结束的7月,ofo连续宣布退出澳大利亚市场、德国市场以及大部分市场。ofo的回应是公司优化海外市场运营的战略决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波退出操作无情地拍打了ofo此前的扩张计划。除了一系列内部危机,ofo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一些考验。日前,《上海市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意见要求禁止在共享单车的车辆上投放商业广告。一旦该意见实施,ofo将无法在上海投放车身广告。可以说,ofo的一条变现之路很可能会被堵住。自2018年初以来,共享单车的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ofo的经历更加坎坷。整个行业的降温是激励因素之一,但ofo本身却在坚持独立,暴露出更多问题。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价值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确实是不可预测的。从最初90天的战争结束,到ofo与摩拜合并的消息,滴滴对ofo发起报价,美团收购摩拜,再到滴滴这次收购ofo,似乎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购对头部企业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可阻挡的命运。对于目前的ofo来说,“卖身”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从ofo本身来看,共享单车在杭州街头的处境并不乐观。一方面,ofo不得不面临上述诸多问题,同时来自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尤其是今年以来,摩拜和哈罗宣布将免押金,这对ofo的竞争优势造成了冲击。此外,ofo的自行车在运营和维护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凤凰网科技在多次实地考察中发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ofo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破损和报废车辆。最近报道的共享单车墓地更令人震惊。大量的故障车辆将进一步导致维修和运营问题,这也将影响可用车辆的数量和用户的使用,市场规模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ofo管理团队的离开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变数。在5月中旬的ofo动员大会上,戴威仍然坚信自主发展。“如果你不想战斗到底,你现在就可以离开。”无独有偶,据《中国企业家》报道,ofo负责运营的副总裁池文明于5月离职,与此同时,首席产品官陈伟和技术部门的几名关键人员也离开了。虽然无法确定ofo核心人员的离职和运维人员的减少是否与戴威所说的“你可以离职”有直接关系,但现实是ofo有管理团队离职。好的故事往往在于强烈的戏剧性冲突,而ofo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卖身”是有道理的。从摩拜卖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逻辑,即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并购更符合投资收益的预期,尤其是在共享单车行业,被收购似乎是必然的选择。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表示:“通过并购来统一思想、解除束缚,即退出并继续前进,是最恰当的方式。与增资相比,收购选择权对许多股东有利,甚至是公司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在ofo是否“卖身”的问题上,除了ofo,还有一个“意愿”,这将成为一个可变因素。这些问题使得ofo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这些因素无疑会对ofo的最终价值产生影响。上述行业人士认为,投资者的利益将对此次收购产生更大影响。尽管ofo曾经发誓要战斗到底,但它让自己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但这一次,ofo可能很难摆脱被收购的命运。这一次,凤凰网科技获得的消息表明,ofo的最终价值可能为14亿美元。不可否认,与摩拜27亿美元的规模和活跃用户相似相比,ofo自然认为其价值被低估了。但更重要的是,在与众多出行领域分析师沟通的过程中,他们都告诉凤凰网科技,ofo的价值很可能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中受损,现在可能是接受收购的合适时机。合适的时机可以理解为ofo仍然有一些价值,尤其是对滴滴或蚂蚁金服来说……
它想玩这个大游戏。对滴滴来说,出行是其基础,共享单车是必须要做的业务线,这也是滴滴多次投资ofo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中间的曲折,2018年初,滴滴和ofo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随后宣布主办蓝色小自行车,独立经营橙色绿自行车。可以看出,北京小蓝已经大规模重生,青桔已经开通了成都、昆明、无锡等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在共享单车方面的业务一帆风顺。2017年,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内的许多一线城市要求共享单车停止推出和进入新品牌,这成为滴滴发展共享单车业务的最大制约因素。这就是ofo的价值所在。目前,ofo已经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开通了自行车服务,并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ofo在用户规模方面仍然占据着行业领先地位。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6月,ofo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917万,位居行业第一,悦白的活跃用户数以870万排名第二。Trustdata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将持续下去。可以说,自行车数量和用户规模已经成为ofo的两大谈判砝码。尽管ofo问题重重,但接受收购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甚至让苦苦挣扎了几十年的投资者感到困惑。但结合戴威对收购合并的一贯抵制,ofo的未来仍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张爱玲曾说:“出名要早,来晚了就不那么高兴了。”同样,要早点“出卖自己”,来晚的话,得到的价值也可能受损。屡次为独立而奋斗的Ofo,又一次因为“卖身”而备受关注。据共享单车行业资深人士透露,收购ofo的谈判即将结束。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滴滴和蚂蚁金服的合资企业,价格为14亿美元,还将承担ofo另外2亿美元的债务。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对此,凤凰网科技分别向滴滴和ofo求证,滴滴表示不予置评;
ofo内部人士回答称,“没什么。”滴滴此前与ofo有过多次接触,由于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外界对细节了解不多。一些共享单车的早期投资者向凤凰网科技透露,之前的收购之所以被搁置,可能在于双方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分歧,而ofo对滴滴给出的价格并不满意。然而,这家巨头对ofo的收购却充满了曲折。是创始人戴威的意志,还是他对价值的坚持?对于滴滴或蚂蚁金服来说,收购ofo有什么意义?外界总是对共享单车行业巨头的命运充满好奇。这一次,ofo失去的增长可能会结束。拔河比赛中的危机不断爆发。从2015年夏天北京几所大学诞生到现在,ofo这辆“自行车”已经骑行了三年多。ofo拥有中国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平台、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等多项头衔,一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明星企业,受到众多巨头和投资机构的青睐。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3月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到2018年3月E2-1轮的8.66亿美元融资,ofo仅公布过去三年的确切数字,就累计超过21亿美元。戴威引以为豪的是,ofo背后站着阿里巴巴、滴滴、蚂蚁金服、顺为资本、经纬中国等巨头。然而,在共享单车行业疯狂吸金的同时,许多行业参与者却很难独立盈利。自2017年初以来,中小平台已被宣布退出市场或停止运营。作为行业领导者,ofo和摩拜一直在暗战,但行业地位的竞争使它们越来越依赖资本的输血。在我们盈利之前,找到更好的资金来源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必要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拜卖团也与此有关。Ofo显然不想被收购,即使多次有潜在的收购要约,Ofo也予以否认。然而,Ofo没有办法实现自给自足。在坚持独立拉锯的过程中,坏消息像雨一样密集。在不断发生的危机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财新网报道称,2018年5月,ofo每月成本高达2.5亿元,其中运营维护费用1.3亿元,其他费用1.2亿元,账面可用资金不再超过5亿元。事实上,ofo也在积极测试其他业务以缓解现金流紧张,包括信息流业务和区块链业务,但短期内很难看到结果。由此可见,如此高的成本支出使得累计的20多亿美元似乎捉襟见肘,如果没有通过汽车或其他方式实现,ofo的资金链很可能会遭遇危机。在车辆运营和维护方面,ofo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此前,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ofo向媒体透露,ofo已经半年多没有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服务商将逐步停止该业务涉及的300万辆自行车的智能锁服务。这意味着数百万辆ofo共享单车将无法正常使用。“ofo的自行车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机械锁。数百万辆装有智能锁的自行车无法正确定位和维护,这可能对ofo没有太大影响,但这不仅反映了ofo自行车服务的问题,也反映了ofo面临的资金压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行领域分析师告诉凤凰网科技。与此同时,ofo海外市场业务的持续收缩,再次将这个遍布20个国家的共享单车平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刚刚结束的7月,ofo连续宣布退出澳大利亚市场、德国市场以及大部分市场。ofo的回应是公司优化海外市场运营的战略决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波退出操作无情地拍打了ofo此前的扩张计划。除了一系列内部危机,ofo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一些考验。日前,《上海市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意见要求禁止在共享单车的车辆上投放商业广告。一旦该意见实施,ofo将无法在上海投放车身广告。可以说,ofo的一条变现之路很可能会被堵住。自2018年初以来,共享单车的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ofo的经历更加坎坷。整个行业的降温是激励因素之一,但ofo本身却在坚持独立,暴露出更多问题。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价值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确实是不可预测的。从最初90天的战争结束,到ofo与摩拜合并的消息,滴滴对ofo发起报价,美团收购摩拜,再到滴滴这次收购ofo,似乎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购对头部企业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可阻挡的命运。对于目前的ofo来说,“卖身”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从ofo本身来看,共享单车在杭州街头的处境并不乐观。一方面,ofo不得不面临上述诸多问题,同时来自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尤其是今年以来,摩拜和哈罗宣布将免押金,这对ofo的竞争优势造成了冲击。此外,ofo的自行车在运营和维护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凤凰网科技在多次实地考察中发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ofo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破损和报废车辆。最近报道的共享单车墓地更令人震惊。大量的故障车辆将进一步导致维修和运营问题,这也将影响可用车辆的数量和用户的使用,市场规模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ofo管理团队的离开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变数。在5月中旬的ofo动员大会上,戴威仍然坚信自主发展。“如果你不想战斗到底,你现在就可以离开。”无独有偶,据《中国企业家》报道,ofo负责运营的副总裁池文明于5月离职,与此同时,首席产品官陈伟和技术部门的几名关键人员也离开了。虽然无法确定ofo核心人员的离职和运维人员的减少是否与戴威所说的“你可以离职”有直接关系,但现实是ofo有管理团队离职。好的故事往往在于强烈的戏剧性冲突,而ofo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卖身”是有道理的。从摩拜卖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逻辑,即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并购更符合投资收益的预期,尤其是在共享单车行业,被收购似乎是必然的选择。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表示:“通过并购来统一思想、解除束缚,即退出并继续前进,是最恰当的方式。与增资相比,收购选择权对许多股东有利,甚至是公司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在ofo是否“卖身”的问题上,除了ofo,还有一个“意愿”,这将成为一个可变因素。这些问题使得ofo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这些因素无疑会对ofo的最终价值产生影响。上述行业人士认为,投资者的利益将对此次收购产生更大影响。尽管ofo曾经发誓要战斗到底,但它让自己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但这一次,ofo可能很难摆脱被收购的命运。这一次,凤凰网科技获得的消息表明,ofo的最终价值可能为14亿美元。不可否认,与摩拜27亿美元的规模和活跃用户相似相比,ofo自然认为其价值被低估了。但更重要的是,在与众多出行领域分析师沟通的过程中,他们都告诉凤凰网科技,ofo的价值很可能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中受损,现在可能是接受收购的合适时机。合适的时机可以理解为ofo仍然有一些价值,尤其是对滴滴或蚂蚁金服来说……
它想玩这个大游戏。对滴滴来说,出行是其基础,共享单车是必须要做的业务线,这也是滴滴多次投资ofo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中间的曲折,2018年初,滴滴和ofo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随后宣布主办蓝色小自行车,独立经营橙色绿自行车。可以看出,北京小蓝已经大规模重生,青桔已经开通了成都、昆明、无锡等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在共享单车方面的业务一帆风顺。2017年,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内的许多一线城市要求共享单车停止推出和进入新品牌,这成为滴滴发展共享单车业务的最大制约因素。这就是ofo的价值所在。目前,ofo已经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开通了自行车服务,并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ofo在用户规模方面仍然占据着行业领先地位。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8年6月,ofo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917万,位居行业第一,悦白的活跃用户数以870万排名第二。Trustdata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将持续下去。可以说,自行车数量和用户规模已经成为ofo的两大谈判砝码。尽管ofo问题重重,但接受收购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甚至让苦苦挣扎了几十年的投资者感到困惑。但结合戴威对收购合并的一贯抵制,ofo的未来仍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张爱玲曾说:“出名要早,来晚了就不那么高兴了。”同样,要早点“出卖自己”,来晚的话,得到的价值也可能受损。
继菏泽之后,济南拟“封杀”低速电动车。
1900/1/1 0:00:00今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支持,以及一众新势力车企由概念进入量产和交付阶段,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再度呈现激增状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68万辆,同比增长2104。
1900/1/1 0:00:008月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股价又一次飙升了。
1900/1/1 0:00:00纯电动车型和插混车型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股主要势力,既共同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相互之间又存在竞争。
1900/1/1 0:00:00工信部、部、交通运输部2018年4月12日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在奥迪CEO施泰德于上月因柴油门丑闻被捕期间,公司推迟了奥迪etronquattro电动SUV的发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