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特斯拉、蔚来、比亚迪、荣威的车都起火了,尤其是特斯拉和蔚来,24小时内自燃。由于燃烧速度又快又猛,他们自燃的视频在微信群和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强烈关注。其实加油车经常会着火,但相对来说,人们不会太担心,因为人们对其着火的原因和后果有着相对清晰的认识,油箱本身的防爆技术也已接近成熟。但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电池的特性并不熟悉,对火灾的原因和后果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会有更多的顾虑。有鉴于此,第一电气认为,比火灾更可怕的是车企在隐藏自己的不作为。对于每一次起火事件,车企都应该认真对待,出具详实可信的调查报告,充分保障用户乃至全社会的知情权,并在事后采取相关的防范和改进措施。因此,在这篇稿件中,我们首先盘点了上述四家车企的表现,然后与众多车主、行业专家、车企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各个角度对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进行了反思和建议,以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连续发生4起烧车事件,相关车企处理方式大相径庭。特斯拉的报告还没有出来。马斯克的“傲慢”转移了话题。4月21日晚,一辆特斯拉Model S停在上海徐汇区文鼎路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自燃,引燃了他身边的两辆车,奥迪和雷克萨斯。三辆车严重烧毁,全部报废。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所有车主都表示希望特斯拉官方能够正确对待问题,承担责任。
事发当天的监控
事故现场一片狼藉,三辆车几乎都面目全非。对此,特斯拉已经在官方微博中发布了三条相关声明:
截至目前,特斯拉关伟公司没有其他相关说法,也没有给出车辆自燃的确切原因。国家质检总局汽车缺陷调查鉴定专家陶伟24日透露,初步判断是电池短路。但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否认电池短路,并发布线下通知,表示已委托上海当地一家汽车服务公司为涉事车库车辆提供免费汽车美容和汽车检测服务。当然,一向亲自“下台”的特斯拉“公关”马斯克这次也现身了。但是我不仅迟到了,而且我的态度也有问题。
简单来说,马斯克表达了这些观点:燃油车自燃的概率是电动汽车的5倍;媒体的双重标准,没有聚焦燃油车起火造成的人员伤亡,却让特斯拉起火,没有人员伤亡一直上头条;在看一篇关于特斯拉的双标文章的时候,你要想想有没有什么无法解释的原因。不得不提的是,推特下外国网友的回复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要么支持马斯克的说法,马斯克应该继续和媒体“斗争”,要么继续说特斯拉好,马斯克好。只有少数声音要求特斯拉调查原因并尽快公示。客观来说,油罐车的起火概率确实高于电动车,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不提这次自燃事件的声音根本不是回应,至少不是正面回应。不仅没有采取深入调查原因的态度,反而开启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嘲讽媒体模式。不管媒体的做法是否正确,马斯克这次应该说的话不应该把焦点放在媒体上。这一次,让人不禁再次感受到马斯克的“傲慢”。这种不正之风,推卸责任的态度,与烧过车的车主的诉求相去甚远。4月30日,起火的特斯拉车主在微博中发声,质疑马斯克的言论。他写道:“我们能用百分比来搪塞消费者的生活吗?”该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特斯拉表现不佳,没有从用户和社会知情权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希望特斯拉中国尽快公布调查结果,给车主和公众一个说法。蔚来已经发布了报告,但还是提出了一些问题。特斯拉自燃事件后不到24小时,蔚来汽车也出事了。
4月22日下午,Xi安一辆蔚来ES8在授权服务中心维修时突然起火。蔚来官方及时发声,称已启动燃烧原因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4月30日,蔚来发布事故说明。经调查,初步结论是车辆底盘在送修前受到严重撞击,导致电瓶短路起火。针对这种解释,大家意见很多,质疑维修的车辆为什么没有进行底盘检测,为什么没有检测到联网的电池,为什么蔚来没有后续的改进措施。
5月1日,蔚来CTO黄在APP上发布了《关于电池组安全的问答》。5月2日,蔚来服务运营副总裁王代表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安全行动计划》,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案。
0
相比特斯拉的回应,蔚来显然做得更好。虽然业主的疑惑还没有完全解决,但他能端正态度,迅速公开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从相关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持这种态度。但蔚来的事故描述也遭到了很多大佬的质疑,比如马可、电动星球蟹老板等,有“甩锅”用户的嫌疑,售后维修也有问题。
1
2
荣威ei6插电式汽车在公路上起火,官方没有做出任何公开声明。4月23日晚,一辆荣威ei6插电式汽车在杭州路上起火。据了解,起火点在机舱内,不排除驾驶舱内有易燃物品。该车整个驾驶舱已被烧光,发动机舱和后备箱有火烧痕迹,但车的前后杠完好无损。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这一事件,SAIC荣威官方没有发表任何公开声明。相比特斯拉和蔚来,线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都不是很大。然而,一些用户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nts,但他们还需要等待官方公布原因。
3
比亚迪e5起火,初步调查动力电池状况良好。具体原因待公布。4月24日,湖北武汉发生比亚迪e5起火事故,无人员伤亡。根据网友提供的视频,24日上午一辆白色比亚迪e5电动车起火,火势主要集中在车辆尾部。视频语音说,因为灭火器太小,火没能及时扑灭。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将火扑灭。从网友提供的照片来看,该车只是尾部被烧毁,前半部分并没有被大火损坏。比亚迪起火事件也引发了很多关注。同日,比亚迪官方回应称,经初步调查,动力电池状况良好,起火原因待调查。还配了一张证明电池组完好的图片。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后续进展。
4
车主心声:买新能源车我不后悔,但希望车企更负责。那么,新能源汽车用户如何看待上述起火事件以及相关车企的回应呢?和几位新能源车车主聊了聊。问了身边很多车主,聊的最多的就是以下三点:第一,虽然新能源车火了,但是我对这个行业还是有信心的;第二,燃油车起火的情况比较多,新能源车这种事故是个例,不应该过分放大;第三,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相关车企要承担责任,调查结果要透明,尊重用户的知情权。我能感觉到这些车主对自己的车的选择并不后悔,并且态度积极。对于部分车企对火烧车事件的处理,也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建议。ES8车主桂先生给蔚来的性能打了90分,但还是希望厂家履行告知义务。ES8车主桂先生告诉我,如果这次给蔚来的处理方式打分,100分过了就90分,没有及时预警扣10分。但他认为,政府给出的第四项措施(免费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组)“非常有力”。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拖底导致的电池变形。“我以前开过比亚迪e6。去唐山玩,没看到路中间有个坑。当时我拖着屁股,电池在下面一个角落就瘪了。这辆车应该用铁电池。换成三元锂电池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烧。电池没电后,我去了4S商店。结果换电池报价17万。保险公司跟比亚迪沟通,说太贵了。全车才23万,最后不可能报废。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最后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把电池运回深圳维修,修好后再寄回给我。后来看到维修单显示花了5万。当然,这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所以有了这个教训,这一次,如果因为拖底或者撞击,你能免费更换电池,我很惊讶,因为这样做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财力。”此外,他表示,车主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比如电池衰减的程度,安全性,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危险,厂家有义务告知车主。“以前很多新能源车主都是先开油车,对新能源车不太了解。比如拖底,对于油罐车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就很严重了,更别说车的安全和寿命了。可能很多车主不知道电池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厂商要重视。”长安奔奔EV180车主:车企明知有危险也不预警,那他们的数据有什么用?对此,长安奔奔EV180车主hank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表示,首先厂家要积极回应,公开调查渠道,说明起火原因,是设计缺陷还是用户使用不当。此外,制造商应该有义务对购车者进行日常使用和潜在安全隐患的培训。“这些汽车公司从不培训用户。有时用户出现问题后去咨询,4S店要交给厂家看。结果就是厂家有时候回答的模棱两可,好像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再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没有充电桩,用飞线充电,那么厂家应该建议我用什么样的线,怎么充电,避免发生火灾。”他还认为,车主在事故发生前的知情权也应该得到保障。“车企肯定有实时监控,但要看他们是否愿意公开这些信息。用户要了解电池信息,电池容量,每个电池的电压和温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作为车主,我应该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车是否处于高温状态,电池是否会失控。而且运油车着火能灭,电车电瓶着火快,难救,可能会爆炸。今年4月,特斯拉、蔚来、比亚迪、荣威的车都起火了,尤其是特斯拉和蔚来,24小时内自燃。由于燃烧速度又快又猛,他们自燃的视频在微信群和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强烈关注。事实上,加油车经常会……ire,但相对来说,人们不会太担心,因为人们对其起火的原因和后果有着相对清晰的认识,油箱本身的防爆技术也已接近成熟。但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电池的特性并不熟悉,对火灾的原因和后果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会有更多的顾虑。有鉴于此,第一电气认为,比火灾更可怕的是车企在隐藏自己的不作为。对于每一次起火事件,车企都应该认真对待,出具详实可信的调查报告,充分保障用户乃至全社会的知情权,并在事后采取相关的防范和改进措施。因此,在这篇稿件中,我们首先盘点了上述四家车企的表现,然后与众多车主、行业专家、车企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各个角度对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进行了反思和建议,以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连续发生4起烧车事件,相关车企处理方式大相径庭。特斯拉的报告还没有出来。马斯克的“傲慢”转移了话题。4月21日晚,一辆特斯拉Model S停在上海徐汇区文鼎路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自燃,引燃了他身边的两辆车,奥迪和雷克萨斯。三辆车严重烧毁,全部报废。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所有车主都表示希望特斯拉官方能够正确对待问题,承担责任。
事发当天的监控
事故现场一片狼藉,三辆车几乎都面目全非。对此,特斯拉已经在官方微博中发布了三条相关声明:
截至目前,特斯拉关伟公司没有其他相关说法,也没有给出车辆自燃的确切原因。国家质检总局汽车缺陷调查鉴定专家陶伟24日透露,初步判断是电池短路。但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否认电池短路,并发布线下通知,表示已委托上海当地一家汽车服务公司为涉事车库车辆提供免费汽车美容和汽车检测服务。当然,一向亲自“下台”的特斯拉“公关”马斯克这次也现身了。但是我不仅迟到了,而且我的态度也有问题。
简单来说,马斯克表达了这些观点:燃油车自燃的概率是电动汽车的5倍;媒体的双重标准,没有聚焦燃油车起火造成的人员伤亡,却让特斯拉起火,没有人员伤亡一直上头条;在看一篇关于特斯拉的双标文章的时候,你要想想有没有什么无法解释的原因。不得不提的是,推特下外国网友的回复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要么支持马斯克的说法,马斯克应该继续和媒体“斗争”,要么继续说特斯拉好,马斯克好。只有少数声音要求特斯拉调查原因并尽快公示。客观来说,油罐车的起火概率确实高于电动车,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不提这次自燃事件的声音根本不是回应,至少不是正面回应。不仅没有采取深入调查原因的态度,反而开启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嘲讽媒体模式。不管媒体的做法是否正确,马斯克这次应该说的话不应该把焦点放在媒体上。这一次,让人不禁再次感受到马斯克的“傲慢”。这种不正之风,推卸责任的态度,与烧过车的车主的诉求相去甚远。4月30日,起火的特斯拉车主在微博中发声,质疑马斯克的言论。他写道:“我们能用百分比来搪塞消费者的生活吗?”该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特斯拉表现不佳,没有从用户和社会知情权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希望特斯拉中国尽快公布调查结果,给车主和公众一个说法。蔚来已经发布了报告,但还是提出了一些问题。特斯拉自燃事件后不到24小时,蔚来汽车也出事了。
4月22日下午,Xi安一辆蔚来ES8在授权服务中心维修时突然起火。蔚来官方及时发声,称已启动燃烧原因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4月30日,蔚来发布事故说明。经调查,初步结论是车辆底盘在送修前受到严重撞击,导致电瓶短路起火。针对这种解释,大家意见很多,质疑维修的车辆为什么没有进行底盘检测,为什么没有检测到联网的电池,为什么蔚来没有后续的改进措施。
5月1日,蔚来CTO黄在APP上发布了《关于电池组安全的问答》。5月2日,蔚来服务运营副总裁王代表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安全行动计划》,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案。
0
相比特斯拉的回应,蔚来显然做得更好。虽然业主的疑惑还没有完全解决,但他能端正态度,迅速公开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从相关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持这种态度。但蔚来的事故描述也遭到了很多大佬的质疑,比如马可、电动星球蟹老板等,有“甩锅”用户的嫌疑,售后维修也有问题。
1
2
荣威ei6插电式汽车在公路上起火,官方没有做出任何公开声明。4月23日晚,一辆荣威ei6插电式汽车在杭州路上起火。据了解,起火点在机舱内,不排除驾驶舱内有易燃物品。该车整个驾驶舱已被烧光,发动机舱和后备箱有火烧痕迹,但车的前后杠完好无损。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这一事件,SAIC荣威官方没有发表任何公开声明。相比特斯拉和蔚来,线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都不是很大。然而,一些用户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nts,但他们还需要等待官方公布原因。
3
比亚迪e5起火,初步调查动力电池状况良好。具体原因待公布。4月24日,湖北武汉发生比亚迪e5起火事故,无人员伤亡。根据网友提供的视频,24日上午一辆白色比亚迪e5电动车起火,火势主要集中在车辆尾部。视频语音说,因为灭火器太小,火没能及时扑灭。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将火扑灭。从网友提供的照片来看,该车只是尾部被烧毁,前半部分并没有被大火损坏。比亚迪起火事件也引发了很多关注。同日,比亚迪官方回应称,经初步调查,动力电池状况良好,起火原因待调查。还配了一张证明电池组完好的图片。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后续进展。
4
车主心声:买新能源车我不后悔,但希望车企更负责。那么,新能源汽车用户如何看待上述起火事件以及相关车企的回应呢?和几位新能源车车主聊了聊。问了身边很多车主,聊的最多的就是以下三点:第一,虽然新能源车火了,但是我对这个行业还是有信心的;第二,燃油车起火的情况比较多,新能源车这种事故是个例,不应该过分放大;第三,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相关车企要承担责任,调查结果要透明,尊重用户的知情权。我能感觉到这些车主对自己的车的选择并不后悔,并且态度积极。对于部分车企对火烧车事件的处理,也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建议。ES8车主桂先生给蔚来的性能打了90分,但还是希望厂家履行告知义务。ES8车主桂先生告诉我,如果这次给蔚来的处理方式打分,100分过了就90分,没有及时预警扣10分。但他认为,政府给出的第四项措施(免费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组)“非常有力”。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拖底导致的电池变形。“我以前开过比亚迪e6。去唐山玩,没看到路中间有个坑。当时我拖着屁股,电池在下面一个角落就瘪了。这辆车应该用铁电池。换成三元锂电池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烧。电池没电后,我去了4S商店。结果换电池报价17万。保险公司跟比亚迪沟通,说太贵了。全车才23万,最后不可能报废。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最后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把电池运回深圳维修,修好后再寄回给我。后来看到维修单显示花了5万。当然,这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所以有了这个教训,这一次,如果因为拖底或者撞击,你能免费更换电池,我很惊讶,因为这样做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财力。”此外,他表示,车主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比如电池衰减的程度,安全性,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危险,厂家有义务告知车主。“以前很多新能源车主都是先开油车,对新能源车不太了解。比如拖底,对于油罐车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就很严重了,更别说车的安全和寿命了。可能很多车主不知道电池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厂商要重视。”长安奔奔EV180车主:车企明知有危险也不预警,那他们的数据有什么用?对此,长安奔奔EV180车主hank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表示,首先厂家要积极回应,公开调查渠道,说明起火原因,是设计缺陷还是用户使用不当。此外,制造商应该有义务对购车者进行日常使用和潜在安全隐患的培训。“这些汽车公司从不培训用户。有时用户出现问题后去咨询,4S店要交给厂家看。结果就是厂家有时候回答的模棱两可,好像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再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没有充电桩,用飞线充电,那么厂家应该建议我用什么样的线,怎么充电,避免发生火灾。”他还认为,车主在事故发生前的知情权也应该得到保障。“车企肯定有实时监控,但要看他们是否愿意公开这些信息。用户要了解电池信息,电池容量,每个电池的电压和温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作为车主,我应该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车是否处于高温状态,电池是否会失控。而且运油车着火能灭,电车电瓶着火快,难救,可能会爆炸。就算车企知道有危险却不给预警,他们知道又有什么用?没用的”
0
该车存在安全隐患。厂家能及时提醒用户吗?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事故发生前就给使用者发出预警……关心什么?为此,我和多位业内相关人士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1。应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将厂商后台的关键监控数据向用户公开;2.目前,由于信息异常多、容易误判、新能源汽车起火或爆炸时间短等原因,车辆火灾预警仍有一定难度。3.行业内的车企和机构都在做预警项目。经过足够的研究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4.建议完善车联网系统,逐步向车主开放追溯系统。我们来具体看看他们说了什么。崔东树说,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有后台监控自己的产品。如果汽车电池存在安全隐患或火灾风险,应及时提醒用户。但目前这种能力还比较弱,因为异常信息多,容易误判,所以对车辆火灾信息的预警还比较困难。对于关键数据泄露给用户的问题,他认为,厂商的信息收集部门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应该改变服务理念,更好地保障用户的知情权。用户应该能够及时访问自己的数据,从而自主了解车辆信息。厂家后台可以监控到车辆的哪些数据和状况?某车企新能源品牌经理告诉我,电池故障导致起火的原因可以很复杂,不同厂家对电动车安全性的监控方式也不一样,但至少电池的基本状态,比如工作温度、SOC(荷电状态/剩余电量)、SOH(充电率/电流值)都是实时后台可以获取和管理的数据。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车辆)了解车内电池信息,并及时提供异常报警。这个技术不难,很多厂商也实现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电池的起火甚至爆燃往往是短暂而剧烈的,仅仅是监控和提醒是不够的。回到最根本的话题,我们要问:在电池密度和续航里程快速发展的紧迫节奏下,如何保证电动汽车厂商能够达到与汽油车相同甚至更高的基本安全标准,比如安全测试强度、极端环境或工况下的冗余度等。此外,电动汽车制造商应该在事故中公布完整可信的分析报告,但或许只有在监管部门出台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电池总监也表示,厂家后台监控对于行业来说很容易实现,关键是能否及时提醒报警,即热失控报警,与超温报警不同。目前一些车企和机构正在联合研究测试,提高数据积累,建模完成后可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首先要完善车联网系统。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车辆和电池状态,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其次,可以研究追溯体系,逐步向车主开放,让车主了解汽车是如何从0到1的。怎么设计?做了哪些测试来验证?这些问题都是车主知道的。就像定制有机蔬菜一样,顾客通过专属二维码了解它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购买更放心。“其实预警是业内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好像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Real Lithium Research的创始人莫克表示,联网会涉及用户的隐私。如果不联网,不一直监控,在没人的时候需要电池一直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安全隐患(联网也需要电池一直工作)。”目前还没有办法在事故发生前做出非常准确的风险判断,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我相信,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数据之后,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于最近的起火事件和原因,他呼吁所有车企不要‘隐瞒’,要公开透明,大家可以一起思考解决问题。另外,根据蔚来CTO黄与车主的互动评论,了解到电池的安全隐患在汽车使用时可以监测到,但在静止时就比较难了,因为有些电化学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于这个问题能否在电池受到冲击变形时检测出来,黄说,“目前还不能。它正在开发并努力加入变形监测。"
< img alt = "特斯拉,…伊莱、比亚迪、荣威、长安"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4004609836394/17 . jpg "/>
末了,连续几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生事物。这些事故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电池的安全性还不能完全保证。尽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压力,但车企不应仅仅将能量密度作为设计考虑的第一指标,需要继续完善电池和系统的安全设计和测试验证。此外,用户应该有权知道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危险逼近或事故。在这方面,制造商有责任做得更多,付出更大的努力,将事故率和伤亡降到最低。客观来说,相比于已经发展了150多年的运油车,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事件的概率已经很低了。很多用户表示,不会因为这些火灾事件而看不起整个行业,我们也不要过度放大,而是要客观的评论和思考。遗憾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看客比用户多,舆论关注度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的感觉,大部分人并不容易认可。但无论如何,对于每个人来说,出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诉求,无论能源类型如何。就算车企知道有危险却不给预警,他们知道又有什么用?没用的”
0
该车存在安全隐患。厂家能及时提醒用户吗?那么,对于用户普遍关心的事故,有没有可能提前预警?为此,我和多位业内相关人士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1。应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将厂商后台的关键监控数据向用户公开;2.目前,由于信息异常多、容易误判、新能源汽车起火或爆炸时间短等原因,车辆火灾预警仍有一定难度。3.行业内的车企和机构都在做预警项目。经过足够的研究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4.建议完善车联网系统,逐步向车主开放追溯系统。我们来具体看看他们说了什么。崔东树说,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有后台监控自己的产品。如果汽车电池存在安全隐患或火灾风险,应及时提醒用户。但目前这种能力还比较弱,因为异常信息多,容易误判,所以对车辆火灾信息的预警还比较困难。对于关键数据泄露给用户的问题,他认为,厂商的信息收集部门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应该改变服务理念,更好地保障用户的知情权。用户应该能够及时访问自己的数据,从而自主了解车辆信息。厂家后台可以监控到车辆的哪些数据和状况?某车企新能源品牌经理告诉我,电池故障导致起火的原因可以很复杂,不同厂家对电动车安全性的监控方式也不一样,但至少电池的基本状态,比如工作温度、SOC(荷电状态/剩余电量)、SOH(充电率/电流值)都是实时后台可以获取和管理的数据。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车辆)了解车内电池信息,并及时提供异常报警。这个技术不难,很多厂商也实现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电池的起火甚至爆燃往往是短暂而剧烈的,仅仅是监控和提醒是不够的。回到最根本的话题,我们要问:在电池密度和续航里程快速发展的紧迫节奏下,如何保证电动汽车厂商能够达到与汽油车相同甚至更高的基本安全标准,比如安全测试强度、极端环境或工况下的冗余度等。此外,电动汽车制造商应该在事故中公布完整可信的分析报告,但或许只有在监管部门出台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电池总监也表示,厂家后台监控对于行业来说很容易实现,关键是能否及时提醒报警,即热失控报警,与超温报警不同。目前一些车企和机构正在联合研究测试,提高数据积累,建模完成后可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首先要完善车联网系统。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车辆和电池状态,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其次,可以研究追溯体系,逐步向车主开放,让车主了解汽车是如何从0到1的。怎么设计?做了哪些测试来验证?这些问题都是车主知道的。就像定制有机蔬菜一样,顾客通过专属二维码了解它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购买更放心。“其实预警是业内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好像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Real Lithium Research的创始人莫克表示,联网会涉及用户的隐私。如果不联网,不一直监控,在没人的时候需要电池一直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安全隐患(联网也需要电池一直工作)。”目前还没有办法在事故发生前做出非常准确的风险判断,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我相信,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数据之后,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于最近的起火事件和原因,他呼吁所有车企不要‘隐瞒’,要公开透明,大家可以一起思考解决问题。另外,根据蔚来CTO黄与车主的互动评论,了解到电池的安全隐患在汽车使用时可以监测到,但在静止时就比较难了,因为有些电化学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于这个问题能否在电池受到冲击变形时检测出来,黄说,“目前还不能。它正在开发并努力加入变形监测。"
< img alt = "特斯拉,…伊莱、比亚迪、荣威、长安"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4004609836394/17 . jpg "/>
末了,连续几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生事物。这些事故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电池的安全性还不能完全保证。尽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压力,但车企不应仅仅将能量密度作为设计考虑的第一指标,需要继续完善电池和系统的安全设计和测试验证。此外,用户应该有权知道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危险逼近或事故。在这方面,制造商有责任做得更多,付出更大的努力,将事故率和伤亡降到最低。客观来说,相比于已经发展了150多年的运油车,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事件的概率已经很低了。很多用户表示,不会因为这些火灾事件而看不起整个行业,我们也不要过度放大,而是要客观的评论和思考。遗憾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看客比用户多,舆论关注度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的感觉,大部分人并不容易认可。但无论如何,对于每个人来说,出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诉求,无论能源类型如何。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4月29日晚(简称“一汽夏利”)发布《关于拟成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书》公告称,一汽夏利已经与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博郡汽车”)签订框架协议书,
1900/1/1 0:00:00流深光电全栈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2019年年初,在对外透露同车和家合作研发48线激光雷达前装上车后,
1900/1/1 0:00:00近日,两条视频的流出,让润和软件此前一直低调布局自动驾驶的传闻得到了证实。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康奈尔大学官网)据外媒报道,目前,用于探测自动驾驶汽车行驶路径中三维物体的激光传感器体积庞大、外形丑陋、价格昂贵、能效低,但是精度高。
1900/1/1 0:00:00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动力电池的结构和类型直接决定了车辆本身的性能和续航,大众集团作为国内较早转型电气化的合资厂商,在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层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昨天正式在欧洲开启预订的大众ID31ST特别版(订金1000欧元,约合7636元人民币,在德国售价低于40000欧元,约合30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