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然而,当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遥远。尽管外界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充满质疑,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宣布,他将在今年演示全自动驾驶功能,放开方向盘,从纽约出发,最终抵达洛杉矶,整个过程将完全由车辆驾驶。当自动驾驶普及后,人类的出行将从拥挤和不安全中解脱出来,汽车将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变成可供休息或开会办公的多变空间。这是几乎所有车企和自动驾驶供应商在推广自动驾驶时为消费者绘制的美丽场景。按照之前车企给出的时间表,可能只需要再过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但是,当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量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遥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意在5月10日的龙湾论坛上表示,目前,自动驾驶已经基本完成了从0到1的研究探索期,进入了从1到10的产品培育期。目前,虽然世界上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进入了商业运营阶段,但总数只有50辆左右,到2025年可能会有1万辆。而要达到10到10的N次方就是量产阶段,大概到2060年。全球规模何时到来?“自动驾驶量产不仅是汽车行业的无人区,也是强大的推动力。自动驾驶能力是中国智能产业的支柱,但在不断发展的项目中,很多人失去了智能网联汽车中的‘车’,只依靠网络。目前全球量产智能网联汽车不超过50辆。”李德意说。李德意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目前全球人口约70亿,汽车数量20亿,中国13亿人口拥有3.27亿辆汽车。如果全球每年生产1亿辆新车,2025年自动驾驶新车将占1%。然后,它会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高指数增长。到2035年,所有新车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将达到4.4亿辆。现有的70亿辆车要等到2054年才能全部更新。换句话说,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要到2060年才能实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落地,以及安全方面越来越多的缺点和问题的暴露,传统车企再次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出席龙湾论坛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将是一个由安全、健康、人车互动组成的“智能命运共同体”。“安全是自动驾驶中最低的底线。这个底线达到之后,我们才能谈未来。”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认为。苏奎峰表示,要保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包括技术和法律。目前所有的开发系统都不够完善,无法解决自动驾驶系统。比如在法律层面,当自动驾驶发生事故时,我们没有立法来界定或者量化责任的边界;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所依赖的高精地图领域,我们现在解决的高精地图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看到真正覆盖城市尺度城市区域的高精地图。此外,此前被认为影响自动驾驶实现的V2X技术和车路协同也在等待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上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决策的可靠性。联通王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辛克多认为,汽车引发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决策问题。“当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深水区时,我们发现难点恰恰是从感知和定位到决策。根据加州优步去年报告的数据,共有114次人工接管,其中只有25%与感知有关,46%与决策失误有关,4%与预测有关,19%与其他情况有关。当我们将这些搬到中国时,我们会在决策中遇到更多问题,因为我们有更多的行人,我们的司机的行为更不可预测。”所以他认为,未来中国要做自动驾驶,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来解决决策问题。中国的“突破点”在哪里?“我们正在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时代进入物联网和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公司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它已经成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专家,我们也必须在商业模式上进入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的时代。”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表示,去年有70亿美元以风险投资的形式进入汽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开始向这个行业聚集。现在大约有5.6万人在自动驾驶工程领域工作,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数量也非常多。去年,该领域申请了4万项专利。他表示,在国家层面,虽然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变革速度和程度是最高的。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说:“这个行业会发生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显著变化,但肯定会显著重新分配利润。”当然,在未来的市场改革和利润分配中,谁将占据主动,取决于其前瞻性的布局和技术储备。与以往汽车领域的技术革命多发生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上述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一定会出现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场景不一样,中国的法律法规不一样,中国的习惯不一样。中国政府在推动自动驾驶方面有不同的努力,特别是5G和大数据。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未来的管理模式一定是不一样的。”辛克多在论坛上说。李书福也认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中心正在东移,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在城市智能管理、移动支付、电子商务、视频社交等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有利因素。“过去,中国汽车品牌没有机会参与汽车行业的变革。但在智能化转型中,中国品牌不仅要深度参与,更要抓住历史机遇转型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原始创新、引进吸收、自主研发、突破创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进入智能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崛起的必由之路和生存之道。”李书福说。虽然实现全自动驾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高德集团副总裁、AMAP平台占领部总经理卫东认为,无人物流车、小区最后一公里停车、固定路线的公共交通,其实已经奠定了基础……或者着陆。先通过局部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再逐步进入乘用车,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线。从局部到整体,从功能到系统。目前自动泊车已经成为车企推广的一大智能配置。在5月10日举行的2019吉利汽车科技日上,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履带式智能系统”。该系统基于现有的量产传感器配置,利用V2X技术以及“云”、“路边”、“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实现100%自主泊车。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将会加速。在中国电信集团研究院5G技术总工程师朱学田看来,5G顺应了全网的趋势,从中端到接入网再到核心网,带来了物理资源域的扩展。此外,5G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化部署,对全网资源进行分类组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特殊需求。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5G等新技术的逐渐出现,汽车行业的所有技术都会从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然后逐渐形成一个面,最后整体形成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导读:然而,当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遥远。尽管外界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充满质疑,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宣布,他将在今年演示全自动驾驶功能,放开方向盘,从纽约出发,最终抵达洛杉矶,整个过程将完全由车辆驾驶。当自动驾驶普及后,人类的出行将从拥挤和不安全中解脱出来,汽车将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变成可供休息或开会办公的多变空间。这是几乎所有车企和自动驾驶供应商在推广自动驾驶时为消费者绘制的美丽场景。按照之前车企给出的时间表,可能只需要再过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但是,当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量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遥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意在5月10日的龙湾论坛上表示,目前,自动驾驶已经基本完成了从0到1的研究探索期,进入了从1到10的产品培育期。目前,虽然世界上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进入了商业运营阶段,但总数只有50辆左右,到2025年可能会有1万辆。而要达到10到10的N次方就是量产阶段,大概到2060年。全球规模何时到来?“自动驾驶量产不仅是汽车行业的无人区,也是强大的推动力。自动驾驶能力是中国智能产业的支柱,但在不断发展的项目中,很多人失去了智能网联汽车中的‘车’,只依靠网络。目前全球量产智能网联汽车不超过50辆。”李德意说。李德意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目前全球人口约70亿,汽车数量20亿,中国13亿人口拥有3.27亿辆汽车。如果全球每年生产1亿辆新车,2025年自动驾驶新车将占1%。然后,它会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高指数增长。到2035年,所有新车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将达到4.4亿辆。现有的70亿辆车要等到2054年才能全部更新。换句话说,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要到2060年才能实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落地,以及安全方面越来越多的缺点和问题的暴露,传统车企再次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出席龙湾论坛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将是一个由安全、健康、人车互动组成的“智能命运共同体”。“安全是最低的……自动驾驶的底线。这个底线达到之后,我们才能谈未来。"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认为。苏奎峰表示,要保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包括技术和法律。目前所有的开发系统都不够完善,无法解决自动驾驶系统。比如在法律层面,当自动驾驶发生事故时,我们没有立法来界定或者量化责任的边界;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所依赖的高精地图领域,我们现在解决的高精地图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看到真正覆盖城市尺度城市区域的高精地图。此外,此前被认为影响自动驾驶实现的V2X技术和车路协同也在等待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上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决策的可靠性。联通王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辛克多认为,汽车引发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决策问题。“当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深水区时,我们发现难点恰恰是从感知和定位到决策。根据加州优步去年报告的数据,共有114次人工接管,其中只有25%与感知有关,46%与决策失误有关,4%与预测有关,19%与其他情况有关。当我们将这些搬到中国时,我们会在决策中遇到更多问题,因为我们有更多的行人,我们的司机的行为更不可预测。”所以他认为,未来中国要做自动驾驶,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来解决决策问题。中国的“突破点”在哪里?“我们正在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时代进入物联网和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公司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它已经成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专家,我们也必须在商业模式上进入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的时代。”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表示,去年有70亿美元以风险投资的形式进入汽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开始向这个行业聚集。现在大约有5.6万人在自动驾驶工程领域工作,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数量也非常多。去年,该领域申请了4万项专利。他表示,在国家层面,虽然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变革速度和程度是最高的。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说:“这个行业会发生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显著变化,但肯定会显著重新分配利润。”当然,在未来的市场改革和利润分配中,谁将占据主动,取决于其前瞻性的布局和技术储备。与以往汽车领域的技术革命多发生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上述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一定会出现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场景不一样,中国的法律法规不一样,中国的习惯不一样。中国政府在推动自动驾驶方面有不同的努力,特别是5G和大数据。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未来的管理模式一定是不一样的。”辛克多在论坛上说。李书福也认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中心正在东移,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在城市智能管理、移动支付、电子商务、视频社交等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有利因素。“过去,中国汽车品牌没有机会参与汽车行业的变革。但在智能化转型中,中国品牌不仅要深度参与,更要抓住历史机遇转型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原始创新、引进吸收、自主研发、突破创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进入智能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崛起的必由之路和生存之道。”李书福说。虽然实现全自动驾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高德集团副总裁、AMAP平台占领部总经理卫东认为,无人物流车、小区最后一公里停车、固定路线的公共交通,其实已经奠定了基础……或者着陆。先通过局部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再逐步进入乘用车,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线。从局部到整体,从功能到系统。目前自动泊车已经成为车企推广的一大智能配置。在5月10日举行的2019吉利汽车科技日上,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履带式智能系统”。该系统基于现有的量产传感器配置,利用V2X技术以及“云”、“路边”、“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实现100%自主泊车。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将会加速。在中国电信集团研究院5G技术总工程师朱学田看来,5G顺应了全网的趋势,从中端到接入网再到核心网,带来了物理资源域的扩展。此外,5G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化部署,对全网资源进行分类组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特殊需求。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5G等新技术的逐渐出现,汽车行业的所有技术都会从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然后逐渐形成一个面,最后整体形成一个智能网联汽车。
根据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数据,4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917万台,同比增长282,相对于传统乘用车的增速17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强,这是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摆脱政策依赖的较好体现。
1900/1/1 0:00:00刚出炉的4月汽车销售数据显示,各大车企全面深度下滑,包括过去几年高歌猛进的吉利汽车,国内销售同比下滑也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4。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中国车市陷入极度深寒,令人深感忧虑。
1900/1/1 0:00:005月10日,工信部在其官网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4批)》,共包括74户企业的238个车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有51个车型入选此次目录,与上期数量相同,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1900/1/1 0:00:00HWA(HighwayAssist)高速公路辅助,除了可以辅助驾驶员在本车道内自动的行驶外,还能按照驾驶员的指令(拨转向杆)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变道。
1900/1/1 0:00:00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北汽集团欲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45的股份,以确保其对双方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汽车的投资稳定。
1900/1/1 0:00:00雄安作为国家级新区,在无人驾驶及5G等新技术的推进和应用上的积极程度可能超乎你想象。在近日召开的雄安5G创新发展合作大会上,雄安宣布其5G基站建设超270个。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