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真正时机已经到来。一方面,投入数千亿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计划将在两年内结束,自主品牌将走出“温室”;另一方面,经过往年的布局和探索,跨国车企开始通过在华合资的方式推出本土化的新能源汽车。据粗略统计,今明两年,包括东风日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神龙在内的多家合资车企将推出多种新能源国产车。与作为进口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不同,这一轮跨国车企基本上推出了最畅销车型的电动版,价格更亲民。他们一出现,就明确表示了对实际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渴望。有业内人士认为,跨国车企在经过早期市场培育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前夕,踏上了市场节拍,推出了国产车型。在自主品牌早期摸索道路后,他们进入了市场,并专注于“割韭菜”。凭借更好的品牌号召力和营销能力,国外品牌电动汽车将对目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导地位构成巨大挑战,未来难以再现自主品牌主导的局面。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刚刚起步。即使外国品牌进入,它们也会一起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且,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具有本土优势的自主品牌起步较早,在营销、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和售后体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不必过于担心。无论如何,在外国品牌的集体努力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中外品牌对抗的阶段。外国品牌夸大了装配数量。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上,停产十年的富康品牌将正式复活,并推出其首款纯电动汽车,计划于今年上市。2019年,富康还将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6月20日,东风日产首款纯电动车型轩逸纯电动版预售,补贴后预售价格为16.6万元。据悉,这款车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上市。西尔菲是东风日产最畅销的车型,平均月销量为3万辆。从最畅销的车型开始,推出纯电动汽车,补贴价格降至16万元左右,不难看出东风日产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东风日产并不是唯一一家有类似考虑的公司。去年8月,北京现代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新伊兰特EV的GS版和GS plus版,售价分别为19.98万元和20.28万元。扣除各项补贴后,新款伊兰特EV GS plus的售价仅为11.38万元。以进入中国市场后最成功的车型北京现代伊兰特命名,其定价几乎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持平。北京现代伊兰特电动汽车一亮相就明确了其市场野心。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年8月,北京现代推出了索纳塔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三款车型的售价为22.28-25.68万元。这个定价与雅阁和凯美瑞的普通混合动力版本的价格相当。据媒体报道,韩系车的另一主力悦达起亚也将于今年8月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Kia K5 PHEV。除了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正式“出击”,主流合资车企的多家新能源车企也进入了“箭在弦上”的待命状态。上汽大众将于今年年底推出LaVida纯电动汽车。上汽通用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正式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VELITE 6和纯电动SUV Enspire。其中,VELITE 6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纯电动SUV Enspire预计也将于今年上市。从此前车企发布的新车计划来看,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SUV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一哥”东风本田将于2019年推出首款纯电SUV。两家合资车企都将通过合资和自主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启动日本车企在华新一波扩产的丰田,也为旗下两家合资车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就连一直押注于升级传统内燃机技术路线的马自达也表示,“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将于2020年投入中国市场”。自2014年以来,大众、丰田、通用、本田和日产等外国巨头都发布了在华电动化战略,明确了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从上述跨国车企发布的中国电动化战略来看,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是它们集体努力的时间表。然而,一些汽车巨头此前也发布过类似的电动化战略,但由于各种原因被推迟或停止。这一次,跨国汽车巨头的电动化战略纷纷落地,而跳票次数不多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中国大力推行《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今年4月,双积分政策已经实施,作为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评估政策……
我将于明年正式实施。这也使得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与以往有所不同。在过去,更多的是展示技术和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引进的车型大多是进口车,如通用VOLT和大众e-up!
以及E-golf、宝马i3和i8等。然而,在这一轮产品发布中,跨国车企更注重实际市场需求和销量,基本上是通过合资车企从最畅销的主要车型开始。例如,东风日产Sylphy和上汽大众LaVida是国内汽车市场上最畅销的两款明星车型。合资车企的电动版显然是在试图利用传统燃油版的明星光环。“从一开始,这款车的定位就是市场化车型。无论是车型设计还是最终的市场定价,都是针对当前电动车市场最主流的需求,而不是作为一款象征性的电动车。”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动车项目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本田的两家合资车企更为灵活,他们通过自有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如果以本田品牌推出,需要在设计开发、零部件采购、营销推广等方面与日本总部沟通,但在合资公司下更灵活,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地都是新事物。以合资品牌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一位本田中国人士曾解释过这一点。丰田的做法更彻底,它直接利用了中国合作伙伴的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是基于广汽传祺的纯电动SUV GS4 EV。广州汽车集团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合资企业反向运输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公司。长安、上汽和东风等国有企业都有这方面的计划。据悉,别克首款纯电动汽车来自荣威Ei5,富康首款纯电动车基于东风风神A60 EV。但这些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过去,人们对外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印象大多是空间有限、价格昂贵的小型汽车,从30万到40万不等。然而,外国品牌最近推出的这些电动汽车都是针对最受欢迎的市场,定价策略也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情况下放下了“数字”。这一次,外国品牌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了真正的进攻姿态。为了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些大企业宁愿在早期亏损,从资金实力上来说是可以承受的。”汽车行业分析师钟石认为,要真正抢占市场,外国巨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态度很低,这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第一次“正面交锋”的时刻,“市场正在逐渐升温,割韭菜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外国品牌频繁布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自主品牌的负责人就是这么开玩笑。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1年有8159辆,2017年有77.7万辆,其中2015-2017年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一。在6月的一次沙龙上,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和规划司前司长姜兵表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大爆炸前夕。从手机和传统燃油车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最快将在2020年迎来大爆发阶段,年增长数百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超过1亿辆。在这样的预期下,任何企业都不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掉以轻心。然而,在外国品牌真正开始行动之后,业界最担心的是,自主品牌呢?近两年来,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多次被问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何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自主品牌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给出的答案也相当乐观。在前一次行业论坛上,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倪绍勇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方面,中外品牌都处于探索阶段,本土品牌更具优势。北汽总工程师于慧根……
新能源工程研究院也认为,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份额仍然很低,远未达到激烈竞争的阶段,国外品牌已经进入。更有可能的是,所有人都将共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人认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有3-4年以上的历史了,他们对市场和用户有了更好的了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外品牌想要比自己品牌高出数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轩逸纯电动版价格公布后,有媒体质疑,在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明显低于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为何要比吉利等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高出2-4万元。对此,上述东风日产纯电动Sylphy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无论是能耗还是整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使用体验,都绝对优于市场上的电动车。我们认为巡航里程并不是客户最关键的痛点。作为一辆家用汽车,没有必要拥有400-500公里的巡航里程。因此,无论自主品牌口头上多么乐观,这一轮外国品牌的集体努力绝对是有备而来的,不容忽视。自主品牌应该如何应对?对此,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修给出的答案是,做好产品和服务没有其他办法。“在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以政策和商业模式为导向,其次是市场和产品导向。在2020年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拿出新一代优秀的产品和技术,未来将没有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国品牌电动汽车集体发力的同时,自主品牌也开始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技术和品牌升级。在东风日产Sylphy开始预售的同时,吉利领克0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开始预售。长城魏派的混合动力车型P8登陆新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ct目录,并计划于今年上市。北汽新能源去年还推出了高端电动汽车品牌ARCFOX。尚未推出自主高端品牌的比亚迪,也在今年7月推出了新一代唐,大幅升级了产品和技术。从定价来看,自主品牌全新新能源产品进一步升级至10-15万元,甚至18万元左右,与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定价基本处于同一区间。这意味着中外汽车品牌真正对抗的时代已经到来。测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真正时机已经到来。一方面,投入数千亿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计划将在两年内结束,自主品牌将走出“温室”;
另一方面,经过往年的布局和探索,跨国车企开始通过在华合资的方式推出本土化的新能源汽车。据粗略统计,今明两年,包括东风日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神龙在内的多家合资车企将推出多种新能源国产车。与作为进口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不同,这一轮跨国车企基本上推出了最畅销车型的电动版,价格更亲民。他们一出现,就明确表示了对实际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渴望。有业内人士认为,跨国车企在经过早期市场培育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前夕,踏上了市场节拍,推出了国产车型。在自主品牌早期摸索道路后,他们进入了市场,并专注于“割韭菜”。凭借更好的品牌号召力和营销能力,国外品牌电动汽车将对目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导地位构成巨大挑战,未来难以再现自主品牌主导的局面。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刚刚起步。即使外国品牌进入,它们也会一起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且,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具有本土优势的自主品牌起步较早,在营销、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和售后体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不必过于担心。无论如何,在外国品牌的集体努力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中外品牌对抗的阶段。外国品牌夸大了装配数量。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上,停产十年的富康品牌将正式复活,并推出其首款纯电动汽车,计划于今年上市。2019年,富康还将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6月20日,东风日产首款纯电动车型轩逸纯电动版预售,补贴后预售价格为16.6万元。据悉,这款车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上市。西尔菲是东风日产最畅销的车型,平均月销量为3万辆。从最畅销的车型开始,推出纯电动汽车,补贴价格降至16万元左右,不难看出东风日产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东风日产并不是唯一一家有类似考虑的公司。去年8月,北京现代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新伊兰特EV的GS版和GS plus版,售价分别为19.98万元和20.28万元。扣除各项补贴后,新款伊兰特EV GS plus的售价仅为11.38万元。以进入中国市场后最成功的车型北京现代伊兰特命名,其定价几乎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持平。北京现代伊兰特电动汽车一亮相就明确了其市场野心。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年8月,北京现代推出了索纳塔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三款车型的售价为22.28-25.68万元。这个定价与雅阁和凯美瑞的普通混合动力版本的价格相当。据媒体报道,韩系车的另一主力悦达起亚也将于今年8月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Kia K5 PHEV。除了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正式“出击”,主流合资车企的多家新能源车企也进入了“箭在弦上”的待命状态。上汽大众将于今年年底推出LaVida纯电动汽车。上汽通用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正式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VELITE 6和纯电动SUV Enspire。其中,VELITE 6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纯电动SUV Enspire预计也将于今年上市。从此前车企发布的新车计划来看,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SUV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一哥”东风本田将于2019年推出首款纯电SUV。两家合资车企都将通过合资和自主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启动日本车企在华新一波扩产的丰田,也为旗下两家合资车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就连一直押注于升级传统内燃机技术路线的马自达也表示,“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将于2020年投入中国市场”。自2014年以来,大众、丰田、通用、本田和日产等外国巨头都发布了在华电动化战略,明确了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从上述跨国车企发布的中国电动化战略来看,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是它们集体努力的时间表。然而,一些汽车巨头此前也发布过类似的电动化战略,但由于各种原因被推迟或停止。这一次,跨国汽车巨头的电动化战略纷纷落地,而跳票次数不多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中国大力推行《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今年4月,双积分政策已经实施,作为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评估政策……
我将于明年正式实施。这也使得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与以往有所不同。在过去,更多的是展示技术和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引进的车型大多是进口车,如通用VOLT和大众e-up!
以及E-golf、宝马i3和i8等。然而,在这一轮产品发布中,跨国车企更注重实际市场需求和销量,基本上是通过合资车企从最畅销的主要车型开始。例如,东风日产Sylphy和上汽大众LaVida是国内汽车市场上最畅销的两款明星车型。合资车企的电动版显然是在试图利用传统燃油版的明星光环。“从一开始,这款车的定位就是市场化车型。无论是车型设计还是最终的市场定价,都是针对当前电动车市场最主流的需求,而不是作为一款象征性的电动车。”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动车项目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本田的两家合资车企更为灵活,他们通过自有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如果以本田品牌推出,需要在设计开发、零部件采购、营销推广等方面与日本总部沟通,但在合资公司下更灵活,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地都是新事物。以合资品牌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一位本田中国人士曾解释过这一点。丰田的做法更彻底,它直接利用了中国合作伙伴的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是基于广汽传祺的纯电动SUV GS4 EV。广州汽车集团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合资企业反向运输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公司。长安、上汽和东风等国有企业都有这方面的计划。据悉,别克首款纯电动汽车来自荣威Ei5,富康首款纯电动车基于东风风神A60 EV。但这些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过去,人们对外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印象大多是空间有限、价格昂贵的小型汽车,从30万到40万不等。然而,外国品牌最近推出的这些电动汽车都是针对最受欢迎的市场,定价策略也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情况下放下了“数字”。这一次,外国品牌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了真正的进攻姿态。为了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些大企业宁愿在早期亏损,从资金实力上来说是可以承受的。”汽车行业分析师钟石认为,要真正抢占市场,外国巨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态度很低,这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第一次“正面交锋”的时刻,“市场正在逐渐升温,割韭菜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外国品牌频繁布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自主品牌的负责人就是这么开玩笑。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1年有8159辆,2017年有77.7万辆,其中2015-2017年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一。在6月的一次沙龙上,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和规划司前司长姜兵表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大爆炸前夕。从手机和传统燃油车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最快将在2020年迎来大爆发阶段,年增长数百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超过1亿辆。在这样的预期下,任何企业都不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掉以轻心。然而,在外国品牌真正开始行动之后,业界最担心的是,自主品牌呢?近两年来,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多次被问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何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自主品牌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给出的答案也相当乐观。在前一次行业论坛上,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倪绍勇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方面,中外品牌都处于探索阶段,本土品牌更具优势。北汽总工程师于慧根……
新能源工程研究院也认为,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份额仍然很低,远未达到激烈竞争的阶段,国外品牌已经进入。更有可能的是,所有人都将共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人认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有3-4年以上的历史了,他们对市场和用户有了更好的了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外品牌想要比自己品牌高出数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轩逸纯电动版价格公布后,有媒体质疑,在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明显低于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为何要比吉利等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高出2-4万元。对此,上述东风日产纯电动Sylphy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无论是能耗还是整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使用体验,都绝对优于市场上的电动车。我们认为巡航里程并不是客户最关键的痛点。作为一辆家用汽车,没有必要拥有400-500公里的巡航里程。因此,无论自主品牌口头上多么乐观,这一轮外国品牌的集体努力绝对是有备而来的,不容忽视。自主品牌应该如何应对?对此,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修给出的答案是,做好产品和服务没有其他办法。“在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以政策和商业模式为导向,其次是市场和产品导向。在2020年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拿出新一代优秀的产品和技术,未来将没有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国品牌电动汽车集体发力的同时,自主品牌也开始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技术和品牌升级。在东风日产Sylphy开始预售的同时,吉利领克0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开始预售。长城魏派的混合动力车型P8登陆新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ct目录,并计划于今年上市。北汽新能源去年还推出了高端电动汽车品牌ARCFOX。尚未推出自主高端品牌的比亚迪,也在今年7月推出了新一代唐,大幅升级了产品和技术。从定价来看,自主品牌全新新能源产品进一步升级至10-15万元,甚至18万元左右,与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定价基本处于同一区间。这意味着中外汽车品牌真正对抗的时代已经到来。
Uber周二宣布,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之前,任命NelsonChai为首席财务官。自2015年以来,Uber就没有首席财务官。Uber准备明年上市,一直在努力收紧财务。
1900/1/1 0:00:00据弗里蒙特当地消防部门称,当地时间8月23日约下午520分左右,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发生了火灾,并于当天晚间625分左右被扑灭。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但火灾原因及损害程度尚不清楚。
1900/1/1 0:00:00虽然一些先进的、重量更轻的材料已经在某些高端具异国情调的汽车上开始流行,但大多数原始设备汽车制动盘都是用普通的铸铁生产的。
1900/1/1 0:00:00从2014年至今,随着万亿级的新能源规划投资一步步到位,以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升温,中国新的汽车产业迎来全新的产业链需求。围绕着新旧汽车产业链的资源布局,新一批潜在的汽车城已经初具雏形。
1900/1/1 0:00:00由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引发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产业现状,逐渐在2018上半年车企业绩预告中得以显现。
1900/1/1 0:00:00据Electrek网站报道,眼下特斯拉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然成为多数人瞩目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坚持今年内无意进一步融资,其现在的计划是实现盈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