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放缓的背景下,各方面的矛盾开始显现。吉利在推动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道路上,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冲出重围的民营企业的代表。
然而,吉利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问题。其中,吉利作为汽车制造商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值得关注。这起事件要追溯到今年8月,当时吉利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增长54%。这一消息在国内垂直汽车网站格势汽车网发布后本应受到赞扬,但令业界惊讶的是,在这篇即时“10万+”报道的留言区,零部件供应商对吉利的投诉成为主流,他们指责吉利降价、拖延货款。一些供应商认为,吉利的部分利润来自供应商的货款,而供应商的价格仍在被压低,这使得大型优质供应商不敢与他们合作。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供应商降低零部件的质量,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影响吉利整车的质量。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探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车企的成本控制也越来越高。只有淘汰掉一些没有主导技术、质量和规模的企业,才能改善整个行业秩序。好的零部件公司加强与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交流,并通过不断吸收这些被淘汰企业的份额来提高其地位。随着事件的加剧,吉利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9月16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吉利零部件高级供应商在接受《21世纪经济导报》采访时透露:“事件发生后,吉利要求供应商删除各大网站上的评论。如果不删除,将影响未来与吉利的合作,供应商不得发表任何类似言论。”9月17日,对于供应商问题,《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向吉利相关人士求证,得到的回应是:大家都在按合同办事,零部件企业也要分解主机厂的成本压力,在成本压力下寻求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未来,吉利的整体方向不会调整,优胜劣汰将继续,成本将继续由规模和增量控制。然而,它也将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微调。所谓“案例”,是指供应商在沟通中存在误解。“由于沟通不畅,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误解,我们将做出调整。”上述吉利人士强调。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中国离成为一个汽车强国还很远。主要原因是零部件的“关”还没有过,所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只有自己的零部件强大,才能强大。
在过去的两年里,吉利以非凡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统一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也能取得优异的发展业绩。当然,这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战略布局是分不开的。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吉利汽车的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44%,完成了158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的48.5%。在LECK的品牌中,累计……
LECK 01上市以来销量已达5.2万辆。吉利表示,业绩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其产品组合,即高利润车型占比较高,以及经济规模的提高。然而,事情往往有“两面性”。在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吉利汽车帝国也在迅速扩张,并购整合行动屡见不鲜。但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因此以自身“量”为筹码,降低供应商报价,拖欠供应商货款,是吉利保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上述吉利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汽车是一个非常重视现金流的行业。目前,吉利采取的是“开设两家供应商”的方式“,也就是说,一家供应商在赢得吉利项目后,将通过研发和制造向吉利供货,但在一年内,吉利将找到另一家供应商,而这家供应商不需要研发只负责制造,所以第二家供应商的报价会更低。如果第一家供应商想继续与吉利合作,第一家供应商必须降价,Geely需要降价15%甚至20%以上。此外,吉利将采取另一种方式。在供应商供应货物之前,双方将签署一份付款协议,其中OEM将有一段时间付款。在供应商供货过程中,吉利会拖欠数月甚至一年的货款,在此期间,吉利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价,吉利将继续违约。因为供应商不想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他们只能选择不断与之谈判,但不会根据合同起诉。在业界看来,供应商起诉吉利的后果不仅会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利于供应商的发展。因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不是供应商的首选。更关键的是,供应商在早期就为吉利的项目投资了产能、设备和研发,而相对较弱的供应商只能等待吉利来结算这笔钱。根据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情况,供应商的“无奈”总体上趋于稳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有零部件企业1万多家(大型企业不到6000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比较大,分别占49.25%和22.20%。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一旦一些国内零部件企业像吉利一样成为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就会尽力满足主机厂的要求。然而,选择主机厂也是一门课程。“事实上,汽车行业拖欠货款并不是一个案例,但大多数国内主机厂的问题并不像吉利那样严重,一些业绩更好的合资企业的货款仍然非常及时。当然,也不排除主机厂拖欠货款有客观原因,比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但吉利的做法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并非如此。“上述人士提到。对于供应商来说,将正在供应或交付的产品价格降低20%以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供应商也有研发、运营、人力、材料等成本。”目前,公司每月都会就吉利的欠款问题召开例会,寻找对策,高管们将继续与吉利进行谈判。参考其他主机厂的做法,我们将在供应一年后与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谈判,价格将降低约5%-8%,并将提及已签署的合同。“上述吉利供应商表示。双赢关系另一方面,吉利的做法将微妙地支持大量低成本零部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都存在疑问,这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
长期认为,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将有许多技术要求,并将与汽车制造商一起进行研发。吉利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将导致零部件企业提高吉利项目的报价,以应对吉利“恶意”打压零部件价格的行为。吉利及其供应商的案例就是一面镜子。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无奈”和“纠缠”应该让国内车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在汽车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对问题处理不当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当然,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中国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仍然较低。在过去的几年里,吉利依靠产品技术和质量超越标杆,严格控制成本,为消费者带来高价值感。此外,与投资相比,吉利的利润并不高。未来如何提升吉利的品牌价值,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供应商也应该以跨越式招标的理念跟上吉利的发展。但是,从零部件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必须遵守“合同精神”,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成本。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要求降低成本,而是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使其逐渐强大,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而中国汽车从大到强,不仅需要像吉利这样强大的民族汽车品牌,还需要大幅提高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事实上,中电深度充电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与宝马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已成为汽车电池领域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并在德国投资建厂,向全球市场供应产品,这真的需要感谢他的合作伙伴华晨宝马。如何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合理和可持续的关系?9月15日,一位长期与某合资汽车品牌合作的当地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 “一个好的汽车制造商会派出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帮助供应商不断改进,比如精益生产。在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过程中,生产力至少提高了40%-60%。而且,他们不认为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简单关系,而是目标是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当然,汽车工厂总是会有降低成本的要求,但这应该是合理的。”在签署订单时,双方应该就每年降低多少成本达成一致。这意味着供应商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利润就会下降,竞争力就会下降,订单也有可能流失。“上述供应商最后表示。在中国汽车市场放缓的背景下,各方面的矛盾开始出现。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在推动中国汽车由大变强道路上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以来冲出重围的民营企业的代表。”改革开放40年。
然而,吉利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问题。其中,吉利作为汽车制造商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值得关注。这起事件要追溯到今年8月,当时吉利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增长54%。这一消息在国内垂直汽车网站格势汽车网发布后本应受到赞扬,但令业界惊讶的是,在这篇即时“10万+”报道的留言区,零部件供应商对吉利的投诉成为主流,他们指责吉利降价、拖延货款。一些供应商认为,吉利的部分利润来自供应商的货款,而公关……
供应商的数量仍在下降,这使得大型优质供应商不敢与他们合作。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供应商降低零部件的质量,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影响吉利整车的质量。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探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车企的成本控制也越来越高。只有淘汰掉一些没有主导技术、质量和规模的企业,才能改善整个行业秩序。好的零部件公司加强与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交流,并通过不断吸收这些被淘汰企业的份额来提高其地位。随着事件的加剧,吉利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9月16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吉利零部件高级供应商在接受《21世纪经济导报》采访时透露:“事件发生后,吉利要求供应商删除各大网站上的评论。如果不删除,将影响未来与吉利的合作,供应商不得发表任何类似言论。”9月17日,对于供应商问题,《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向吉利相关人士求证,得到的回应是:大家都在按合同办事,零部件企业也要分解主机厂的成本压力,在成本压力下寻求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未来,吉利的整体方向不会调整,优胜劣汰将继续,成本将继续由规模和增量控制。然而,它也将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微调。所谓“案例”,是指供应商在沟通中存在误解。“由于沟通不畅,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误解,我们将做出调整。”上述吉利人士强调。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中国离成为一个汽车强国还很远。主要原因是零部件的“关”还没有过,所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只有自己的零部件强大,才能强大。
在过去的两年里,吉利以非凡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统一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也能取得优异的发展业绩。当然,这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战略布局是分不开的。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吉利汽车的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44%,完成了158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的48.5%。在LECK旗下品牌中,LECK 01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达5.2万辆。吉利表示,业绩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其产品组合,即高利润车型占比较高,以及经济规模的提高。然而,事情往往有“两面性”。在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吉利汽车帝国也在迅速扩张,并购整合行动屡见不鲜。但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因此以自身“量”为筹码,降低供应商报价,拖欠供应商货款,是吉利保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上述吉利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汽车是一个非常重视现金流的行业。目前,吉利采取的是“开设两家供应商”的方式“,也就是说,一家供应商在赢得吉利项目后,将通过研发和制造向吉利供货,但在一年内,吉利将找到另一家供应商,而这家供应商不需要研发只负责制造,所以第二家供应商的报价会更低。如果第一家供应商想继续与吉利合作,第一家供应商必须降价,Geely需要降价15%甚至20%以上。此外,吉利将采取另一种方式。在供应商供应货物之前,双方将签署一份付款协议,其中OEM将有一段时间付款。在职业……
对于供应商的供应,吉利将拖欠数月甚至一年的款项,在此期间,吉利将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价,吉利将继续违约。因为供应商不想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他们只能选择不断与之谈判,但不会根据合同起诉。在业界看来,供应商起诉吉利的后果不仅会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利于供应商的发展。因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不是供应商的首选。更关键的是,供应商在早期就为吉利的项目投资了产能、设备和研发,而相对较弱的供应商只能等待吉利来结算这笔钱。根据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情况,供应商的“无奈”总体上趋于稳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有零部件企业1万多家(大型企业不到6000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比较大,分别占49.25%和22.20%。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一旦一些国内零部件企业像吉利一样成为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就会尽力满足主机厂的要求。然而,选择主机厂也是一门课程。“事实上,汽车行业拖欠货款并不是一个案例,但大多数国内主机厂的问题并不像吉利那样严重,一些业绩更好的合资企业的货款仍然非常及时。当然,也不排除主机厂拖欠货款有客观原因,比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但吉利的做法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并非如此。“上述人士提到。对于供应商来说,将正在供应或交付的产品价格降低20%以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供应商也有研发、运营、人力、材料等成本。”目前,公司每月都会就吉利的欠款问题召开例会,寻找对策,高管们将继续与吉利进行谈判。参考其他主机厂的做法,我们将在供应一年后与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谈判,价格将降低约5%-8%,并将提及已签署的合同。“上述吉利供应商表示。双赢关系另一方面,吉利的做法将微妙地支持大量低成本零部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都存在疑问,这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一位长期研究零部件企业的行业专家认为,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将拥有许多技术cal要求,并将与汽车制造商一起进行研发。吉利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将导致零部件企业提高吉利项目的报价,以应对吉利“恶意”打压零部件价格的行为。吉利及其供应商的案例就是一面镜子。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无奈”和“纠缠”应该让国内车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在汽车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对问题处理不当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当然,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中国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仍然较低。在过去的几年里,吉利依靠产品技术和质量超越标杆,严格控制成本,为消费者带来高价值感。此外,与投资相比,吉利的利润并不高。未来如何提升吉利的品牌价值,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供应商也应该以跨越式招标的理念跟上吉利的发展。但是,从零部件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必须遵守“合同精神”,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成本。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要求降低成本,而应该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变得强大,从而……
这是一个真正的双赢局面。而中国汽车从大到强,不仅需要像吉利这样强大的民族汽车品牌,还需要大幅提高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事实上,中电深度充电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与宝马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已成为汽车电池领域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并在德国投资建厂,向全球市场供应产品,这真的需要感谢他的合作伙伴华晨宝马。如何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合理和可持续的关系?9月15日,一位长期与某合资汽车品牌合作的当地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 “一个好的汽车制造商会派出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帮助供应商不断改进,比如精益生产。在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过程中,生产力至少提高了40%-60%。而且,他们不认为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简单关系,而是目标是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当然,汽车工厂总是会有降低成本的要求,但这应该是合理的。”在签署订单时,双方应该就每年降低多少成本达成一致。这意味着供应商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利润就会下降,竞争力就会下降,订单也有可能流失。”上述供应商最后表示。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透露,高德与吉利在高精地图领域达成全面合作。这也是继凯迪拉克之后,高德在高精地图领域的第二个商业订单。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的未来是否被特斯拉带来的一些混乱局面所搅乱?当然不会,无论特斯拉是否可以从目前的局势当中存活下来都是与之无关的。
1900/1/1 0:00:00李斌不希望蔚来做“中国的特斯拉”,但蔚来遇到的和将要遇到的问题,和特斯拉如出一辙。当地时间9月12日,蔚来汽车(NIONYSE)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第一股。
1900/1/1 0:00:00蔚来汽车忽上忽下的行情,估计很多人的心脏都开始有点承受不住了吧?其实也很正常,作为一个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的新兴汽车公司,在资本市场必然会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选择。行情出现过山车也再正常不过了。
1900/1/1 0:00:001、苗圩: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9月15日,工信部长苗圩出席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指出,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在网络侧、平台侧、安全侧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发展前景广阔。
1900/1/1 0:00:009月20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