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大众自建动力电池工厂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19年5月13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监事会做出决定,在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耗资10亿欧元。对于这一决定,奥迪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评论说,这只是奥迪公司未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影响不仅限于奥迪股份公司,还将对全球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这可能会演变成全球汽车巨头和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生死搏斗”。据大众负责采购的主管Stephan Sommer透露,这款动力电池的初期产能将达到10GWh,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建成投产。尽管此前普遍认为奥迪公司会选择SK Innovation作为建厂的合作伙伴,但彭博和路透社都指出,奥迪公司这次的合作伙伴是欧洲动力电池初创公司Northvolt,其创始人是前特斯拉采购副总裁Peter Carlsson。与此同时,奥迪股份公司透露,他们将继续在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以确保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电气化攻势”顺利实施。2019年5月13日,大众乘用车负责销售、营销和售后的总监Jurgen Stackmann透露,大众MEB平台首款纯电动汽车ID.3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获得了1.5万份订单。2019年底,这款车将在大众茨维考工厂投产,2020年初,也将在中国安亭或佛山工厂投产。2019年5月14日,在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更新了对动力电池需求的预测:在此之前,奥迪股份公司预测,2025年仅欧洲和亚洲就需要150GWh的动力电池供应,这是2018年整个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的3倍。但现在,奥迪公司(audi ag)刷新了这一数据,将这一数字翻倍至300GWh。与此同时,奥迪股份公司的纯电动汽车产能正在迅速扩大。2019年底,茨维考工厂将投产,全产能33万辆,这将是欧洲产能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2020年初,上海大众的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将建成投产,分别在MEB平台年产30万辆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到2020年,仅MEB平台ID家族在奥迪ag的产能就将达到93万辆,不包括奥迪在布鲁塞尔e-tron和保时捷在斯图加特Taycan的产能。甚至特斯拉也确实可以像马斯克预期的那样,在2020年年中让Gigafactory上海的产能达到设计的50万辆。到2020年底,奥迪ag也可以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产量最高的车企。为了实现他们的计划,赫伯特迪斯及其背后的保时捷家族将在2023年前疯狂投资300亿欧元。

Volkswagen, BYD, Audi, Mercedes-Benz, Nissan

同时,五个全新的ID。将推出家庭产品。当然,到2028年底,还会推出70多款纯电动汽车产品。时至今日,动力电池的供应已经成为奥迪股份公司电气化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公司首款面向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奥迪e-tron因为动力电池供应问题被LG化学折磨致死。2018年9月,奥迪在硅谷腹地旧金山发布了奥迪e-tron,并开始接受预订。然而,直到2018年11月,量产的奥迪e-tron还得停在他们在布鲁塞尔租的仓库里,因为LG化学在波兰弗罗茨瓦夫的新工厂生产的动力电池达不到质量标准。可悲的是,LG化学这个产能只有4GWh的动力电池厂,却是欧洲唯一的动力电池厂。另一家是AESC,已被中国能源企业远景收购。其在英国的工厂产能只有2GWh,专供日产Leaf和雷诺Zoe。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在传统汽车界看似极其有名的车型,包括保时捷Taycan、捷豹I-Pace、奔驰EQC,都只能等待LG化学的心情来获得一定量的动力电池供应。在整个欧洲大陆,据说…t三星SDI位于布达佩斯的电厂预计将于2019年底投产,可以部分缓解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动力电池恐慌。当然,它们主要供应给宝马集团。接下来需要等到2020年,下一个动力电池工厂才能投产,感谢SK创新。还好产能达到了7.5GWh,这样的结果,我们用脚趾头就能想象这些平时风雨飘摇的汽车品牌,在动力电池供应商面前会有多尴尬。和奥迪ag一样强大的,2018年10月,据《布鲁塞尔时报》报道,他们都遇到了LG化学10%的提价要求,不得不接受。据说在此基础上,LG化学还在寻求进一步涨价。是的,LG化学有足够的自信和话语权去得到它想要的一切。事实上,通用和本田的动力电池也来自LG化学。还是布鲁塞尔时报,再一次毫不留情的曝光了奥迪e-tron的尴尬。据说因为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奥迪e-tron在挪威提车的等待时间从两个月飙升到了六个月。据说特斯拉生产电动车时,爬坡不利。但作为传统汽车企业的巨头,奥迪ag推出纯电动汽车居然要卖“期货”,实在令人尴尬。同时,由于动力电池的问题,奥迪原计划在2019年生产5.5万辆E-Trons,现在已经现实地将生产目标下调至4.5万辆。据说布鲁塞尔的奥迪制造厂4月份每天只开工6小时。此外,奥迪原计划在2019年推出e-tron的sportback版本。现在,这个计划也流产了,发布计划被迫改为2020年。这还不是LG化学给奥迪股份公司带来的全部羞辱:2019年2月,奥迪股份公司计划与SK Innovation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被LG化学获悉,引发了“严重后果”。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严厉警告大众,立即停止与SK Innovation的联合建厂计划,否则将停止向奥迪股份公司供应动力电池,并立即停止供应。毫无疑问,奥迪股份公司只能妥协。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被动力电池巨头扼杀并不是奥迪股份公司自建动力电池的唯一原因。更大的考虑是,对于所有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整车BOM中最贵的一块。一般情况下,一辆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即动力电池组,会占到整车成本的40%。以制造起家的车企,绝不会容忍。他们辛辛苦苦卖一辆车,毛成本的40%会给动力电池厂商。这就基本相当于,整车厂商,忙得没话说,最后给动力电池供应商打工。对于大众帝国来说,如果他们想要一款All in电动车,就必须解决动力电池的供应问题。2019年4月16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首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首席执行官迪斯(Diss)带领其全球总监斯蒂芬·索默(Stefan Sommer)、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一行来到比亚迪展台。处于调查“敌情”状态的迪斯,被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逮了个正着。于是,一场可能影响整个动力电池战局的“遭遇战”突然发生了。简单寒暄几句后,王传福直奔主题,告诉Diss,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正在拆卸过程中。如果Diss有兴趣,大众也可以参与。王传福的橄榄枝,不出所料,得到了Diss的积极回应。迪斯告诉王传福,他们一路都在谈这件事,并邀请王传福去德国大众总部参观。在此之前,2019年4月15日,大众中国新任CEO冯对媒体表示,奥迪股份公司正在与中国的五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进行谈判,并表示几乎已经与其中的一两家进行了谈判,接近合作状态。路透社(Reuters)后来报道称,不愿在中国供应动力电池的奥迪公司(audi ag)过于依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4月11日,路透社透露,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与SK Innovation的合作转移到了中国,他们计划与一家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在中国建造一座动力电池制造工厂……确保本地动力电池的供应安全。大众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一汽集团、SAIC和江淮汽车,其中一汽和SAIC都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只有江淮汽车目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是郭萱高科。2019年4月6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采购负责人Stefan Sommer宣布,与中国第二大碳酸锂供应商——中国锂矿供应商赣锋锂业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未来十年向大众的动力电池工厂供应碳酸锂。赣锋锂业还向特斯拉、宝马和LG化学供应碳酸锂。此次合作,可能性更大的是解决奥迪股份公司动力电池制造的碳酸锂供应问题。2019年3月21日,奥迪股份公司宣布加入Northvolt,组建欧洲电池联盟,由大众和Northvolt共同领导,包括来自7个欧盟成员国的组织和单位。该联盟的核心使命是开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包括原材料生产、电池、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动力电池工厂设备、动力电池回收等。本联盟的所有技术成果将在联盟成员间共享。2019年3月12日,在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的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该公司CEO迪斯宣布将成立自己的“零部件集团”,该集团将关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全产业链运营。包括动力电池的原料、电池的制造和动力电池的回收,甚至上述核心部件都会对外销售。2019年1月25日,同样位于瑞典的奥迪股份公司旗下的斯堪尼亚卡车公司宣布对Northvolt进行1000万欧元的战略投资。2019年以来,在做了这么多动作之后,奥迪股份公司终于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大众汽车的举动将引发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LG化学在内的动力电池巨头的不满。这是一场全球汽车巨头与动力电池巨头的“激战”,关乎未来。如果奥迪股份公司建立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成功,这意味着所有汽车巨头都将沿着大众汽车已经走过的道路制造自己的动力电池。这是所有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绝对不希望的。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车企会放弃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这将给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巨型动力电池大鳄巨大的估值想象空间。如果几家第三方公司控制了动力电池制造行业,比现在的发动机行业还要大,估值怎么会低?但是,一旦车企决定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就意味着整个第三方动力电池行业可能会大幅萎缩,甚至消失。就像现在的发动机行业,只剩下东安动力这几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对于车企来说,如果奥迪ag的战斗在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的联合围剿下停止,意味着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将会越来越强大。实力雄厚的奥迪ag,在其事业的巅峰时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建立自己动力电池工厂的夙愿,很难想象未来有哪家车企能够将建立自己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付诸行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电动车时代,整车厂商不仅会受制于动力电池厂商,甚至会出现PC行业当初的现象:卖整机利润率极低,而卖芯片和操作系统却很赚钱。事实上,在2018年之前,动力电池厂商在与整车厂商的小范围“博弈”中大获全胜。2018年8月,日产汽车公司将其苦心经营的动力电池制造商AESC出售给中国一家私营公司Vision成立的财团,估值不到10亿美元。出售AESC后,日产宣布未来除了AESC动力电池外,还将从LG化学购买动力电池。日产的举动意味着单个汽车公司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将没有规模经济,因为它是迪……很难将自己的产品卖给“竞争对手”,这将导致他们在R&D和制造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最终在竞争中失败。2018年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放弃自己制造动力电池的尝试。博世认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被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比亚迪、LG化学和三星SDI垄断。此外,动力电池技术的迭代速度极快,这需要大量的R&D投资和博世对制造业的评估。为了开发自制动力电池项目,他们至少需要投资200亿欧元。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生意一定能成功。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19年5月13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监事会做出决定,在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耗资10亿欧元。对于这一决定,奥迪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评论说,这只是奥迪公司未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影响不仅限于奥迪股份公司,还将对全球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这可能会演变成全球汽车巨头和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生死搏斗”。据大众负责采购的主管Stephan Sommer透露,这款动力电池的初期产能将达到10GWh,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建成投产。尽管此前普遍认为奥迪公司会选择SK Innovation作为建厂的合作伙伴,但彭博和路透社都指出,奥迪公司这次的合作伙伴是欧洲动力电池初创公司Northvolt,其创始人是前特斯拉采购副总裁Peter Carlsson。与此同时,奥迪股份公司透露,他们将继续在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以确保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电气化攻势”顺利实施。2019年5月13日,大众乘用车负责销售、营销和售后的总监Jurgen Stackmann透露,大众MEB平台首款纯电动汽车ID.3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获得了1.5万份订单。2019年底,这款车将在大众茨维考工厂投产,2020年初,也将在中国安亭或佛山工厂投产。2019年5月14日,在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更新了对动力电池需求的预测:在此之前,奥迪股份公司预测,2025年仅欧洲和亚洲就需要150GWh的动力电池供应,这是2018年整个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的3倍。但现在,奥迪公司(audi ag)刷新了这一数据,将这一数字翻倍至300GWh。与此同时,奥迪股份公司的纯电动汽车产能正在迅速扩大。2019年底,茨维考工厂将投产,全产能33万辆,这将是欧洲产能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2020年初,上海大众的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将建成投产,分别在MEB平台年产30万辆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到2020年,仅MEB平台ID家族在奥迪ag的产能就将达到93万辆,不包括奥迪在布鲁塞尔e-tron和保时捷在斯图加特Taycan的产能。甚至特斯拉也确实可以像马斯克预期的那样,在2020年年中让Gigafactory上海的产能达到设计的50万辆。到2020年底,奥迪ag也可以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产量最高的车企。为了实现他们的计划,赫伯特迪斯及其背后的保时捷家族将在2023年前疯狂投资300亿欧元。

Volkswagen, BYD, Audi, Mercedes-Benz, Nissan

同时,五个全新的ID。将推出家庭产品。当然,到2028年底,还会推出70多款纯电动汽车产品。时至今日,动力电池的供应已经成为奥迪股份公司电气化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公司首款面向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奥迪e-tron因为动力电池供应问题被LG化学折磨致死。2018年9月,奥迪在硅谷腹地旧金山发布了奥迪e-tron,并开始接受预订。然而,…直到2018年11月,量产的奥迪e-tron不得不停在他们在布鲁塞尔租的仓库里,因为LG化学在波兰弗罗茨瓦夫的新工厂生产的动力电池达不到质量标准。可悲的是,LG化学这个产能只有4GWh的动力电池厂,却是欧洲唯一的动力电池厂。另一家是AESC,已被中国能源企业远景收购。其在英国的工厂产能只有2GWh,专供日产Leaf和雷诺Zoe。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在传统汽车界看似极其有名的车型,包括保时捷Taycan、捷豹I-Pace、奔驰EQC,都只能等待LG化学的心情来获得一定量的动力电池供应。在整个欧洲大陆,据说三星SDI在布达佩斯的电厂预计在2019年底投产,可以部分缓解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动力电池恐慌。当然,它们主要供应给宝马集团。接下来需要等到2020年,下一个动力电池工厂才能投产,感谢SK创新。还好产能达到了7.5GWh,这样的结果,我们用脚趾头就能想象这些平时风雨飘摇的汽车品牌,在动力电池供应商面前会有多尴尬。和奥迪ag一样强大的,2018年10月,据《布鲁塞尔时报》报道,他们都遇到了LG化学10%的提价要求,不得不接受。据说在此基础上,LG化学还在寻求进一步涨价。是的,LG化学有足够的自信和话语权去得到它想要的一切。事实上,通用和本田的动力电池也来自LG化学。还是布鲁塞尔时报,再一次毫不留情的曝光了奥迪e-tron的尴尬。据说因为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奥迪e-tron在挪威提车的等待时间从两个月飙升到了六个月。据说特斯拉生产电动车时,爬坡不利。但作为传统汽车企业的巨头,奥迪ag推出纯电动汽车居然要卖“期货”,实在令人尴尬。同时,由于动力电池的问题,奥迪原计划在2019年生产5.5万辆E-Trons,现在已经现实地将生产目标下调至4.5万辆。据说布鲁塞尔的奥迪制造厂4月份每天只开工6小时。此外,奥迪原计划在2019年推出e-tron的sportback版本。现在,这个计划也流产了,发布计划被迫改为2020年。这还不是LG化学给奥迪股份公司带来的全部羞辱:2019年2月,奥迪股份公司计划与SK Innovation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被LG化学获悉,引发了“严重后果”。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严厉警告大众,立即停止与SK Innovation的联合建厂计划,否则将停止向奥迪股份公司供应动力电池,并立即停止供应。毫无疑问,奥迪股份公司只能妥协。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被动力电池巨头扼杀并不是奥迪股份公司自建动力电池的唯一原因。更大的考虑是,对于所有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整车BOM中最贵的一块。一般情况下,一辆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即动力电池组,会占到整车成本的40%。以制造起家的车企,绝不会容忍。他们辛辛苦苦卖一辆车,毛成本的40%会给动力电池厂商。这就基本相当于,整车厂商,忙得没话说,最后给动力电池供应商打工。对于大众帝国来说,如果他们想要一款All in电动车,就必须解决动力电池的供应问题。2019年4月16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首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首席执行官迪斯(Diss)带领其全球总监斯蒂芬·索默(Stefan Sommer)、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一行来到比亚迪展台。处于调查“敌情”状态的迪斯,被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逮了个正着。于是,一场可能影响整个动力电池战局的“遭遇战”突然发生了。简单寒暄几句后,王传福直奔主题,告诉Diss,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正在拆卸过程中。如果Diss有兴趣,大众也可以参与。王传福的橄榄枝,不出所料,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来自Diss。迪斯告诉王传福,他们一路都在谈这件事,并邀请王传福去德国大众总部参观。在此之前,2019年4月15日,大众中国新任CEO冯对媒体表示,奥迪股份公司正在与中国的五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进行谈判,并表示几乎已经与其中的一两家进行了谈判,接近合作状态。路透社(Reuters)后来报道称,不愿在中国供应动力电池的奥迪公司(audi ag)过于依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4月11日,在路透社,有消息透露,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与SK Innovation的合作转移至中国,他们计划与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国建设动力电池制造工厂,以确保当地动力电池的供应安全。大众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一汽集团、SAIC和江淮汽车,其中一汽和SAIC都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只有江淮汽车目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是郭萱高科。2019年4月6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采购负责人Stefan Sommer宣布,与中国第二大碳酸锂供应商——中国锂矿供应商赣锋锂业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未来十年向大众的动力电池工厂供应碳酸锂。赣锋锂业还向特斯拉、宝马和LG化学供应碳酸锂。此次合作,可能性更大的是解决奥迪股份公司动力电池制造的碳酸锂供应问题。2019年3月21日,奥迪股份公司宣布加入Northvolt,组建欧洲电池联盟,由大众和Northvolt共同领导,包括来自7个欧盟成员国的组织和单位。该联盟的核心使命是开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包括原材料生产、电池、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动力电池工厂设备、动力电池回收等。本联盟的所有技术成果将在联盟成员间共享。2019年3月12日,在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的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该公司CEO迪斯宣布将成立自己的“零部件集团”,该集团将关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全产业链运营。包括动力电池的原料、电池的制造和动力电池的回收,甚至上述核心部件都会对外销售。2019年1月25日,同样位于瑞典的奥迪股份公司旗下的斯堪尼亚卡车公司宣布对Northvolt进行1000万欧元的战略投资。2019年以来,在做了这么多动作之后,奥迪股份公司终于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大众汽车的举动将引发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LG化学在内的动力电池巨头的不满。这是一场全球汽车巨头与动力电池巨头的“激战”,关乎未来。如果奥迪股份公司建立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成功,这意味着所有汽车巨头都将沿着大众汽车已经走过的道路制造自己的动力电池。这是所有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绝对不希望的。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车企会放弃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这将给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巨型动力电池大鳄巨大的估值想象空间。如果几家第三方公司控制了动力电池制造行业,比现在的发动机行业还要大,估值怎么会低?但是,一旦车企决定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就意味着整个第三方动力电池行业可能会大幅萎缩,甚至消失。就像现在的发动机行业,只剩下东安动力这几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对于车企来说,如果奥迪ag的战斗在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的联合围剿下停止,意味着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将会越来越强大。实力雄厚的奥迪ag,在其事业的巅峰时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建立自己动力电池工厂的夙愿,很难想象未来有哪家车企能够将建立自己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付诸行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制造商将不仅受制于电力……attery厂商,甚至是PC行业当初的现象:卖整机利润率极低,而卖芯片和操作系统却很赚钱。事实上,在2018年之前,动力电池厂商在与整车厂商的小范围“博弈”中大获全胜。2018年8月,日产汽车公司将其苦心经营的动力电池制造商AESC出售给中国一家私营公司Vision成立的财团,估值不到10亿美元。出售AESC后,日产宣布未来除了AESC动力电池外,还将从LG化学购买动力电池。日产此举意味着单个车企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将因为难以将产品卖给“竞争对手”而没有规模经济,这将导致他们在R&D和制造业处于弱势地位,最终在竞争中失败。2018年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放弃自己制造动力电池的尝试。博世认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被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比亚迪、LG化学和三星SDI垄断。此外,动力电池技术的迭代速度极快,这需要大量的R&D投资和博世对制造业的评估。为了开发自制动力电池项目,他们至少需要投资200亿欧元。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生意一定能成功。2014年12月,戴姆勒奔驰宣布旗下动力电池制造商Li-Tec将于2015年12月停产关门。那一刻,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哈拉尔德·克鲁格(harald Kruger)的戴姆勒-奔驰经理说:“我们的动力电池很好,但是它的价格太贵了。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个汽车制造商不需要自己生产动力电池。”于是,这家动力电池厂商的280名员工被分流到一些研究机构,研究动力电池组。此后,戴姆勒-奔驰也开始从LG化学采购更便宜的动力电池。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可思议,即使是在2014年和2018年,也能发生那么多不可思议和令人震惊的决定。我们不能诅咒戴姆勒、日产、博世缺乏远见,只能诅咒他们对电气化的未来缺乏信心。原因很简单。作为传统车企,奥迪ag只有在未来以电动汽车为核心战略的情况下,才会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车企将不得不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如果像戴姆勒这样几乎没有像样的纯电动战略,电动车销量又很少,那就真的没有必要建动力电池工厂了。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2019年5月13日,戴姆勒-奔驰首席执行官康·宋林发布了Ambition2039,戴姆勒集团的生产将在2039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2019年3月20日,大众、宝马、戴姆勒的CEO通了电话。不到40分钟,他们就达成一致,欧洲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于完全电气化。原因也很简单。欧盟确定2030年欧盟汽车碳减排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大幅降低37.5%。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也投入了数千亿元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除了电动汽车,别无选择。那么,动力电池制造厂的产能布局就无从选择了。在此背景下,汽车制造巨头与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激烈“博弈”将不可避免。对于奥迪股份公司来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他的机会在哪里,他的策略是什么?五、2019年5月14日奥迪股份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信息显示,集团动力电池战略已经非常明确。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向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发出500亿欧元的大采购订单。在第一阶段,包括LG化学、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SKI进入大名单。这个名单在2019年被大大扩大,包括三星SDI、AESC视觉、Northvolt,甚至比亚迪。这很好理解,2018年奥迪ag还没有决定全电动化,也没有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一般情况下,三家供应商就够了。然而,一旦决定建立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它必然会面临一场风暴的威胁……动力电池供应商切断供应。此时此刻,扩大供应规模以保证供应安全远比获得更好的供应价格重要。因为不同供应商的利益不一致,数量越多,越难达成攻守同盟。比如在韩国,LG化学,三星SDI,SKI都是敌对的。为了阻止SKI和奥迪ag的合资,LG化学不惜以断供相威胁。在中国市场,当代安培科技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超过30%,两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有博弈,比亚迪会很乐意切入。即便如此,奥迪股份公司仍然需要组建自己的小团体。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奥迪ag将培养自己的可靠力量。和Northvolt在下萨克森州的动力电池工厂只是一个开始。这个规模只有10GWh的工厂,主要是在试探动力电池巨头的态度。大众对Northvolt的进一步控制和布局也可以期待。这家公司,此刻还在梦想成为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这是严重的精神错乱。Capex在动力电池产能建设上的投入甚至是汽车产能建设的两倍,不是一个小虾米能玩的。动力电池的制造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良率、可靠性和性能。奥迪ag,一步一步照顾Northvolt。此外,他们将支持滑雪。这家韩国动力电池厂商的技术虽然很好,但是仍然受到LG化学的强力围剿,急需奥迪ag这样的巨头的订单,甚至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支持滑雪将可能是奥迪公司在第二阶段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三阶段,全球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将进入固态电池阶段。能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所有车企都希望尽快走到这一步。所有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都不敢抗拒固态电池的量产。因为这样会大大减少他们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摊销时间。当然,他们在前期做能力建设的时候,恐怕也会考虑到能力的向后兼容和未来转型的便利性。现阶段,大众汽车在R&D的主要优势是QuantumScape。这是一家2010年从斯坦福大学剥离出来的初创公司。2018年6月,奥迪股份公司投资1亿美元,成为这家初创公司的最大股东。除了奥迪股份公司,苹果、戴森、丰田和通用汽车都在固态电池上投入巨资。车平军认为,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将在2023年左右实现。对于奥迪股份公司来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充满了风险。毕竟,在世界范围内,动力电池的产能仍然主要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和松下控制。即使他找到了很多供应商,恐怕短期内也很难满足奥迪ag内部巨大的产能需求。可以预测,2020年之前,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供不应求。这给了巨头巨大的话语权,但也会给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一个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4月16日上海车展,王传福与Diss的会面将非常重要。首先,比亚迪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接下来会有充足的产能供应。其次,比亚迪也是车企。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有实力的车企最终会自建动力电池产能,所以他们会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车企合作。在这种背景下,奥迪股份公司入股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恐怕会发生。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第三方动力电池巨头,如何化解危机?现阶段购买一些有潜力的车企的股份是非常好的方案。另外,拓展汽车行业以外的业务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无论如何,车企自建动力电池产能可能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它将极大地促进……整个汽车工业向电气化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会引发车企与动力电池巨头的激烈博弈。最后,那些控制不了动力电池供应链的车企,如果在智能上没有其他护城河,恐怕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的明天会怎样?只有上帝知道。2014年12月,戴姆勒奔驰宣布旗下动力电池制造商Li-Tec将于2015年12月停产关门。那一刻,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哈拉尔德·克鲁格(harald Kruger)的戴姆勒-奔驰经理说:“我们的动力电池很好,但是它的价格太贵了。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个汽车制造商不需要自己生产动力电池。”于是,这家动力电池厂商的280名员工被分流到一些研究机构,研究动力电池组。此后,戴姆勒-奔驰也开始从LG化学采购更便宜的动力电池。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可思议,即使是在2014年和2018年,也能发生那么多不可思议和令人震惊的决定。我们不能诅咒戴姆勒、日产、博世缺乏远见,只能诅咒他们对电气化的未来缺乏信心。原因很简单。作为传统车企,奥迪ag只有在未来以电动汽车为核心战略的情况下,才会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车企将不得不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如果像戴姆勒这样几乎没有像样的纯电动战略,电动车销量又很少,那就真的没有必要建动力电池工厂了。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2019年5月13日,戴姆勒-奔驰首席执行官康·宋林发布了Ambition2039,戴姆勒集团的生产将在2039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2019年3月20日,大众、宝马、戴姆勒的CEO通了电话。不到40分钟,他们就达成一致,欧洲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于完全电气化。原因也很简单。欧盟确定2030年欧盟汽车碳减排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大幅降低37.5%。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也投入了数千亿元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除了电动汽车,别无选择。那么,动力电池制造厂的产能布局就无从选择了。在此背景下,汽车制造巨头与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激烈“博弈”将不可避免。对于奥迪股份公司来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他的机会在哪里,他的策略是什么?五、2019年5月14日奥迪股份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信息显示,集团动力电池战略已经非常明确。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向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发出500亿欧元的大采购订单。在第一阶段,包括LG化学、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SKI进入大名单。这个名单在2019年被大大扩大,包括三星SDI、AESC视觉、Northvolt,甚至比亚迪。这很好理解,2018年奥迪ag还没有决定全电动化,也没有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一般情况下,三家供应商就够了。但一旦决定自建动力电池工厂,势必面临有实力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断供的威胁。此时此刻,扩大供应规模以保证供应安全远比获得更好的供应价格重要。因为不同供应商的利益不一致,数量越多,越难达成攻守同盟。比如在韩国,LG化学,三星SDI,SKI都是敌对的。为了阻止SKI和奥迪ag的合资,LG化学不惜以断供相威胁。在中国市场,当代安培科技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超过30%,两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有博弈,比亚迪会很乐意切入。即便如此,奥迪股份公司仍然需要组建自己的小团体。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奥迪ag将培养自己的可靠力量。和Northvolt在下萨克森州的动力电池工厂只是一个开始。这个规模只有10GWh的工厂,主要是在试探动力电池巨头的态度。大众报……n对Northvolt的进一步控制和布局也可以期待。这家公司,此刻还在梦想成为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这是严重的精神错乱。Capex在动力电池产能建设上的投入甚至是汽车产能建设的两倍,不是一个小虾米能玩的。动力电池的制造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良率、可靠性和性能。奥迪ag,一步一步照顾Northvolt。此外,他们将支持滑雪。这家韩国动力电池厂商的技术虽然很好,但是仍然受到LG化学的强力围剿,急需奥迪ag这样的巨头的订单,甚至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支持滑雪将可能是奥迪公司在第二阶段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三阶段,全球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将进入固态电池阶段。能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所有车企都希望尽快走到这一步。所有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都不敢抗拒固态电池的量产。因为这样会大大减少他们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摊销时间。当然,他们在前期做能力建设的时候,恐怕也会考虑到能力的向后兼容和未来转型的便利性。现阶段,大众汽车在R&D的主要优势是QuantumScape。这是一家2010年从斯坦福大学剥离出来的初创公司。2018年6月,奥迪股份公司投资1亿美元,成为这家初创公司的最大股东。除了奥迪股份公司,苹果、戴森、丰田和通用汽车都在固态电池上投入巨资。车平军认为,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将在2023年左右实现。对于奥迪股份公司来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充满了风险。毕竟,在世界范围内,动力电池的产能仍然主要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和松下控制。即使他找到了很多供应商,恐怕短期内也很难满足奥迪ag内部巨大的产能需求。可以预测,2020年之前,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供不应求。这给了巨头巨大的话语权,但也会给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一个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4月16日上海车展,王传福与Diss的会面将非常重要。首先,比亚迪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接下来会有充足的产能供应。其次,比亚迪也是车企。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有实力的车企最终会自建动力电池产能,所以他们会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车企合作。在这种背景下,奥迪股份公司入股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恐怕会发生。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第三方动力电池巨头,如何化解危机?现阶段购买一些有潜力的车企的股份是非常好的方案。另外,拓展汽车行业以外的业务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无论如何,车企自建动力电池产能可能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将极大地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另一方面,也会引发车企与动力电池巨头的激烈博弈。最后,那些控制不了动力电池供应链的车企,如果在智能上没有其他护城河,恐怕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的明天会怎样?只有上帝知道。

标签:大众比亚迪奥迪奔驰日产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新能源车初涉碰撞测试:安全表现不一 新增高压电安全检测项目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一款蔚来ES8七座版最近完成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1900/1/1 0:00:00
自建电池工厂,汽车巨头不愿受制于“宁德时代”

对于世界汽车巨头而言,都不希望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要么像丰田和松下那样本土公司战略合作,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么像大众这样,以前没有,现在自己动手。

1900/1/1 0:00:00
新石器获近亿元A轮融资 年内要交付1000台L4级无人车

5月16日消息,近日,无人车公司新石器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云启资本和耀途资本,这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加速完成无人车队的批量化交付。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获沃尔沃亿元订单

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体系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突围路径,宁德时代与沃尔沃签下亿元订单,标志着其对于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锁定再下一城。

1900/1/1 0:00:00
玛莎拉蒂将使用宝马自动驾驶技术

据彭博社报道,菲亚特董事长约翰埃尔坎(JohnElkann)在意大利都灵发表演讲时表示,玛莎拉蒂将成为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旗下首家使用其与宝马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品牌。

1900/1/1 0:00:00
已完成内部测试 小鹏汽车为何要入局网约车?

一位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道,小鹏汽车的网约车平台名为“有鹏出行”,已在公司内部试运行1个月左右。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