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专家质疑燃油车退市: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是伪命题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日,中国石油消费控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了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撰写的《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报告明确划分了不同车型离开不同城市的时间。报告显示,在乘用车领域,传统燃油车在2020年前后开始退出整个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动汽车。2030年传统燃油私家车开始退出,2035年扩大东部发达地区,导致2040年左右全面退出;在商用车领域,从公共交通开始,逐步扩展到环卫和城市轻型物流车。预计2030年基本退出,2040年左右扩大到全国;预计2035-2040年后,中大型城市可启动退出计划,2050年完成退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份报告,行业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其中质疑的声音较多。针对报道中提到的传统燃油车全面退出的问题,吴声汽车联系了多位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个伪命题。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76万辆和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47%和59.7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0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32%和43.66%。可以肯定的是,电动汽车确实在高速增长,但随着补贴和政策导向的下降,在增程式汽车和氢燃料汽车领域也在增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说,“目前替代能源前景难料,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目前无法预测哪条技术路线会有范式革命的突破,需要积极评估替代能源。”同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吴声汽车:“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个伪命题。目前来看,很难实现。即使在2050年,电动汽车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无独有偶,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做出燃油车将于2050年退出市场的猜测,未免过于大胆。”此外,李万里认为,私家车市场是由买方市场主导,由国家政策引导。一般来说,消费者拥有自由财产的支配权,那么如何让传统燃油车从消费者手中挤出市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他还提到,私家车燃油车退出市场还要考虑对传统汽车行业和产业链的影响,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论证。忽略汽车流通退市的难度,传统燃油车领域私家车占绝大多数,会导致二手车交易、二手车流通等问题。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雷洛从二手车流通角度对报告进行了解读。雷洛说:“2050年还早,要‘退出’太难了。最好的预期是传统燃油车不会有新的注册。”同时,雷洛还表示:“目前存在二手车跨区域流通的问题,未来这个问题还会继续。而且长期以来,二手车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二手车市场也处于成长期,所以不能说传统燃油车已经退市。”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实现起来很难。报告中提到,传统燃油车将分区域、分阶段逐步退出市场。报告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汽车饱和度、燃油车限购、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与推广、政府决策与执行等十项指标,将中国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和功能示范区(如海南、雄安等。)都是一线城市,会率先实现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在退出节奏的设定上,报告显示,按照先松后紧的原则,从2020年开始,每5年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2020-2030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目标制定的,而2031-2050年的汽车总油耗是根据分别比2040年和2050年的峰值下降55%和80%确定的,并进行自洽拟合……出去。李万里说,“有关部门从过去几年新能源的实施中吸取了教训,做了过度的区域规划,从东部到西部,但实际管理起来很麻烦,涉及到限制汽车流动性的问题。区域流动带来的管理问题也会因为城市层级不同而变得麻烦。”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市场很难在买方的引导下退市,我也很难期待退市。燃油车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一定是因为它比电动车更方便。如果未来我们都向电动汽车转型,这不仅是对电能储存行业的挑战,也是对电网负荷的挑战。崔东树还说,“在电力方面,我们目前还有那么多的能源资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使用它们,而是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使用它们。对于车企来说,一辆燃油车配一个电机就可以作为新能源车。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遏制燃油车的发展,而是协调各类型车和各地区的发展。”石油资源很难替代。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的逐步退出,柴油消费已经达到峰值水平并进入消费平台期,汽油消费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将继续下降,到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比峰值下降55%和80%。我国燃油汽车终端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在2024年达到峰值,2040年和2050年终端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下降51%和77%。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达到预期水平,那么车辆能源将是多元化的,石油是不可替代的。对此,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雨晴强调,“十九大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但石油作为重要的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替代。全球能源资源的版图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成为全球油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要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从供给侧增加石油供给能力,就必须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将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加快提高产量和应急储备能力。更重要的是,从需求侧高效用油,加快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减缓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力争在2030年实现石油消费峰值和稳步下降。“报告认为,传统燃油汽车的逐步替代和退出是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制定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可以起到政策和企业生产规划的引导作用,给社会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有助于企业提前布局,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链这么长的情况下。然而,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位专家认为,“世界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无石油环境压力大(北欧)、无石油生产、石油汽车替代饱和、小规模汽车生产国、汽车制造国等。虽然在环保和资源方面已经有了共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在北欧,全国都支持环保,燃油车退市的提议受到热捧,但在汽车制造大国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报告,似乎有些一般化。”市场反映不好,消费者态度消极,传统燃油车退市,新能源车不断发展。消费者是私家车的主要用户,他们似乎仍然很担心。除了续航、充电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最近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特别关注。电动车起火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在批量交付后更加频繁,给打算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此外,据了解,随着电动车补贴的下降,购买电动车的成本增加,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优先考虑电动车。有专家透露,消费者对电动车市场的热情正在迅速下降,电动车的好日子可能已经到头了。近日,中国石油消费控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了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撰写的《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报告明确划分了不同车型离开不同城市的时间。报告显示,在乘用车领域,传统燃油车在2020年前后开始退出整个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动汽车。2030年传统燃油私家车开始退出,2035年扩大东部发达地区,导致2040年左右全面退出;在商用车领域,从公共交通开始,逐步扩展到环卫和城市轻型物流车。预计2030年基本退出,2040年左右扩大到全国;预计2035-2040年后,中大型城市可启动退出计划,2050年完成退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份报告,行业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其中质疑的声音较多。针对报道中提到的传统燃油车全面退出的问题,吴声汽车联系了多位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个伪命题。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76万辆和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47%和59.7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0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32%和43.66%。可以肯定的是,电动汽车确实在高速增长,但随着补贴和政策导向的下降,在增程式汽车和氢燃料汽车领域也在增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说,“目前替代能源前景难料,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目前无法预测哪条技术路线会有范式革命的突破,需要积极评估替代能源。”同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吴声汽车:“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个伪命题。目前来看,很难实现。即使在2050年,电动汽车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无独有偶,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做出燃油车将于2050年退出市场的猜测,未免过于大胆。”此外,李万里认为,私家车市场是由买方市场主导,由国家政策引导。一般来说,消费者拥有自由财产的支配权,那么如何让传统燃油车从消费者手中挤出市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他还提到,私家车燃油车退出市场还要考虑对传统汽车行业和产业链的影响,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论证。忽略汽车流通退市的难度,传统燃油车领域私家车占绝大多数,会导致二手车交易、二手车流通等问题。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雷洛从二手车流通角度对报告进行了解读。雷洛说:“2050年还早,要‘退出’太难了。最好的预期是传统燃油车不会有新的注册。”同时,雷洛还表示:“目前存在二手车跨区域流通的问题,未来这个问题还会继续。而且长期以来,二手车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二手车市场也处于成长期,所以不能说传统燃油车已经退市。”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实现起来很难。报告中提到,传统燃油车将分区域、分阶段逐步退出市场。报告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汽车饱和度、燃油车限购、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与推广、政府决策与执行等十项指标,将中国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和功能示范区(如海南、雄安等。)都是一线城市,会率先实现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在退出节奏的设定上,报告显示,按照先松后紧的原则,从2020年开始,每5年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2020-2030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目标制定的,而2031-2050年的汽车总油耗是根据分别比2040年和2050年的峰值下降55%和80%确定的,并进行自洽拟合……出去。李万里说,“有关部门从过去几年新能源的实施中吸取了教训,做了过度的区域规划,从东部到西部,但实际管理起来很麻烦,涉及到限制汽车流动性的问题。区域流动带来的管理问题也会因为城市层级不同而变得麻烦。”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市场很难在买方的引导下退市,我也很难期待退市。燃油车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一定是因为它比电动车更方便。如果未来我们都向电动汽车转型,这不仅是对电能储存行业的挑战,也是对电网负荷的挑战。崔东树还说,“在电力方面,我们目前还有那么多的能源资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使用它们,而是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使用它们。对于车企来说,一辆燃油车配一个电机就可以作为新能源车。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遏制燃油车的发展,而是协调各类型车和各地区的发展。”石油资源很难替代。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的逐步退出,柴油消费已经达到峰值水平并进入消费平台期,汽油消费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将继续下降,到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比峰值下降55%和80%。我国燃油汽车终端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在2024年达到峰值,2040年和2050年终端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下降51%和77%。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达到预期水平,那么车辆能源将是多元化的,石油是不可替代的。对此,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雨晴强调,“十九大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但石油作为重要的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替代。全球能源资源的版图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成为全球油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要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从供给侧增加石油供给能力,就必须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将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加快提高产量和应急储备能力。更重要的是,从需求侧高效用油,加快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减缓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力争在2030年实现石油消费峰值和稳步下降。“报告认为,传统燃油汽车的逐步替代和退出是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制定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可以起到政策和企业生产规划的引导作用,给社会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有助于企业提前布局,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链这么长的情况下。然而,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位专家认为,“世界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无石油环境压力大(北欧)、无石油生产、石油汽车替代饱和、小规模汽车生产国、汽车制造国等。虽然在环保和资源方面已经有了共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在北欧,全国都支持环保,燃油车退市的提议受到热捧,但在汽车制造大国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报告,似乎有些一般化。”市场反映不好,消费者态度消极,传统燃油车退市,新能源车不断发展。消费者是私家车的主要用户,他们似乎仍然很担心。除了续航、充电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最近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特别关注。电动车起火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在批量交付后更加频繁,给打算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此外,据了解,随着电动车补贴的下降,购买电动车的成本增加,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优先考虑电动车。有专家透露,消费者对电动车市场的热情正在迅速下降,电动车的好日子可能已经到头了。

标签:北京现代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大波PHEV将推出 三菱SUV电气化新消息

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三菱计划于不远的未来推出下一代欧蓝德PHEV、奕歌油电混合动力版与插电混合动力版车型以及纯电动版ASX劲炫。

1900/1/1 0:00:00
美国国会立法强制车辆安装提醒系统 防止父母将孩子遗忘在后座

(图片来源:GMC)据外媒报道,为应对孩子被留在温度很高的车内而造成死亡的事故,美国国会(Congress)出台了一项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新车中安装技术,

1900/1/1 0:00:00
博世如何定义汽车供应商的未来?

当不同的产业变革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将辐射到更广阔的范围,也将激发出企业更加活跃的灵感。电气化仅是未来汽车的一个特点。以它为载体,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能为车辆赋予智能,衍生出无限的可能性。

1900/1/1 0:00:00
Tritium在澳建350kW大功率直流快充桩

国内快充桩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充满电,但国外由于大功率快充桩的部署,充电时间远比国内更短。

1900/1/1 0:00:00
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50万辆,中国市场增速猛、比亚迪重回榜首!

近日,美国EVSales网站公布了全球一季度电动汽车(乘用车)的销量数据。

1900/1/1 0:00:00
180美元的特斯拉,3美元的蔚来汽车

美国当地时间5月23日,特斯拉的股价来到了180美元的区间,而蔚来汽车的股价进入了3美元的区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