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正在加速收购或合并。北京时间6月3日,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宣布与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签署最终协议。英飞凌将以每股23.85美元的现金收购赛普拉斯,总价值90亿欧元(约合101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完成。

对此,英飞凌表示,基于2018财年100亿欧元的备考收入,这笔交易将使英飞凌成为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同时,在汽车电子市场,英飞凌将基于其在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成为汽车电子市场领先的芯片供应商。目前,汽车工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汽车电子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为了提升自己在汽车电子市场的竞争力,以恩智浦、英飞凌、瑞萨为首的老牌汽车半导体公司,以及近两年在汽车电子市场异常活跃的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传统老牌芯片公司,都在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虽然特斯拉等汽车厂商,四维图新等科技公司,以及地平线、沈剑科技等一些创业公司都在布局车载芯片市场。但与上述老牌半导体企业相比,他们并不畏惧,甚至有些初创企业会成为老牌企业口中的“小鱼”。继续吃“鱼”的英飞凌,是传统老牌汽车半导体巨头。为了实现规模扩张,英飞凌一直在整合行业资源。英飞凌于1999年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它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要为汽车和工业过程部门提供芯片。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据了解,早在2016年7月,英飞凌就以8.5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LED制造商Cree手中收购了其Wolfspeed power和RF业务部门。据悉,该部门是科锐最赚钱的部门,专注于半导体能源控制业务。同年10月,英飞凌再次收购荷兰MEMS设计公司Innoluce,补充其在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市场的领先地位。Innoluce是从飞利浦分拆出来的,主要销售基于谐振MEMS反射镜和相关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固态激光扫描模块。2018年2月,英飞凌还收购了Merus Audio,进一步巩固了英飞凌在人机交互(HMI)领域的技术专长。去年8月初,外媒报道英飞凌有意收购意法半导体。随后在2018年12月,有消息称英飞凌收购意法半导体一事有了很大进展。据接近双方的人士透露,这一收购将于近期正式向公众公布。不过,关于这一消息,车云致电英飞凌相关人士,并表示该消息为市场谣言,系外媒不实报道所致。虽然收购意法半导体是传闻,但去年11月,电装宣布入股英飞凌,加速其技术研发,助力自动驾驶等新一代车载系统。投资电装后,英飞凌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将与电装的车载技术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旨在加快新的和新兴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进度。

对于英飞凌来说,收购赛普拉斯是其战略地位的里程碑。如文章开头所述,收购赛普拉斯将把英飞凌推上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的位置,它将在汽车半导体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美国知名芯片制造商Cypress主要为嵌入式系统提供核心的高性能、高质量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汽车、工业、家庭au……动画和电器,消费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在USB技术和USB-C控制器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产品方面,赛普拉斯拥有包括微控制器、软件和连接组件在内的差异化产品组合,与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安全解决方案高度互补。同时,通过结合双方的技术资产,也将能够为电机、电池电源装置、电源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全面、更先进的解决方案。此外,Cypress微控制器和NOR闪存的扩展组合将为英飞凌提供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新电子架构的应用方面。此外,英飞凌的安全专业知识,加上赛普拉斯的连接技术,将加速英飞凌进入工业和消费市场的物联网新应用领域。从R&D能力和市场份额来看,赛普拉斯在半导体市场有自己的核心R&D能力,虽然规模不大。基于此,英飞凌还可以通过赛普拉斯强大的R&D能力及其在美国市场的据点,在为北美重要的本地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同时,提升在其他重要地区的实力。比如英飞凌将收购硅谷的R&D部门,扩大在日本这个战略重点市场的布局和市场份额。财务方面,从现有消息来看,虽然英飞凌营收可观,但增速放缓仍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面对半导体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英飞凌的市值也在缩水。截至目前,其市值为182亿欧元(约合200亿美元),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一。收购赛普拉斯,英飞凌表示,预计到2022年,预期的规模经济将创造每年1.8亿欧元的成本协同效应。双方互补的产品组合将提供更多芯片解决方案,长期潜在收入协同效应预计超过每年15亿欧元。此外,随着业务整合的成功,英飞凌将相应调整其目标运营模式。届时,公司制定的目标包括:全周期营收增长9%以上,营收利润率19%,投资与销售的比率将降至13%。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赛普拉斯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卖身的消息。早在2016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赛普拉斯将被三家PE公司联合收购,其中包括中国财团吴月峰资本。当时,收购的消息曝光后,有国外分析师认为,赛普拉斯被收购的好处是营收增长强劲,净收入呈增长趋势,由于运营良好,现金流顺畅。但事实上,收购赛普拉斯并没有让英飞凌股价上涨,赛普拉斯盘前暴涨26.99%。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关注的还是长远利益。“花钱买时间”的半导体巨头此前,瑞萨电子CEO吴文静曾表示,“为了在未来5到10年竞争激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生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同时,竞争对手的动作非常迅速,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追赶,而收购案可以看作是花钱买时间。“现阶段,“花钱买时间”几乎成了巨头们的常态。在汽车半导体行业,为了实现规模扩张,巨头们一直在加速行业资源的整合,包括收购初创企业和巨头之间的合并。事实上,由于巨头之间的合并并不容易,现阶段大部分巨头的并购都是以创建企业为目的,尤其是老牌芯片公司。2018年7月,老牌芯片公司赛灵思宣布收购中国爱创奇沈剑科技,其目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后者的汽车业务。据了解,赛灵思一直非常重视汽车市场,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据统计,到2018年,赛灵思的芯片已经应用于29个汽车品牌,111款车型。
< img alt = "北京,大众,特斯拉,远程" src = "/eeimg/{HostI……img/20230304004225072601/3 . jpg "/>
沈剑科技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与Xilinx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直基于Xilinx的技术平台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并针对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领域完成了技术整合和商业布局,实现了解决方案落地和产品转化。被赛灵思收购后,除了进一步加强沈剑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实力,还将提升赛灵思的汽车业务。除了Xilinx,英特尔进入汽车电子行业的路径也是“花钱买时间”。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它已经收购了包括意大利无人驾驶和机器人芯片公司Yogitech、俄罗斯计算机视觉公司Itseez、硅谷计算机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在内的多家公司。以增强其在汽车安全、远程控制和视觉感知方面的能力,并将其业务从PC芯片领域扩展到智能汽车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收购ADAS巨头Mobileye,不仅使英特尔拥有了“CPU+FPGA+EyeQ+5G”组成的强大计算平台和通信能力,还获得了ADAS近70%的市场份额以及芯片和算法协同开发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虽然巨头之间的合并并不容易,但总会有企业不“安静”。其中,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并不成功,但也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巨头,高通一直受到苹果、三星和华为等竞争对手的挤压。与此同时,车载芯片也开始显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高通想通过收购当时车载芯片领域的“老大”恩智浦进入汽车市场。

据悉,如果高通成功收购恩智浦,可以将汽车和其他阶级连接设备的收入从目前的8%(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至29%,从而为公司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结果,我们都知道这次收购并不成功,高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此外,成功的案例是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以67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了美国芯片制造商集成设备技术公司(IDT),以增强其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总的来说,这次收购是嵌入式处理器和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两个行业领导者的整合。双方可以通过各自的优势产品优化高性能计算电子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毋庸置疑,无论是芯片公司还是传统汽车半导体公司,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为自己的汽车产业铺路,另一方面依靠地球的力量快速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车云总结:其实早在2015年,全球半导体巨头就已经开始了M&A的趋势..根据研究公司ICInsights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年中,共达成约100笔收购交易,这些交易的总价值超过2450亿美元。其中,2015年公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073亿美元,2016年公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为998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当然,相比其他行业,收购案例在半导体领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第一,半导体领域技术门槛高,专利壁垒很厚;其次,虽然半导体行业利润率高,但相应的,由于研发难度大,其成本投入也很大。因此,即使某些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其他半导体巨头想要进入对方市场,又因为特定市场细分过高,难以承受自主研发的成本和时间,不得不采用收购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半导体集成度大大提高,商业应用场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导致企业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来适应市场需求。汽车半导体领域也是如此。因此,虽然汽车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行业巨头的排名基本没有变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的几家大公司不断兼并重组,收购创新型公司。虽然行业的顶级玩家没有太大变化,但巨头们的M&A狂潮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此,IC Insights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并购将导致主要芯片制造商和供应商越来越少,这是供应链的重大变化,表明行业已经成熟。另外,智能网联汽车刚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需要重新开始研究。所以初期产生了大量的独角兽企业。但随着巨头的不断并购,行业资源开始整合,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同时,半导体行业本身专业性很强。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后,后来者的进入门槛会变高。但另一方面,现阶段大型半导体并购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各大监管机构的审核时间更长,导致审批时间一再拖延。这也导致了企业间并购成本的增加。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都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竞争的加剧也将导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未来汽车半导体行业的格局还是未知数。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正在加速收购或合并。北京时间6月3日,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宣布与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签署最终协议。英飞凌将以每股23.85美元的现金收购赛普拉斯,总价值90亿欧元(约合101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完成。

对此,英飞凌表示,基于2018财年100亿欧元的备考收入,这笔交易将使英飞凌成为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同时,在汽车电子市场,英飞凌将基于其在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成为汽车电子市场领先的芯片供应商。目前,汽车工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汽车电子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为了提升自己在汽车电子市场的竞争力,以恩智浦、英飞凌、瑞萨为首的老牌汽车半导体公司,以及近两年在汽车电子市场异常活跃的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传统老牌芯片公司,都在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虽然特斯拉等汽车厂商,四维图新等科技公司,以及地平线、沈剑科技等一些创业公司都在布局车载芯片市场。但与上述老牌半导体企业相比,他们并不畏惧,甚至有些初创企业会成为老牌企业口中的“小鱼”。继续吃“鱼”的英飞凌,是传统老牌汽车半导体巨头。为了实现规模扩张,英飞凌一直在整合产业……来源。英飞凌于1999年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它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要为汽车和工业过程部门提供芯片。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据了解,早在2016年7月,英飞凌就以8.5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LED制造商Cree手中收购了其Wolfspeed power和RF业务部门。据悉,该部门是科锐最赚钱的部门,专注于半导体能源控制业务。同年10月,英飞凌再次收购荷兰MEMS设计公司Innoluce,补充其在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市场的领先地位。Innoluce是从飞利浦分拆出来的,主要销售基于谐振MEMS反射镜和相关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固态激光扫描模块。2018年2月,英飞凌还收购了Merus Audio,进一步巩固了英飞凌在人机交互(HMI)领域的技术专长。去年8月初,外媒报道英飞凌有意收购意法半导体。随后在2018年12月,有消息称英飞凌收购意法半导体一事有了很大进展。据接近双方的人士透露,这一收购将于近期正式向公众公布。不过,关于这一消息,车云致电英飞凌相关人士,并表示该消息为市场谣言,系外媒不实报道所致。虽然收购意法半导体是传闻,但去年11月,电装宣布入股英飞凌,加速其技术研发,助力自动驾驶等新一代车载系统。投资电装后,英飞凌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将与电装的车载技术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旨在加快新的和新兴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进度。

对于英飞凌来说,收购赛普拉斯是其战略地位的里程碑。如文章开头所述,收购赛普拉斯将把英飞凌推上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的位置,它将在汽车半导体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美国知名芯片制造商赛普拉斯(Cypress)主要为嵌入式系统提供核心高性能、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汽车、工业、家庭自动化和电器、消费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在USB技术和USB-C控制器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产品方面,赛普拉斯拥有包括微控制器、软件和连接组件在内的差异化产品组合,与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安全解决方案高度互补。同时,通过结合双方的技术资产,也将能够为电机、电池电源装置、电源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全面、更先进的解决方案。此外,Cypress微控制器和NOR闪存的扩展组合将为英飞凌提供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新电子架构的应用方面。此外,英飞凌的安全专业知识,加上赛普拉斯的连接技术,将加速英飞凌进入工业和消费市场的物联网新应用领域。从R&D能力和市场份额来看,赛普拉斯在半导体市场有自己的核心R&D能力,虽然规模不大。基于此,英飞凌还可以通过赛普拉斯强大的R&D能力及其在美国市场的据点,在为北美重要的本地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同时,提升在其他重要地区的实力。比如英飞凌将收购硅谷的R&D部门,扩大在日本这个战略重点市场的布局和市场份额。财务方面,从现有消息来看,虽然英飞凌营收可观,但增速放缓仍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面对半导体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英飞凌的市值也在缩水。截至目前,其市值为182亿欧元(约合200亿美元),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一。收购……f Cypress,英飞凌表示,预计到2022年,预期的规模经济将创造每年1.8亿欧元的成本协同效应。双方互补的产品组合将提供更多芯片解决方案,长期潜在收入协同效应预计超过每年15亿欧元。此外,随着业务整合的成功,英飞凌将相应调整其目标运营模式。届时,公司制定的目标包括:全周期营收增长9%以上,营收利润率19%,投资与销售的比率将降至13%。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赛普拉斯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卖身的消息。早在2016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赛普拉斯将被三家PE公司联合收购,其中包括中国财团吴月峰资本。当时,收购的消息曝光后,有国外分析师认为,赛普拉斯被收购的好处是营收增长强劲,净收入呈增长趋势,由于运营良好,现金流顺畅。但事实上,收购赛普拉斯并没有让英飞凌股价上涨,赛普拉斯盘前暴涨26.99%。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关注的还是长远利益。“花钱买时间”的半导体巨头此前,瑞萨电子CEO吴文静曾表示,“为了在未来5到10年竞争激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生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同时,竞争对手的动作非常迅速,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追赶,而收购案可以看作是花钱买时间。“现阶段,“花钱买时间”几乎成了巨头们的常态。在汽车半导体行业,为了实现规模扩张,巨头们一直在加速行业资源的整合,包括收购初创企业和巨头之间的合并。事实上,由于巨头之间的合并并不容易,现阶段大部分巨头的并购都是以创建企业为目的,尤其是老牌芯片公司。2018年7月,老牌芯片公司赛灵思宣布收购中国爱创奇沈剑科技,其目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后者的汽车业务。据了解,赛灵思一直非常重视汽车市场,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据统计,到2018年,赛灵思的芯片已经应用于29个汽车品牌,111款车型。

沈剑科技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与Xilinx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直基于Xilinx的技术平台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并针对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领域完成了技术整合和商业布局,实现了解决方案落地和产品转化。被赛灵思收购后,除了进一步加强沈剑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实力,还将提升赛灵思的汽车业务。除了Xilinx,英特尔进入汽车电子行业的路径也是“花钱买时间”。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它已经收购了包括意大利无人驾驶和机器人芯片公司Yogitech、俄罗斯计算机视觉公司Itseez、硅谷计算机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在内的多家公司。以增强其在汽车安全、远程控制和视觉感知方面的能力,并将其业务从PC芯片领域扩展到智能汽车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收购ADAS巨头Mobileye,不仅使英特尔拥有了“CPU+FPGA+EyeQ+5G”组成的强大计算平台和通信能力,还获得了ADAS近70%的市场份额以及芯片和算法协同开发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虽然巨头之间的合并并不容易,但总会有企业不“安静”。其中,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并不成功,但也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巨头,高通一直受到苹果、三星和华为等竞争对手的挤压。与此同时,车载芯片也开始显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高通想进入汽车行业……通过收购当时车载芯片领域的“老大”恩智浦来营销。

据悉,如果高通成功收购恩智浦,可以将汽车和其他阶级连接设备的收入从目前的8%(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至29%,从而为公司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结果,我们都知道这次收购并不成功,高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此外,成功的案例是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以67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了美国芯片制造商集成设备技术公司(IDT),以增强其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总的来说,这次收购是嵌入式处理器和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两个行业领导者的整合。双方可以通过各自的优势产品优化高性能计算电子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毋庸置疑,无论是芯片公司还是传统汽车半导体公司,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为自己的汽车产业铺路,另一方面依靠地球的力量快速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车云总结:其实早在2015年,全球半导体巨头就已经开始了M&A的趋势..根据研究公司ICInsights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年中,共达成约100笔收购交易,这些交易的总价值超过2450亿美元。其中,2015年公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073亿美元,2016年公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为998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当然,相比其他行业,收购案例在半导体领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第一,半导体领域技术门槛高,专利壁垒很厚;其次,虽然半导体行业利润率高,但相应的,由于研发难度大,其成本投入也很大。所以,即使有些企业市场占有率很低,其他半导体巨头想进入对方市场,又因为具体市场细分过高,无法承担自主研发的成本和时间,不得不采用收购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半导体集成度大大提高,商业应用场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导致企业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来适应市场需求。汽车半导体领域也是如此。因此,虽然汽车半导体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行业巨头的排名基本没有变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的几家大公司不断兼并重组,收购创新型公司。虽然行业的顶级玩家没有太大变化,但巨头们的M&A狂潮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此,IC Insights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并购将导致主要芯片制造商和供应商越来越少,这是供应链的重大变化,表明行业已经成熟。另外,智能网联汽车刚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需要重新开始研究。所以初期产生了大量的独角兽企业。但随着巨头的不断并购,行业资源开始整合,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同时,半导体行业本身专业性很强。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后,后来者的进入门槛会变高。但另一方面,现阶段大型半导体并购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各大监管机构的审核时间更长,导致审批时间一再拖延。这也导致了企业间并购成本的增加。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都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竞争的加剧也将导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未来汽车半导体行业的格局还是未知数。
最近,“汽车救市”的呼声有点高。继广州和深圳发布新增小汽车牌照限额的通知后,发改委出台了更为全面、严格的新政。
1900/1/1 0:00:001、发改委: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阅读原文6月6日,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1900/1/1 0:00:00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5月份产销快报,产量1806辆,同比下降6197;销量9009辆,同比下降4968。
1900/1/1 0:00:00“华为不造车”,这是华为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宣言。然而,“不造车”的华为最近因为一个动作,再次成为汽车行业的舆论焦点。
1900/1/1 0:00:00比亚迪0025946月6日晚间披露5月销量快报,5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8万辆。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长10604。
1900/1/1 0:00:006月6日,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
1900/1/1 0:00:00