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李金勇:造车新势力做二三十万的车,我不知道要卖给谁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昨日,第一电气发布了一篇关于中海同创董事长李今庸判断车市的文章。今天的第二部分讲述他对造车新势力、电池单体、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看法。

Weilai, BYD, Great Wall, Dongfeng, concept

第一部分,在谈到市场的拐点时,李今庸说:“在产品策略上,一些造车新势力做了很多20多、30多万的车,不知道卖给谁。”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接下来说了什么。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力在哪里?第一电气:有一部分要面对高端客户群体。李今庸:高端客户多吗?我觉得有顾客,但没那么多。为什么每个人都盯着那群人?如果卖30万以上,产品成本有溢价。但是中国自主品牌这么多年很难突破20万。一个没有品牌力的造车新势力,为什么会出二十多三十万的车?我觉得可能它的目的不是市场化,而是融资。第一电气:你认为哪些品牌可以称为品牌力?李今庸:可以说,目前我们国内的新能源只有性价比,没有品牌。哪个有品牌?蔚来也可以讲品牌力,因为它真的是在做建立和维护品牌这样的事情。投入巨资建设体验中心,维护客户,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然后比亚迪和BAIC也在努力。还有其他人在做吗?大家能看出来吗?品牌的建立首先要有知名度,其次是美誉度,然后是口碑传播好的强大客户群,这才是品牌。否则,不叫品牌而叫产品名,就没有品牌溢价。如果连知名度都达不到,更别说名声了。就算大家都听说过,也不能称之为品牌。脑白金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强烈的输出认知。那个广告可能会惹恼你,但是记住。脑白金不能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品品牌,但它靠的是强认知和强传播来拉动销售。以前会有人找我咨询新品价格。我说你出价高,就一定要做对,不然就卖性价比。第一电动:有没有好品牌的新造车动力?李今庸:我看好蔚来,造车的生力军。毕竟我是在维护品牌。另外,魏玛的物价比较亲民,小鹏还可以。这些车已经交了,剩下的车还没出来,没法评价,能不能出来也不好说。有些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但是还没出来。2019:有战略思维的品牌会脱颖而出。第一电气:2019年的市场有哪些特点?李今庸:我认为具有战略思维的制造商和品牌将会脱颖而出。我更看好比亚迪、BAIC、SAIC荣威、长城和奇瑞。长城2018年只卖了三个月的车,已经突破1万辆。长城欧拉有潜力成为A00级冠军车型。这五个品牌就看他们今年的表现了,是不是给别人机会。第一电气:所以2019年一些造车企业也会退出或者被重组?李今庸:是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死去,融资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重组的话,前段时间有消息说,一些国外品牌也在收购一些车厂。如果他们想快速进入,就会收购这些企业。一汽、东风等国内公司还没怎么发力。这些企业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再弄一个团队?接手一家企业可能就够了。但随着这些大企业做新能源,走了也要被迫出去。目前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都不高,现在可以做代工了。这些工厂相当愿意做别人的代工厂,做了代工之后也会自己做。但是代工肯定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你跟我签合同,一年生产2万台,你就要生产,然后销售。如果最后一年只生产2000台呢?很难说。一辆车的加工费是多少?要不要保留这条生产线?这些都是问题。归根结底,是圣……l销售和生产所必需的,市场认可是关键。国家砍掉补贴,一定程度上给这个行业断奶过快,但也是在逼它市场化,长痛变成短痛。如果一直有补贴的话,那日子就太好了。新能源工厂做了5000或者10000台怎么开始赚钱?这是不对的。汽车工业生产这么少怎么赚钱?没有一个是大规模的,怎么可能拿到两三万多台赚钱?但是现在能超过这个数字的公司不到5家。2021年将是成本快速下降的一年:你认为电池价格什么时候会降下来?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会失去部分股份吗?李今庸: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降价,最迟明年一定会降,他们的份额肯定会流失。随着补贴的取消,外国电池进来了。2021年以后,电池全部市场化,电池的毛利率肯定会降低,所以2021年应该是成本快速下降的一年。并且在2021年,二重积分的作用也会体现出来。2015年国内动力电池有400多块,现在只有50多块。第一电气:尾电池厂要不要直接挤掉?供应链会崩溃吗?李今庸:2015年中国有400多种动力电池,现在只有50多种。尾部那个肯定不行,就算便宜也没人买它的电池。现在,关键是松下和LG的电池成本不高。一旦补贴取消,这些电池将冲击中国市场。整体一定要集中在头部,前十的企业应该有机会。即使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不降价,别人也会降价分一杯羹。其实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本应该是最低的,因为它的规模增大了,但是现在是靠大家跟我订,“萝卜快了不洗”还是不降价赚钱。但现在我们并不过度追求能量密度比。成本压力受不了的时候,主机厂说你不降我就买别人的时候,肯定会降。第一电力:如果中美贸易战继续升级,对电池和电池有什么影响?李今庸:对电池的影响应该不大,但对芯片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真的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美国不向中国出口。中国在这里有很大的市场。其他地方能消耗这么多芯片吗?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但同时也在逼中国自己做芯片,但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和损失。从新能源的长期战略来看,应该会受益于中美贸易战。征服世界不需要汽车。现阶段是第一款用于短途运输的电动车。现阶段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高,续航焦虑也是一大问题。你认为新能源汽车目前和未来的使用场景与消费者的态度有哪些不同?李今庸:事实上,让我们考虑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一定是多功能的吗?一定要车才能赢天下吗?现在的消费结构已经不是这样了。我用的就是我用它做的。为什么我什么都要做?去天津或者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可能要坐高铁,然后飞机就远了。在市内上下班有车是可以的。那么,冬天一定要开电动车去东北吗?这东西本来不是用来干这个的。比如开蔚来的人,可能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走在时尚前沿,有现代城市的成功形象,所以这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而不是要求他们开几百公里。买蔚来的只有一个蔚来吗?不完全是。如果这样想的话,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第一阶段是10万元以内,具有短途交通的功能,外观和内饰要全新、时尚、美观。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产品。三四线城市便宜,5万元以下A00级别合适,5万元以上卖不动。第一电气:下一阶段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到达?李今庸:我……nk下一阶段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一些精英会在稳定选型上跟随车辆质量发展新能源。按照整个大概的时间逻辑,2025年之前,10万元以下的车占比应该更大。第三个阶段是当自动驾驶实现后,会颠覆整个用车的概念,不用拥有一辆车,只是使用它。到那时,我们小区和马路上停着那么多车,三分之二被清理掉,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够了,车就成了奢侈品。新能源发展背后:能源安全结构问题高于环保问题。李今庸:说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国家主要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能源安全结构的问题。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50亿吨,每年开采约2亿吨。理论上25年就能开采出来,而中国的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2.3亿辆的数量,未来很可能是4亿、5亿甚至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必须从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发展纯电动汽车,而不是混合动力。毕竟混合动力还是需要石油的。所以我觉得能源安全远高于环保。能源安全事关生死,环保事关生存环境。很多人觉得新能源是伪逻辑,电是煤发的,还有人一直在说电池以后没法处理。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危言耸听。举个简单的例子,核材料和废料是最难消化的,但是哪个国家没有发展过核电站呢?是因为核材料消化不了才不会发展核电站吗?他们现在开始考虑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电池怎么办,不断找出新能源不好的各种理由。其实想清楚这个事情之后,我觉得新能源以后肯定行。国家不是弯道超车或者变道,而是考虑能源安全。昨日,第一电气发布了一篇关于中海同创董事长李今庸判断车市的文章。今天的第二部分讲述他对造车新势力、电池单体、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看法。

Weilai, BYD, Great Wall, Dongfeng, concept

第一部分,在谈到市场的拐点时,李今庸说:“在产品策略上,一些造车新势力做了很多20多、30多万的车,不知道卖给谁。”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接下来说了什么。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力在哪里?第一电气:有一部分要面对高端客户群体。李今庸:高端客户多吗?我觉得有顾客,但没那么多。为什么每个人都盯着那群人?如果卖30万以上,产品成本有溢价。但是中国自主品牌这么多年很难突破20万。一个没有品牌力的造车新势力,为什么会出二十多三十万的车?我觉得可能它的目的不是市场化,而是融资。第一电气:你认为哪些品牌可以称为品牌力?李今庸:可以说,目前我们国内的新能源只有性价比,没有品牌。哪个有品牌?蔚来也可以讲品牌力,因为它真的是在做建立和维护品牌这样的事情。投入巨资建设体验中心,维护客户,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然后比亚迪和BAIC也在努力。还有其他人在做吗?大家能看出来吗?品牌的建立首先要有知名度,其次是美誉度,然后是口碑传播好的强大客户群,这才是品牌。否则,不叫品牌而叫产品名,就没有品牌溢价。如果连知名度都达不到,更别说名声了。就算大家都听说过,也不能称之为品牌。脑白金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强烈的输出认知。那个广告可能会惹恼你,但是记住。脑白金不能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品品牌,但是靠的是强认知和强传播……推动销售。以前会有人找我咨询新品价格。我说你出价高,就一定要做对,不然就卖性价比。第一电动:有没有好品牌的新造车动力?李今庸:我看好蔚来,造车的生力军。毕竟我是在维护品牌。另外,魏玛的物价比较亲民,小鹏还可以。这些车已经交了,剩下的车还没出来,没法评价,能不能出来也不好说。有些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但是还没出来。2019:有战略思维的品牌会脱颖而出。第一电气:2019年的市场有哪些特点?李今庸:我认为具有战略思维的制造商和品牌将会脱颖而出。我更看好比亚迪、BAIC、SAIC荣威、长城和奇瑞。长城2018年只卖了三个月的车,已经突破1万辆。长城欧拉有潜力成为A00级冠军车型。这五个品牌就看他们今年的表现了,是不是给别人机会。第一电气:所以2019年一些造车企业也会退出或者被重组?李今庸:是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死去,融资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重组的话,前段时间有消息说,一些国外品牌也在收购一些车厂。如果他们想快速进入,就会收购这些企业。一汽、东风等国内公司还没怎么发力。这些企业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再弄一个团队?接手一家企业可能就够了。但随着这些大企业做新能源,走了也要被迫出去。目前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都不高,现在可以做代工了。这些工厂相当愿意做别人的代工厂,做了代工之后也会自己做。但是代工肯定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你跟我签合同,一年生产2万台,你就要生产,然后销售。如果最后一年只生产2000台呢?很难说。一辆车的加工费是多少?要不要保留这条生产线?这些都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销售和生产,市场认可是关键。国家砍掉补贴,一定程度上给这个行业断奶过快,但也是在逼它市场化,长痛变成短痛。如果一直有补贴的话,那日子就太好了。新能源工厂做了5000或者10000台怎么开始赚钱?这是不对的。汽车工业生产这么少怎么赚钱?没有一个是大规模的,怎么可能拿到两三万多台赚钱?但是现在能超过这个数字的公司不到5家。2021年将是成本快速下降的一年:你认为电池价格什么时候会降下来?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会失去部分股份吗?李今庸: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降价,最迟明年一定会降,他们的份额肯定会流失。随着补贴的取消,外国电池进来了。2021年以后,电池全部市场化,电池的毛利率肯定会降低,所以2021年应该是成本快速下降的一年。并且在2021年,二重积分的作用也会体现出来。2015年国内动力电池有400多块,现在只有50多块。第一电气:尾电池厂要不要直接挤掉?供应链会崩溃吗?李今庸:2015年中国有400多种动力电池,现在只有50多种。尾部那个肯定不行,就算便宜也没人买它的电池。现在,关键是松下和LG的电池成本不高。一旦补贴取消,这些电池将冲击中国市场。整体一定要集中在头部,前十的企业应该有机会。即使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不降价,别人也会降价分一杯羹。其实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本应该是最低的,因为它的规模增大了,但是现在是靠大家跟我订,“萝卜快了不洗”还是不降价赚钱。但现在我们并不过度追求能量密度比。当成本压力受不了的时候,当主eng……e厂说你不降,我就买别人,肯定降。第一电力:如果中美贸易战继续升级,对电池和电池有什么影响?李今庸:对电池的影响应该不大,但对芯片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真的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美国不向中国出口。中国在这里有很大的市场。其他地方能消耗这么多芯片吗?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但同时也在逼中国自己做芯片,但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和损失。从新能源的长期战略来看,应该会受益于中美贸易战。征服世界不需要汽车。现阶段是第一款用于短途运输的电动车。现阶段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高,续航焦虑也是一大问题。你认为新能源汽车目前和未来的使用场景与消费者的态度有哪些不同?李今庸:事实上,让我们考虑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一定是多功能的吗?一定要车才能赢天下吗?现在的消费结构已经不是这样了。我用的就是我用它做的。为什么我什么都要做?去天津或者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可能要坐高铁,然后飞机就远了。在市内上下班有车是可以的。那么,冬天一定要开电动车去东北吗?这东西本来不是用来干这个的。比如开蔚来的人,可能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走在时尚前沿,有现代城市的成功形象,所以这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而不是要求他们开几百公里。买蔚来的只有一个蔚来吗?不完全是。如果这样想的话,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第一阶段是10万元以内,具有短途交通的功能,外观和内饰要全新、时尚、美观。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产品。三四线城市便宜,5万元以下A00级别合适,5万元以上卖不出去。第一电气:下一阶段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到达?李今庸:我觉得下一个阶段是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提高智能化,一些精英会在稳定选择上跟随车辆质量发展新能源。按照整个大概的时间逻辑,2025年之前,10万元以下的车占比应该更大。第三个阶段是当自动驾驶实现后,会颠覆整个用车的概念,不用拥有一辆车,只是使用它。到那时,我们小区和马路上停着那么多车,三分之二被清理掉,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够了,车就成了奢侈品。新能源发展背后:能源安全结构问题高于环保问题。李今庸:说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国家主要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能源安全结构的问题。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50亿吨,每年开采约2亿吨。理论上25年就能开采出来,而中国的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2.3亿辆的数量,未来很可能是4亿、5亿甚至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必须从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发展纯电动汽车,而不是混合动力。毕竟混合动力还是需要石油的。所以我觉得能源安全远高于环保。能源安全事关生死,环保事关生存环境。很多人觉得新能源是伪逻辑,电是煤发的,还有人一直在说电池以后没法处理。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危言耸听。举个简单的例子,核材料和废料是最难消化的,但是哪个国家没有发展过核电站呢?是因为核材料消化不了才不会发展核电站吗?他们现在开始考虑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电池怎么办,不断找出新能源不好的各种理由。其实想清楚这个事情之后,我觉得新能源以后肯定行。国家不是弯道超车或者变道,而是考虑能源安全。

标签:蔚来比亚迪长城东风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印度科技学院研发低成本催化剂加速水分解产氢 供燃料电池/零排放汽车等使用

(图片来源:印度科技学院)据外媒报道,印度科技学院(IISc)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的催化剂,能够加速水的分解,从而加速产生氢气,是迈向大规模制氢的重要一步。

1900/1/1 0:00:00
雷诺董事会将召开会议 正式讨论与FCA合并的提议

(图片来源:雷诺官网)在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向雷诺提出合并的建议之后,雷诺集团日前表示,公司董事会将于6月4日召开会议讨论合并的建议。

1900/1/1 0:00:00
新能源乘用车4月销量:长安汽车销量不足千跌出榜单,插混市场合资车型再抢份额

根据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数据,4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917万台,同比增长282,相对于传统乘用车的增速17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强,这是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摆脱政策依赖的较好体现。

1900/1/1 0:00:00
汽车分时租赁进与退 市场玩家离场不断

“我们将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结束在中国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进入中国市场四年后,全球出行品牌car2go宣告退出中国市场。

1900/1/1 0:00:00
Nuance为宝马智能个人助理提供语音支持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28日,会话AI创新领导者Nuance通讯公司(NuanceCommunicationsInc

1900/1/1 0:00:00
雷诺FCA合并 日产首次表态:不反对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29日,日产汽车对其法国合作伙伴雷诺集团表示,不反对其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以350亿美元的潜在价格合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